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華祖宗十八代來源考(精華版)

中華祖宗十八代來源考(精華版)

在說「祖宗十八代」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宗法和家族。

所謂宗法,是一種來源於氏族社會末期家長制度,依靠血緣關係分大宗和小宗的調整家族關係的制度。

所謂家族,是由姓氏、血緣等親緣關係連接而成的人的集合。中國的古代君主和諸侯基本都是靠家族關係維繫社會發展的。像周朝的分封制、晉國六卿等就是此理兒。

祖宗十八代呢,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

【上九代】

生己者為父母, 父之父為祖, 祖父之父為曾祖, 曾祖之父為高祖, 高祖之父為天祖, 天祖之父為烈祖, 烈祖之父為太祖, 太祖之父為遠祖, 遠祖之父為鼻祖。 是為: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為上九代。

【下九代】

父之子為子, 子之子為孫, 孫之子為曾孫, 曾孫之子為玄孫, 玄孫之子為來孫, 來孫之子為晜(kūn)孫, 晜孫之子為仍孫, 仍孫之子為雲孫, 雲孫之子為耳孫。 是為:子、孫、曾、玄、來、晜、仍、雲、耳為下九代。

需要注意的是,「自己」是上九代與下九代的分水嶺,不包含在「祖宗十八代」之內。

中華祖宗十八代來源考(精華版)

【祖宗十八代是怎麼來的】

祖宗十八代有上下九代的說法,那麼它們又是怎麼來的呢?

1.與生俱來的身世之謎

咱們每個人,可能都有這樣的想法。我從哪裡來?要真把自個兒血緣追溯,能追蹤到猿人,那可了不得。當然,人類歷史發展這麼久,這想法可不現實。要追溯,得靠家譜。

夏朝,根本說不清楚。

商朝, 刻在甲骨上的倪姓11代世系,有著「天下第一譜」的美稱。

西周,分封后出現許多姓氏。像常見的鄭、宋、魯、齊、秦等都是此例。

那麼,如何把血緣追溯連起來呢?從上而下,還是從下而上?

從上往下連不靠譜。眾所周知,周朝出現了公認的家譜開山之作《世本》,這裡面記載了周代及以前各級貴族的世系譜。如果能夠把這些貴族和今天的我們連繫起來,那可是大功一件。

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公元前1046一對夫婦,保守估計30年為一代,到今年他倆共計擁有1.99億名子孫。換句話說就是,現在中華十幾億的人口,很有可能是西周少數幾對夫婦的後代,我們姑且認為這幾對夫婦是西周貴族。但還是很難揭開我們的身世之謎,因為西周以下3000多年約100代它根本是連不起來。所以說,從上往下連不靠譜。

從下往上追溯最靠譜的可追溯到明朝。眾所周知,現在的現存的家譜主要是明清民國的。簡單來說,只要找到家譜,一般追溯祖宗十八代到明朝沒啥問題,有的可能到宋代。當然,世面上不乏那些自稱很久遠久遠某姓xx代子孫之類的,基本都是扯淡。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備受歷屆政府關懷的第一文化世家曲阜孔氏倒是個例外。

中華祖宗十八代來源考(精華版)

所以說,與生俱來的身世之謎--祖宗十八代最靠譜的追到明朝算不錯了。那些個借著同姓盛名往上靠的,動機很明顯。舉個例子,沈氏,有道是「天下沈氏出吳興(湖州古名)。來歷清楚的沈氏如此,何況其他姓氏。

另外,說到家譜。今天咱們能看到的家譜來源分別是歐式譜(歐陽修發明)和蘇式譜(蘇洵發明)兩種基本樣式。就是這兩位兩位大學者,他們都無法搞清楚自己的前朝祖先,何況今人。當年,北宋的時候,歐蘇二人已經認識到譜牒散亂的問題。正因為如此,他們搞了每五代人畫成一個圖表的創新。

宋以前,一表六代八代九代都有,是為「大宗之法」,都認可同一男性祖先,非常混亂。自歐蘇創新後,五代一族(周朝以來就有的家族計算方法),第六代出生後,第一代的牌位就要搬出家廟了,是為「小宗之法」。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雖然坊間有同姓本家五百年是一家的說法,但親情的極限一般就是認可同一個爺爺的爺爺的後代,說白了就是五服之內。

中華祖宗十八代來源考(精華版)

2.歷史的斷裂:周秦變革和唐宋變革

眾所周知,中華的歷史總不是連續的。周秦變革和唐宋變革,是造成這種斷裂的原因。

周秦變革,春秋戰國到秦漢之際的大變化。各國搞變法,說白了就是把西周親親尊尊的貴族削平成秦漢的編戶齊民。從封邦建國的周代到帝制時代的周秦變革,把貴族社會變成平民社會。唯一不同的是,萬民之上還有位皇帝。

周秦變革後,秦漢從理論上法律面前成為人人平等的平民社會。時間久了,東漢士大夫階層,魏晉南北門閥士族出現了,中國第二期貴族社會出現了。那麼,跟祖宗十八代相關的譜牒之學,最為講究。大到選官,中到社交,小到結婚,全得看家譜。

3.家族:想像的共同體

與生俱來的身世之謎也好,歷史斷裂的變革也罷。過去我們不假思索地把古代中國看成是家族社會,預設家族是社會的細胞。那麼,家族這個問題就來了,家庭為單位生活的觀念來了。

在當下,那些個典型家族,也都是通過家譜、祠堂、族產、族長四要素凝聚同一個男性祖先多個世代的集體。其中最著名的是那些個偏居東南少遇戰亂的東南家族。

中華祖宗十八代來源考(精華版)

既然有典型家族,那麼是不是能一直往上追到可靠的祖先呢?

也得兩說。一般情況下,民國和清代祖先基本沒啥問題,到了明代還得看具體情況。

始遷祖問題。某某家族是某某時候因為什麼從某某地方落戶到某某地方。這樣的例子太多,比如福建的那些多數家族都說自己是五代十國時候追隨閩王王審知遷自河南光州固始縣。

聯宗問題。明代開始普及的聯宗,就是相鄰地區的同姓,甚至是那些拉得上關係的異姓,不管各自來歷如何,都認作同宗互通家譜。當年那聲勢浩大,是可以聯上幾省乃至十幾個省。

正是具著這兩個問題,我們認為家族,不過是想像的共同體。對於通常家譜記載的歷史,得分三段看:

第一段是從得姓之始到始遷祖

第二段是從始遷祖到修譜或建祠堂

第三段是其餘延續至今的歷史。

從得姓之始到始遷祖來看,記載的是那些顯赫的,光輝的。大多是聯宗通譜後修改過的歷史,普遍的往歷史名人身上攀附。

從始遷祖到修譜或建祠堂來看,一般都會說始遷祖以下幾代「隱德不仕」(實際大多是文化水平低沒留下什麼靠譜的歷史)比較低調。

延續至今的歷史,才是比較靠譜的歷史。但是,即便它比較靠譜,也實際上是「想像的共同體」。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這個所謂的家族到底是不足以解答我們與生俱來的身世之謎的。

中華祖宗十八代來源考(精華版)

眾所周知,家族史所能提供的是一長串男性祖先名單,女性被冷落在一邊。像補充性的方法——入贅,子隨母姓。但問題又來了,母親繼承的是她父親的姓氏,那麼贅婿的家族史又被晾在一邊。更要說明的是,男性祖先名單並不是確鑿無疑的,因為過繼它就很常見。

綜合三段的家族想像的共同體,就有了那些個直系、旁系、母系、直系父系、旁系父系、姻親的說法。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生物學意義上的血緣關係是相對次要的,關鍵在於族人對於男性祖先及其精神的認同。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華「姓氏」問題來源統考(珍藏版)
八卦來源河圖洛書和中醫學的關係
《百家姓》之唐姓歷史來源
紀德君:《洪秀全演義》史料來源補考
全球華裔最多的十大國家,華人的「來源」
華氏姓氏來源
《百家姓》之鄒姓歷史來源
王柯: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來源與困境
《百家姓》之鄧姓歷史來源
唐崇榮:愛的七個來源
《百家姓》之趙姓的來源
《龍珠》十二宇宙破壞神:名字都來源於酒類
《百家姓》之岳姓歷史來源
考古學家稱瑪雅和中國傳統文化有共同來源 瑪雅曆法隱含五行概念
海賊王:黃猿招式的命名來源於日本三大神器,玉、鏡、劍
中國四大名酒排名及歷史來源
你有皇家血統嗎?揭中華姓氏12種來源
九八八《創意@服飾》揭秘世界頂級服裝設計師的靈感來源
【近期熱門歌曲】(來源於各主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