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都知道這本書,可演員的「自我修養」到底是什麼?

都知道這本書,可演員的「自我修養」到底是什麼?

都知道這本書,可演員的「自我修養」到底是什麼?



表演藝術中的「體驗派」、「方法派」、「表現派」分別指的是什麼?

朱軒毅Solax,電影攝影師


先說一下更新:許多朋友對體驗派,方法派有很多疑惑,其實我也有,我對這些名詞並不是特別熟悉。


我建議大家先放下所有的名詞概念,這樣理解起來會方便很多。


關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們把它分為兩個階段:

1. Stanislavski s system (Stanislavski s method)


在這個階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認為表演應該是"truthful"(真實的),與 Classical acting 形成對比。在 Stanislavski s system 中,演員應該和角色是一個人,也就是說,演員在表演時應該沒有「表演」的痕迹。角色就是演員,演員就是角色。在一開始的階段的時候,他認為 emotional memory 是最重要的 training,這點嚴重影響了 Lee Strasberg 的美國 method acting(方法派)。


2. System 沒有變,但是斯塔尼斯拉夫同學改變了策略, 將 emotional memory 進化成了


A method of physical actions in which emotions are produced through the use of these actions


也就是我在原文中提到的,情境,目的影響行為。

這在 Adler 找斯坦同學談話的時候斯坦就說了(1934 年)。


所以我們現在清楚了


在美國,以下這麼幾個大流派


一、Method acting 方法派


由 Lee Strasberg 創造,根據早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念,用私人的記憶去 reference 記憶。被 Meisner 和 Adler 認為是危險的。

二、Meisner 自然流


由 Meisner 創造,見原文


三、斯塔尼斯拉夫斯基體系(1934 年後)


用目的,情境感去控制行為和肢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答案:


為了給我自己正名我不僅僅是一個電影攝影師,


我來說說美國表演流派簡史。


熟悉美國早期有聲電影的朋友們都知道,在美國早期的有聲電影中,演員表演風格很多都是相似的。代表作比如《雨中曲》,《金粉大道》,《公民凱恩》等等。這樣的表演有什麼特點呢:


誇張化,舞台化,有 Slap Stick(鬧劇)這樣的風格。


這樣的風格從哪裡演變的呢?從二十世紀初期無聲電影開始。因為無聲電影沒有聲音,所以就只好用誇張的形體語言去表現神態動作。


當時演員以一個個劇場的形式團聚在一起訓練,但是這一群粥裡面總有一些老鼠屎,反叛大流,表演更接近真實化(realism)一些。


這個時候,一個毛國商人出現了,他的名字,是的你猜的沒有錯,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他看了這些個現實主義的演員們,瞬間很感興趣,於是集結了這麼一批現實主義的演員,在 1898 年創建了 Moscow Act Theater。1923 年他去了趟美國,他的理念,理論,演講,影響了一大批演員,於是在 1931 年,出現了一個叫做 The Group Theater 的東西,裡面產生了一些殿堂級的大師,也出現了對於現代表演流派影響最深刻的四位美國佬:


Lee Strasberg 李 斯特拉斯伯格

都知道這本書,可演員的「自我修養」到底是什麼?



Elia Kazan 伊利亞 卡贊

都知道這本書,可演員的「自我修養」到底是什麼?



Sanford Meisner 桑福德 梅斯勒


Stella Adler 斯黛拉 艾德勒

都知道這本書,可演員的「自我修養」到底是什麼?



這四位,算是美國現代主流三大表演學派的祖師爺。


斯特拉斯伯格和卡贊是 method acting(方法派)堅決的擁戴者,並且對方法派在美國的發展和影響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現在美國任何一個方法派表演課程訓練里,一定會有四項訓練


1. Relaxation 放鬆訓練。 方法派認為緊張的演員無法進入角色。所以老師會帶著大家做瑜伽也好做拉伸也好冥想也好深呼吸也好總之用一切方式讓大家忘卻自我。


2. Concentration 專註訓練。 我不必多說。


3. Sense Memory 感官記憶訓練。 方法派在進行無實物表演訓練時,認為只有表演者在有實物的情況下用感官記住了所有關於食物的記憶,才能在無實物時做到真實可信的表演。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明天課上的表演練習是無實物表演喝咖啡,那麼前一天晚上,作為一個合格的方法派演員,你就得回家真的倒咖啡喝,一遍一遍地喝,一遍一遍地用感官去記憶,裝了咖啡的杯子有多沉?拿起來的時候杯子和桌子有沒有摩擦?咖啡燙不燙?第一口喝的時候嘴唇表情是什麼樣的?一遍一遍地嘗試直到感官記住了所有的事情。這樣你在第二天就不會傻逼了。


4.Affective Memory 情感記憶訓練。 我為什麼要加粗呢?因為這一項訓練可以說是 method acting 的核心,也是和其他流派存有爭議最大的訓練。


這個概念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首先提出,並寫在了他的著作《An Actor Prepares》里。斯塔叔叔稱它Emotional Memory,也就是情緒記憶


這個訓練,主要是讓演員找記憶中與故事情節應表現情緒相似的真實記憶,從而調動真實情緒來表現。我舉個例子:


馬強要去參加一個葬禮,他的老大李酸菜死於食物中毒,他要在此刻表現哀傷與憤怒。


馬強的扮演者王三要在前幾天醞釀好此情緒,也就是說他要在記憶中找相似的情緒,比如他三歲的時候父母離婚,他八歲的時候他唯一的寵物小強被鄰居踩死,他十六歲的時候被一個老阿姨騙走了初吻等等。他提前調動好情緒,作為儲備,這樣在導演一喊"Action"後,他可以直接進行表演。


方法派同時注重演員與角色要為同一人,所以演員應在開拍前完全進入角色當中,我們常見的扮演農民要先去當一段時間的農民,扮演警察要先去當一段時間的警察,扮演妓女要,額,扮演拉皮條可能也會先當一段時間拉皮條……


我們經常聽到說,演員跳不出角色,或者跳不齣戲,就是大多數也是方法派的演員。


而梅斯勒和艾德勒對方法派感到擔憂。


他們以為,方法派使用的情感記憶訓練,是很危險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會侵犯到演員非常私人的空間,在一些比較極端的電影當中甚至有可能給演員帶來身心傷害,留下瘡疤。在情感記憶訓練中,你經常會看到一大波人坐在一起哭的昏天黑地,觸目驚心。


人嘛,總是有一些事情埋在心裡很深很深,不願意想起來更不願意提起來,但是方法派會不斷地打破這個原則。


我在接受方法派訓練時,班上有位姑娘說到一半說不下去淚流滿面直接奪門而逃的事情,經常發生。我對此也有抵抗。


於是,艾德勒在 1934 年的時候跑到巴黎去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叔叔:


」叔,你這個情感記憶訓練不太行啊,整得有些過啊「


叔很淡定地說:


」誰說我現在還玩兒那套了,我早開始玩兒其他東西了。那套東西沒法發展很遠。現在我玩兒的都是 Given Circumstances 以 Action,Improv 為 Base 的表演了。「


艾德勒:


「...........................哦」


於是艾德勒默默回到了美國把這件事情和梅斯勒說了,他們倆都沉默了。


然後他們兩個人各自發展出了自己風格的表演流派。


梅斯勒是自然流的老大。


梅斯勒相信,表演是一個 Pinch-Ouch 的極為簡單的過程。


什麼是 Pinch-Ouch?


就是我掐你一下,你啊啊啊叫疼。這就是表演。


他認為,表演應該只能由反應和被反應(Action-Reaction)構成。


於是他終其一生都在培養自然的,無意識的演員。


Truthful Behaviors within Imaginary Circumstances.


這樣的演員能快速地進入到當下的 Moment(瞬間),並在這個瞬間中對一切事物做出反應。這些反應甚至是不需要過大腦的,它是由身體自發地發生的。


所以,這個流派不喜歡重複。他們認為,一場電影,不同 TAKE,演員的反應應該完全不同,因為 Moment 已經不同了。在電影 Return 中扮演小男孩的 Ivan,在一場進餐廳點菜的戲裡完全沒有一條 TAKE 重複的,這就是自然流想要的效果。


所以,許多電影尋找演員時,也會考慮沒有演戲經驗但本身符合角色的人,這樣的人就能自發地對特定場景做出反應,以做到最真實的表演。


舉一個小小的練習例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試一試:


梅斯勒會讓兩個演員面對面,看著對方的眼睛,然後不斷地重複"You have a very nice eye",不斷重複,直到兩個人覺得無聊,再直到兩個人開始注意到每句話里不同的地方。我做過這個訓練,但是我天性愚莽,並沒有悟到什麼。


而艾德勒,是美國演員導師中的鐵血女將軍。


她認為,表演是一個終身事業。


我記得我看過一段紀錄片,講一個女演員在艾德勒門下受訓,第一天的時候,艾德勒同他們說


「You are gonna listen to me, and you are gonna listen with your blood."


你們要傾聽我,並且你們要用你們的血液傾聽我


簡直酷斃了。


如果方法派認為表演是一個從內而外(Inside-out)的過程,那麼艾德勒的流派就是從外而內的過程(Outside-in)。


艾德勒認為演員必須要徹底地研究角色,而並非體驗角色。演員應當考慮到角色所處的社會環境,文化環境會給角色帶來怎樣的影響。這樣大量的研究能讓演員對這個角色理解透徹,然後才能把它搬到舞台上或者鏡頭前。所以角色和本人應該是分離的,是角色賦予了我生命而非我賦予了角色生命。


至於基本的需求(Inner-need),目標(Objective),以及完成目標所需要的行為(action)是最常見的一些技巧。這更多涉及到導演技巧,我不多在此贅述。


現代美國表演流派基本由這三大撐起來,當然後世有不斷修繕整改,但萬變基本也不離其宗。


而演員,是每個流派都會嘗試的。


是每個流派都會嘗試的。


最後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鎮樓。


記得要關注我,我打這麼多很累的。

都知道這本書,可演員的「自我修養」到底是什麼?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去泰國自助游,不能只知道普吉島
讀讀日報 24 小時熱門 TOP 5·為奴十一年
爸媽幫忙帶孩子,方便了小兩口,但對老人真的好嗎?
旅行|去泰國自助游,不能只知道普吉島
裝修公司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問題出在哪兒?

TAG:知乎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真正肯吃苦的演員到底是什麼樣的?看完這些才知道!
看完這些我才知道,真正肯吃苦的演員原來是這樣的!
「吳越你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嗎?吳越你到底在做作什麼?」——一個女演員的自我詰問
AV演員們家人知道她們做什麼的嗎,她們這麼回答
看到這些台詞尷尬癌都犯了,究竟演員們是怎麼忍住的
一定要看清這些人,他們不是書法家,是下流演員!
不管在哪兒,我都敢說她是一個好演員
《新白娘子傳奇》翻拍了,可是我看到這演員陣容我就不想看了……
演員的光頭都是怎麼來的?真相原來是這樣,長姿勢了!
女演員牛到她這個地步的不多見,你不想知道她是誰?
還沒上映演員們就要吐槽《戰狼二》,這是為什麼?
演員楊蓉演技這麼好,為何一直紅不了?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論演員的自我修養,我只服康納!
寧靜說聲音本是演員必修課,可這些劇讓人齣戲,都是配音惹的禍?
小時候竟然這麼可愛,這些演員原來都是童星出道
論演員的自我修養!原來電視劇是這麼拍的,真佩服他們居然沒笑場
雖然你壞你渣你不負責任,可是耐不住我還是那麼愛你!開扒渣到火爆的演員!
她是演員卻從未接過吻戲,連王思聰都不敢撕,究竟什麼來頭?
什麼叫演員的敬業?這幾位明星來告訴你!想知道是哪幾位明星嗎?不告訴你,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