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新華網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新華網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置頂公眾號」第一時間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

新華網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醫谷微信號:yigoonet


近日,新華網輿情監測分析中心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在2016年上半年醫藥熱點事件中,受網民關注度較高的輿情類別主要有行業監管、改革發展、醫患關係、政策法規、醫院管理、黨風廉政等六類,其中,行業監管類事件佔比最多(26%)。


2016年上半年,與醫藥相關的熱點話題層出不窮。醫藥領域相關政策文件密集發布,某種程度上回應了社會關切,也助推了醫藥輿情的持續高漲。基於新華網輿情監測系統,通過對2016年上半年影響力較大的50起醫藥事件進行梳理,深入剖析熱點輿情話題的熱度、類型、網民情緒、傳播路徑、輿論環境等,重在反映2016年上半年醫藥輿情的新特徵、新發展、新趨勢。


結合媒體報道及網民討論來看,《報告》認為,2016年上半年醫藥輿情事件呈現七個特點:第一,爆發突然,傳播迅速,難以把控,處置難度大。第二,涉醫藥事件輿情沸點較低,極易產生「圍觀」效應。第三,無徵兆的暴力傷醫事件不斷出現且呈上升趨勢,泛醫護人員的傷亡也逐漸增多。第四,在醫患關係上,輿論隨個案存在搖擺傾向,反轉現象頻現。第五,輿論場對醫媒關係情緒化指責多,理性討論聲音少。第六,醫生群體借自媒體積極發聲,主張自身權利。第七,醫衛領域信息不對稱,加深了輿情管理和處置的難度。

輿情信息源方面,新聞報道仍佔主力地位(佔74.8%),但新型小眾社群悄然興起,知乎、彈幕、網路直播、快手等成為重要源頭,微博、微信則助力二次傳播。這些原本與時政熱點關聯並不緊密的平台,依託專業定位以及對特定群體的影響力,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設置公眾議程,並在特定議題上分享話語權,影響輿論流向。報告認為,這是新時期互聯網輿論治理必須關注的新趨勢,而這些平台的重要性往往易被低估。


報告還從時間分布、觀點傾向、輿情曝光路徑、網民信息獲取、網民對信源的信任度等方面對2016年上半年醫藥熱點事件的輿情態勢進行了詳細分析,並對今後一段時間醫藥領域的關注熱點進行了預判。


《報告》預計,在一段時間內,醫藥領域輿情事件還將呈現多發、易發的態勢。醫患矛盾是否得到緩解、改革政策對醫藥領域的綜合影響有哪些、醫藥監管措施的成效如何、互聯網大數據如何重構醫療秩序、醫藥細分領域的動向等,都將成為網民日後關注的焦點。


附全文


2016 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行業監管類事件受關注度最高


2016 年上半年,與醫藥相關的熱點話題層出不窮,醫療制度改革的呼聲持續高漲。醫藥領域相關政策文件密集發布,某種程度上回應了社會關切,也助推了醫藥輿情的持續高漲。新華網輿情監測分析中心通過對「2016 年上半年影響力較大的醫藥事件」進行梳理,分析相關事件輿情發展的概況及特點,提出了處置醫藥熱點事件的幾點建議,並對今後醫藥熱點話題進行預測。


一、2016年上半年醫藥熱點事件概覽

新華網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新華網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新華網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表 1:2016年上半年醫藥熱點事件 TOP50


(註:類別劃分主要基於輿論的質疑點、關注點)


二、2016年上半年涉醫藥類網路輿情態勢分析

新華網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圖 1:2016年上半年醫藥熱點事件時間分布圖


(來源:新華網輿情監測系統 時間:2016 年1月1 日至6 月30 日)


據新華網輿情監測系統顯示(圖 1),從時間上來看,5月份的熱點輿情事件最多,相繼發生了多起關注度極高的渉醫事件。


魏則西事件、右腎失蹤事件、陳仲偉醫生被害事件、湖南邵東醫生被毆身亡事件接連爆發,刺激著人們的神經,輿論洶湧。醫療環境、醫改制度以及醫患關係等問題一時間引發強烈討論。


1月份的熱點輿情事件也引髮網民大範圍熱議。其中,網路醫托競價排名買「患者」、百度血友病貼吧被賣事件將百度置於輿論聲討的風暴場,競價排名的盈利模式不斷遭到非議。除了監管的不作為,該事件也引發了全民對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的思考。


從時間來看,多數輿情事件持續時間整體較短,一般在兩周左右;從所涉主體來看,醫藥輿情事件大多數都指向醫院等服務機構及監管部門。

新華網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圖 2:2016年上半年醫藥行業整體觀點傾向圖


(來源:新華網輿情監測系統 時間:2016 年1月1 日至6 月30 日)

新華網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圖 3:2016年上半年醫藥熱點事件(表 1)網路輿情觀點傾向圖


(來源:新華網輿情監測系統 時間:2016 年1月1 日至6 月30 日)


據新華網輿情監測系統顯示(圖 2),在2016年上半年醫藥輿情事件中,總體來看,正面及中立占多數(86.2%)。除了諸多影響性個案,隨著醫改的逐步深化,國家層面陸續出台的大量政策、規定等,也推高了醫藥領域的輿情。


然而,在影響較大的熱點輿情事件中(圖 3),負面信息比例超過一半(56%),網民參與度更高,討論更熱烈。這些信息多指向緊張的醫患關係,其背後根源是整個醫療體制長期積累的歷史欠賬。北醫三院產婦死亡事件、魏則西事件、陳仲偉事件等莫不如是。

新華網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圖 4:2016年上半年醫藥網路輿情曝光路徑


(來源:新華網輿情監測系統 時間:2016 年1月1 日至6 月30 日。)


據新華網輿情監測系統顯示(圖 4),新聞報道(佔74.8%)仍是醫藥網路輿情信息的最重要類型。網民爆料儘管數量少於新聞報道,但卻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知乎、彈幕、網路直播、快手等新型小眾社群已然興起,開始扮演重要源頭作用,微博、微信參與二次傳播。


這些原本與時政熱點關聯並不緊密的平台,依託專業定位以及對特定群體的影響力,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設置公眾議程,並在特定議題上分享話語權,影響輿論流向。這些傳播渠道都是公開監測比較困難的,其影響力被嚴重低估。這是新時期互聯網輿論治理必須關注的新趨勢。


許多輿情事件信源都來自網民發布的短視頻或者直播。「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黃牛」視頻的熱傳,讓輿論再度關注「號販子」問題。美拍、秒拍、微視等短視頻社區爆髮式增長,鬥魚、熊貓等大量直播平台和應用的興起,使得視頻或將成為新的輿情觸發點。

新華網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圖5:醫藥類輿情信息網民獲取圖


(來源:新華網輿情監測系統 時間:2016 年1月1 日至6 月30 日)

新華網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圖6:醫藥類重大公共事件網民對信息來源的信任度排行


(來源:新華網輿情監測系統 時間:2016 年1月1 日至6 月30 日)


據新華網輿情監測系統顯示(圖 5),網路媒體已經成為網民第一時間獲取醫藥相關事件輿情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佔比超過一半(51.9%)。


尤其是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發生時,新聞客戶端的「重大新聞推送」(push 機制),讓網民幾乎可以「零時差」獲取該事件的最新動態。


與之相比,傳統媒體作為信息獲取信源的比重降為19.2%。


另外,朋友圈和自媒體也成為網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網路媒體成為網民獲取信息的最重要來源,但網民對其的信任度卻低於傳統媒體(圖 6)。與之類似的是醫藥領域垂直平台和自媒體,網民的信任度也較低。由此可見,網民對於網路上充斥的虛假信息以及一些意見領袖、大V 的不當言論還抱有警惕心態。


監管部門以及醫藥領域專家本來應該成為網民最信任的權威,但調查顯示,網民對其的信任度卻不如預期,這與其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表現糟糕密切相關。由此可見,政府監管部門和專家信任度的提升還賴於重大輿情事件的處置效果。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胡百精所說:「政府和專家系統不能草率得出結論,但是應迅速開啟一個態度空間和建立必要的程序認同。比如表明態度和決心,提供調查的程序、流程、方式和相對清晰的路線圖。」否則,謠言大行其道,還會引發次生輿情,最終公信力再次受損。

新華網發布《2016年上半年醫藥領域輿情報告》



圖7:2016年上半年醫藥網路輿情類別圖


(來源:新華網輿情監測系統 時間:2016 年1月1 日至6 月30 日)


據新華網輿情監測系統顯示(圖 7),在2016年上半年醫藥熱點事件中,受網民關注度較高的輿情類別主要有以下幾類:


行業監管類。這類事件在輿情類型中佔比最多(26%)。疫苗安全、藥品安全等直接關係百姓生命健康,公眾反應往往會比較「敏感」,「燃點較低」,對職能部門的要求以及監管措施也期待較高。多起安全事件的爆發,促使國家及民眾對醫藥安全的監管和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態。


改革發展類(24%) 。2016 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繼續深化醫改的關鍵一年。多個相關文件的密集落地,為醫藥行業颳起了一陣深化改革風。醫改,不僅是制度上的重建和利益格局的重構,還是社會責任的回歸,如何讓醫改紅利真正惠及民眾,是網民最為關心的話題。


醫患關係類(18%) 。醫患關係的現實狀況,各方的參與,讓北醫三院產婦死亡事件、魏則西事件、陳仲偉事件、湖南邵東醫生被毆身亡這幾起事件網路圍觀者眾,醫患矛盾問題再次凸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些惡性事件突顯了中國社會心理問題的緊張性,本質上是整個中國社會「不信任心理」的代表性發作。


政策法規類(14%)。多項醫藥行業重大政策發布,引發輿論解讀和分析。這些政策法規主要圍繞質量、創新、控費等幾大核心主題,其目的就是要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和醫保透支的問題。從網民評論看,公眾對降低葯價、提升質量的期盼強烈,一定程度上這也成為衡量政策對規範醫藥行業健康發展效果的重要標準之一。


醫院管理類(14%)。由需求而滋生、存在利益鏈,是這類事件的重要特徵之一。例如,醫生、「號販子」、保安、挂號窗口工作人員之間;天價救護車事件中的個別機構和醫護人員;病假條事件中的醫生、「條販子」等。


黨風廉政類(4%)。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尤為突出,涉及三大領域:藥品採購、器械採購和基建工程,其中基建工程領域大都屬於一次性和短期腐敗行為,而藥品和器械領域因其採購行為的長期性、穩定性和隱蔽性,容易形成固定的腐敗鏈條,成為腐敗的高發區域。


三、醫藥熱點事件網路輿情特徵


結合媒體報道及網民討論,新華網輿情監測分析中心的研究顯示,2016 年上半年醫藥輿情事件呈現出以下七個特點:


第一,爆發突然,傳播迅速,難以把控。


醫藥類輿情事件的發生往往是突然的,而且很容易成為社會不良情緒激化、發泄的導火索。輿情危機爆發後,社會情緒往往一邊倒。微博的一鍵轉發,微信朋友圈的一鍵分享,更使網路輿情傳播呈幾何式增長。


由於其發展趨勢是不確定的,一旦涉醫網路輿情出現,且具有一定的負面性,對輿論進行把控是比較困難的。移動互聯時代,信息碎片化的特點更加明顯,對信息的理解支離破碎,一窩蜂式的轉發和盲從也更加明顯。標題黨具有很強的煽動性和破壞力,會使危機急劇惡化,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


第二,涉醫藥事件輿情沸點較低,極易產生「圍觀」效應。


醫藥事關民生,出於「切身之痛」,相關事件的輿情沸點較低。網民易於借相關事件表達情感、利益、權利、政治訴求。 從輿情態勢來看,往往呈現出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呼應、線上線下互動的情形。即便圍觀者不了解事件全貌,但並不影響把怒火噴向涉事方、噴向監管層。


例如,在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中,從澎湃《上億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這是殺人」,山東發協查函》一文開始,多家媒體跟進報道、評論「疫苗案」,隨後明星(@姚晨、@陳坤、@稀土部隊等)、輿論領袖(@胡舒立、@李開復)微博發聲讓傳播範圍幾何級擴大,再到《疫苗之殤》舊文重發引發「對戰」,國務院對非法經營疫苗系列案件作出重要批示、主管部門連續發文……問題疫苗屬於涉及廣大兒童切身利益的重大行為,此次事件所引發的「輿論海嘯」是全方位的。期間,公眾憤怒的情緒一觸即燃,隨之而來的是恐懼、對罵、謠言交替上演。


第三,無徵兆的暴力傷醫事件不斷出現且呈上升趨勢,泛醫護人員的傷亡也逐漸增多。


當前的傷醫事件不再是單純的醫患矛盾。多數患方雖對醫療機構不滿,但正式向司法機構、醫政管理部門、醫療機構投訴的情況較少,無徵兆的突發性傷醫事件增多。


事件中患方、醫療機構及監管方成為輿情關注焦點。患者,無論其個人能力強弱、社會地位高低、經濟條件優劣,幾乎無一例外地在網民心中成為弱勢群體,其訴求易引髮網


民同情和關注。醫療機構,雖然不具有政府部門的公權力,但因其明顯的公益特徵和高關注性質,已成為網民潛意識中的公權部門。從社會心理看,誘發輿情事件往往具有強弱二元對立結構暗示。


現有報道中的暴力傷醫事件中,泛醫護人員的傷亡也逐漸增多。受傷的醫護人員與施害方無直接的醫療關係,施暴對象不是特定醫護個體而是醫護群體。


第四,在醫患關係上,輿論的態度隨著個案的發生存在搖擺起伏傾向,以至於經常出現輿論反轉現象。


有關醫患關係的輿論風向,有時就像牆頭草,哪頭風勁往哪倒。隨著極端個案,不斷發生著周而復始的情緒化搖擺:患者被傷害了,就同情患者,譴責醫生;醫生被傷害了,就批評患者,同情醫生。


中國青年報曹林曾舉例說,今天,一個醫生被砍身亡,一片悲情中向醫生致敬;明天,一個患者遇到庸醫導致病情被耽誤,一片憤怒的罵聲湧向醫生;後天,媒體報道了一個


醫生因太累而睡倒在手術室地上的照片,「最美」「最帥」的讚譽又湧向醫生;再後天,一個過度醫療事件曝光,又讓輿論急劇轉向對醫生的批判。


這樣的輿論搖擺,帶來的不是寬容與和解,不是理性的反思,而是不斷強化的敵意和衝突。這一次的傷害事件,可能就埋藏著下一次對對方的報復和傷害。


第五,輿論場對醫媒關係的討論情緒化指責多,理性討論聲音少。


醫媒關係是醫患關係的一個「子話題」,「抓住輿論為自己服務」,似乎成了解決問題的通用規則。醫生群體往往覺得媒體在涉醫報道上天然站在患者一邊,迎合所謂的「弱者」視角,缺乏平衡和專業。


比如,新安晚報的「腎失蹤」文章就引發醫生群體非議,指責媒體嚴重失實、不專業,不負責任地傳播,是在故意抹黑醫療界。而在陳仲偉事件上,醫生質疑媒體「選擇性沉默」,並將惡性傷醫事件歸罪於媒體對醫患關係的「過度渲染」。然而,在陳仲偉事件上,無論是新華社、人民日報這樣的主流媒體,還是門戶網站、地方媒體,報道和評論其實都很多。


與以往渲染事件經過、強調事件的「故事性」元素不同,當前媒體對醫患關係的報道有了顯著變化:主要從如何防治此類事件、如何解決醫患衝突根源的角度進行報道和解讀。


上海中山醫院整形外科醫生楊震曾發文表示:媒體並不是醫患糾紛的罪魁禍首,他們並沒這個能力。如果沒有媒體客觀報道,許多問題或將無法及時曝光,導致積弊日深。雙方應著眼於如何增加理解與合作,一起去推動醫療體制改革這塊堅冰。


第六,醫生群體藉助新型媒介平台積極發聲,主張自身權利,使得在相關問題上,輿論漸有傾向醫院方的趨勢。


醫生群體在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平台及專業網站的積極發聲,不僅使公眾對於醫生高強度、高風險、高壓力的工作現狀有了認知,也方便了醫生與公眾的互動溝通,對於


一些醫療領域內問題,尤其是醫患矛盾問題,使醫生的聲音不至於缺席,這對於全面認識、理性看待醫療領域問題和緩解當下緊張的醫患關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北醫三院產婦死亡事件輿情走向中,醫生群體對「主動脈夾層破裂」的科普成為影響輿論走向的關鍵。輿論一邊倒向北醫三院,也能看出主流觀點對於醫生這個職業的尊重。


第七,醫衛領域信息不對稱,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公眾的誤解,加深輿情管理和處置的難度。


醫藥行業本身專業性較強,使得公共衛生領域的信息嚴重不對稱,由此造成了信息尋求者的個體弱勢。在醫藥相關輿情事件中,經常作為輿情主體的醫方和監管部門處於獲取


接受信息的上端,而普通民眾則處於下端,兩者之間的「知溝」逐漸形成並擴大,導致輿情信息的不對稱、立場和認識的不共通,這加深了雙方的矛盾和誤解,加深了輿情的危機度。


與此同時,不同媒介的特性更加劇了信息的不對稱。例如,搜索引擎作為海量信息的接入口,其數據排列方式影響著網民接受信息的先後順序及其重要性。百度血友病吧被賣事件和魏則西事件均直指信息不對稱問題。


四、醫藥網路輿情處置建議


近來,每每碰到涉醫藥類熱點事件,各方的表態都很堅決:採取零容忍政策,嚴防嚴管嚴打擊。態度明確固然是好的,但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路徑支撐,再多的表態也容易流


於形式,變成口號。為此,新華網輿情分析師就如何有效處置提出以下六點建議,供參考。


(一)優化醫患關係管理結構,用法治重建醫患信任,重塑醫療衛生行業形象。


醫患關係建設,並非只局限於解決「醫患糾紛」,應是常態化的協調醫患之間健康、有序、和諧的關係,防微杜漸、疏導問題,不是被動解決問題。


建立制度信任的關鍵就在於利益的平衡和規則的可預測性,因此,可以整合現有規範醫患關係的不同法律法規,平衡醫患雙方的權利義務,推動中國醫療衛生領域的法治化進程。


例如,醫鬧入刑,還需要出台相應的詳細司法解釋,使司法機關對「醫鬧」的打擊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時,要暢通醫療糾紛中醫患申訴、鑒定、賠償和解決的正常渠道;建立完善的醫療責任保險制度,並在法律框架下運行。


再如,針對部分媒體對於醫患衝突的扭曲報道,《福建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要求,醫患糾紛若失實報的媒體需負法律責任,贏得網民一致肯定。


(二)主動、多渠道發布信息進行有效科普,消除信息壁壘。


醫藥行業公眾與專業人員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比較突出,官方有義務主動、多渠道發布信息,及時、儘力打消公眾在「不知情」和涉醫藥安全信息敏感包夾下的焦慮。


對於醫藥類涉及百姓切實利益的政策解讀也應更新表達體系,主流聲音傳遞要力求一致、連貫、通俗、平實,專家專業研究要和網民日常感受、生活經驗相銜接。


以山東非法經營疫苗事件為例,相關信息,既應包括對該事件中「疫苗」的問題界定,具體案情、問題疫苗危害和追查問責在內專業權威並敞開的信息,還要及時釐清問題疫苗閉環型的流轉全過程,更要有對受害者展開按圖索驥式摸底排查及救助補償的善後方案。


(三)建立醫藥網路輿情監測分析制度,提升輿情處置能力。


對於涉醫藥企業來說,全方位實時監測醫藥相關輿情信息,進行深層次需求分析,至關重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其一,及時搜集網路中與醫療醫藥行業相關的政策話題、經濟走勢、民眾態度以及相關企業的正負面等相關信息,對醫療設施、醫保制度等信息進行匯總分析,以其為依據進行投資等決策,使企業具有前瞻性。


其二,搜集醫療單位、醫藥公司自身的正負面信息,對不良信息主動出擊正確引導,將負面信息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內,確保其在行業內的可信度,給消費者以安全感。第一時間預警負面信息,對確屬醫療事故的進行回應道歉並整改,對歪曲誤解進行澄清。


其三,深層次調研用戶需求,對營銷效果和口碑進行監測,改進藥品、保健品和醫療器械產品及售後服務,借鑒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為公司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等決策提供依據,保證公司舉措的有效性。


(四)健全醫療網路輿情分級分類處理機制,高效處理糾紛個案。


針對不同類型的醫藥網路輿情要建立不同的處置應對方案,對於民眾的疑問要及時公開與澄清,才能把影響減到最低。例如,醫院可以將其根據輿情性質、影響程度、涉及範圍、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涉事群體規模大小、矛盾衝突激烈程度等因素分為兩個等級:


一般網路輿情事件:個案性負面信息、本地媒體的批評性報道,群眾關注度不高,評論和轉載量較少的;針對工作人員的投訴舉報相關網路信息;負面信息在小型論壇、個人微博、個人微信有少量傳播和擴散的。對於此類,可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開展調查,積極處置。


除此之外,還可以將醫療事故、傷醫事件、患者意見等不同輿情信息分為不同類別,按不同方式進行響應和處理。


例如,對醫療事故要公開透明,及時公開事故產生原因和處理,增強民眾對醫院的信任,同時避免謠言的傳播;


對傷醫事件要第一時間公布事件的原因和過程,並提高醫院的安全措施、及時恢復醫院運營,搶佔輿論的制高點;


對患者的各類意見,可以建立快速回應機制,如果服務不到位,要表示歉意並及時整改,如果是患者情況特殊,也要耐心解釋,避免矛盾激化;


對於不實的負面信息需及時拿出證據粉碎謠言。


(五)注重輿情處置時效度以及權力邊界的把握,滿足各方關切。


近年來,經曆數次公共事件磨練,公共部門的輿情處置能力明顯提高,對社會熱點的反應速度明顯增強。但是網民和社會期待也提高了,「快速回應」已不是第一訴求,還需把握分寸節奏、滿足各方關切、尊重受眾參與權。否則處置本身極易超越事件而成為誘發新一波次生輿情的引爆點。


例如,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直接促使國務院修改《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幅度、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質疑仍舊沒有徹底消除:疫苗新政是否會遭遇執行難?


輿情處置也是對權力邊界的一次考驗,該堅持的,該履責的,分內事在所不辭;需要司法發揮作用的,也不宜由醫院、監管部門「越俎代庖」。如陳仲偉事件,有輿論就認為更應看做是對精神病患者屢屢殺人傷人如何防範、如何應對的問題,而不是指向醫患矛盾。


隨著醫藥事件的頻發,有個別醫生大 V 自媒體「幫親不幫理」,一味護短,不去討論化解問題本身,而是用情緒化的標題和文字,引導粉絲們憤怒產生對立情緒。因此,要警惕把民眾合理的訴求妖魔化的做法,讓公權力為一己利益而背書。


(六)增進醫療人文關懷,柔化矛盾衝突點。


影響患者對醫患關係評價的最主要因素並不是一直以來醫院著力改善的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而是醫患之間能否進行有效、順暢溝通,能否及時全面的信息交換,能否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度。


諸多醫患關係事件案例涉及患者對治療療效的不滿。完整的一套就醫體驗行為,應是患者從進入醫院時的導醫分診、醫生接診、檢查治療,到診療後醫生對患者收到療效的溝通解釋等,尤其是對於愈後效果的溝通,是整個就醫過程的最後一環,在看病難看病貴的現階段,更加重要。醫院管理者和醫護人員如在及時有效的信息交換、溝通方面不予重視,患者的疑惑沒有得到有效排解,就易受到外界偏頗輿論的影響,進而加深積怨,導致惡性事件發生。


五、醫藥網路輿情事件預判


通過對 2016 年上半年醫藥領域熱點事件的分析,新華網網路輿情監測分析中心預計,今後一段時間醫藥領域輿情或將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醫藥領域輿情事件還將呈現多發、易發的態勢。


醫藥事件關乎生命安全和政府公信,「隨手轉、信口噴」下的安全感缺失成為當前醫藥輿情的重要表徵。近年來,醫患矛盾突出極端表現為醫鬧事件以及惡性傷醫事件的頻繁發生。打擊醫鬧相關政策能否根治這一問題成為網民討論的焦點,不少網民對此持觀望態度,政策實施的效果有待於進一步檢驗。因此,我們預計醫藥領域的輿情事件仍將呈現多發、易發態勢。


另一方面,從整個輿論場的態勢看,輿論對暴力傷醫事件的偏激情緒有所緩和。湖南邵東暴力傷醫事件發生後,衛計委公安部聯合工作組赴湖南邵東現場督辦,也贏得網民支持和肯定。有關部門的持續發力順應了輿論的呼聲,是一個鮮明的態度和導向,代表著國家對暴力傷醫行徑的譴責,昭示著對任何暴力傷醫案件的「零容忍」,有利於進一步緩解醫患對立情緒,為解決醫患矛盾積蓄正能量。


第二,多項改革政策密集發布對醫藥領域的綜合影響將持續受到高度關注。


輿論認為,醫藥分開、兩票制、處方葯外流、分級診療、藥品審評趨嚴等醫改工作重點是政策指示燈,藥品價格和流通環節「擠水分」是主旋律;而在醫改的推動下,醫藥批發行業的集中化趨勢愈發明顯,近期實施的流通行業自查、兩票制營改增、六家醫藥公司抱團組建平台公司,都印證了這一點。同時,在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未來更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商業模式會逐步得到推廣。


企業或可結合政策變動,制定或者調整未來的業務、營銷模式,甚至發展戰略。數據分析與營銷活動或許是一個方向:通過互聯網和軟體管理各類大範圍、多頻次和跨渠道的活動,管理客戶營銷記錄和客戶分組信息,以滿足逐漸細化的客戶群體及其個性化的需求。


為應對新常態,抱團發展也成為醫藥行業轉型、企業突圍的有效路徑。當前,無論是醫改政策環境、國民經濟趨勢,還是互聯網技術,抑或是企業自身能力,都達到了行業變革的臨界點。此時,醫藥行業開啟的從競爭走向競合、互補發展的新模式,不僅有利於促進行業規範標準的建立,對我國醫藥行業也將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目前對此舉褒揚之聲佔上風,但應謹防有名無實。


第三,醫藥領域監管日趨嚴格,健全監管體系、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成為常態。這些措施的成效如何預計將是今後輿論關注的重點。


以藥品監管為例, 2016年無疑將成為藥品監管最嚴格的一年。年初,國家食葯監總局收回阿里健康藥品電子監管碼代理權。阿里健康的雙重身份(擁有「天貓醫貓館」和「未來藥店」兩大藥品零售平台,又運維葯監碼)飽受壟斷與不公平競爭質疑。6 月初,天貓醫藥館被叫停第三方平台藥品網上零售業務,引發輿論猜測:是對產業政策的進一步收緊,還是為醫藥電商行業更好地發展提前「鋪路」?


對於互聯網醫療行業,輿論一直認為「監管再多也不為過」。藥品質量安全、藥品配送安全和用藥安全是網路售葯平台目前存在的三大問題。在方便群眾購葯和保證購葯安全方面如何平衡,正在考驗監管部門的智慧。在加大監管體系建設力度的同時,法規建設和自律體系亦不可或缺。


第四,「互聯網+」戰略、大數據應用強勢進入醫療行業,輿論喜憂參半的態度料將持續存在,互聯網醫療「秩序重構」任重道遠。


隨著「互聯網+」概念不斷推進,互聯網+醫療、大數據應用等話題持續火熱。


當前醫改面臨諸多難題需要解決,網民期待這種思維能為醫改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網民對互聯網醫療的主要期待集中在預約挂號服務、在線諮詢與診療和權威醫學信息、診後管理等方面。


與此同時,網民對互聯網醫療也有一定擔憂。如對患者信息安全(對個人隱私保護不足)、醫保/商保接入、缺乏面診等方面依然存在憂慮。


就市場營銷和藥效評估事宜上,數據挖掘對於各大葯企的重要意義也不言而喻。通過病人在社交網站的發言,葯企能了解自身及競品的市場表現,縮短新葯研發和上市時間,並大幅節省研發開支。


醫療秩序的重構將是一件嚴肅且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且亟需正向推動,甚至需要一定的倒逼機制。一個完善的、可持續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管理生態圈,應該滿足患者、醫生、醫療機構、藥廠、醫療器械公司、保險機構的共贏格局。


第五,當前,公眾對健康的需求成為剛性需求,中醫藥(中藥養生)、境外醫療旅遊等細分領域的動向屢屢引髮網民熱議。風險與機遇並存,輿論呼籲儘快制定相關行業規範,最大限度地保護公眾權益。


隨著「健康中國」、精準醫療等概念興起,養老產業、康復產業是醫療服務多樣化發展的趨勢,也是醫院尋找多樣化服務模式、提升盈利水平的方向。此外,精準醫療涉及的基因測序、細胞治療、幹細胞等市場運用空間較大。


2月底,國務院印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年—2030 年)》。這是首個在國家層面編製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其規格遠高於以往發布的中醫藥行業專項規劃。網民認為,傳統中醫藥迎來確定性政策支持,醫藥產業升級和中醫藥發展迎來新契機。網民期盼《綱要》落實過程中,在完善中藥質量標準、中藥知識產權保護、鼓勵企業科技創新等方面出台細緻、可操作性強的政策細則,從中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讓中藥實現華麗轉身。


再如跨境醫療。網民選擇出境醫療旅遊,既是對健康的更高需求,也有對國內醫療的不信任。這些細分領域的風險主要來自監管的盲區。必須儘快將境外醫療旅遊法律法規制定納入議事日程,逐漸完善相應的准入體系、評價體系、監督體系以及規範的運營流程。(完)


文 | 新華網


醫谷:擁有最全醫學大健康產業信息來源渠道,緊跟政策風向,傳播最新行業資訊;聚集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投資人,挖掘跟蹤創新項目,實現項目資本快速對接;網羅大量會展信息及展後報道,聚焦熱門產品技術,闡述專家大咖獨到見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谷 的精彩文章:

保健品新政,碧生源減肥茶持續純利同比下跌90.6%
我國首部《醫院管理指南》發布,將成為研究生培養教材
FDA宣布全面禁售抗菌皂,舒膚佳、滴露、藍月亮、貝親等都在列
遠渡重洋綻放的「玉蘭花」
阿里健康終於有錢了

TAG:醫谷 |

您可能感興趣

盤點2013-2016年國際巨頭在AI領域的布局
航天領域一研究中國1964年就搞起來,比美國晚了13年
5月份上市公司發布519份年報被問詢公告 三大領域問題凸顯
2016 年度盤點 | 中國 + 美國 = 全球航天領域 x 70%
2016年10月肺癌研究領域最新突破進展
2014年以來,湖北環保領域488人貪污瀆職被查
2017年,中國這些領域大幅領先日本!
《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從業者達190萬,十年以上從業經驗者佔比高達65.4%
盤點:2016年生物醫藥領域併購Top10
2017世界500強榜單公布華為進入百強國產科技領域NO.1
航發領域的經典之作 17年造出1500台數量驚人
《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2017)》重磅發布,京東進軍工業品市場,大眾與英偉達攜手涉足人工智慧領域
福布斯青年俊傑榜:醫療領域最小僅17歲
中國科協發布:2016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2016年生物醫學領域每月熱門事件大集錦
空警2000研發:中國知恥後勇,電子戰領域奮發努力超20年
中國科協發布2016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2016年阿爾茲海默症領域全局盤點
《穿越生死線》6月22日首測,無盡戰役全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