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英國,也是「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嗎?

在英國,也是「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嗎?

功利主義的優才教育,浪漫主義的情感教育,古典主義的德行教育,聽起來似乎各有道理。


那麼,聽誰的?


讀英國小說或觀英國影視,我們常不經意間發現, 強硬圓滑的職場贏家、風流倜儻的大眾偶像居然是學霸。學霸們有一個共同習慣,無論成年以後職業、地位和身份如何, 凡是需要自證資歷和才能的時候,他們首先會請出自己的大學榮譽學位誇耀一番。

責編:臧夢雅


英國政治諷刺喜劇《是,大臣》劇照


英國政治諷刺喜劇《是,大臣》的主角漢弗萊爵士身居要職,作為官場老手,他最喜歡以「卑微的公務員」自謙,但是,只要議論到從政謀國的智力和學識, 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亮出「牛津大學古典學一等榮譽學士學位」以佐證其資質。


老牌間諜007在《雷霆谷》一集被派往日本公幹,女同事莫尼彭尼提前為他準備了《日語速成手冊》,他志得意滿為之一笑: 「你忘了,我當年在劍橋大學拿的是東方語言專業一等榮譽學位。」

兩部作品,兩個大人物,兩個細節,說明了一件事:在英國這一高等教育強國, 考上名校未必是學霸,真正的精英還必須通過英式學位等級制度的考驗;從英國大學畢業,成績合格取得文憑不足為傲,學位是一等還是二等、是榮譽還是普通,才真正決定人們對一個人的才學和素質的評價。


正因為如此,伊夫林·沃小說《舊地重遊》里,敘述者查爾斯·萊德初入劍橋求學,堂兄賈斯帕便迫不及待上門賣弄經驗之談: 要麼爭取一等學位,要麼索性四等萬歲,混個中不溜的二三等文憑純屬浪費時間。


英國大學實行的學位等級制萌芽於16世紀,創意來自劍橋大學的欽定神學教授。他把全體學生的平均成績作為參照標準,將學生分為三等:排名頂尖的25%、中間的50%和排名末尾的25%。這是一種原始的量化考核機制,只不過在當時並非強制,也未普及。


圖為劍橋大學


19世紀,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圖從中古大學躋身現代大學行列,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考試制度改革。在新考試制度實施初期,老師們發現,大量學生的成績毫無長進。原因在於,那個時代有機會進入這兩所傳統名校的學生無不出身於貴族或中產富裕家庭,成績平平的人,小部分是天資魯鈍,怎麼努力也學不好,大部分則是仗著家裡有錢有關係,未來有保障,怠於學業。

大學於是創建起一種分等級的學位制度,將表現懸殊的兩類本科生群體區別開來:對於成績優異、愛讀書的畢業生,授予榮譽學位;對於成績平庸、操行懶惰的畢業生,授予普通學位。 其目的是倡導競爭、激勵學生髮揮潛力求上進。


後來,經過若干次改革,英國的學位等級制形成現在的格局:學士學位共分兩類,榮譽學位和普通學位;其中,榮譽學位分三等:一等榮譽,二等甲級和二等乙級榮譽,三等榮譽。


2014年陳奕迅獲英國金斯頓大學榮譽學位


修讀榮譽學位和普通學位,課程要求難易有別。但一般來說,榮譽學位課程是絕大多數學生的選擇,因為普通學位僅表示及格,榮譽學位可以準確表明個人的專業實力和學習品質, 而英國頂級企業招聘或名校研究生招生,通常把學位等級要求看得比學校排名更重。再說,即使成績實在不行,無緣榮譽學位,只要學分合格,普通學位總能保得住。


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0年至2011年,一等榮譽學位獲得者僅占學士學位獲得者總數的15%。當然,不同的學科和專業,獲得榮譽學位的難度不一樣。例如,同樣是2010年至2011年,數學學科,一等榮譽學位能佔到學士學位的30%,法學學科則僅有8.1%。 由此可見,要像漢弗萊爵士和詹姆斯·邦德那樣掙出誇口的本錢,並不容易辦到。一流大學的一等榮譽學位是優秀加勤奮的結果,只屬於連續數年從殘酷競爭中勝出的佼佼者。而這正是英國高等教育「寬進嚴出」特色的一個重要體現。

英國大學的學位等級制度是19世紀英國功利主義哲學的衍生物。 它和不分等級的統一學位制度,如我國當下通行的學位制度,有何分別呢?


打個比方,後者好比在教育領域實施某種紅綠燈體系:合格通過,不合格暫時停車,但還有第二次、第三次通過機會。其本質是鼓勵所有人通過,不強調差異,儘力模糊獎懲。而英式學位等級制則是刻意拉開獎懲差距的一種價值體系。該制度設立的前提,是相信每個人行為的驅動力來自對個人利益的不懈追求——用功利主義哲學家穆勒的話說,來自對個人幸福最大化的計算和追求。鑒於個人總是為自己的長遠利益和幸福斤斤計較、時時謀劃,因此,它一定會激勵學子們力爭上遊,不甘人後。


把功利主義原則引入教育管理,用名譽得失、世俗成敗引導學生求知,當然是有反對聲音的。在19世紀的英國,功利主義的頭號對手是以桂冠詩人華茲華斯為代表的浪漫主義思想。華茲華斯信奉人與自然是和諧有機的整體,相信自然是使人良善和純凈的精神力量。知識是什麼?知識本質上是對人和自然的整體認識,從天真無邪的孩童對世界的體驗開始。求知的體驗必須同時是對生命意義的體驗。而學校過於倚重抽象的理性,把知識分割成各種專業,將它從自然、從日常生活分離,這樣的知識是被扭曲的、不真實的,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華茲華斯在《轉折》一詩中這樣寫道:「 大自然帶來的學問何等甜美!/我們的理智只會橫加干涉,/歪曲事物的美好形態,/剖析無異於屠刀。」 如果說,在這位浪漫主義詩人看來,學校教育本身就意味著扼殺天真,阻斷兒童對萬物的情感體驗,那麼,功利主義給學校教育裹上糖衣,鼓勵青少年在求知途中爭名逐利,這等於是人對大自然的徹底背棄,華茲華斯無論如何是不可能讚賞的。

學位等級制的第二位觀念上的對手,是英國教育的古典傳統——把社會道德品質而非智識品質看作教育的目標。維多利亞時代,人們認為大學首先是培養紳士的地方。紳士的寶貴品質在於慷慨、自我犧牲、謙遜、勇敢。即使談到學習上的優良品質——勤奮,英國人的態度也是秉承古典主義倫理觀:美德是對美德自身的獎勵。


英國教育思想家約翰·亨利·紐曼曾言:「美德是對其本身的獎勵,它會帶來最真實、最高尚的愉悅;但是,如果我們為了享受的目的來培養美德,那麼……我們將永遠無法得到享受,因為我們永遠無法擁有美德。」


他的意思是說,勤奮作為一種美德,本身就是對勤奮者的獎勵;懶惰作為一種缺失,本身就是對懶惰者的懲罰。如果用刺激物慾和滿足物慾、刺激虛榮和滿足虛榮的方法來培養勤奮,那麼,勤奮這一美德永遠培養不起來,相反,人們學習的動力只會日益依賴膨脹的利益心和虛榮心。區分榮譽學位和普通學位、區分榮譽等級是以短期結果論優秀,而長期結果未必有利於德行修養。


功利主義的優才教育,浪漫主義的情感教育,古典主義的德行教育,聽起來似乎各有道理。那麼,聽誰的?以經驗主義傳統著稱的英國人回答說, 爭論沒個頭,時間不等人,誰能有效解決現實問題就聽誰的。


因此,雖有反對聲音和推行上的困難,強調競爭的新考試制度和學位制度仍然在19世紀的牛津和劍橋兩所大學紮下根,並且產下了新一代的博學之士。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發展頂峰,也是英國大學實現現代化的時代。這場克服異議、以優才主義原則為核心的改革,是英國大學教育現代化的關鍵一步。

在英國,也是「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嗎?



「上了大學就輕鬆了」,這是我們中學老師鞭策高考生常用的口頭禪,也是幾十年來我國高校生活的真實寫照。大學教育在漫長人生構成的坐標系中應當處於什麼位置? 上了大學到底應不應該輕鬆?這是一個問題。


自1999年開始,我國為解決經濟和就業問題擴大普通高校招生人數,導致大學學位「通貨膨脹」迅猛,這也是一個亟須應對的現實問題。另外,在當下中國,浪漫主義氣息濃厚的快樂教育哲學和復古氣息濃厚的讀經養德教育也風起雲湧,令許多人困惑。


在這個教育現狀複雜、教育理念多元的時代,或許,英國大學教育的歷史和英國學霸的培養機制,對我們有所啟發。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火星早期的大湖由雪水融化形成
楊超聲首次手術成功完成 外露骨頭已暫時還原
宗申森藍全新超跑終歸賽道 中國製造亮相英國賽
美國連發三起襲擊事件 希拉里稱是「明顯恐襲」
日本首次向越南出口觀測衛星 號稱精度世界頂級

TAG:海外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人和美國人都造了一座城,然後又都一把火給燒了,這是為啥?
英國留學,都說留學以後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了,到底哪裡不一樣呢?
倫敦越來越不像英國的地盤了,看看現在住著的都是什麼人?
在英國留學,女神范兒都是被這樣逼出來的!
去英國,錢都是這樣沒的,好痛
對中國人來說,英國到底是啥樣?在這邊生活了十年的華人給出了中肯的評價
為了超過中國,英國人在奧運上竟花了這麼多錢!
這次是真的!又一個國家的貨幣崩潰了!不是英國……
英國留學畢業後,都去哪兒高就了?
脫了跌了,一言不合就去英國!
去英國留學,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
去英國留學的人啊,為什麼還會回來?
老外在中過呆習慣了,一年後回國跟我哭訴,英國啥都沒有!
英國脫歐了又能怎樣?英國的這些專業依舊是大佬!
到了英國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騙人的!
把中國北上廣的房子賣了,在英國竟然能買這些!
英國警車一點兒也不輸迪拜的壕,但是我覺得還是咱們中國贏了
啥?英國畢業照不讓扔學士帽了!大學說你們可以ps進去的…
那些不得不說的故事:卡梅倫走了,英國股市卻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