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先生:此身是外物,只有使用權

南懷瑾先生:此身是外物,只有使用權

提 示


點擊上方南師如是說即可關注


物質世界的東西,必定不是我之「所有」,只是我暫時之「所屬」。與我有連帶關係,而不是我能佔有,誰都佔有不了。有些人用不著讀書,從一些現象,就可以把人生看得很清楚。只要到婦產科去看,每個嬰兒都是四指握住大拇指,而且握得很緊的。人一生下來,就想抓取。再到殯儀館去看結果,看看那些人的手都是張開的,已經鬆開了。人生下來就想抓的,最後就是抓不住。

——《論語別裁》


佛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而有我,以及有我就有我愛,而我愛就是自私的佔有。你看!每個人生下來都在抓、抓,抓了一輩子,最後抓到殯儀館,終究抓不住了,「抓」換個佛學名詞就是「執著」。


——《圓覺經略說》

南懷瑾先生:此身是外物,只有使用權


以我自己一生的經歷來體會,單在錢財方面來說,有過極大艱難困苦的經驗,身無分文求一飯而不可得的遭遇;也有撒手千金,不知財之所從來的境界。有「臆無不中」,經商得利的時日;也有一夜之間,全軍覆沒,依然兩手空空,身無長物的打擊。所以我常說笑,你們的經濟學,是從課本上學來的,我是從經驗上得來的。只有成功的經驗,還只算一半,要有失敗的經驗,才算滿分。世界上最困難的是一塊錢,古人所說「一錢逼死英雄漢」,那是事實。有了資本,以後賺錢,那是一半靠聰明,一半靠運氣。只有從勤勞節儉得來的,才是根基踏實。賺錢發財很難,但有了錢財以後,用錢更難。用得其時、用得其分、用得其當,並不容易。而且必須要知道財富是不屬於你的,是屬於整個社會人類的。你縱使有了財富,那也只是有了一時的使用權而已。它畢竟非你之所有,只是屬於你一時所支配。


——《原本大學微言》


不但天地萬物都屬於外物,就是我們所認為是我現在生命的人身,也同樣是外物,但有使用權,並沒有永久擁為已有的主權。例如我們從古以來,就有一句很漂亮的哲學性口頭語:「身外之物,並不在乎!」其實,大家忘了這個偶然暫時佔有的人身,也只是「心外之物」,你更無法永遠據為自己有呢!所以當你現在擁有此身,就要好好的「誠意、正心」去使用它,為己為人,做一番自利利他「明德」的功德。這才是「物格而後知至」的「明明德」之學。


那麼,此身如何去修呢?我們既已知道了身亦是物,但這個現在已經是我所依的身子,雖然和我好像是分不開彼此的一體。事實上,我的「能知」之性,並非屬於這個身體。只是在此身內外任何一部分,都共同依存有「能知」之性所分化的「所知」和感覺的作用而已。不過,在普通一般人,沒有經過「知止而後有定」,進而達到「靜、安、慮、得」的學養境界,就不會了解「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的層次。因此,平常都由「所知」的分別思維作用,被身體生理的「感觸」所左右,隨時隨地落在「感覺」所起的情緒之中。即傳統文化所渭的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的作用上打轉。到了漢、魏以後,佛學東來,又加上由「色、聲、香、味、觸、法」所起的六欲作用。所以在唐、末以後,統名叫做七情六慾,它左右了人的一生。

那麼,在這個人身生命中,當他和「身外之物」的物質世界各種環境接觸,以及和人事的互相交觸感受的時候,便隨時引發了喜、怒、哀、樂等情緒。其中的關鍵作用,那便是上古儒道本不分家所說的「炁」(氣)。所以從曾子以後,由子思再傳的弟子孟子手裡,就極力主張「養氣」之說。孟子所謂「志者,氣之帥也」,便是說明「所知性」所形成的意志,可以作為主導情緒統帥的功用。如果能夠把義氣「直養而無害」,可以充塞於天地之間,變成「浩然正氣」。但也須要有一步一步的實證程序,並非徒託空言就可做到。這在《孟子盡心篇》里,已經有比較具體的說明,姑且不加詳說。


——《原本大學微言》


一切萬有,包括我們的身體,我只有使用權。今天我們還活著,所以這個身體屬於我所有,就是我有使用權。等到有一天它罷工了,不願意再勞動了,我們就沒有辦法指揮它,因為它畢竟不是我的所有,死了也帶不走。活著時它是它,我是我,也是兩回事。我們現在的有,認識到生命「有之以為用」,就要把握現時的作用,不要認為沒有生命就感到可憐就哭了。不要哭,「無之以為利」,愈空愈好,空了有大利,真到了空的境界就另外產生了新的東西


——《我說參同契》

南懷瑾先生:此身是外物,只有使用權


本微信號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微信號: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騰訊微博:南師如是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先生:談神通與特異功能
南懷瑾先生「尊師重道」的故事
南怀瑾先生:以病苦为师
南懷瑾先生:何謂佛教?即宗教非宗教,即哲學非哲學,即科學非科學
南懷瑾先生:精神病的時代開始了

TAG:南師如是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外物是靠不住的,真正能夠給我們倚靠的只有自己
不要執著外物,聚散皆是因緣
錢財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慈禧不服,誓要將海量財富帶去
心中有天地,不為外物欺
良知的覺醒——不因外物而悲喜
心無外物,只能凡事看淡一些
專家認為地外物質有可能「觸發」地球上生命的出現?
不貪取於外物,只求內在富足
安全感,無需外物來證實和陪襯
投資外物永遠不如投資自己,這個周末帶你更智慧的買買買!
不要被外物擾亂心情
霍金:地外物种需要地球资源,要谨慎联系
霍金:地外物種需要地球資源,要謹慎聯繫
知道玄學上的外物克應是什麼嗎
這種昆蟲是蜘蛛等捕食者的美餐,外物一碰就縮成球裝死!
凈身出戶後東山再起,她年過7旬卻一直租房住,稱房子只是身外物
一日禪:帶心上路 一切外物自然具足
77平溫馨兩居,生活的領地無需太多外物的修飾
王陽明心學:在「良知」的指導下追求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