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2號發射成功 航天產業要承擔起歷史責任
天宮二號順利進入軌道,啟動了中國新一輪載人航天活動。從世界範圍和人類歷史的角度來看,天宮二號以及後續的神舟十一號和未來長期有人值守空間站,都不僅僅是工程技術上的成就,也不僅僅是為各學科提供一個綜合實驗場所,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責任感。
航天產業要承擔起歷史責任
寫在天宮二號成功發射之際
文:《衛星與網路》雜誌 作者:小宇宙
繼「長征七號」首飛之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迎來第二次飛行,期待已久的「天宮二號」將於今日22時04分發射。之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開展在軌測試並建立自主運行模式,做好迎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訪問的準備。
天宮二號順利進入軌道,啟動了中國新一輪載人航天活動。從世界範圍和人類歷史的角度來看,天宮二號以及後續的神舟十一號和未來長期有人值守空間站,都不僅僅是工程技術上的成就,也不僅僅是為各學科提供一個綜合實驗場所,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責任感。
載人航天不僅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更是對人類未來的探索,是解決人類「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個終極哲學問題的重要努力。載人航天的重要性雖然得到世界公認,但在最近一些年的世界政治經濟局面下,這項事業的發展卻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尤其國際空間站各參與國目前僅僅同意把它維持到2024年。在這之後,這個偉大的國際性空間實驗室何去何從,尚在未定之天。
如果不是中國堅持自主建設空間站並承諾對世界開放,2024年之後,人類科學界可能面臨無處開展空間實驗的窘境。因此,中國的載人航天活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對於人類未來和世界文明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我們這篇評論的重點,並不是要讚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意義,而是希望能夠引起商業航天界的思考。諸位企業家和諸多企業,他們的歷史責任感應當如何體現呢?我們在討論北斗系統建設與應用的時候曾經指出,國家出於自己的責任,按照自己的承諾,一步步完成了北斗系統的建設節點,然後就要看產業界的發揮了。在載人航天領域乃至整個航天領域也是一樣,產業界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賺錢,不僅僅是為了創造GDP,不僅僅是為了解決高素質勞動人口的就業。對於人類文明的進步,商業航天界同樣是有獨特歷史責任的。
在大航海時代,歐洲的航海家們冒著生命危險揚帆出海。他們不但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也從測繪學角度摸清了世界是什麼樣子,開闢了航道、發現了世界範圍內的主要資源、基本探明了動植物的種類;由航海需求引發了對各個學科的知識需求,從根本上建立起了現代科學體系。這些航海家們還建立起了連接世界主要人口聚居區的貿易航線,今天的國際貿易依然基本沿著這些航線進行。沒有大航海時代的知識積累,人類是無法走到航天時代門檻前的。
在航空時代,商業界同樣靠商業的力量推動了時代的發展。早在軍隊之前,商業航空公司就實現了定期的長途跨海飛行;噴氣式技術出現後,也是商業飛機公司、商業航空公司努力擴大業務、開闢航線,把洲際飛行從達官貴人們專屬的享受,逐漸普及成為平民百姓的生活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航空安全技術、導航技術、先進飛機設計技術、航空管制技術逐步成熟,也為航天技術的萌發打下了基礎。如果僅僅依靠政府的航空需求,是無法支持當今航空工業和航空服務業的。
當互聯網出現之後,商業力量發揮了更為強大的作用,推動著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信息工具不斷邁向新的高度。可以說,互聯網的技術和運營,幾乎完全是被商業界和商業活動推動著前進的。互聯網反過來又推動了人類生活形態的劇烈改變,推動了航天產業的組織形態,在融資、研發、應用等方面,創造了傳統航天業無法想像的新空間。
當航天事業進入應用階段後,商業界同樣迅速發現了其中的價值,並且大力投入。在載人航天領域,美國已經開始討論私營商業空間站的可行性。在星際探測領域,多個國家已經在積極鼓勵籌建小行星礦業企業,並且開始發射勘探衛星。作為商業航天先鋒的馬斯克打算在2020年發射自己的商業登陸艙前往火星。
我們不得不設想這樣一種可能:火星成為美國人的新大陸,成為其新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資源寶庫,其他人卻只能望而興嘆。
今天的中國商業航天企業,多數尚且停留在研製火箭、發射衛星上,對於市場和用戶卻談得不多。這說明,許多冠名為商業航天公司的企業,依然沒有擺脫工程研製單位的思維方式。如果我們把話題轉回天宮二號,商業航天企業可以做些什麼?今天的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或許還沒有能力自行研製空間站。那麼,有哪些商業性質的技術開發活動可以依託天宮二號乃至未來空間站開展?在天宮二號和空間站研製中取得的技術成果,有哪些可以用在地球上,改善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參與了載人航天科研活動的商業企業,是否可以把其中的成果轉化為新的消費產品?
沒有商業應用的技術會逐步消亡,不做充分商業開發的領域會被他人侵蝕。中國的商業航天確實面對著相當多政策上的困難,載人航天的商業活動尚未開展。但這並不應當成為我們裹足不前的理由,這實際上意味著一片廣闊的藍海。推動政策的制定與修訂,就能打開藍海,這意味著無窮無盡的財富。
希望我們的商業航天企業可以追隨著天宮二號的軌跡,努力追尋屬於自己的軌道位置,做出無愧於歷史和時代的一番事業。





TAG:利刃軍事 |
※涉足開發火箭領域 日本民企或將掀起航天產業熱
※中國發力加速建設航天產業:未來或將成功登陸火星!
※通航產業高飛,將成武漢下一個千億產業
※合則雙贏 兩岸半導體產業志在明天
※軟體產業的未來需要年輕人承擔使命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 「十三五」航天產業繼續高飛
※蘋果十周年發布會在即 產業鏈風雲再起
※煙台日報「飛天夢」鑲上「煙台造」-目前 全市航空航天產業在建重點項目10餘個 總投資超200億
※昨天本夕陽產業從業者又一次在人工智慧面前瑟瑟發抖
※體育+旅遊,能否在2017年成為體育產業爆發點?
※發展臨空產業是機場重要的非航戰略
※新能源汽車產業板塊集體跳水 天齊鋰業巨震16%
※實拍冰淇淋產業博覽會在天津啟幕現場
※宇宙產業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代早期翻一倍
※淮南礦業進軍天然氣產業
※五大任務補齊玻璃產業發展短板
※「體育科技」正確開啟方式,領航前沿體育產業萬億市場
※體育產業眾創空間系列——樓下健身
※打造文創產業新高地 「天心閣峰會」長沙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