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但願人長久 中秋特稿

但願人長久 中秋特稿

導語


悠悠萬古,長存不變的明月,是永恆時空里的奇蹟,常常引起詩人們的無限遐思。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對中秋是情有獨鍾,留下了許許多多吟詠中秋的詩詞,那真是不可勝數!


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倏忽即逝。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無法改變這一自然規律,因此就更應當珍惜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把握永恆。

值此中秋佳節,祝福天下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漫遊家,心隨自然。



但願人長久 中秋特稿







但願人長久 中秋特稿


1/3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為作者醉後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但願人長久 中秋特稿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之所能傳誦千古,首先由於它他高曠的胸襟、豐富的想像和奇妙的藝術構思,使這首詞所展示的形象廣闊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其次他所抒寫的「此事古難全」的離愁別恨能激起各個時代、各種類型的讀者的共鳴;而詞中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已越過兄弟的界限,變為一切熱愛幸福生活的人們的共同希望。


只要有中秋這個節日存在,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會被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永遠地吟唱下去!

但願人長久 中秋特稿



2/3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辛棄疾這首詞別開生面,從「送月」這一新的角度,探討了月亮繞地球旋轉這一宇宙觀,是一首想像奇、構思新穎的送月詞。送月,怎麼送法呢?既不思鄉吊人,也不懷古傷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剎那間的月景,仿照屈原《天問》的寫法,把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和比喻交織在一起,對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問,給人以特別的美的感受!

但願人長久 中秋特稿



在宋代詞人中,辛棄疾一向被推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謂「豪」,就是豪縱跌宕,橫絕古今;所謂「放」,就是雄放恣肆,別開天地。辛棄疾的詞,的確達了這種境界。他這首用《天問》體寫的詞,通篇設問,一問到底,這在宋詞中是一創格,表現出作者大膽創新、不拘一格的藝術氣魄。它打破了詞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氣對月發出一連串的疑問。並且,這首詞還有其另外一層含義,即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思。在這首詞中,作者以皎潔的圓月象徵大宋江山,而對它的命運憂心忡忡,「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強烈地透露出作者對誤國誤民的姦邪勢力的憎惡之情,表達了他對南宋朝廷命運和前途的深深憂慮,寓意深刻。當然,喜歡辛棄疾,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詞,更是他通過他的詞所表達出來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但願人長久 中秋特稿



3/3


《把酒問月》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閱讀「詩仙」李白的大作,可以激發你滿身的豪氣,如「抑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才必有用,直掛雲帆濟滄海」等。


這首詩在他的詠月中最具有代表性。這是一首應友人之請而作的詠月抒懷詩。

但願人長久 中秋特稿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遊家 的精彩文章:

惠特曼:我自己的歌
黃河之水天上來
愛默生:用心聆聽世界
聶紺弩:我若為王
雷梓:私人上海浮世繪

TAG:漫遊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中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今日中秋,但願人長久
黃天驥:但願人長久
陳蓉暉演奏《但願人長久》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但願你依舊
中秋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九月:但願人長「久」
這個中秋,《但願人長久》願愛常伴你左右!
中秋賞樂:但願人長久 花好月圓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情在中秋//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丨讀典
但願人長久,好茶禮相伴(一)
但願人長久,千里同享茶!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之夜品讀蘇軾的祝福
周慧珺書法: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