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斬殺明朝使者 朱元璋為何忍氣吞聲不敢出兵?

日本斬殺明朝使者 朱元璋為何忍氣吞聲不敢出兵?

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明太祖派楊載等七人為出使日本,但讓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日本當局直接殺死五名使者,並把另外兩人扣押三個月之久。兩國交兵尚且不斬來使,這無疑是對大明朝的嚴重挑釁,但更令人驚訝的是,自尊心極其強烈的朱元璋居然選擇忍氣吞聲,沒有任何舉動,後來還把日本列入「不征之國」!日本為何斬殺使者?朱元璋又為何隱忍?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元末明初,日本倭寇經常襲擾東南沿海地區,朱元璋稱帝後,派遣使者到日本聲討其罪。此時明朝軍力強盛,所以朱皇帝的口氣非常強硬,「詔書到日,如臣則奉表來廷,不臣則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應天休。如必為寇,朕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豈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圖之」。



日本斬殺明朝使者 朱元璋為何忍氣吞聲不敢出兵?


【影視劇中朱元璋的形象】


朱元璋給日本當局「划出道」了,要不就稱臣納貢,要不你就修兵自固,如果倭寇來敢來犯,別管我打到你老家,」抵其國,縛其王」!使者抵達日本後,見到的並不是「日本國王」。當時日本正處在「南北朝時期」,詔書送到了南朝懷良親王手裡。懷良親王雖然出身皇族,但卻是一位武將,他看完詔書後,二話不說,當場把五個使者殺死。


剩下的兩個使者回國後,朱元璋非常惱火,但沒有任何舉動。洪武三年,朱元璋又派使者出使日本,這次詔書的口氣大為和緩,但使者還是差地掉了腦袋。後來懷良親王回了一封國書,其中說道,「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竭力之兵,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來土掩,將至兵迎,豈肯跪塗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有何懼哉!若君勝臣負,君亦不武;若臣勝君負,反貽小邦之羞。」


日本斬殺明朝使者 朱元璋為何忍氣吞聲不敢出兵?



【影視劇中日本武將的形象】


朱元璋看到這封詔書後很生氣,但最終還是沒有出兵,這是為何呢?我想無外乎一下幾點原因:


其一,忽必烈的歷史教訓。元朝建立之初,忽必烈也曾調遣軍隊東征日本,但因自然等意外因素遭到了失敗。明朝與日本雖然之隔一海,但當時條件有限,這種大規模跨海作戰缺乏根本保障,勝負難料的情況下,朱元璋沒有輕舉妄動。

其二,北元殘餘勢力尚存。此時的朱元璋雖然已經建立明朝,但北元的的勢力尚未徹底肅清。對於朱元璋來說,北元的威脅遠遠大於遠在東洋的日本,因此明初軍事行動主要目的在於徹底消除北元的影響。



日本斬殺明朝使者 朱元璋為何忍氣吞聲不敢出兵?



【影視劇中朱元璋與諸將】


其三,百廢待興,休養生息。自從元朝末年以來,戰亂不斷,加上各種自然災害,百姓流離失所,田地荒蕪。封建王朝以農立國,朱元璋建國之初,最迫切的任務是休養生息,恢複發展農業生產,如果再對遠在東洋的日本大動兵戈,無異於窮兵黷武。

其四,群臣勸諫。以朱元璋的性格,他不可能對日本斬殺使者的行為無動於衷,其實他還是一度想征伐日本的,但遭到群臣的反對,特別是自己的外甥、曹國公李文忠。在群臣的勸諫下,朱元璋恢復了平靜,最終決定面對現實,不再東征日本。


朱元璋雖然放棄了軍事行動,但他還是決定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他下令斷絕與日本的一切朝貢貿易。朱元璋是忍了下來,但他怕自己的子孫不能忍,所以特意把日本列入「不征之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左宗棠一個特殊的癖好:罵人,沒想到還尤其愛罵他
左宗棠留給兒孫多少財產?僅相當於其一年工資
薛岳的「敗走麥城」:戰神緣何淡出人們視線?
李自成攻陷北京前謀臣已預言將為他人作嫁衣

TAG:談文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明朝可以抵禦日本侵略而清朝卻不能?
張作霖首次遭遇刺殺,為何要對日本忍氣吞聲?答案讓人恍然大悟!
光緒若殺了他們,慈禧不敢毒死他,甲午海戰必勝,日本不敢再侵華
十年前被日本嘲笑永遠搞不出好武器:如今已絕冠全球
武力不敵武士?三次「天正伊賀之亂」,日本忍者就此成為絕響!
吳佩孚拿了日本的錢,又拒當漢奸,結果死得不明不白
曝光,德軍與日本是如何對待女囚犯的!不忍直視
日本和朝鮮為何都看不起清朝而自稱「中華」?
明朝如何處理日本戰俘?
為何日本從不放「颱風假」?
日本?人驚呼「打瘋了」,楊靖宇犧牲後 朝鮮戰友為他復仇
日本的步兵炮竟然被我們用神了,不得不佩服我軍智慧
為何朱元璋最痛恨日本?
張作霖不死,日本還敢輕易侵華嗎?
日本二戰後沒有正規軍?他揭穿謊言後,聽者無不毛骨悚然
美元「霸權剪刀」耿耿於懷,日本經濟「何來出路」
日本忍者:不斷被神話的窮屌絲
滿臉殺氣的日本武士為何要帶把摺扇?
蒼老師為何在日本紅不起來?
讀這個侵華日本兵的回憶錄,看誰還敢誣衊我八路軍「游而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