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頭上這根「筷子」,在中國最早是耳挖勺兒?
范冰冰坐鎮《時尚芭莎》10月上半月刊,這張封面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
而且一看就是典型攝影師陳漫的風格。
加上范爺的演繹——熾烈、濃郁、美艷。
能看的出來,走得是古典的東方美學路線。
不過你要說它是中國風,還真不能確定,尤其是看到了下面這兩張大片
多少都混了點兒東瀛的感覺吧?
這又是發簪,又是紙傘的,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本江戶時代的花魁啊?
官方文案用的「東方美」,具體是哪裡?沒準兒是揉在了一起。
大片是看完了,不過最讓橘子君怨念的還不是具體啥風格,而是范爺頭頂上那兩根兒「筷子」!
看得出來,這兩根兒「筷子」是想裝飾成發簪元素。不過神有了,形卻有些簡陋。
這種發簪學名其實叫「耳挖簪」。
顧名思義,最一開始是由咱們的耳挖發展過來的。
具體年代已經不好考證了,不過它的發展可以想像。
最一開始人們發明了耳挖來掏耳朵,後來覺得誒別在頭上隨身帶著也挺不錯,慢慢就成了「耳挖簪」。
這樣既有挽發裝飾,又有實用功能——掏耳朵!一舉兩得!
明清時期耳挖簪特別盛行,而且慢慢脫離實際功用變得異常華麗,往裝飾性的簪子靠攏了。
單股為簪
雙股為釵
後來東渡傳到了日本,從日本的江戶時代就被沿襲下來了。
《大奧》的劇照,全都是這樣的耳挖簪
不僅如此,還一度成為了江戶時代歌舞伎花魁的標配
電影《花魁》劇照,江戶時代的歌舞伎是賣藝也賣身的。
再後來,兜兜轉轉這種耳挖簪的靈感又回到了中國,我們能在很多古裝影視劇里看到。
比如91年的《倩女幽魂》,王祖賢的造型就借鑒了日本花魁,夠風塵也夠誇張
93年的《新流星蝴蝶夢》,也有王祖賢,不過這回頭戴大簪子的是楊紫瓊
03年的《倚天屠龍記》,圓圓飾演的周芷若,也是滿頭的簪子
有意思的是,人物黑化之後,連簪子都跟著變形了
最後一句
這麼一想,插一頭「耳挖勺」是挺銷魂;
腦洞再大一點,如果換成「痒痒撓」會更銷魂吧哈哈!
(PS:部分資料參考自微博@洛梅笙)




TAG:橘子娛樂 |
※美翻天:在太空上看地球是這樣的,中國原來是這樣!
※他是中國最可怕的日敵,製造了九一八!竟是源於從小這個夢想?
※要是在中國,日本的這些井蓋早就被偷光了
※這名第一位統一中國的皇帝,到底是誰的兒子?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文人,被砍頭說了句真疼!
※這些「帽子」禍害中國多年,又如何把它摘下來?
※南美這個國家真是中國的鐵杆,解放軍淘汰下來的裝備這裡都見得到
※餃子原名「嬌耳」,你知道是中國哪一位古人發明的?
※明代火器是不是世界上最強的?中國熱兵器落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冰激凌原來是中國最早發明的……
※這才是中國最牛岳父:三個女兒都是皇后
※曹操的乾兒子,最後被司馬懿所殺,中國最早的「偽娘」竟然是他!
※怪不得韓國歐巴臉滾鍵盤也能贏中國吊絲!原來他們的網吧是這樣
※這本是中國最初的模樣,如今卻成了最後的桃花源
※中國航母,最新武器曝光,愣是給美國吃了一記,中國也不是好惹的
※國外的老爸這樣帶孩子,中國的奶奶看了腿都嚇軟
※鹹魚也翻身,盤點一下中國十大草根皇帝
※史上最嚴奶粉新政落地,中國孩子從此能放心吃喝么?
※早操遲到他做了什麼,從此青雲直上,他還做了一件事,震驚中國
※怒摔!這一定是猴子請來的逗比!中國特種兵的前身我要再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