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五常:尋覓五十年,觀點不同走自己的路

張五常:尋覓五十年,觀點不同走自己的路

張五常:尋覓五十年,觀點不同走自己的路



作者:張五常

香港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


來源:《經濟解釋》全四卷合并出精裝收藏本,本文是收藏本序言的後半部,2014年7月


經濟學的發展操之過急


於今回顧,西方經濟學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出現了些問題。那時經濟學的教職市場在美國大熱,工作極為易找。好比一九六五年我還沒有動筆寫博士論文就有幾家大學爭著要。然而,在同一時期,數學與統計等科目沒有教職市場,博士因而不值錢。但數學在碩士或博士後轉攻經濟,易過借火,只兩年可拿得一份經濟學助理教授之職。這導致數學家與統計學家轉攻經濟的人數急升。

說實話,不管是何等天才,兩年學經濟是不夠的。經濟學的公理或定律或函數關係容易寫進方程式去,但概念的掌握與理論的變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在這個時期我見到馬歇爾、魯賓遜夫人、費雪等大師的經典論著沒有人讀,在課程的讀物表上消失了。這些重要作品的內容被簡化,以一些幾何圖表及簡單的方程式處理,就算是教了。當年我認為那樣簡化馬歇爾及費雪絕對是災難。這些前輩的論著博大湛深,場面廣闊,就是他們錯的地方也教我們很多。


這裡有一個原則同學們要記住:不重要的學術作品大可不讀,但重要的要反覆重讀,讀多遍。不要相信重要作品的簡化闡釋,因為作者究竟怎樣想我們不可能從簡化的闡釋中學到。學經濟,跟學任何推理性的學問一樣,主要是學怎樣想。同學可能是天才,但不懂得怎樣想天才等同廢物。思想的法門是需要學的。沒有機會像我當年那樣屢遇高人,反覆重讀他們的原作是可取的替代。


越戰惹來學術災難


六十年代後期出現的越戰,對美國的學術發展是更大的災難了。那時美國用徵兵制,無端端地強迫青年放棄求學而到越南受苦,反對者當然無數。這帶起不少美國的年輕人反對權勢或反對權威的意識。不少大學的助理教授見大教授們的話事權與薪酬比他們高,而他們沒有「終生僱用合約」,紛紛吵起來了,吵得很厲害。他們問:「你們這些老頭子連簡單的方程式也不懂,怎麼有權管我?」


以數文章多少、論學報高下為升職的準則是從那時搞起來的。這發展對經濟學的禍害比其他學係為甚,因為懂得用數學方程式的遠為容易發表經濟學的文章。不是說數學於經濟沒有用處,但思想內容減少是一般的代價。我親眼見到這個無聊的算文章多少的準則在八十年代後期引進香港,再十年進入了中國內地。是的,像戴維德那樣的高人,在今天的香港及中國內地不可能找到教職!

師徒路線開始分離


回頭說老師阿爾欽,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起他的思想路線跟我的開始分離。不是大家對世事的興趣有別,而是處理的方法在一個重點上是分離了。


事緣一九六八年阿師造訪芝大,我也在那裡,師徒相得甚歡。某天共進午膳,我向他提出兩個人一起抬石頭下山的例子,二者皆要把重量推到對方去,是卸責的行為,不知在均衡點上二人合共抬石的重量怎樣決定。跟著一九六九年我發表《合約的選擇》,其中再提及卸責(shirking),從而引進監管或交易費用。該文得到戴維德的讚賞,在行內有影響,但我自己不滿意,因為「卸責」無從觀察,難以推出可以被事實推翻的假說,後來決定不再用。


過了幾年,阿師與德姆塞茨合著了一篇解釋公司為何出現的文章,以「卸責」為主調。該文數易其稿,每次阿師都寄給我作建議。他知道我的立場,但卸責這個主調他不願意改。阿、德二師的大文一九七二年在最大名的《美國經濟學報》發表,大紅大紫,後來成為該學報歷來被引用最多的文章。


博弈理論再興起的原因

「卸責」這個火頭擴散得快,帶來了恐嚇、勒索、敲榨等與卸責異曲同工的、在觀察上無從確定的行為來解釋世事,而一九七五年威廉姆森出版了他的《市場與等級》,以「機會主義」作主題,寫了一部無從觀察的術語的字典,不能說沒有道理,但無從驗證。把數學方程式引進這不幸發展,結果是六十年代中期消逝了的博弈理論,八十年代初期大事捲土重來。博奕理論也有道理,但因為無從驗證,沒有實證科學的解釋力。


引進交易費用可以挽救斯密之失


今天回顧,我認為上述的不幸發展是源於交易或制度費用的處理過於困難。沒有交易費用當然不會有卸責或勒索,機會主義想也不用想。但交易費用這項局限極難處理,行為無從觀察的術語就不斷地出現了。我的另一位老師赫舒拉發也轉到博弈理論那邊去。百多年來,或在近代歷史中,人類互相殘殺、自取滅亡的傾向明顯,這跟斯密昔日提出的人類自私可使社會得益有著頗大的分離。每個人在局限下爭取利益極大化可以毀滅人類,我們要怎樣處理二百多年前斯密忽略了的不幸發展呢?


我沒有那麼廣闊的視野,以經濟理論解釋人類自取滅亡的行為,因為牽涉到的國際政治局限是在我所學之外了。但我認為,與其用博弈理論或機會主義來解釋我們日常見到的新古典經濟學無從處理的現象,引進交易(包括制度或訊息)費用是可以走得通的路。不容易,但原則上交易費用可以量度,可以觀察其變,可以驗證的假說因而推得出來。

交易費用要到真實世界考查


這裡的困難,是經濟學者不容易——基本上不可能——坐在辦公室里猜測真實世界的交易費用會是怎麼樣。真實世界是經濟學的實驗室,他們要不斷地到街頭巷尾跑,重視現象的細節,然後在這些細節的轉變中找尋交易或制度費用的微小變化,從而推出可以驗證的假說。困難嗎?那當然,但我自己的經驗,是在真實世界跑得多,瑣碎的現象見得慣,久不久靈機一轉,關於交易費用轉變的規律會浮現出來,跟著以假說解釋現象得心應手,自己有很大的痛快、滿足感。在《經濟解釋》中我寫下了很多示範例子,不是博弈理論那種故事虛構,而是世界的實例。


大事修改傳統不變


解釋威力之外,我選走的經濟解釋的路有一個少人注意的要點。那是在推理的結構上我完全保持著斯密的古典與馬歇爾的新古典傳統。把他們的分析修改了很多,也補充了不少,但基本上我的思想範疇還是斯密與馬歇爾的傳統。即是說,我堅守著傳統的需求定律、成本概念、競爭約束這三項原則,加上變化、補充與修改,但基本上是把這三個原則加強了。


我不由得想起一九六七年阿爾欽給我的論文《佃農理論》的評價。他說:「不要沾沾自喜。你的佃農分析全部是傳統的,半點新意也沒有,只是你對這傳統的掌握比此前分析佃農的勝了一籌。」這樣看,斯密與馬歇爾皆分析過佃農,皆錯,是因為他們對自己創立的傳統的掌握有不足之處吧。當然,跟今天的《經濟解釋》相比,《佃農理論》屬小兒科,反映著老人家數十年的不斷耕耘是帶來了可觀的收穫。


有好奇心才有利可圖


我希望今天讀經濟的同學明白,雖然我的分析內容跟同學在課堂上學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但其實我的是源於傳統。這篇序言申述了我把這傳統大事修改的來由,目的只一個:我要解釋或推斷世事。我知道好些從海外回歸的後起之秀不會教這本《經濟解釋》,因為內容跟他們學得的格格不入。但同學們可以之作為課外讀物。困難是《經濟解釋》不是一本可以隨意翻閱一下就讀得懂的書。要認真地讀,有時一小段文字要思量、考慮很久。


對我自己來說,經濟解釋是非常有趣的學問,每次想通一點自己有很大的滿足感。要不然,我不可能持續地思考半個世紀。可以解釋,可以推斷,不一定可以多賺錢,因為思考的時間成本是放棄其他收入的代價,但如果算進趣味的價值,那麼有好奇心的同學會感到,讀這本書是有大利可圖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學人 的精彩文章:

獲得諾獎的行為金融學是怎麼一回事?

TAG:中國經濟學人 |

您可能感興趣

跑步屆另一種觀點:走路!不要跑步
北京城為何缺了一個角?第一種說法太邪門,最後一個觀點很準確
鏡頭下:歐洲『舔王』的日常挑戰,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連馬桶都舔
16個跑步常見錯誤觀點,看看自己是否也曾被「欺騙」過!
「一個四皇=兩個大將」,這種觀點,最早是從金獅子這裡開始
了解白茶,一定要摒棄的四種觀點!
愛情七觀點,雖然拽上天了,卻每個人都認同
閑聊關於十二星座,看我們的觀點一致嗎?
比爾·蓋茨新觀點:未來五年能賺大錢的五個行業,有你從事的嗎?
娛樂至死的兩個百年王朝,被同一種動物害死了|淘觀點
愛情中這三種觀點最幼稚,每個人都有,看完請改正!
沒路徑的觀點就是個氣兒
另一種觀點:綠茶的6個健康副作用,最後一個非常嚴重!
一線醫生怒了:你們全部的觀點,我都不同意
十二星座不為人知的戀愛原則,這是你一直堅持愛情的觀點嗎?
十二星座買保險都會有很奇葩的觀點哦,你躺槍了木有!
這7個買房觀點一準戳中你的心窩 最後一個傷不起!
風水看墳「形殺論」的一些觀點,自家的祖墳一定要注意!
史上最黑暗時代,人口銳減四千萬,百姓要麼等死要麼被吃|淘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