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海風云:古巴導彈危機牽涉一起間諜案
1962年7月,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作出了和古巴運送帶有核彈頭的中程導彈以及能夠運載原子彈的轟炸機的決定。為了轉移美國方面的視線,9月初,赫魯曉夫開始了他上台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國內旅行。直到10月下旬,導彈運抵古巴之後,旅行才結束。
然而很快,美國總統肯尼迪就得到了有關情報。
但赫魯曉夫矢口否認在古巴部署了核武器。
美國通過蘇聯間諜摸清底細
為此,中央情報局長約翰·麥凱恩立即命人與蘇聯總參謀部情報總局的一名間諜進行聯繫。
這名間諜就是潘可夫斯基,他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曾兩次獲得「紅旗勳章」,並榮獲「一級衛國戰爭勳章」、「紅星獎章」和「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
1950年,年僅31歲的潘可夫斯基被授予上校軍銜。然而由於在後來的審干中發現他父親曾是一名白俄軍官,再加上他與當時的蘇聯當局在許多觀點上意見相左,所以他在接下來的仕途中並不十分順利。漸漸地,對當局心懷不滿的潘可夫斯基轉而對他的國家產生了怨恨情緒,進而發展到主動向西方出賣情報。
幾天之後,潘可夫斯基將一份極為秘密的情報送到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目前,蘇聯核武器在數量上僅有美國的三分之一,運載手段與美國相比,也有不少差距。赫魯曉夫雖然多次聲稱,蘇聯的核武器殺傷力之強、射程之遠,足以使蘇聯毋需在其領土以外尋找適宜地點,但這完全是言過其實。蘇聯可以發射到地球上任何一角的導彈,目前還處在試驗階段,而且其數量極為有限。此次在距美國海岸不到150公里的古巴部署地對地導彈,完全是為了彌補蘇、美之間的差距。」
肯尼迪得到這份準確情報後,決定立即出動軍隊對古巴實施封鎖。
赫魯曉夫不得不屢求會談
10月24日早上,蘇聯的兩艘運輸船由一艘潛艇護航駛近古巴海岸,與美國航空母艦「埃塞克斯號」對峙。美國防部下令:「必要時,直升機可以向蘇聯潛艇投擲深水炸彈,逼其浮出水面。」在萬般無奈之下,赫魯曉夫只好命令這兩艘船停泊在封鎖線以外待命。他立即給肯尼迪發了一封電報,提議舉行雙方首腦會議。肯尼迪稱他隨時準備會晤,但只有在蘇聯導彈撤出古巴之後才行。在此之後,赫魯曉夫幾乎每天都給肯尼迪去信,卻始終得不到美方的理睬。
最後,底氣不足的赫魯曉夫只好徹底妥協,下令將運往古巴的核武器全部拆除,並在聯合國有關機構監督下檢查裝箱,運回國內。從此,赫魯曉夫在國內外的聲望明顯下降。而肯尼迪卻因此名聲大振。
美國間諜命赴黃泉
古巴導彈危機之後,赫魯曉夫斷定一定是國內出了姦細,他下令克格勃立即進行徹底調查。不久,克格勃便送上了有關潘可夫斯基的可疑材料。赫魯曉夫批示:「必須迅速破案。」
經過對潘可夫斯基的公寓進行徹底搜查,克格勃查出了外國情報機關的電話號碼,寫有指令的一大疊明信片,已經沖好的膠捲等等。此外,從潘可夫斯基的書桌的特製夾層中,還搜出了確鑿無疑的證據:依靠的護照1份,密碼本6冊,以及外國特務機關的各類指令和手冊,包括無線電通信密碼編譯法、接收美國中央情報局無線電發報的程序等等。
1963年5月,赫魯曉夫親自下令對潘可夫斯基判處死刑,並在4天後執行槍決。緊接著,5名美國外交官,8名英國外交官先後被蘇聯政府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被驅逐出境;與潘可夫斯基一案有關或熟識的300名蘇聯駐外情報官被緊急召回;軍事情報機關首腦謝洛夫被撤職;炮兵元帥瓦倫索夫以及普索夫尼大將等一些高級官員也因在導彈事件中失職而受到軍紀處分。



TAG:小兵部落 |
※古巴導彈危機時間 古巴導彈危機的過程
※泄露核導彈機密的蘇聯間諜,死後被美國稱為「史上最偉大的間諜」
※台媒稱台灣導彈部隊前指揮官涉「共諜案」:台導彈已無機密
※拆除古巴導彈危機的人
※風雲突變!俄防空導彈擊落一美軍機
※古巴導彈危機:最接近毀滅世界的冷戰事件
※火箭軍東風-16導彈子母彈頭太兇殘 攻擊機場一炸一片
※解放軍戰機遭遇美軍一飛機:發射8枚空空導彈沒命中 事情奇怪
※美軍「戰斧」式巡航導彈直接攻擊敘機場,俄羅斯防空導彈在哪?
※敘利亞機場遭到美軍幾十枚戰斧導彈襲擊,機場一片廢墟
※解放軍戰機遭遇美軍一飛機:發射8枚空空導彈沒命中 事情奇怪了
※中國空軍出動數十架各型戰機 轟炸機帶空射巡航導彈
※美導彈攻擊敘機場 關鍵時刻俄防空導彈又失靈了
※「閃電」獵殺:美空軍轟炸機將配裝採用高功率微波戰鬥部的巡航導彈
※小須說軍事:一關鍵技術盤活中國潛艇,彈道導彈可機動部署到核潛艇
※一段本土遭導彈襲擊視頻震動美媒,美軍急派特殊偵察機半島探究竟
※「背靠背」交鋒!空軍地空導彈集火攔截藍軍突襲戰機
※擊落射向己方戰鬥機的防空導彈的導彈:這小國又創一匪夷所思戰例
※台海軍又鬧烏龍:隱形導彈快艇外海撞觀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