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遊戲,能讓時間變慢。
點擊播放 GIF/927K
文丨陳馬丁,壹心理專欄作者
2014年,王錚亮的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唱到無數人哽咽。這首歌似乎抒發了所有人心中的感慨: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鹽半輩子
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母親不止一次說時間過得太快。
還是你小時候可愛,她說,肉嘟嘟的滿地爬,怎麼一轉眼就長這麼大了。
父親也這麼說,他說三十歲到五十歲,回過頭來看,就像一場夢一樣。
而我,四個春節沒在家過,每年回來,全家福上的臉龐都會減少。
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問。
我尋求著答案,因為它把我也一起帶走了。
時間啊,真的過得太快,像被刮跑的風箏,拉也拉不住。
那些幸福快樂的瞬間,總是稍縱即逝,留得記憶里一遍遍回望。
感慨的人里,多半是大人、成家立業的人、有孩子的人、當然還有老人。
去世前,我的祖父總說年輕時候的事。
而退休後的三十年,在他看來只是彈指一揮間。
孩子們從不抱怨太快長大。抱怨是父母的,孩子們只想快點長大。
所以對於孩子,時間或許真的寬容些。
是嗎?
01如何利用心理學讓時間變慢?
時間是個漩渦,
流向生命盡頭的途中,它不斷加速。
時間隨年紀變快這一點,幾乎人人都感受過。
若是還沒有,不要緊,遲早會來的。
有個「比例理論」,直觀地將其描述了。
當你八歲時,一年在感覺上就相當於人生的八分之一;四十歲時,便銳減到四十分之一。
不過,直觀歸直觀,理論本身也免不了取巧和偷懶。
實際上,心理學上有個叫「情境變化模型」的東西,能更好地解釋這個現象:
關於一件事,存儲的記憶越多,人就越覺得做這件事花的時間長。
這兒有個小實驗,大家可以給朋友展示一下,看有沒有效果。
A ——————
B ——————————————
步驟很簡單:AB兩條線段,一長一短,在紙上畫的時候,你只需要保證用時一致,比如都用三秒畫完。
然後,你就可以問問朋友:你覺得我畫哪條線段用的時間長些?
當初我做實驗的時候,幾乎所有同學都覺得畫B線段用時更長。
為什麼呢?
因為人腦傾向於認為,「內容」越多,「時間」越長。
小時候,生活是充滿未知的。孩子像張白紙,任由世界在上面塗塗寫寫,每天都是新鮮不同的內容。
年齡越大,紙越滿,新鮮的東西越來越少。
我們三點一線,朝九晚五,今天是昨天的翻版,明天是今天的重複。
那雙曾經對世界敞開的探索的眼睛,慢慢變得半閉不睜。
不就那麼回事嘛,我們說。
結果,生活裝在記憶里的「內容」少了,哪天驀然回首,便覺得「時間」快了。
所以呀,歸根結底,不是時間快了。是我們的「線段」短了。
02你也許經歷過這些魔法現象
時間是根彈簧,
壓縮還是拉伸,你說了不算。
宏觀來看,從生到死,時間確然在加速。
新鮮記憶減少,大腦對熟悉事務處理速度變快,都造成了「加速」的錯覺。
除此之外,對時間的感知,還存在許多微觀層面的魔法現象,也許你曾經經歷過。
先舉幾個例子:
1. 等待面試無比漫長。
試想一下,面試前的你,緊張焦慮,坐立不安,一遍遍看時間,確認有沒有叫到自己的名字。你深呼吸,心裡默念準備好的台詞。腋下的汗水浸濕了襯衫,讓你暗暗抱怨。
2. 失眠時度分如年。
失眠的時候呢?你輾轉反側,煩躁不已,不時側身看鬧鐘,埋怨第二天要早起,為什麼自己還無法入睡。
3.遭遇車禍,或是巨大恐懼來襲時,時間彷彿被定格。
怎麼解釋呢?
這三點的共通之處,是有很高的情緒喚起,也就是你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情緒。
恐懼的瞬間更不用說了,那可能是性命攸關的時刻。
所有這些,都會激起腦中情緒中樞杏仁核的強烈反應。反過來,高漲的情緒會讓大腦變得敏銳,處理更多外界信息,收集更多「內容」。
回到前文所說,當「內容」變多時,感知上的「時間」便被拉長了。
再來看三個例子:
4. 度假旅行一晃而過,可回來一想,又覺得出去了很久。
有個專門的詞形容,叫「假期悖論」。之所以稱為悖論,是因為人在「經歷時」和「事後回憶」之間存在偏差。
假期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但回頭來看,假期里滿是日常中沒有的新鮮經歷。比如,日常中每天只有兩件新鮮事,而假期中每天有六件。
於是,我們便會覺得假期包含更多「內容」,時間的感知也就被相應延展。
5. 專註一件事,時間便如白駒過隙。
人專註的時候,往往對外界信息的獲取是打折扣的。
試想,當你沉浸在閱讀中時,往往注意不到周遭發生的事。也就是說,專註期間,大腦獲取的「內容」相對較少,所以時間便如輕舟過山,眨眼即逝。
6. 回程總比去程快。
相比回程,去程中有更多的新鮮事物。當大腦熟悉了途中的景物,一是信息處理變快,二是新鮮「內容」變少,那麼時間的感知自然而然就被削減了。
通常,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大腦預先設定好的,不受主觀控制。
所以,時間的壓縮與拉伸,真的不由我們說了算嗎?
03時間與「時間」
不可度量之永恆 vs. 認知遊戲
如果我說,能將時間變慢,你信嗎?
時間,當然不是紀伯倫筆下永恆的時間。
那是超脫的,無限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我所說的「變慢」,是和你的大腦做個認知遊戲:餵給它更多「內容」,讓它把「時間」拉長。
具體來說,就是——
多去體驗,多去發掘生活中的新鮮,跳出既定的生活框架。
如果倦了,就去旅行;如果三點一線,就在陌生的角落多留下足跡。
將你那半閉的探索的雙眼重新睜開,好好看看這世界。
像個孩子一樣。
最後,把一首紀伯倫的詩送給大家。
你想度量那無限而不可測量的時間。
你想按時序與季節調整你的作息,
甚至引導你的靈魂。
你想把時間看成一道溪流,
自己坐在岸邊目送它的逝去。
然而你心中的永恆已意識到生命的無窮:
知道昨日不過是今天的回憶,
而明日又不過是今天的夢想。
因此,那在你體內歌唱和沉思的它,
依然處於將星星散佈於天際時的,那最初的一瞬間。
……
如果你認為以季節來衡量劃分時間是必要的,
那就讓每個季節都包含其他季節,
讓今天用記憶擁抱著過去,
用希望擁抱著未來。
作者簡介
陳馬丁,你看我是誰,我就是誰。
不是千面俠,只是雙子座。
責任編輯
長腿姐姐LSD
我們每天在廣州五山13樓,
為你原創一篇心理學文章。





TAG:壹心理精選 |
※有它,你可以把所有時間變慢
※時間旅行不是幻想,我們每個人都有穿越的能力
※你有那些閑扯蛋的時間,都能去打一炮了!
※只有你還擁有時間,一切都可能改變
※你有沒有跟我一樣,整天瞎忙卻掉進了浪費時間的大坑裡
※不是沒時間,就是因為有時間,你才會一拖再拖
※時間在變,人也在變,有些事,不必解釋!
※一個男人條件再好,他沒有時間陪你,也是多餘的
※現在,時間好像都是我的了
※愛一個人,就是把「時間」都給他
※恐怖漫畫:你有沒有追過一個人,而你又堅持了多長時間
※你連變美的時間都沒有,你還有時間幹啥?
※有了它們,看時間也成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
※時間在變,人也在變;有些事,不必解釋
※在我眼裡,時間有兩種:與你在一起的時間,與你分開的時間
※我從不怕離婚,兩個不合適的人在一起即使多久,也只是浪費時間。
※時間在變,人也在變有些事,不必解釋
※生活節奏的加快讓很多白領都在抱怨沒有時間減肥。但是,以瘦為美食這個時代的標準!
※時間的流逝忽快忽慢?沒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