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一個軍迷的《我的戰爭》影評


光亭

摘要:影片《我的戰爭》還未上映宣傳片就已經火了一把,當然會對影片很是期待,但是看完影片之後,作為軍迷卻感覺很是失望,還原歷史這樣的大題目就不用提了,就連志願軍的武器、戰術等細節都沒有真實的再現,看來光靠主題思想的正能量是拍不出真正的戰爭大片。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圖1:影片《我的戰爭》海報

軍列遭空襲:太多的不可能


影片一開始就是男女主人公所在的部隊搭乘火車開赴朝鮮,劉燁飾演的男一號眼紅友軍的大炮,居然會讓楊祐寧飾演的男二號小神仙去偷其他部隊的裝備,結果被車站人員發現,最後來了一出飛身跳火車的好戲。志願軍就這麼沒有組織性紀律性?


軍列進入朝鮮,突然就遭到了美軍飛機的空襲——隱隱有點《兵臨城下》中蘇軍增援部隊在德軍飛機空襲下強渡伏爾加河的影子,只是遠沒有《兵臨城下》中所展現的那樣緊張和慘烈。於是火車就停在了兩座山頭之間的大橋上,還沒看到火車頭被打壞,怎麼就停在目標如此顯眼的地方,想給美軍飛機當活靶子打嗎?美軍飛機的攻擊也是讓人看不懂,居然是從和火車成90度垂直方向攻擊,這樣一次攻擊只能打擊火車的一個點,而飛機打火車通常是和火車方向平行進行攻擊,這樣一次攻擊就能從火車一頭一直掃射到火車另一頭,難道這次來的美軍飛行員是剛從學校畢業的「菜鳥」?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對志願軍後方交通線的空襲是相當猛烈的,橋樑則是空襲的重中之重,志願軍為數不多的高射炮也通常部署在橋樑等重點目標進行保護,但影片中卻根本沒看到志願軍的高射炮,要是這樣的話,這座橋樑早就給美軍炸掉了,怎麼還會留到現在,難道這是美軍故意留著這座橋等火車通過時再來空襲?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圖2:志願軍通常都會部署高射炮保護橋樑安全


接著火車上的志願軍迅速下車疏散,這倒是遭到空襲後的正確反應。但是再接下來的橋段更是讓人大跌眼鏡,下車的志願軍居然遭到了隱蔽在附近山頭上的美軍機槍掃射!要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對志願軍後方交通線的空襲是司空見慣的,一般最安全的大後方是鐵路運輸,靠近前線就改用公路運輸,到了火線就只能靠人力運輸員肩扛手提。而美軍居然能夠滲透到志願軍比較安全的大後方,這也太能編了吧。當然最後志願軍以前赴後繼的英勇衝鋒消滅了美軍,難道這開場的第一戰就只是為了用漫山遍野的傷亡來證實男一號的一句評價:「美軍可不是這麼好打的。」——大意如此,原諒我已經被這畫面石化了,沒能準確記下這句如此重要的台詞。


五義亭阻擊:打仗簡直像兒戲


劉燁飾演的角色是九連連長孫北川,九連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在五義亭堅決阻擊美軍。阻擊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常見的作戰樣式,最能體現志願軍英勇頑強的精神,最可愛的人這個光榮的稱號也是著名作家魏巍在介紹松骨峰阻擊戰的通訊中第一次提出的。我不由滿懷期望等待這場激戰。

九連趕到五義亭,孫北川還在看地形,突然傳來了奇怪的聲音,原來是美軍一支由1輛坦克、1輛吉普和幾輛卡車組乘的車隊開過來了。孫北川立即命令2排3排穿過公路搶佔對面山頭,在美軍眼皮底下穿過公路,難道真以為美軍都是瞎子?


九連迅速佔領公路兩側山頭,布下埋伏圈,等美軍車隊進入埋伏圈後開火,但美軍坦克憑藉厚實的裝甲和強大的火力給志願軍造成了很大傷亡,於是意料之中的場景出現了,一名志願軍戰士抱著炸藥包忍著傷痛爬到坦克旁,拉響炸藥包和坦克同歸於盡。可是馬上美軍又有三四輛坦克開上來,猛烈的炮火使志願軍傷亡慘重,孫北川只好下令撤退——難道幾輛坦克就能讓志願軍放棄任務撤退了?當然不是,撤下陣地後不久孫北川又決心繼續戰鬥,只是改變了戰術,用炸藥炸塌公路旁的山頭堵住公路,由黃志忠飾演的老爹,九連的爆炸專家自告奮勇去完成這一任務。老爹背著五公斤和十公斤炸藥各一組,艱難地爬上了山頭,然後和乾兒子楊祐寧飾演的男二號小神仙一面談笑一面布置炸藥,當然美軍坦克也是會相當配合,肯定是要等到炸藥布置好才會到達。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圖3:黃志忠飾演的老爹背著炸藥包艱難地爬上山頭


於是一聲巨響,山頭上的石塊如同獅子座流星雨一般落下,將美軍坦克全部壓毀,但負責爆破的老爹和小神仙也在大爆炸中從山頭上滑落,孫北川趕緊帶著戰士們衝上去營救,難道就不怕美軍坦克中會有人活著向衝過去的志願軍開火?結果當然是完美的,美軍坦克被石塊壓毀,兩名爆破手安然無恙,九連戰士們圍著美軍坦克殘骸歡呼勝利。且不說十五公斤炸藥是否能炸出徹底覆蓋三四輛坦克行軍隊列的石頭流星雨,美軍的進攻就這麼三四輛坦克,既沒有步兵掩護,也沒有炮火支援,志願軍打阻擊就這麼簡單而輕鬆,這到底是對志願軍的歌頌還是羞辱?


文工隊突圍: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下面就輪到王珞丹飾演的女一號文工隊隊長孟三夏的重頭戲了。文工隊和擔任突擊的九連一起打先鋒,這個部隊的大領導莫非腦子進水了,把文工隊當突擊隊?文工隊發現了美軍倉庫,進去之後發現這個倉庫里不僅有彈藥還有樂器,正納悶中,忽然發生了爆炸,孟三夏摔在地上手居然壓到了壓髮式的防步兵雷,慢著,我的腦子不夠使了,萬惡的美軍居然在倉庫里埋地雷,這個倉庫難道是建立在泥地上?可爆炸還是連鎖的大爆炸,難道是傳說中的連環地雷陣,可又不對呀,壓髮式的防步兵雷還能連環起爆?再說防步兵雷裝藥量很小,只能炸斷腿炸不死人,怎麼爆炸起來動靜如此之大,完勝105毫米榴彈炮!


孫北川聽到動靜衝進倉庫,接替孟三夏的手壓住地雷,生死關頭當然是不能忘記表白一番——怎麼看都有《太陽的後裔》那種撩妹的影子。一聲爆炸後,劉燁毫髮無損。然後告訴孟三夏,外面情況危急,讓文工隊留在倉庫里,自己帶部隊打開通路再來接文工隊。但等到天黑還沒有消息,文工隊只好在老爹和小神仙率領的一個班保護下突圍,出發前每人發一顆手榴彈,這就是在最後關頭使用的光榮彈啊。突圍中發生了激戰,孟三夏負傷,葉青飾演的女二號王文珺犧牲,當然也少不了最常見的套路,老爹為掩護大夥安全突圍,唱著豫劇《穆桂英挂帥》中最能鼓舞人心的唱段「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來我保國臣,頭戴金冠壓雙鬢,當年的鐵甲我又披上了身……」拉響手榴彈和追上來的美軍同歸於盡。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圖3:王珞丹飾演的文工隊隊長孟三夏和葉青飾演的王文珺在突圍作戰中


隨後就是掩埋犧牲的戰友,不是緊張萬分的突圍嗎,也沒見帶著戰友的遺體,還是戰鬥結束後再回到了戰場?就在戰友們悲痛地為王文珺下葬時,一位首長模樣的領導走上前,搶過鐵鍬「她是我女兒!」——這就是所謂巴金的著名小說《團圓》二次改編?當年《團圓》改編的電影《英雄兒女》可是有鋪墊有發展有高潮,把老工人爸爸和老共產黨員爸爸的故事演繹地蕩氣迴腸,這回就只是這樣突兀的一句台詞?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圖4:根據巴金《團圓》改編的《英雄兒女》才是經典


537高地:戰爭難道就是這樣


全片的高潮自然就是進攻537高地了,537高地,作為熟悉抗美援朝戰史的軍迷來說,當然再熟悉不過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和美軍反覆爭奪殊死苦戰的兩個高地之一就是537.7高地。


戰鬥開始前,參戰部隊黑壓壓地站滿一大片山坡進行戰前動員,頭頂上就只有一塊防空偽裝網。在真實的抗美援朝戰場上,絕對不可能出現這種場面,因為美軍掌握制空權,這種大白天大部隊集結就靠區區一張防空偽裝網就能躲過美軍飛機的偵察?一旦被發現那就是災難性的後果。當然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為了弘揚滿滿的正能量,來這樣一場激情四溢的戰前動員也無可厚非。


不過隨後的戰鬥場面就實在令人難以接受了。先是稀稀拉拉幾發炮彈落到美軍陣地上,這就是炮火準備?竟然沒有志願軍最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還不如50年代的老電影。但接下來的步兵衝鋒真把我驚到了,起碼上千人的大部隊漫山遍野地密集衝鋒,這場面確實足夠震撼,美軍開始還擊了,看來看去卻只有馬克沁重機槍,要知道美軍一個普通的步兵師就有3個105毫米榴彈炮營、1個155毫米榴彈炮營(每個營18門炮),還可以得到軍屬炮兵203毫米榴彈炮的支援。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圖5:看來看去,美軍的重武器就只有馬克沁重機槍了


如果志願軍真是採用這樣的人海戰術,要不了一分鐘,雨點般的炮彈就會把整個山頭覆蓋了。要知道在抗美援朝中,美軍就是以特彆強調火力轟擊的范弗里特彈藥量而聞名的,真正的志願軍可不會這樣不講戰術的密集衝鋒,通常都是三三制的小群突擊,通過出色的戰術來抵消美軍的火力優勢。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圖6:影片中上千名志願軍向537高地密集衝鋒的劇照,場面夠震撼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圖7:真實的志願軍衝鋒照片,小組、班、排都是疏散的三三隊形


終於看到美軍的空中支援了,不過也就只有一兩架看上去更像運輸機的飛機水平投彈,美軍真正的對地空中支援都是由P-51「野馬」或F4U「海盜」在地面部隊引導下實施近距俯衝攻擊,而且通常是4架編隊的反覆攻擊,直到彈藥或燃料用光,再由下一班4架飛機繼續攻擊。


小神仙和王文珺的男友王龍華飾演的劉詩文作為預備隊增援上來了,沒搞錯吧,預備隊通常都是突擊隊力量耗盡後才會投入戰鬥,難道剛才上千人的主攻部隊已經傷亡殆盡了?看看好像是的,連孫北川都負傷了,九連也就只剩下三十來人了。終於攻上了537高地,這時孫北川身邊廢墟里的報話機突然響了:「537聽到請回答!」哪裡冒出的步話機,太突然了,好的文學影視作品講究的就是草蛇灰線伏筆千里,即便是小道具不用太早伏筆,但好歹先有個交待吧,就這麼一下冒出來了,真是只要需要就會出現,而且一般步話機頻率少工作距離小,雙方都可以聽到對方的通話,所以肯定要用一些簡單的密語代號,最起碼用些「黃河長江」或是「張庄李庄」之類,哪會就這樣直接呼叫高地,甚至都還不是呼叫部隊番號?孫北川回答「537高地已經拿下」,怎麼也沒有《英雄兒女》里王成「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那樣震撼和感人。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圖8:「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才是永恆的經典


藝術的感染力應該來自真實


《我的戰爭》於9月15日公映,那天上海受到強颱風「莫蘭蒂」的外圍影響,說不上狂風暴雨,也是風大雨疾,但作為軍迷中的影迷我還是趕去電影院觀影,不可謂不支持,可結果實在令人失望。


在歷史細節方面,除了抗美援朝的大背景,具體是哪次戰役,雖然片中有過註解字幕,但直排格式時間又短,根本看不清。而光從情節上看,以我對抗美援朝戰爭的熟悉,都實在想不到應該和哪場具體戰役掛上鉤。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圖9:《我的戰爭》劇照


在槍械道具上,志願軍出現了蘇式的波波莎衝鋒槍,而著名的轉盤機槍只有在影片開始的火車上如同驚鴻一瞥般出現過一次外,就再無蹤影。按理說志願軍換裝蘇式裝備,那就是全部整體換裝,怎麼部隊里既有波波莎,卻還有中正式步槍?這樣的大漏洞都會出現,其他的小細節上的漏洞就更不用多說了。在這點上遠遠不如近期同樣抗美援朝題材的電視連續劇《三八線》。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圖10:《我的戰爭》劇照,既然已經全面換裝蘇式裝備,怎麼還在用中正式步槍


情節設計更是隨心所欲,想怎麼來就怎麼來,根本不用考慮軍事常識,這對於我們這樣的軍迷兼影迷來說,實在是很痛苦啊。


藝術的感染力應該來自於真實,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數不勝數,可以作為影視素材的太多太多了。僅僅不用替身多用炸點是拍不出經典戰爭大片的,50、60年代的紅色經典影片,很多導演編劇都是從戰爭的硝煙中走過來,所以在舉手投足之間,一個道具,一句台詞,都充溢著濃濃的軍味,從細節到情節,以潤物細無聲的藝術表現來感動人,而不是為了悲壯而悲壯,為了煽情而煽情,更不是就只想靠著愛國主義的正能量來博眼淚賺票房。


期待真正表現戰爭的經典之作早日問世。


本文首發於網易軍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坦克是如何成為「陸戰之王」的?
志願軍是怎樣舉著紅旗進漢城的?
詳解奧巴馬的海陸空專屬坐駕到底有多牛
黃埔名將系列之三:不倒翁顧祝同
日本投降儀式旗幟背後的故事

TAG:深度軍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就是這些不顯眼的人,讓我們「目睹」了戰爭的殘酷!
戰爭也可以如此幽默,不要笑,這些可都是真事
歷史上的這個戰爭你可能沒有聽說過
我們曾想過戰爭的場景,沒想到戰爭後一切會變成這樣
關於未來戰爭,這些未來戰衣這樣設計,你感覺怎麼樣
哥迷來信 做父母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真的是這樣嗎?
不要幻想美朝不會開戰!只是換了一種戰爭形式而已,將顛覆傳統
老想著開戰?戰爭可不是我們能承受得起的!
鴉片戰爭的幕後真相?竟然這是這樣
如果世界上的政客都跟她一樣,可能就沒有戰爭了!
中越戰爭中,我們的這一招雖然「陰險」,但不得不說,太痛快了
越南戰爭後,我們是怎麼對待這些女戰俘的?這些細節很有趣
只有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是正義的
國軍在解放戰爭中曾使用毒氣戰,開始有效,可是不久就變成了這樣
自以為是神槍手,但真實的戰爭卻是這樣的!
中越戰爭中,朝鮮竟然會這麼干,這個做法,真讓我們做夢都想不到
卡帕拍攝的戰爭:如果你拍的不夠好,是你離的不夠近
有一場戰爭你永遠不會贏,那就是和過去的戰爭
這些你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的戰爭照片,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