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六國有那麼多名將和謀士為什麼干不過秦國?

六國有那麼多名將和謀士為什麼干不過秦國?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四大公子,這種耀眼的存在,你要說是花架子也就算了,樂毅,吳起,孫臏這些哪一個單獨拎出來不是逆天的存在,史詩級別的大拿,為何卻落得個「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的結局?



六國有那麼多名將和謀士為什麼干不過秦國?


Lafite:


先提條件之一,就是君王!秦國代代有明君(相對六國)朝朝有賢臣名將。從最早的商鞅車英組合到張儀和司馬錯組合,白起魏冉組合。王翦李斯組合。這代代的名將賢臣配合著不昏庸的君主,這是強六國的第一點。


二者,六國征伐從未中斷,秦國就跟逛超市一樣出趟函谷關就拿幾城,始皇前歷代國君都未曾開滅國之戰。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不斷地消耗著六國的有生力量。

三者,題主可以看看這些六國的賢臣名將,第一生卒年不同好不好!第二都在互相撕逼,好好的廉頗也被趙王調走(明君的重要性)在白起(戰)魏冉(政)的混合雙打下唯一可以抵擋隴西黑鷹的趙國也就完蛋了。


旅行者0號:


秦國在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被魏國打成狗,河西之地全數給了魏國。魏國想六國分秦,結果被秦國利用賄賂輕而易舉化解了這場危機。等商鞅到秦國開始變法,攻佔巴蜀之地之後,已經位列強國之列,齊國圍魏救趙,龐涓死於馬陵道,魏國已經被擠下強國之列了,後期,燕國樂毅差點把齊國滅掉,只剩即墨跟還有一個城池,這時候除秦外的六國已經不成氣候了。再加長平之戰,秦國坑殺趙國40多萬趙國降將,從此天下格局已定。另六國連橫打秦國的時候吳起早死了,後來田忌被氣走,孫臏已歸隱,樂毅打完齊國之後也被下一個燕王氣走,唯一能抗秦師的廉頗被換下,李牧被害死。蘇秦再厲害,六國相印戴的再牛逼,秦國也有一個張儀,分分鐘化解連橫來個合縱。秦國武將牛逼啊,文臣也牛逼,戰國四大名將,秦國的兩個王翦,白起跟趙國的兩個廉頗跟李牧,被任用的位置都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了。



六國有那麼多名將和謀士為什麼干不過秦國?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過秦論寫的有點誇張了,作者為了自己的邏輯明顯誇大了六國的力量和陣容。


比如樂毅,他一生的功績完全在於復興燕國和攻擊齊國,並沒有參與到攻秦戰鬥裡面;孫臏在秦國崛起之前已經隱居;吳起更是早了很多,他巔峰的時候秦國還是一個被魏國死死壓住的弱國。


過秦論描述的更像是第一次合縱。第一次參與合縱攻秦的將領包括楚國子蘭、齊國田間、趙國肥義、燕國子之、韓國韓朋、魏國晉鄙,謀士就是四公子和蘇秦。在戰鬥的開始階段,楚國大將子蘭自以為是,自封為六國大將軍使得五國憤懣;之後張儀奇襲敖倉,使得六國聯軍後勤供給出現困難,軍心不穩;最重要的是,秦國經過商君二十多年的變法,已經成為了一個強大而高效的戰爭機器,在得到消息以後就全國動員了,以「皇國興廢,在此一戰」的決心發起戰鬥,此時六國又相當輕敵,以無備打有備,最終失敗並不意外。


楓光:

如果事先知道了結果,事情都會變得很簡單。


題主說的裡邊,有幾個人是很有軍事才華的。比方說吳起,孫臏,但那時候戰國初期,秦國的威脅不大,戰國七雄裡邊實力最強的是魏。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他們也不會拿秦國當成一個巨大的威脅。


樂毅,也是有赫赫戰功的人,帶領燕國大幹了齊國一把,但他和燕惠王不合,逃去趙國,一個外人自然不會得到重用。


再說說四大公子,不知題主有沒有發現,這四個人名氣很響,但你知道當時四大公子的國君是誰嗎?如果你是王,國內有個人名氣威望比你還高,你擔心不擔心?儘管後世的我們知道這四人沒有反,但王如果不限制,你知道他反不反?自己不反,被手下逼著反又怎麼辦?什麼三家分晉,田氏取齊,可都是血淋淋的事實。

最後說說趙國,後期抗秦的主力了,趙奢和廉頗確實給秦國造成了很多麻煩,但從沒給秦國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六國有那麼多名將和謀士為什麼干不過秦國?



余天然:


建議看看《大秦帝國》這本書,秦國其實也是有起有落的,只是無奈秦國代代有明君名臣!最重要的是,商鞅奠定了秦國的法制基礎,可以說,若無商鞅,便無秦朝!六國雖有變法,然真正如商鞅變法那般徹底的,幾乎沒有。同時,六國鮮有兩代皆明的,初期的魏,中期的齊,後期的趙,其實都有機會一統江湖的,可惜後繼者太水了。而且,秦國的運氣太好了。第一,吳起不離魏,過不了秦國就不只是丟河西那麼簡單了。第二,樂毅若是化齊成功,燕國就會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又會有一個對手,可惜燕昭王死早了。第三,長平之前,若趙括能多歷練歷練,打幾場真仗,把理論和實際聯繫起來,假以時日,未必不可與白起抗衡。第四,函谷關的位置太好了!其餘國家,誰能守住六國合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人風采 的精彩文章:

他是秦國最著名的將領 殺敵百萬 最終卻如此下場
姜子牙身世背景如此強大,你知道嗎?最後竟當了門神
漢代名儒主父偃:忽悠了漢武帝,也害死了自己
同樣是母親有難,徐庶盡孝,諸葛亮接班人卻棄之不顧
釋迦牟尼和阿彌陀佛到底什麼關係?

TAG:詩人風采 |

您可能感興趣

六國有那麼多的名將和謀士,為什麼還打不過秦國?
史說:六國有那麼多名將和謀士為什麼打不過秦國?
為什麼戰國六國那麼多人才,卻還是輸給了秦國?
為什麼是秦國統一了六國?因為秦國國內沒有這種人
戰國時,六國軍隊有沒有大敗過秦國?
齊國也曾有機會統一,為什麼最後卻是秦國滅六國?
齊國為什麼沒有統一六國,分析齊國最有名的政客,就可以找到答案
戰國六國有各種人才,為什麼還會輸給秦國?你覺得呢?
六國戰敗,為何唯獨是秦國統一六國?難道只是因為有秦始皇?
秦國為什麼要先滅韓國,滅國後六國的國王去哪兒了?
為什麼說秦滅六國,楚國最冤
大秦帝國橫掃六國靠什麼?有它的一份功勞!
統一六國的本該是楚國?這個寡婦做了什麼!
從戰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秦國殺的人,比一個巴林王國人口還多!
為何秦始皇一統六國卻唯獨放過這個小國?這小國究竟有何逆天之處
為什麼統一天下的是秦國,而不是其他六國呢?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這六國國君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戰國末年秦楚爭霸,為何最終統一六國的是秦國,而不是楚國?
雖然白起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但更佩服這人,六國有五國是他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