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時本科轉三次專業是怎樣的體驗?
筆者在這學期開學的第一堂課上,現代日本文學的A教授自我介紹的時候,說起了他的三次本科經歷:
第一次本科,A教授讀的是Secondary Education(中學教育),結果找工作的時候發現教育系統的招聘制度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老教師退休了才會有空位招新人,短時間內沒有他的位置,於是又回到學校讀了第二次本科。
第二次讀的是History & Sociology(歷史和社會學),聽上去就是個畢業就失業的專業……果然,畢業後再次找不到工作,在市立動物園找了一份檔案管理員臨時工的工作,每日在一間沒有窗戶的檔案室里整理落滿灰塵的文件,唯一的樂趣是當有新動物到來時能出去給它寫一份簡介。
然而市立動物園很少有新動物到來,唯一的大象Lucy都已經在這裡孤獨地度過了四十年的歲月,A教授在紙堆里呆得簡直要發霉,六個月合同到期以後,發誓今生不要再過這樣的日子。
加拿大Edmonton市動物園的大象Lucy
就在這時他打開了一份報紙,無意間發現一則招聘廣告,日本正在聘請加拿大人赴日當英語老師,他想著,教英語還不容易嗎,於是就這樣去了北海道一個杳無人煙、連公交系統都沒有的小島,在那裡呆了三年……
三年後,他回到母校讀了第三次本科,這次讀的是East Asian Studies(東亞研究)。接著讀完碩士後南下美國教書,後來又回到加拿大給政府當了八年的日本問題專家。四十多歲的時候,A教授又回到了母校,一邊教書一邊讀起了比較文學(Comparative Literature) 的博士,今年已經是他讀博的第十一個年頭,女兒芳齡十八,剛剛考入同一所大學,跟他一起上學。
A教授的故事告訴我們:文科生想打份工真是曲折啊!
話說回來,在筆者所在的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A教授這樣轉三次專業的例子絕不少見,本科生轉專業是件超級常見的事,甚至有些統計表明50-75%的人至少在本科階段轉換過一次專業。
筆者的大學也支持學生探索不同學科之後轉專業,轉起來so easy,比如人文藝術學院內部轉專業只需要提交一份Google Form就可以。如果第一個本科已經畢業了,只要提交成績單,就可以申請讀After Degree,兩年再拿下一個本科,而且After Degree沒有次數限制,如果你願意,可以一個接一個地讀degree after degree……
以身邊人為例吧,B學姐年輕時讀了一個Bachelor of Science,發現找不到喜歡的工作,又去讀了一個Bachelor of Education,讀完才發現原來自己不喜歡當老師,又去讀了Bachelor of Commerce,最終發現自己的興趣在法律,去了law school,畢業當了律師,現在她辦公室里掛了三個本科證書,金光閃閃晃眼睛。
C學姐則是第一個本科讀化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化工公司,不老老實實待在實驗室里,反而覺得隔壁屋會計的工作看起來蠻酷的。於是一邊工作一邊part-time讀完了會計的After Degree,最終考下會計資格證書從此笑傲江湖。
筆者自己也是轉了三次專業。一開始讀的是最大眾化的會計金融,在某四大短暫工作,覺得自己興趣所在到底還是人文學科,就又申請了比較文學的After Degree。一學期後,英語言文學和東亞研究這兩個學系向我伸出橄欖枝,經過一番抉擇還是選擇了東亞研究,但是對英語言文學還是念念不忘,未來再轉過去也不是不可能。
有人會說,為什麼要轉這麼多次專業?這樣轉來轉去難道不是浪費時間?關於這一點,筆者在大學新生指南網站上給出了一種看法:
「Your time at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is a journey –you are expected to try many different things and change your mind.」 求學是一個旅程,要經常審視自己腳下的道路。新生入學時難免迷茫,不知道自己未來到底想做什麼,也正是因此才要廣泛選課不斷嘗試,給自己見識各個學科的機會,從而找到自己的「真愛」專業,學習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知識,也更加容易成功。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轉來轉去把青春消耗在本科階段的。多次轉專業的,大多是加拿大本地學生,因為在「楓葉村」里時光都彷彿走得很慢,「村民」們往往對生活的期待更簡單更容易滿足,也願意走走停停看一路風景。然而,對依靠父母給出學費生活費的留學生來說,可能就沒有那個資源在本科階段慢慢探索了,出國受教育是時間和金錢的投資,多次轉專業顯然回報率達不到預期。另外,每一次轉專業對自己來說都是一次新的考驗,也有些同學在不斷轉專業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受到焦慮的折磨,被人說沒主見。
那麼,如果真的想轉專業,都要做什麼呢?一些有經驗的學生列出了一份步驟清單:
1. 再捫心自問一下,你真的想好了要轉專業嗎?不要考慮別人包括父母親朋的看法,只問自己的內心,真的想要轉專業嗎?最好把你的答案寫下來。
2. 問自己,為什麼想要離開現在的專業?同樣把答案寫下來,最好在冷靜的時候問自己這個問題,而不是心緒不寧(比如剛剛拿到專業課D+)的時候。
3. 現在的專業太累了?感覺自己無法在這個領域成功?想想自己是不是需要更多的心理/學術支持了。如果你受繁忙的schedules和無邊無際的作業考試困擾,換一個專業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更好的解決辦法可能是尋求心理疏導和學術幫助,從而讓自己更適應。
4. 回想一下,自己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現在這個專業?回望初心,也許現在的想法又會改變。
5.調查想要轉到的新專業:你是否真的有興趣、有動力在這個領域堅持下去?你會學到什麼知識和技能?新專業和你現在的專業有什麼不同?試著做一個pro/con list,比較兩個專業的方方面面,包括課程難度、畢業時間、就業機會等等。最好有試聽(audit or sit-in)的機會來最終確認自己是否對新專業抱有熱忱。
6. 最後一步,真正到了要轉專業的時候,跟學校的academic advisor談談,包括如何申請、之後必修課選修課要求的變化什麼的,做到心中有數。
說了這麼多,只希望大家都能進入自己真心喜歡的專業,找到真正熱愛的工作,在自己感興趣且擅長的領域中有所收穫。也許現實和理想終究有差距,或拼一個青春無悔,或出於種種對現實妥協,我們年滿十八歲已是成年人,又留學在外有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學什麼專業找什麼工作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論如何選擇,都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編輯:Peter)
Source:
http://www.uofainsideout.ca/news/a5-tips-for-an-amazing-first-year-at-university/
http://www.socialanxietysupport.com/forum/f18/college-students-anybody-changed-their-major-multiple-times-188229/
http://youalberta.blogspot.ca/2016/02/Switch.html
點擊以下你感興趣的標籤
立即閱讀相關好文章
美國亞裔歧視丨H1b結果丨紐約華人援交女丨學費
常青藤盟校丨名字像野雞的大學丨哥大
最危險美國大學丨留學生家長必讀
常青藤丨美國女孩遭性侵丨被逼婚丨USNews排名
買教材省錢法丨被低估的學校丨美國美食大排名
.....





TAG:北美留學生日報 |
※留學時本科轉三次專業是怎樣的體驗? | 寫給想換專業的你
※大學本科單身四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大學本科單身四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懂醫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中國藥科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讀冷門專業是怎樣一種體驗?
※職業捉小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家有非專業按摩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科學坐月子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畢業時最後一個離開宿舍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做一名日本大學生,是種怎樣的體驗?
※數學不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醫學生去醫院看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職業是紋身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當一個職業捐屎人是怎樣的體驗?
※畢業季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非洲留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日語學的渣是怎樣一種體驗?
※不惜「退學」也要去日本讀超一流大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