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金丹大道修鍊完整功法

金丹大道修鍊完整功法

金丹大道修鍊完整功法



(一)基礎要領

1、靜坐式:道家修鍊,從靜功開始。


靜坐有兩種方法,其一:雙跏趺坐,也名結跏趺坐,復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再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名如意吉祥坐。另一種是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再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名不動金剛坐,如此姿勢,自然端直,不致前後左右搖擺。假使初學靜坐,或年事已高,難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強,可改用半跏趺坐。


其二:單跏趺坐,也名單盤膝坐,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只將左腿置於右腿上,不需再將右腿置於左腿上,為如意坐。另一種是只將右腿置於左腿上,不需再將左腿置於右腿上,為金剛坐。此兩種坐法,較雙盤有缺點,因左右膝蓋會落空,身易左右傾斜。


以上二種是佛家和道家的靜坐法。如果單盤也做不到,可將兩小腿交叉於兩股的下面,也名交叉架坐,亦稱散盤。此是儒家的坐法。

初步練功的人,不宜用「單盤」,更不宜用「雙盤」,只宜「散盤」。先把雙腿放平,貼著坐凳,同時要把腰腿放得很松,隨即先蜷盤右腿,把右足的後踵,輕輕抵觸「會陰穴」(穴在前陰與後陰的中間)。再把左腳蜷盤,同時將左足的後踵,輕輕抵觸右足的「跌陽穴」(穴在足脛彎的凹陷中)。一直到練習純熟了,腿不發麻,再改進為「單盤」,單盤也練純熟了,再進步到「雙盤」。


注意頭正身直,虛靈頂勁,虛心實腹。「道法自然,靜者得之」。


道家修鍊,不拘外形,行、立、坐、卧、蹲、跪、趴,橫豎均可,而以四大威儀較為常見。師曰:「道家修鍊,非必盤坐不可,因為這是內在的功夫,並不取決 於外在的形式。曾見有人盤坐一生,自我標榜道行不淺,結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內在丹訣之故。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於猴子撈月,執形而求,遠道千里」。故以自身條件而定之可也。靜坐不只禦寒,且能去熱,更令肥人變瘦,瘦人增肥,因為肥瘦皆是病態,靜坐能消萬病。由此可知,靜坐對人有百益而無一害。


丹經云:「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抱臍下之珠,卧則調丹田之息。」行,可緩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態自若,安然行炁。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於體側;或雙手相疊,放于丹田。坐,可以盤坐,盤坐較為穩固;亦可兩腿放下坐於凳上,雙手相疊(或掐訣),放于丹田,或手撫兩膝亦可。卧,可以平躺,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置於體側,或雙手相疊,置於丹田;或者側身卧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丹田。以上各種姿勢,皆須注意頭脊正直,自然安適,以利氣血流通和放鬆入靜。


2、雙手結定印:雙掌掌心向上,左上右下相疊(女相反),兩掌重迭好之後,順著自然的姿勢,放在肚臍之下,微微擺在腿上,或隨自然倚托在小腹外邊也可以的。兩拇指尖輕觸,這個握手方法的要點,必須把兩個大拇指尖微微接觸,接觸之後,將大拇指略略向掌心內收,以兩指筆直,自覺有一股內勁自然發出,互相抵觸為標準(注意:不是故意用勁)。照法操作,那股內勁是自然發生的。或不想掐印,兩手心向下,撫兩膝亦可。

3、兩耳返聽:靜功的初步法訣,是要用在「聽息」的上面,但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而是通過聽呼吸的法訣,使自己的心神安靜下來,逐步達到「入靜」的境界。


4、塞兌垂簾:所謂塞兌,即閉口,舌頂上齶,以防神氣外泄。舌頂上齶,是煉炁的起碼常識,但其原理,無人深究。人之上齶部位,有兩個小窩,伸進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稱為「天池」,此非針灸之穴位,乃屬修鍊之關竅。其竅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腦,為神炁會聚之所,其竅不閉,則漏神漏炁,修鍊家言「口開神炁散」,即是此義。故須舌尖反卷,上封此竅,抿口合齒,保養神炁。神炁相抱,則津液易滋,隨口咽下,灌溉五臟,如同嬰兒哺乳之狀。另外,舌頂上齶,還有接通任督二脈的作用,丹道術語稱為「上鵲橋」。還丹之時,大丹亦從此竅降下,倘不接通,則易外漏鼻竅而走失,謂之「玉柱雙垂」,毀人性命,不可不慎。


所謂垂簾,即舊說把眼皮微微合攏,只留一線微光的方法。按這種方法,有兩種操作形式。一種是把上眼皮向下合,微露一線外光。一種是乾脆把眼皮輕輕合上,一點光也不露。初學的人,以採用微微合攏,留一線外光為最合理。因為功夫練到歸元的境界,眼會自然的閉合,向內抽縮似的閉著。又因為初學的人完全閉著眼,容易昏沉,念頭易生。


丘祖曰:「塞兌者,口開神氣散,故塞之也。垂簾者,眼全開神漏,全閉神昏,惟垂簾微啟耳。兩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謂性命關也。其根生於眼,眼屬心,心生造化,自屬玄之又玄者,仙家謂之玄牝之門。心腎內日月,交接於內,兩眼外日月,交接於外。攢簇水火而不散,氣自調矣。」


5、自然呼吸:鼻吸鼻呼,為丹田自然呼吸,非常人之胸喉平常之呼吸。

訣曰:氣是添年葯,心為使氣神。能知神氣祖,便是得仙人。蓋呼吸所從起者也,呼為父母元氣,吸為天地正氣。令氣合形,神合氣,則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強閉出入,與死靜者無異。又或任其出入,則元氣隨呼氣而出,反為天地所奪。是以有抽添之說,使氣之呼吸至於根蒂。吸自外而內,呼之亦入內,吸剛來於子宮玉洞,呼則直上崑崙巔頂,呼吸旋為一氣,成為胎息。雖然,一氣如何至此?蓋呼吸久,但覺有一吸至於內,久之而並不覺氣急,猶子在母腹時,即為胎息也。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內,不知呼之亦在內,知之則可奪天地之正氣矣,而後方謂之「添年葯」。


6、放鬆入靜:意念引導全身放鬆,在自然呼氣中身體或某個部位搖晃幾下,即可放鬆。注意放鬆不是鬆懈,須保持頭正身直。要做到位,須下頜內收,如繩弔頸狀,可保持頭正身直。


盡量排除一切雜念。有「身靜、心靜、意靜」三大層次,丹書云:「身不動曰煉精,心不動曰煉炁,意不動曰煉神」。待心無所想,心境清靜,氣息平和之時,即可開始練功。


初功在寂滅情緣,掃除雜念,除雜念是第一著築基煉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則天心來複;人慾既凈,則天理常存。體會止念、入靜、存想、回光、調息、吐納、咽津、導引等要領。每日先靜一時,待身心都安定了,氣息都和平了,進入下一步修鍊。

(二)行功正法


(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


1


第一步、煉精化炁(行補身漏,築基煉己,得卻病延年之果)


1、靜坐,雙目微閉,返觀內視,靜中觀想祖竅(兩眉中心略下些,又名山根,但非天目)內現出一粒白色的明亮光珠,圓陀陀,光灼灼。光珠照亮整個上丹田,通明透亮,虛室生白。默想數分鐘。


2、默想數分鐘後,意想光珠降入下丹田內,化為一片光明,光明充滿整個丹田,並用意微微觀照住這片光明內景。如紅日初升,照於滄海之內,如煙似霧,若隱若現,恍兮惚兮,靜待玄關開竅,真陽發動。訣曰:身如太虛,真空妙有。迴光返照,疑神丹穴,使真息往來。內中靜極而動。動極而靜。無限天機,即是鍊氣化神之功也。


3、不可過於著意,只下丹田時時有知覺即已。著意即落於「有」,無意即落於「空」,皆非道也。還須設想一切皆「無」,即自己身體,亦不自覺其「有」,惟有一點誠意,存於下丹田,不偏不倚,無念無思,方合於靜坐之道,即抱定此旨,堅心做去,不見效驗不止。


4、靜坐一月之久,即覺心氣平靜,呼吸自和,漸而下丹田微覺震動,漸而胸中熱液下降下丹田,漸而下田溫暖,漸而震動,傳及全身,達於四肢,漸而督脈血液,由背後起,過玉枕、上田、明堂、鵲橋、重樓,達於黃庭(中丹田)。


此系血液流通,與陽精過關入黃庭事不同,要明白心領。漸而全身血液,能隨意聚於下丹田(意存則氣血來潮,意散則氣血分散。靜坐日久,方能使全身氣血,聽命 如意。又法曰血河車者)。漸而下田異常溫熱,而內腎如湯煎,睾丸通過熱氣,漸而目前發光如電。漸而華池玉液盈溢,漸而腦後震響,漸而血脈暢通,漸而外腎不 舉,漸而陽關緊閉,復返童身,氣足體輕,目朗耳聰,百病不侵,延年之果得矣。


5、收功:漸漸地,緩緩地,聽候內炁自然發動、自然運行、自然收斂、自然停止。眼球左右各轉動7圈,搓熱雙手熨兩腎,意注命門。恢復平常狀態之後,再靜坐數分鐘,靜養片刻,再深呼吸3次,然後收功下坐即可。


提示:


1、補身之理:人在母胎,以靈性一點,受母體氣血生育,十月胎足.分離母體.遂有人形。由一歲至十六歲,陽氣充足,丹田氣滿。有時氣到陽關,外腎感發,即有情慾之思。一與婦人交合,於是十餘年之元陽,遂至遺漏。此漏既開,最難復閉,為日漸久,則身體所生之精液,多由此竅遺漏,(精液一去,元氣隨之)故成為敗絮其中之軀殼。風雨摧殘,寒暑凌逼.疾病感染,喪亡漸至,此人之所以不能長生也。需補身之理,既如上述,於是補身之法尚焉。其法行於既漏之身,將所漏之竅,復行塞閉,並將已漏之精,再行補足,及至精滿氣足,補功已畢,即神爽體健,百病不侵,延年益壽,不求自得,此為修真中之第一步也。


2、補身之訣:凡為既漏之身,情慾一動,則身中精氣,隨情慾直奔陽關,於是外腎暴舉,即順行其生物之規道,此亦天理自然,為造化之機,非人故欲如此也。學習靜坐,第一要注重精氣,不使外泄,乃能補得身體。


3、欲使精化為炁,先要明白精與炁的相互關係。須知精與炁本是一物,炁為精之源,精為炁所化。未化精前為先天炁,炁既化後為後天精。炁所以化為精者,皆因後天情念之動,心火遂起,而先天炁化為後天精矣。欲使精化為炁,最易簡的方法就要使炁不化精;欲使炁不化精,須使心念不起,不墮後天,自可攝精歸源,這一點全仗性功之精純。


4、年輕人可以直接從煉炁入手,而老年人就要從煉精起步。年輕人煉炁,其實就是煉炁化神之功,因年輕人精全炁旺,故須以神煉炁,以炁養神;老年人煉精,其實就是煉精化炁之功,因老年人精衰炁枯,故須煉精補精,以精補炁。老年人補足精炁,才能與年輕人一樣起修。年輕人可以省略「煉精化炁」一步工程,較老年人修真為快。年輕人如果試圖按老年人的路子修為,反而自走彎路,煉精不成,最易自傷命寶,可不悟哉!


中年人則須適當掌握,兼而修之,介於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應有所取捨和側重即可。先賢將年輕、中年階段之人定為最佳修鍊者。但無論老中青,在百日築基內必須禁慾止漏,以後亦須節制,不可縱慾。


先賢將人類的年齡段按四等劃分。鍾離權真人曰:「凡時有四等。人壽百歲;一歲至三十乃少壯之時,三十至六十乃長大之時,六十至九十乃老耋之時,九十至百歲或一百二十歲乃衰敗之時也」。從此可以看出衰、老、中、青四等中自己屬於哪一時期階段。


5、初學靜坐,時間以半點鐘至一點鐘為宜。靜坐日久.以一點鐘至兩點鐘為宜。若不覺其苦,再延長時間,亦無不可。功純則效速,功少則效緩,自擇可也。古人靜坐,每日以子午卯酉四次,約三月之久,即可將補身功夫完滿,俗稱百日築基。惟因身體有強弱之不同,行法有得當與否,所以成效有遲有速也。


6、只有外部形體不動,內部炁機才會積聚發動。道家靜功之法,總以身體不動為最大原則。丹法有一句口訣,叫做「勿忘勿助,勿疑勿懼」。


7、內炁發動,在半路上尚未停止的時候,不可用自己的後天意識做主將靜功罷休,更不可受驚嚇、被干擾、起妄念、動情緒,否則可能會出問題。


8、具體火候的運用,亦可取訣:「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著意頭頭錯,無為又落實。」能真正理解這四句修道古訣,並能在修鍊中確實做到,證明你已經進入到上一個層次,自然陰精足而無精補也,很快基成無漏而產真陽,進入還丹功程,采後天中之先天也,乃逆運之法。


9、道家築基之正法,靜功入手第一步,須要修性於祖竅,把意念放於祖竅,因為此處是性之根源,欲使吾人散亂之心會聚一處,只有收歸於此,才能見到性光。如果用目光代替性光,那就達不到修「性」的深層次功夫了。


10、如守靜多日,還是兩眼漆黑,這是入靜還沒有深入的緣故,繼續靜下去總會見到。不要著急,但是也不要追求。須知光的發生,是在心性凝聚之後,自然發生的現象,不是想來就來的。還應當在入靜上多下功夫,逐漸領悟。將來就會發生眼前見光的現象,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可追求。


11、看到眼前有光,但是心中跟著高興起來,這個光就忽然看不到了,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是心性未定、心性還未降伏階段的表現。心定光即定,而心不定光亦不定,起初階段做到完全心定不太容易,會有不穩定的時起時伏,所以就要在具體功夫之中修正之。


12、根據性光,可以檢驗自己的功夫。性光不見,即心性尚未進入清靜,性光現而復失,則心又動念而入於散亂。所以根據性光,可知自己心性尚未完全凝定。這時就要注意掃除一切思慮念想,再從止念上下功夫,使心性做到完全不動念,則已現之性光,必然時時光明,而無得而復失之憂。


13、觀光之中,光的顏色,須要身心驗證方能見到。一般來說,如果完全入靜,眼前出現的是白光,古人云:「虛室生白。」


人的五臟之炁,亦應五色。白色之光,乃屬肺炁,炁主於肺,靜則炁聚,故為白色。其他心炁為紅色,肝炁為青色,脾炁為黃色,腎炁為黑色。隨著功夫的變化,都可能有所表現,但是不要管他,這是自然的。


14、如果從功夫的較高層次而論,五臟之炁,會聚於中宮丹田,逐步結成大丹,中宮為脾屬土,則其所見之光,乃為黃色。這些都不要管他,功夫只管做去,只要見到光,就要順其自然,就是正確的做法。


15、如果在光中看到某種事物的形象,就是說明在心念上尚未完全掃清思慮,還有一些潛伏的念頭暗中作怪,因而無形的光會呈現有形的東西。這個還要在掃除心念上再下功夫,前面講到無論光是什麼形狀,都不要管他,亦有這方面的含義。如看到平時看不到的形象,當成什麼天上發來的信號,認為自己的功力已經非凡,馬上就要成仙了,這是無稽之談!如果這樣錯認,只會進入魔境。 嗟夫!進道甚難,入魔極易!修鍊之人,千萬不可在此錯認路徑,進入魔道,誤入迷途。


16、意守法訣:在觀照丹田光明之時,如果出現丹田氣冷,雜念紛飛的情況,可適當地把意念專守于丹田的竅位之上,意氣相隨;當丹田氣暖,心境清靜之時,則把心念轉守於虛空光明之上,觀光守空。這樣有欲觀竅,無欲觀光地靈活運用意念,可以有機地調節丹田節的整個采聚過程。使凝鍊出來的丹氣不寒不火,不老不嫩,恰到火候。


17、調息訣:在觀照丹田光明時,須以意引鼻息轉入丹田氣機的闔辟之中,想著呼吸的是丹田的元氣,而非外界空氣。調整呼吸使其細、勻、長。


人之肺與丹田之間,猶似存在一管,上繫於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惟修真者知之,稱為「橐龠」,為道家秘傳之關竅。


人在胞胎之時,此「橐龠」相通上下,連接臍帶,從生母呼吸受炁,那時胎兒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並未形成口鼻呼吸,周身炁脈息息相通,無有絲毫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圓,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其呼吸即上行於口鼻,變為常人之呼吸,即肺呼吸。丹田呼吸的初步口訣,就是要開橐龠。當然橐龠在上乘丹法中自有妙用,這裡不過是起首功夫而已。


18、靜功的初步法訣,是要用在「聽息」的上面。在聽息的基礎之上,逐步做到心神的安 靜之後,眼前自然就有性光的發現。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而是通過聽呼吸的法訣,使自己的心神安靜下來,逐步達到「入靜」的境界。所以靜功的初步法訣,是要用在「聽息」的上面。


19、所講的觀光,是在有光之後,以似觀非觀的意思去體驗。不是說在聽息的時候,再分出心來去觀光,這樣自然無法專一用功。而是說通過聽息,達到入靜之後,性光發生,同時也就體會到了光的存在。


20、聽息是隨息而聽,觀光是有光而觀;聽息是有為的,觀光是無為的;觀光之後,聽息也成為無為。由聽息進入觀光,也就真正達到了入靜的境界。


21、「聽息」與「觀光」兩大法門,是自然而且無為的方法,不是強調用意念;須知道家 靜功的層次,所談聽息與觀光兩大法門,看似簡單,其實高深。應當從功夫印證中實際走入去,就會明白。


2


第二步、煉炁化神(行換身法,通周天,結丹,以成長生不死之果)


1、及至陽氣滿足,丹田不能容納,其如火珠之炁,即而他方尋覓竅道,上沖則有心臟壓迫,不得伸張,於是下奔陽關,直衝外腎,外腎即有感觸。此時宜緊閉陽關,不使外泄。


2、陽關既閉,則衝過下鵲橋(穀道),轉奔穀道。此時宜緊閉穀道,免泄其炁。


3、因穀道既閉,則沖至尾閭穴外。此時當以意引導之,使其通過尾閭關。


4、然有時火候(功)不足,行至尾閭,炁不能通,可不必強其通過,仍自返意於下丹田,照舊靜坐,生化其炁。


5、待炁機再動,如火珠之勢,又至尾閭,仍以意引導,使其通過。一次或數次,必有通過之期。


6、及至通過尾閭,此團熱力,又至夾脊關,仍求通過,此乃第二關。能通則過之,否則仍返意於下田,照舊靜坐,以待炁充。再以意引導之。


7、既過夾脊,此團熱炁,則又行至玉枕關,此所謂第三關也。此時仍以意引之,使其通過玉枕,而入上田。能通則過之,否則,仍返意於下田,以待其機,仍照前二關法行之。


8、三關既通,再引此團熱炁,經明堂,過上鵲橋,由口之左右谷,直下重樓,抵於黃庭(中丹田)。又法曰氣河車運行也。(陽炁過穴,即奔鼻孔為通氣之所,陽氣有時由此泄漏,故上鵲橋之左右,下鵲橋之前後,皆為危險之境,須十分注意!)


9、由下丹田、陽關、下鵲橋、穀道、尾閭、夾脊、玉枕、上丹田、明堂,降入中丹田(膻中穴),收而藏之.感覺中丹田氣滿,要一意靜守。這就是過關服食,為任督兩脈(小周天)全通.過關服食之功已畢。至此大道已得其半,是時只宜一意綿綿,永存不散。不特靜坐之時如是,即行走、飲食、睡卧之時,片刻不可馳放誠意。因誠意一散,陽氣即不發。亦如爐鼎煮水,火旺則氣旺,火滅則氣無。以誠意喻火,非妄立之說也。丹經有曰:「水怕干(水指精氣)火怕寒(火指誠意)」。


10、小周天煉到外陽內縮,馬陰藏相時,眼前有光閃過,過幾天又有光閃過,這是精已化盡的景象,無精可煉了,即可停止煉小周天。炁機欲尋四肢、全身運行,此時應改變坐式為站式,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於體側。行功大概路線,可參考「通八脈法」即「大周天運行法」:


「心意先由生死竅(會陰)起,一吸由尾閭升至頭中為督脈;二乎由前任脈降至生死竅;三吸由生死竅上升至氣穴為帶脈;雙分至背後雙腰眼,雙上兩膀凹定住;四呼由兩膀凹雙走兩肘外為陽俞,走中指至手心(勞宮)定住;五吸由兩手心(勞宮)走陰俞,雙回至胸前(膻中)定住;六呼由胸前(膻中)雙降至帶脈,合歸一處回生死竅;七吸由生死竅直升至絳宮定住為沖脈,不可過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死竅分開雙走兩腿外為陽躋脈,過腳指至足心湧泉穴定住;九吸由湧泉穴雙回兩腿內面為陰躋脈,過生死竅至氣穴定住;十呼由真氣降至生死竅定住。」「此八部脈通後,能驅逐一身之陰邪。蓋陰氣不除,為結丹之障礙,則無法採藥結丹。」


11、八脈開通之後,還要打開一個更深層次的大系統。因全身有一總脈,為周身炁脈之總持, 道家謂之「中黃」(非中脈,前已有述)。此脈有兩竅,稱為「無孔笛」,上竅通天,下竅通地,旁通五心,達於四肢。此脈打開,方可謂之「大周天」。


12、大周天練通以後,要將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個虛空境界。此際用功,純是無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經上說的沫浴溫養。與小周天有為有作的不同。寂照至極處,自有天然的火候,自然運動,不須神馭,不須息吹,如天地之氣自行運轉不息一樣。惟寂照時,元神居於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虛空境界,形成一個大圓鏡子,光灼灼、圓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這是涵養元神的要訣。


13、若僅滯於中丹田,不連合下丹田,則二田之氣不能生髮。如失於寂照,則二氣不暢不旺;二氣不暢不旺,則不能資養元神。是以寂照為鍊氣化神的根本,鍊氣化神功夫全憑寂照,將昭昭之神與中下二丹田,成虛空境界,渾渾融融,無人我之相,熙熙嗥嗥,無散亂之機。愈寂愈妙,益定益微。萬脈歸源,形成了寂照大定。此乃鍊氣化神的真功。


13、什麼是寂照?就是用寂靜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虛實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慮險,如見到美色和寶貴的東西,勿以為真。無論見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應一切掃盡。稍有喜愛,便著魔障。破壞真功,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純其陽明之神.不能證其圓明之果。最破壞真功的事,是夢中女色擾身,切記切記!


14、收功:漸漸地,緩緩地,聽候內炁自然發動、自然運行、自然收斂、自然停止。眼球左右各轉動7圈,搓熱雙手熨兩腎,意注命門。恢復平常狀態之後,再靜養片刻,深呼吸3次,然後收功即可。


提示:


1、換身之理:迨至精氣滿足,下田真陽之氣.必自尋道路,延注他方.故起下田,循下鵲橋,入尾閭,透三關,經上田,至明堂,渡上鵲橋,下重摟,抵黃庭,經循督任沖三脈,漸漸分潤全身,灌溉百骸,於是身體之陽氣漸增,陰氣漸滅,近者六七月,遠則九十月,即可陽氣充滿全體,肌肉發生光澤,神清食減,遂至大定。


此時之身體,氣為陽氣,血為陽液,骨內為陽質,風雨不能侵,寒暑不能入,長生之體,於以成矣。丹經所渭過關服食者,正此事也。惟以尚非不壞之體,因其仍為有形,有壞之可能性也。欲求永遠克卻輪迴,當於此第二步完畢,再進第三步工程而後可。


2、換身之訣;補身已畢,是時一團陽氣,聚滿下田,晝夜溫暖如陽春之日,丹經謂之大葯,是為外丹。有此情況,仍宜照舊過關服食為補身換身交替時期。過關服食之後,即當時時存意,使元陽祖氣,時時發生,由總脈分入支脈,由支脈分入全身,日日灌溉滋補,則身中之陰氣,時時減少,陽氣日漸充盈,待陽氣布滿全身。肌肉筋骨,皆已變化,自然不食不飢,不飲不渴,漸而厭棄世味,漸而體發異香,漸而不冷不熱,漸而無睡眠,漸而靜中氣停,遂至大定。此為換身功夫完滿。


3、夫功夫下手,不可執於有為,有為都是後天,今之道門,多流此弊,故世間罕全真;亦不可著於無為,無為便落頑空,今之釋門,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


4、迴光返照,疑神丹穴,使真息往來。內中靜極而動。動極而靜。無限天機,即是鍊氣化神之功也。觀照心下腎上一寸三分之間,不即不離,勿忘勿助,萬念俱泯。一靈獨存。謂之正念。


5、人體內有三種火:一曰目光之火;二曰意念之火;三曰氣動之火。古人稱為三昧真火。這三種火合在一起,意念加重,注視不離,叫做武火;意念輕鬆,似有似無,叫做文火。練功到什麼階段,運用什麼樣的火,就稱為火候。


丹田發熱,有時反倒談不上是炁足的表現。《黃帝內經》云:「熱則炁泄」,炁泄何以能夠達到炁足?初步煉炁,丹田發熱,是好的現象,逐步就應當調節火候,勿使熱之太過,以免火多傷炁。


6、真正內炁呈象、黃芽萌發之時,丹田的感覺乃是非熱非冷,非寒非燥,一團中和之炁,這才是真火候,不可錯認。然而非至經脈大開、先天炁生之時,不可得也。丹書雲 :「真火本無候,大葯不計斤。」正謂此也。


7、靜功進入高深層次之後,則時時在在不必有心去坐,但又無處無時不在靜坐之中,自無時間限制矣。


8、胎息法:在練功到達一定階段時,功中會自然出現一種玄關開竅的現象。這時候,練功者會感覺到丹田裡好像突然地開「竅」,一股溫暖純陽的真氣流從竅位中源源不斷地湧出。全身好像泡在溫泉里,溫暖舒適。此時,練功者須心無雜念地靜守在這個洞開的氣竅,並以意念引導鼻息倒流入丹田之內。做到心息相依,神氣相隨。如此凝練片刻,就能自然而然調出先天真息,進入呼吸元氣的胎息境界中。一般在「小周天」通後自然出現。


9、修鍊不知玄關,便如入暗室一般。坐禪不曉禪機,到底還是野狐禪。


在練功入靜較深的時候,常會出現一種空的體驗,在這種體驗里,練功者會覺得自己空掉了,消失了,一切都化為虛空,只有一靈真性,虛冥寂照。這時,練功者應把心念定在這種空的感覺上,守住這種空的境界。萬物皆虛,一靈獨耀。這樣,練功者就能逐漸融入到欲界定(入定層次中的一種)的境界中。但是,由於人的第七識(我執、執著自我)的作用,大多數人煉到這個關口,會突然「醒覺」到自己「不見」了,並因此而產生強烈的尋找自我的念頭,當一旦真的把自我的「存在」感覺「找」回來時,空的境界也就丟掉了。所以練功者在這個關口必須提起正念,以煉虛心法將心識向深層次的定境中引導,切勿因第七識的影響而颳起雜念,延誤長功。


10、小周天與大周天打開之時,皆有真實景象,炁足自動,絕非意想可為。而且真炁發動之時,後天意識泯滅,自身無法做主,全憑真炁所為。打開之後,則炁通有景,與初開之時,又有不同。初開之時,炁為有形,開通之後,炁為無形,其間變化,皆須親身證驗乃知。


11、大小周天練通以後,不須故意練功。因功有動靜之機,均須順其機而為之。動則運轉,靜則定住;不動,運之無益;不靜,定之有損。要聽其自升自降。


3


第三步、煉神還虛(一年出元神,乳哺三年,以成脫胎之果)


1、大定者,即是虛空一片,呼吸皆停之期也。是當調神出殼,勿久羈於體中,亦即是長養完畢,須要出殼,此實自然之事,故不必顧慮其不出殼,亦不必謀其出殼。蓋陽神不純,無論何法,亦不能使之出於體外,是以出神時期,仍以誠意一點返照中下二田,使陽氣發生,以補胎神之不足。


2、已至出神期之現象。胎神氣足,明明朗朗,如月在中天(但有一毫混濁,即是胎神不全)坐中忽有如雪花形象,紛紛飛舞於目前,即是出神時期至矣。這是氣足神全的景象,要進行煉神還虛的時節已經到了。


3、此時即當移神上田,設想自己由泥丸官上升空際。


4、經屢屢設想與意導之,能出則出,如不能出,仍宜近照中下二田,再候其機。


5、機致一到,仍如法以意導引,久之自可出神。陽神已出,是即身外有身,名之曰法身,萬劫不壞之體也。到此地步,方為功成名就,無輪迴之苦,永作無上之真人矣。雖然,出陽神不可就此飛升,仍宜施行養育之功,故陽神一出,隨即收回。


6、收回之後,再行調神出殼。


7、日日如此訓練,久之即得自用;但此時靜坐之功,惟存神上田而已。


8、陽神出體之後,即有許多神通,萬不可因此欣喜,外露光芒,宜抱道游然,謹慎涵養。


9、陽神出遊,逐步由近而遠。即陽神出殼,起出亦不可遠。先出一二步,即行收回,再出二十步,即行收回,由近而遠,日漸為之,無失迷之患。


10、收功:參照上述兩項收功法。


如此訓練三年,陽神乃得練達。縱橫行千萬里,亦無慮矣。此後或隱居名山,行九年面壁之功,或混俗世間,救濟一切,以積功德,以大光前程。


提示:


1、出神之理:換身功夫既畢,即能絕食入定,入定之時,明明朗朗只有一團性氣,即內丹也。內丹者,亦即陽神.是所謂「真吾」者也。見此一物,方為見性,方為認識自己。然此陽神,系由祖氣養成。身中祖氣亦長養陽神。亦如婦人之氣血長養嬰兒情形相似。不過嬰兒在女人胎中長成人形,是為順生;陽神在男人身中長成仙體,是為逆化。嬰兒出生,陽神出殼,皆自然之理也。迨至陽神一出,是為第三步功夫已至,正果已得,大事已成(丈六金身)。上不受陰陽造化之作弄,下不受刀兵水火之災危。飛升可至九天之上,瞬息可行萬里之遙,光華與日月並明,壽命與太空同久,聚則成形,散則成氣,神通廣大,變化莫測矣。然猶有第四步功夫。不可不於百尺竿頭,再進一步,以求毫無遺憾。


2、出神之訣:換身功夫已畢,精氣充滿全體,得至大定時期。


第四步、煉虛合道(九年面壁,粉碎虛空,以成虛無合真之果)


1、仍當靜坐,無偏無倚。此時之坐法,體態仍舊,惟持陽神一點之靈存於上田,無偏無倚,允執厥中。


2、漸而「中」亦不執,「法」亦無有,專持一片清虛與大空冥合。


3、漸而太空亦無,真與虛無冥合。


4、直至無可虛無,方至其極。虛之又虛,無之又無,無無直至無可虛無,方至其極。


提示:


1、還虛之理:陽神養成,性命即為了當,無生死之患。修鍊至此,如停止不前,是未盡其道也。陽神之為物,系人之靈性與祖氣所合成者也,雖為氣體,較一切後天有形之物,自更精粹;然猶有氣性,僅限於祖氣界內,不能超入虛無之境,而與原始真空合體。佛法廣大無邊,老子在三十三天之上,皆喻「道」之極也。吾人修真,當於出神之後,除乳哺三年,尚須九年面壁。務使氣性全消,而與太空合體,直至太空即為吾體,吾體即是太空。遠在祖氣界外,造極「虛無原始」,方為至矣盡矣。不然,是即孫悟空一個筋頭,打了十萬八千里,仍不出如來佛掌中也。


2、還虛之訣:陽神既出體矣,修鍊之事已畢。其實不然,凡由靜坐而至出陽神者,系以法造成,為時太速。其往日之習性,恐難絕滅,即有不壞之身,尚無不遷之性,是了命而未盡性也。故於出神之後,仍當靜坐。


是時虛無即是本性,本性合於虛無,靈體精純,則又在「祖氣」之上矣。行道至此,謂之無上之上,立身至此,謂之無前之前,到盡頭,真正功圓果而滿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金丹大道的千古不傳的秘要訣法
男女丹道煉法到底一樣嗎?
乾坤合成交玄竅 性命雙修始為真
丹道修鍊四要
修行人必須過的5關,看看你過了幾關?

TAG:內丹 |

您可能感興趣

金丹大道之法门
金丹大道之法門
小故事大道理-成功法則八大金剛之第六金剛
小故事大道理-成功法則八大金剛之第八金剛
金丹大道逆修返還之道的秘密
老子「得一」固本之道——金丹大道
法門寺——佛光大道
義大利湖面建「黃金大道」
道家,金丹大道浅见!
金丹大道的千古不傳的秘要訣法
《西遊記》金丹大道修行揭密之一
自覺地去尋找大道的修證方法
丹道|《靈源大道歌》自然緩進修丹法,穩妥無弊,附解,下!
陝西大道建築工程公司拒不整改問題將受罰
安吉大道出城方向主車道修好通車
法國農民為示威堵住香榭麗舍大道
大道至簡修行艱
大道思想——華夏智慧
長生久視:若要長壽成仙,修鍊道家金丹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