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王朝盛世」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王朝盛世」

盛世,指中國歷史上社會發展中一些特定的階段,即國家從大亂走向大治,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繁榮昌盛的時期。中興是一種現象,指的是王朝中期的興盛。統治者一般用改革實現「中興」。中國的大一統王朝有秦、漢、西晉、隋、唐、宋、元、明、清九大王朝。本文來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中出現的中興盛世(除秦、元)。

大漢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王朝盛世」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綉,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這就是休養生息的政策。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漢朝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是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漢武盛世

漢武盛世是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所創造的空前的盛世王朝。

漢武盛世時期,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等方面,在這一時期都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漢武帝身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時代所產生的政治思想與規劃,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漢武帝時代,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的鞏固,漢文化的主流形態基本形成,開啟了中國文明富強的序幕。漢武帝時代的政治體制、經濟形式和文化格局,對後世留下相當重要的歷史影響。

昭宣中興

昭宣中興指的是西漢漢昭帝和漢宣帝時代 (約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此時的西漢處於恢復性穩定及發展階段。

昭宣二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繼續實行漢武帝以來的政策,著力整頓吏治,任用賢能,賢相循吏輩出。並重視吏治,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 為維護法律正常行使,漢宣帝設置治御史以審核廷尉量刑輕重;設廷尉平至地方鞠獄,規定郡國呈報獄囚被笞瘐死名數,重視民命之餘又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此外漢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宮講論五經異同。

昭宣二帝還多次下詔賑貸農民,廢除一些苛法,屢次減免田租、口賦等稅收,減輕農民的力役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推行一系列經濟的措施如招撫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會生產重新得到恢復和發展,在發展農業生產方面繼續霍光的政策。

昭宣時這些政治、經濟措施的實行,使一度國力衰退的西漢王朝又興盛起來。史稱「昭宣中興」或「孝宣中興」。

光武中興

光武中興或稱建武盛世,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光武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稱其才兼文武,豁達有大度,在統一全國之後,光武帝仍能兢兢業業,勤於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樂此不疲。他所實行的各項政策措施,既維護了東漢封建統治,也維護了國家統一,與民休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發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

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是指是東漢繼光武中興之後,漢明帝、漢章帝統治時期出現的"大治"景象,此間把東漢推向了鼎盛,同時明章二帝時期的一些作法,對整個東漢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明章二帝繼承並發揚了光武帝的中興大業,繼續執行寬鬆治國和與民休息的開明政策,在政治上以刑理治國,推行德政,法令分明,整肅吏治、嚴懲不法官吏,對外戚勛臣嚴加防範,並堅持后妃外戚不準參政的政策。 社會經濟上則減輕賦稅,

鼓勵農桑,興修水利, 賑濟鰥寡孤獨和貧民前後凡九次,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漢平帝以來河汴決壞。公元69年派水利專家王景治理黃河,從此使黃河900多年未發生重大改道。 經營西域,再斷匈奴右臂,復置西域都護和戊己校尉。

明章二帝共統治三十一年(57—88 ),兩代帝王承繼了光武帝的施政方針,勵精圖治,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成為漢朝歷史上黃金時期之一, 故史稱「明章之治」。

永元之隆

永元之隆,是後漢和帝劉肇開創的治世,劉肇在誅滅竇氏戚族後勵精圖治,改變外戚擅權時的奢靡貪腐之風,促使東漢國力趨於極盛,時人稱為「永元之隆」。

在一舉掃滅了竇氏戚族的勢力後,劉肇開始親理政事,他每日早起臨朝,深夜批閱奏章,從不荒怠政事,故有「勞謙有終」之稱。 劉肇親政後,對內整頓吏治 、招賢納士、減免賦稅 、關心民苦;對外則擊潰北匈奴使其西遷,並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徹底平定西域諸國;東漢逐步呈現出國泰民安、四夷賓服的局面,時人李尤稱之為「永元之隆」。

西晉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王朝盛世」太康之治

太康盛世又稱太康之治、太康繁榮是指晉武帝統一全國後出現的經濟繁榮的太平盛世。

西晉立國之初,年富力強的司馬炎意欲有所作為。泰始元年、二年他先後頒布過一些旨在移風易俗、革除前朝弊政的措施:撤銷對曹魏宗室和漢朝宗室的督軍,宣布解除對他們的禁錮。罷除曹魏政府對出鎮、出征將士留取人質的法令。恢復被曹魏廢止的諫官制度,並把象傅玄、皇甫陶這樣清正敢言、有才能的官吏委任為諫官,以廣聞博見,開直言之路。

西晉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經濟上實施占田制,使農民依法佔有了一定的土地,從而調動了農民闢田開荒,從事生產的熱情。再加上晉武帝注重招撫流民,興修水利。

所以,西晉初年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恢復和發展,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餘糧委田,出現了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

【大隋】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王朝盛世」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時開創的盛世。

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隋文帝楊堅倡導節儉,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並設置穀倉儲存食糧。

自開皇九年,楊堅統一天下後,即以富國為首要目標,輕徭薄賦以解民困,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穩定民生。由於南北朝以來,戶籍不清,稅收不穩,於是楊堅開皇五年,即大索貌閱,並接納尚書左僕射高熲之建議,推行輸籍法,作全國性戶口調查,增加國家稅收,改善經濟,盡掃魏晉南北朝以來隱瞞戶籍之積弊,促成開皇之盛世。

大唐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王朝盛世」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指的是唐高宗李治統治時期的一段盛世。永徽(649-655)是高宗在位的第一個年號。

唐高宗即位之初,君臣都牢記唐太宗的遺訓遺囑,奉行不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經濟。邊陲安定(擊敗西突厥的進攻),百姓阜安(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380萬戶),使得天下大治,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武周之治

武周之治是武則天在位期間的盛世。

武則天在位期間善於治國,為了打擊以關隴集團為主的公卿門閥,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製度,以便選用賢士。並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但也為了鞏固統治提拔酷吏周興,來俊臣等人。國家在其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極其重要的基礎,被稱為武周之治。

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

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元和中興

元和中興是指唐朝唐憲宗在位時因治國有方,國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軌的時代,視為中興之局。由於唐憲宗在位是用元和為其在位期間之年號,因而得名。

唐憲宗是個奮發有為的皇帝,他即位後,「讀列聖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他把「太宗之創業」、「玄宗之治理」,都當作效法的榜樣。為了糾正朝廷權力日益削弱、藩鎮權力膨脹的局面,他提高宰相的權威,平定藩鎮的叛亂,致使「中外咸理,紀律再張」,出現了「唐室中興」的盛況。

會昌中興

會昌中興是唐武宗在位期間的治世。

唐武宗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信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宗教,例如佛教、景教等。於會昌五年下令拆毀佛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又稱為會昌滅佛。由於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這段唐朝中後期較為平穩的一段時間,史稱「會昌中興」。

大中之治

大中之治是指唐朝的唐宣宗李忱在位時期的治世。

唐宣宗於即帝位後致力於改善中唐以來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對內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抑制宦官勢力過分膨脹;打擊不法權貴、外戚。在位期間宣宗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對外,唐宣宗不斷擊敗吐蕃、回鶻、党項、奚人,收復安史之亂後被吐蕃佔領的大片失地;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因此,史上對唐宣宗評價極高,認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一樣的明君」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

大宋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王朝盛世」建隆之治

建隆之治是宋太祖趙匡胤統治期間北宋王朝繁榮昌盛的一個階段。

宋太祖非常重視帝王和百姓之間的關係,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他繼位以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百姓在這一時間段經濟比較富足,北宋的國庫也收入比較穩定。

但是,在這同一期間,國家連年征戰,使剛剛發展起來的經濟又緩慢增長,不過,因此北宋的兵馬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很快統一了中原廣大地區。到了963年,百姓生活富足、兵馬強壯、國庫充裕、社會治安良好,達到了自唐朝開元盛世以後的又一強盛階段,趙匡胤統治期間的北宋王朝經濟富足、軍隊強大,是北宋王朝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歷史上稱「建隆之治」。

咸平之治

咸平之治指的是北宋宋真宗咸平(998年-1003年)年間出現的治世。

宋真宗趙恆統治時期,勤於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呂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績有聲有色,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注意節儉,鐵制工具製作技術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億多畝),又引入占城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侵宋,宋朝多數大臣建議不抵抗,遷都躲避,以宰相寇準為首的少數人極力主張抵抗,最後他們說服宋真宗御駕親征,雙方在澶淵相交,宋勝。真宗決定就此罷兵,訂立澶淵之盟以每年向遼納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來收買與遼的和平。

北宋的統治日益鞏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日趨繁榮,史稱咸平之治。

仁宗盛治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宋朝也在這代君王之時達到全盛。

期間仁宗皇帝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期間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 士農樂業,文武忠良。被後世譽為「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歷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為多。

乾淳之治

乾淳之治指宋孝宗在位期間經濟繁榮,出現的太平盛世。

宋孝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宋朝相對進入到一個興盛時期,宋孝宗平反岳飛冤獄,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在內政上,宋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呈現政治繁榮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餘糧委田,出現了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此間宋朝的內政形勢有所改觀。

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史稱「乾淳之治」。

大明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王朝盛世」洪武之治

洪武之治又稱洪武盛世,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所出現的治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

明前期,經過朱元璋的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國力迅速增長,因其年號為「洪武」,所以史稱洪武之治。

永樂盛世

永樂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在他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採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此期間社會安定、國家富強,疆域遼闊。由於明成祖年號為「永樂」,以至稱讚該時期「遠邁漢唐」,後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

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稱仁宣盛世 ,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採取的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後人將永樂盛世和宣德時的太平合稱為"永宣盛世"。

他們在位期間政治清明,法紀嚴明,經濟發展,倉廩充實,百姓安居,社會穩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昇平景觀。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 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弘治中興

弘治中興指的是明朝在明孝宗朱佑樘治理下出現了的「治世」。

明孝宗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由於他寬厚仁和的政治品行使得弘治一朝出現了君子眾多、君臣關係融洽等政治特色,為這一朝帶來了美譽,明孝宗在位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成化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

由於明孝宗勵精圖治,使明朝再度中興盛世,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是明代歷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之一。所以後世史學家稱其為弘治中興。他本人也被譽為「中興之令主」。

嘉靖中興

嘉靖中興,是指在明嘉靖帝時期出現的改革與中興局面,《明史》評價他是「中材之主」。

嘉靖帝登基後是面對正德帝留下的爛攤子,嘉靖帝效法明太祖和明成祖的治國手段推行「新政」,政治上英明苛察,嚴以馭官,整頓朝綱,大赦天下,嚴禁宦官干預朝政,集異納諫,勤於政務,完善科舉制度;經濟上寬以治民、減輕賦役,勘查皇室莊園和勛戚莊園,把耕地還於老百姓,同時還鼓勵耕織,減輕租銀,重新整頓賦役,賑濟災荒,體恤民情;軍事上,正視哈密問題,大力提拔將才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頓邊防,以解除邊疆危機。可以稱得上是位有作為的皇帝。

嘉靖革新持續了近二十年,取得了顯著效果,這期間「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同時文化和科技領域空前繁榮,優秀文學作品和傑出人物大量湧現,「天下翕然稱治」。後史譽之謂「中興時期」。

隆慶新政

隆慶新政是明穆宗朱載垕統治時期明朝出現的承平時期。

明穆宗比較寬容,用人不疑,文有徐階、高拱、張居正、楊博,武有譚綸、王崇古、戚繼光、李成梁。因此果斷地清除一些前朝政治腐敗和經濟積弊,逐步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整頓吏治,發展經濟,節流開源,抑制土地兼并。國家政治局面穩定,經濟向好發展。還實行一些軍事改革,主要措施是整飭武備,核實功罪,嚴明賞罰,加強訓練,鞏固海防和加強長城防禦能力。這一時期社會比較穩定,經濟比嘉靖朝後期有了較大的改觀,所以後世史學家稱其為隆慶新政。

萬曆中興

萬曆中興指的是明朝萬曆帝在位時出現的短暫中興局面。其中興之勢主要歸功於張居正在朝政上的政績。1572年明神宗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史稱萬曆帝。在他即位初年,張居正便任首輔從旁協助,而萬曆帝年幼,又對張居正極為信賴,故張居正能推行政令。

明朝有過國庫存銀存糧,即使鬧災十年也足夠支用的萬曆中興,這一點是後來的清朝從未有過之事,更是前代的文景之治,開元盛世都無法比擬的。《明史》稱為「中外乂安,海內殷阜」,後世稱該時期為「萬曆中興」。

【大清】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王朝盛世」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

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 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其他盛世

元嘉之治

元嘉之治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時期(年號元嘉)。

宋文帝在繼承和延續宋武帝劉裕生前推行的多項改革政策的基礎上開創的一個盛世,因其政治較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榮經濟文化的各項政策,從而出現了短期內經濟終於有所恢復,人民生活較為安定的政治局面。

這一時期劉宋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均得到較大的發展,謝靈運、劉義慶、鮑照、裴松之、范曄、顏延之、祖沖之、何承天等對後世文化影響深遠的名人都活躍在這個時代,建康文學史論在這一時期發展到巔峰,《世說新語》,《後漢書》,《三國志注》等曠世名著誕生於這一時期,元嘉之治開創了魏晉以來最好的社會局面,也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

永明之治

永明之治是指在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齊在齊武帝蕭賾統治期間出現的治世時期(482年—493年)。由於齊武帝年號永明,所以稱為永明之治。

他十分關心內政,提倡教育。並且繼承齊高帝風格,力行節儉。由於與北魏通好,使得邊境較為安定,減少軍事調動。使得在齊武帝執政的十一年期間,朝政政治清明,國內社會安定,帶動經濟文化的發展,替齊國帶來一個小康的安定局面。

孝文中興

孝文帝中興為北魏的一個中興之世,是中興北魏的結果,承前啟後,改革了北魏的各項制度。經魏孝文帝改革後,遷都故都洛陽,推動經濟發展,又大興儒學。

縱觀中華五千年歷史文明,王朝盛世可謂不勝枚舉,後人評定其為盛世除了是對當政者的一種讚揚褒獎外更多的是為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繁榮昌盛的一種特寫,包含人們對穩定幸福生活的渴望和享受!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的五個「萬國來朝」的鼎盛繁榮朝代
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名馬
中國歷史上真正的二大盛世朝代!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劍
中國歷史上十大輝煌盛世,漢武盛世的影響最大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四大情詩」
曝光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人
中國歷史上九世同堂的家族
中國歷史上的鎮國之寶
古人的智慧,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騙局
大清王朝的中國歷史之最
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5個王朝
中國歷史上九大謀朝篡位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小人
宋朝:為何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綜合國力最強盛的朝代
盤點歷史上最強大的七大帝國:中國唐、漢、元三朝上榜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醫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狀元皇帝——李遵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