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全家人圍著寶寶轉,帶孩子何必搞得這麼累?

全家人圍著寶寶轉,帶孩子何必搞得這麼累?

題圖來源:《從天「兒」降》

為什麼中國人是「一個團隊帶一個孩子」,外國人是「一個人帶一個團隊的孩子」?

作為一個全職奶爸,我以男性的角度來說說,我覺得我們的教育最難逾越的一個問題就是放手。

看著她還不會用筷子或者調羹的時候吃得桌子和身上都是,洗碗時候灑得到處都是,端盤子的時候打翻東西,打碎碗。

我覺得這種事情絕大多數家長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沒法接受的。我看不了的就是一個 6 歲,乃至 10 歲的孩子還在喂飯,乃至喝個水都是爸媽端著水壺給倒著喝的。

這些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導致了我們的教育就不是讓孩子獨立的,孩子不獨立,教育者就得一直跟在屁股後面忙。

首先,孩子請自己帶。

我身邊有不少人到了孩子 1 歲半了還沒有辦法把孩子帶出門旅遊的,原因就是根本不知道怎麼帶孩子。

養孩子有很多的細節,需要一點點的累積,我一直覺得養孩子是一門高科技的事情,從科學餵養,到兒童心理學。這裡需要了解的內容有很多:有哪些適合家長學習的兒童教育書籍? 每個孩子都會有其個體的特性和氣質,作為父母是有責任去儘可能的了解孩子的行為模式和成長進度的。

當你知道你的孩子會做什麼?做得好什麼?做不到什麼?很多時候你就不會覺得孩子鬧,不聽話,莫名其妙等等。

更多的時候,家長覺得累是在和孩子的天性「較勁」。她要探索,要嘗試,就必定伴隨大量的失敗,大量的破壞和混亂。

你阻止這一切發生,她就始終過不了這關,或者各種發展不完全,那她成長到下一步的時候還是需要去面對這些問題,同樣會更多的破壞更大的混亂。

於是,家長就覺得很累,孩子覺得很委屈很憤怒,這樣就導致孩子情緒需要發泄,不再是學習,而是單純的發泄性的破壞,那家長還得兜著,我覺得絕大多數家長所謂的累的根源就是這個。

在前者的基礎上,認真的學習。就像數學,你用列舉法解題,小學低年級可以,再往高年級了呢?育兒也是,如果現在家長對於孩子的觀念還是她鬧了就哄一哄,塞個玩具不讓她哭,不聽話了就呵斥,我只能說這樣的家長連及格也夠不著。

我自己就這樣重新訓練過自己:把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錄音錄下來,然後回放了再聽聽,就會發現,裡面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言語行為有很多的不合理,不斷這樣調整了一年多,我才學會安靜的觀察孩子,像諸如這樣的訓練還有許多,而且還伴隨著大量的閱讀和思考。

很多時候,帶孩子看著不累是因為背後的內容想明白了,各種場景都預備好了,在很多事情發生之前,就已經結束了。

例舉一下:

1 我和我女兒說好幾點活動結束。女兒不會拖,原因是,我在一開始就和女兒說:「我們再玩十分鐘」。

然後拿手機倒計時,時間一到,手機響了,我們就走了。從第一次開始就這樣。就不會有哭鬧著不走的狀況。

2 孩子吃飯,我每天內心數好她吃過的東西,有時去到朋友家或者老人家零食吃多了,我很清楚她還有多少剩下的飯量,吃不下是必然的,那就不吃了,也就不會有逼著孩子吃飯,孩子不停哭鬧的問題。

3 買東西,出門前說好這次預算給她買什麼,我們大人要去買什麼,別的東西不買,看再久也不買。所以出門買東西她就直奔主題,我也直奔主題,然後兩個人找個地方等媽媽。

現在女兒固定零用錢,但有些諸如糖類。我的觀點就是,錢是你的,但是這種規定一天不能超一個,生病等時候不可以吃的規則不可以違反。錢是一種力量,但小心使用,不要傷害到自己。

老一輩強的是養育(但說實話,我的體會是就這個方面,他們也其實有眾多誤區)。但是說到心理成長,說到教育,說到展望未來人生,我不是不尊重前輩們,但是,就他們的教育背景,裡面能有高境界的鳳毛麟角。

我想現在任何一種工作都需要專業專業再專業,做一個人的成長教育,你覺得這個如果是個職業的話,需不需要非常非常的專業呢?

別把自己孩子不當回事,去圖書館看看兒童發展心理學。我說實話,我覺得不比我原先的建築專業簡單多少。

我也想告訴那些個想和我說:「我們小時候不也這樣長大了么?老人帶孩子有經驗」的話的人。

你也許沒有想過,如果換一種教育,你也許會強過你現在百倍你信不信?以前父輩時候的夭折率和現在孩子的夭折率我勸你去查查,你就不會說老人帶孩子有經驗了(沒出事不代表他們帶你孩子的時候就是好的)。

很多時候,你一直生活在一個風險概率很高的模式裡面,自己可能全然不知,科學的養育和教育,最基本的就是把自己孩子放到一個風險更低的概率里。(最常見的例子,給孩子坐安全座椅,不亂竄馬路。)

再扯遠一點,我雖然強調不要去搶贏在起跑線上,但是,作為父母應該具備做父母的資質。

你可以是路盲,可以是不會家務,但請一定要去學會做父母,否則沒有權利和資格評論社會各種的陰暗面,因為做這些事情的人的背後絕大多數都一個有問題的家庭關係。

最後一點,應該、一定、必須是沒有誰比你和你妻子更了解你孩子的性格。

養育這個事情請不要外包,半路拿回來,絕對捂不熟。就我有限的樣本和觀察時間來說,就算雙胞胎,每個孩子的行為模式都是可以用截然不同來形容,可以說孩子和孩子的差別是巨大的。

如果父母不去了解她理解她,不能把握她心理規律的話,累是必然的。因為父母一沒有打生下來就和孩子建立足夠完整的關係,她不了解你,你不了解她,她不被理解就發脾氣,她發脾氣了你就煩躁。怎麼可能不累呢?不要打、不要罵、要去理解。

關於夫妻關係和家庭這個平台

養孩子一定是夫妻兩個人的事情。

一個人的心力有限,交替上陣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頭兩年是會比較辛苦。

這裡我也要說說爸爸的角色必須積極加入,也許爸爸一開始沒啥感覺,畢竟不是骨肉相連過的,但是作為父親的角色絕對不是蜻蜓點水的哄哄孩子就結束了。

一、夫妻首先要能夠正常有效溝通

育兒觀念求同存異。

爸爸有爸爸的模式,媽媽有媽媽的模式這很正常,孩子也很會適應。我認為孩子只有在這兩混水裡面了解男人女人的處事方式的差別。

這在大同基礎上有不同很正常,和媽媽在一起用媽媽的方法,和爸爸在一起用爸爸的辦法,孩子就會知道做事處事就不是單一線性的了,但夫妻之間不要為這種事情打得各種不可開交,這樣對孩子未來的婚姻觀就會做出不好的榜樣。

你們如何行為,就是身體力行的教孩子如何和未來的另一半如何相處。夫妻之間的內耗,也是累的因素。

二、請在精神上、物質上務必儘可能的獨立

現在社會上很多時候是男方家長和女方家長在玩木偶戲:夫妻兩個不斷的要去按照各自家長的要求來生活。

我看各種小夫妻的各種不自由,都是按照家長意思要有個穩定的工作,要有房有車的去供貸款。

這是你的家,你是家裡的男主人,你是家裡的女主人。家裡錢怎麼管,怎麼花。應該是夫妻兩個人的事情,過好過壞我們自己擔著,不要讓任何人隨意進來指手畫腳,非把兩人搞到離婚了還來一句:我是為你好。

中國家庭最可怕的就是夫妻雙方的個人思想和經濟的不獨立,不停的因為外因導致內耗。這也是一堆人搞得非常累的最大問題。

在這一點上,我和妻子深有體會。這也是我非常強調孩子自己帶的重要性。不要把自己家裡的話語權讓給你的長輩,你的生活不應該被他人指染,而且很多時候這種來自長輩所謂的「愛與關懷」是破壞性的,作為他們的立場來說,只有很多現實問題的博弈,但夫妻之間的很多事情是建於信任和基於這份信任的自願的付出和犧牲之上,如果拿現實的物質來衡量是無法達成平衡的。

如果有誰覺得我這段看得不適的話。那請自覺繞行。我不會與你討論這個對錯問題。你們只是陷於其中而渾然不覺罷了。

三、婚姻不是保險箱,兩人的思想要共同發展

在前二者處理好的前提下,向更高階發展。夫妻各自發展自我,作為老公不要守著自己固有角色,老婆也不要守著自己的固有角色,突破源自觀念,習俗,宗教,刻板印象等等各種思想上面的定勢。

就會發現生存沒有那麼線性和唯一,而且不會像老一輩那樣說的可怕。突破了這些思想上的禁錮,也就不存在什麼不必要的壓力,養孩子也更自信和放鬆。

我一直覺得夫妻兩個人在一起長期生活,需要的是信任、願意為對方改變的心意和能力、互相的正確的解讀與理解、價值觀的共同前進。

信任可以說是一切的基礎。

這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相信對方,另一個是變得可信。當一方願意無條件的相信你的時候,也請務必對得起這份信任,給予對方足夠的回饋,讓對方明白你同樣珍惜這份她對你的信任。

兩個人在一起我其實比較排斥的時候所謂的一見鍾情。這背後隱含的意思是:就是我不想改變,然後遇上一個剛好合適的,但就單單生物性上來說,我們人就不可避免會改變,而隨之的心理上的,以及外在環境的改變,都是不可避免的。

一個不願意改變的初衷導致的必定是最後淪為世俗的湊合著過的狀態,好的婚姻需要的就是兩個人要努力的朝向積極的狀態改變。

這裡面一方的理解和包容是一定要配合上另一方面的適應和調整的,兩個人就是要不斷找到讓對方能夠接受和舒適的溝通方式、生活節奏、品味格調等等。這裡面伴隨的一定是大量的互相理解和改變。

比如:她不喜歡吃什麼那我就記得繞開,而同樣反過來,作為另一方,我雖然不喜歡吃這個,但他喜歡吃,我就時不時改變一下主動做或者點菜,這就會是互相良性的激發,但自己還是始終知道,她不喜歡吃這個,所以,她點或者做不代表她喜歡,而是她的適應和改變,我還是會繼續避開這個,但實在忍不住想吃,也可以和她說說,說明自己的真實的需求。

互相之間正確的解讀和理解。

之前我們提到了夫妻之間需要互相為對方改變,但我們也需要知道,人改變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努力的改變的過程之中,互相之間的溝通很重要。

這裡也是兩點:一個是正確的解讀能力,另外一個是正確的表達能力。而這兩點裡面我們往往會看到前者的問題,我們常說:「他(她)不理解我」。但這裡面往往包含著的是後者的問題。

作為夫妻,自己有沒有正確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是不是以對方能夠理解的方式表達?夫妻之間的各種不理解和矛盾往往是雙方面的。就像上面的例子。

很多人往往是覺得對方做出讓步了以後理解成了她改變了心意或者習慣了,而她一直處在忍受的狀態卻沒有被察覺。這裡面的問題往往是雙方面的,不良的溝通就是淤積到心理的極限了就爆發出來了,而更為健康的方式則需要互相之間更多的理解和細密的溝通。

而最終,婚姻能夠長久的健康下去的背景就是要價值觀的共同前進。

要知道,婚姻可以很不健康的持續很久,但這對於雙方來說往往都是一種煎熬。而在我感覺來說,婚姻是可以持續的保持一種積極的健康的狀態的,但是是要依靠前面這些內容加上這一條的,兩個人需要不斷的互相幫助對方擴寬世界。

這種感覺其實非常的愉悅的,每天都有那種,你又多了一些我不知道的好東西,你又發現了我沒有意識到的亮點;同樣,反過來也是如此,我又有很多新鮮的擴寬視野的想法和你分享,兩人不單單是生理上的在物質世界裡的互相依靠和互助,思想上的互相滲透的感覺真的很美妙。

總之,構建好一個獨立的,健康的家庭,會少很多內耗。這對於國內的現狀可以說是一個根本性的解決方案。
 
有朋友問起對於孩子的底線。

我覺得這個問題就像很多孩子的問題一樣,底線是個表現,這個表現的背後是依靠一個系統來支持的。看來是可以用一套列表來解決,但是未必合適所有人。

我的建議是,首先對孩子有足夠的了解。她現在是個什麼樣的行為模式,父母說什麼話,她會有什麼反應,她能夠做到做到哪些事情,不能夠做到那些事情,那些事情成功的幾率高,那些事情成功的幾率低。儘可能的做到心中有數。

對於心理學至少有入門級的認識。

諸如:知道人在失敗後會害怕(特別是如果家裡面已經用語言呵斥或者體罰來作為懲罰的話),會說謊保護自己。

當在交際活動中出錯會覺得很丟面子,會需要自己安靜或者找個人發泄(這就涉及到孩子的行為模式),等等。

然後明白了這些,你也就很能夠一語中的了。我會在女兒有個情緒緩衝了以後,和她說諸如以下內容:親愛的,你知道這個事情這樣了接下來我們一般會怎麼辦么?或者,我十幾歲的時候還搞砸過這個事情,我當時是……如何如何。(這中間的選擇就是要看孩子當時是如何一個狀態)。

懲罰是為了什麼?我的理解是讓孩子記住不要再犯(當然很多家長是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

但比懲罰更好的方法有沒有?我覺得是讓孩子在自己能力的範圍內去收拾自己的錯誤。

最後是回述自己的童年,想想自己當時遇到這樣的狀況的時候,自己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希望大人如何對待自己?沒有人可以比你更了解你了,而沒有人比你孩子更像你了。這也是為何要自己養孩子的重要原因。這樣你才會去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裡面,因為這本身很大一部分也是你自己的。

所以,我沒有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底線列表,因為她一直是會需要更新的。另外,我也得說一句,我的底線真的很低,和我在一起的國內家長很多人是沒法接受我的底線的。

拿我自己的話來說,我就是在一邊靜靜的看著孩子一點一點的把家裡弄到難以收拾,因為在我眼裡,只要她需要練習,她的能力在提高。這點混亂,我是必須接受的。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會變得好起來,因為她熟練了,不會輕易出狀況了,出了狀況她也知道如何處理,我就不再邊上觀察了。這已經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了,以至於,我常掛在嘴邊的各種小故事。

我洗澡忘記拿拖鞋了,洗完發現拖鞋對著我出來的方向已經放好了;我在學校裡面遊園會參加公益勞動,女兒先幫我買好零食和飲料,安頓好我後自己再去玩。(我想,說這些就夠了吧?)

又說了一大堆,偏題也越來越厲害了,正一正題:帶孩子的困難很大方面,我覺得是和孩子溝通層面的,父母在建立秩序,孩子在破壞秩序。

這是導致很多人覺得帶孩子累的主要原因,我們傳統的很多觀念很嚴重的限制了這種溝通效率,而且還由於一些原因導致了不必要的「多方會談」讓溝通愈發複雜化,這是為啥國內一群人帶不好一個孩子,北歐和北美一個人能夠帶一群孩子這種差別產生的根本原因。
 
說個實例:

我之前的英語老師,一個澳洲的老爺子,和我聊起來的時候也說:他很不能理解為什麼中國人養個小孩會忙不過來?

他說,他的作息基本上早上麵包吐司加奶油色拉,高興么煎個蛋煮個咖啡,衣服設定好在早飯的時候洗,吃完飯,幾個孩子和他分別收盤子,拖地,晒衣服,弄完了上午一家幾口人還能打個球什麼的。

中午來個面,或者批薩配土豆泥,色拉或者湯(湯一般買個罐頭再往裡面扔點新鮮蔬菜),吃完放水池,下午熟睡的午睡,做作業的做作業,看書的看書。

晚上同樣,搞點吃得的然後把一天的碗扔到洗碗機一口氣洗完。衣服收好,夜裡聊聊天,看看書就睡了。他說完全不知道有什麼可以忙的。

和他聊下來以後我感覺:

我們做飯前後花費的時間長。主要是做飯的方式往往依靠人力手工,他們白天的兩頓基本上是吃冷的(這老爺子挺強調作息的。

他說他不喜歡早午餐。說他自己是農民孩子出身的。從小早起慣的。也算一個異類)。往往用買現成的或者半成品,通過烤箱和微波爐,製作過程不需要全程在一邊翻炒監督,空出來的時間還能做更多其他的事情,然後把一天三次的碗一次用洗碗機洗掉,而不是吃一次洗一次。

讓孩子的參與。就老爺子自己說:他記得他的幾個孩子 6 歲怎麼說都開始全程參與家務了,家裡絕對不是他孤軍奮戰,倒是他常常在一邊喝咖啡看書,孩子在家裡忙這個忙那個(拿他的話來說。孩子那個時候笨手笨腳,活分配好了。每個人干自己的。先幹完就休息)。

不刷存在感。這個是老爺子自己和我說的,請別噴我。他說中國女性在家裡做得很累,很多程度上她們喜歡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攬下來,然後做得很仔細,仔細到老公沒辦法做到這個程度,以體現自己的重要性。

他說他的學生有和他說她們每天都要擦灰,洗廚房檯面,一遍遍的掃地拖地板,整理房間。他覺得有些事情幾天做一次就夠了。

家裡有特別小的孩子在玩的時候,那就讓出一塊地方讓他亂著好了。這種忙總感覺花了幾倍的精力和時間來達到那麼一點點的優越感,老頭說,這是他最最不能理解的地方。


回復「兒童教育書籍」可查看知乎站內回答:
「有哪些適合家長學習的兒童教育書籍? 」


「閱讀原文」
下載「知乎日報 App」
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小事|我在颱風現場
爸媽年紀大了,怎麼幫他們預防阿茲海默症?
「終於測出來啦,這物種和說好的果然都不一樣……」
影視|沒有共同點的兩個人,是不能談戀愛的
普法|一個正當防衛的例子分析

TAG:知乎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看外國人怎麼帶寶寶,你還在一家人圍著一個寶寶轉嗎?值得反思!
護士將寶寶抱出來後,眾人都圍著大笑,孩子爸看都後他卻哭了
我用這個餡包餃子,全家人圍著一下子都搶光,你估計沒見過呢
女子自從把這東西拿回家後,貓咪整天圍著它轉,深怕它突然不見了
不幸的女人都有一個故事,整天圍著鍋台老公孩子轉,再遇上家暴,叫她如何自立?
懷孕時把我當媽伺候,生完後圍著寶寶轉,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孕時全家人都圍著她轉,生完寶寶後公公卻只顧遛狗!
媽媽有了二孩後,阿汪更幸福,成天圍著寶寶轉
兇猛龐大的豹子遇上它,只能幹瞪眼,圍著它轉圈!
主人帶狗狗去溜達,一喊回家,直接圍著主人繞圈子!
綁帶、鏤空,這些性感火辣的美女為什麼都圍著他轉?
做完這些,你頭上立即出現靈光!無量圓滿佛光聚集在你頭頂,妖怪邪靈退避三舍,圍著你的人都能沾法喜!
大爺,這麼多的美女圍著你,你看都不看一眼!
老子可是龍傲天,後宮之主!你有這麼多妹子圍著你嗎?
這個寶寶也太幸福了吧,從小就被5隻寵物的愛包圍著
懂了這些知識,妹子們會圍著你轉!
男童病逝下葬全家人都圍著他哭泣竟然坐起來要喝水,當場把大家嚇傻了
曾經成功的時候身邊所謂的朋友像哈巴狗一樣的圍著他轉!落魄了都躲得遠遠的!這
為什麼沒你好看的女生能收割男神,而你只能被一堆歪瓜裂棗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