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個人里,有 20 多個有甲狀腺結節!想知道是不是癌,得做這項檢查……
隨著人們對健康關注度的增加以及醫學檢查水平的提高,甲狀腺結節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多發病、常見病。
100 個人里,20 個有甲狀腺結節
通過高解析度 B 超檢查出的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竟然高達 20% 以上。也就是說,每 100 個人里,有 20 多個人都有甲狀腺結節。
這些甲狀腺結節里,又有 5%~15% 是惡性的,也就是甲狀腺癌。
雖然甲狀腺癌是一種比較「溫和」的癌症,致死率不高。但凡是帶有「癌」字的毛病,誰也不想沾染。
對於有甲狀腺結節的朋友,儘早弄清楚自己甲狀腺上的「小疙瘩」是良性還是惡性,才能儘早解開纏繞在心頭的「小疙瘩」。是良性的最好,可以安心吃飯、睡覺;即使是惡性的,也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把癌症扼殺在搖籃里。
甲狀腺 B 超,是判斷結節良惡性的最簡便易行的方法。但 B 超只能判斷出結節是傾向於良性還是惡性,並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直白的答案。而甲狀腺細針穿刺活檢(英文縮寫是FNA)則可以確診結節是不是癌。
什麼是 FNA?
通過觸摸甲狀腺或藉助超聲引導,醫生用穿刺針吸取甲狀腺病變部位的組織(如甲狀腺結節中的一部分組織),再將這些組織送去病理科進行檢查、分析,最終得出結論。這就是一次完整的 FNA。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用特質的針取一點甲狀腺上的「肉」下來,放在顯微鏡下看看能不能找到癌細胞。
為避免疼痛,穿刺前可能會做局部麻醉。
FNA 並不是什麼新興技術,早在 20 世紀 30 年代,國外就已經有這項技術了。隨著醫學的發展,FNA 的應用日趨廣泛,有些國家甚至把 FNA 作為甲狀腺結節的常規檢查手段。
所有人都可以做 FNA 嗎?
FNA 雖然神通廣大,但並不是每個結節患者都可以——或者說需要——進行 FNA,FNA 有它自己的適用範圍。
有以下特點的甲狀腺結節需要進行 FNA 檢查:
位於氣管旁的甲狀腺結節;
伴有可疑淋巴結,或甲狀腺外侵犯(提示可能有癌症轉移);
有甲狀腺癌的病史或家族史;
伴有發聲、呼吸、吞咽困難等癥狀;
直徑>10 mm 的高風險結節;
直徑>20 mm 的中等風險結節;
直徑>20 mm 的低風險結節且結節不斷長大,有高危病史(比如童年受到過頭頸部放射線照射)。
上面提到的「高風險」「中等風險」「低風險」結節,主要是通過甲狀腺 B 超來分辨的。
高風險結節在 B 超中的描述:
顯著低回聲;
微小鈣化灶;
邊緣不規則;
縱橫比 > 1;
囊外生長;
局部淋巴結可疑病變。
中等風險結節在 B 超中的描述:
輕度低回聲或等回聲;
圓或卵圓形;
中央血管生成;
彈性成像硬度增加;
伴粗大鈣化或邊緣連續性鈣化;
伴不明強回聲灶。
低風險結節在 B 超中的描述:
甲狀腺囊腫;
大部分的囊性結節伴「彗星尾」征;
等回聲海綿狀結節。
FNA 一定能把癌症診斷出來嗎?
世界上不存在「絕對有把握」的事情,FNA 也不例外。FNA 的可能結果有 4 種:
1
良性(70~75% 的病例)
皆大歡喜!但也不能從此對結節不聞不問,因為即使 FNA 的結果是「良性」,也有極小一部分可能結節是惡性的。
如果你的結節很大,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癌灶,穿刺的時候就有可能漏掉,只穿到良性的那一部分,就會得出「假良性」的結論。
最好的方法是定期複查,每年做一次甲狀腺 B 超,抽血檢查一次 TSH。如果結節有變大趨勢,提示有可能是惡性的。
2
惡性(4~7%)
儘快手術!
3
無結論(10~15%)
無結論意味著結節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惡性的,本次 FNA 不能確定。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決定,是觀察隨訪,還是再做一次 FNA,還是直接手術。
4
取材不滿意(1~10%)
穿刺獲得的甲狀腺組織不理想(多數情況下是只穿刺到了血,沒有獲得「肉」),病理科醫生沒法通過現有的材料做出最後的診斷。
這種情況通常需要再做一次 FNA。
FNA 前後應該注意什麼?
FNA 畢竟是一種有創性的檢查,穿刺前後有一些注意事項:
穿刺前
檢查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計數,防止穿刺後出血不止。
如果有在使用阿司匹林、肝素、華法林等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穿刺前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停葯。
如果有難以控制的咳嗽或有習慣性吞咽動作,則不適宜進行 FNA。
穿刺中
放鬆心情,平穩呼吸。
避免說話、咳嗽、吞咽,以免穿刺針造成組織損傷。
穿刺後
穿刺後有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比如:
1. 疼痛
穿刺部位可能會有輕微疼痛,有些人可能還會感覺從穿刺部位一直疼到耳朵後面。
這種情況一般無需處理,兩三天後可以自行緩解。
如果疼痛很明顯,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止痛藥。
2. 出血或形成血腫
出血或形成血腫的概率很低,因為穿刺針很細,損傷不大。
FNA 結束後要及時壓迫止血,壓迫穿刺部位至少 15 分鐘,沒有異常再離開醫院。
檢查結束後 1 小時再進食,不要吃太燙的食物或水。
如果離院後出現疼痛加劇、頸部腫脹和瘀斑、呼吸困難、發音困難、吞咽困難,提示出血量多,需要儘快返回醫院治療,否則有窒息風險。
3. 損傷甲狀腺鄰近器官
發生損傷的可能性比較低。最多見的是損傷喉返神經,出現聲音改變或聲音嘶啞。
通常是暫時性的,半年內可自行恢復正常。
4. 感染
感染極其少見。多在穿刺後幾天內發生,表現為發熱、寒戰、頸部疼痛腫脹、甚至吞咽困難。
如果有感染的徵象,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參考資料:
徐乃佳《甲狀腺穿刺活檢前後,你需要了解的一些事》,甲狀腺醫生。
陳晟《2016 年 AACE 甲狀腺結節臨床診療指南》,內分泌時間。
責任編輯:張琲琲





TAG:甲狀腺醫生 |
※每 5 個人就有 1 個有甲狀腺結節!做好這 5 點能輕鬆應對
※這個器官里如果有小結節,50%是癌症早期!如果有這6種咳嗽癥狀,則更要當心了!
※每5人就有1個長「結節」!你的結節是不是癌?摸摸就知道
※每3人就有1人患甲狀腺結節,你脖子上有這個小疙瘩嗎?
※幾乎每5人有1人患甲狀腺結節!竟和不良情緒有關?
※幾乎每5人有1人患甲狀腺結節?竟和不良情緒有關?
※每5個人就有1個長結節,專家教你3招不再「糾結」
※每 5 人有 1 人有甲狀腺結節!女性尤其要注意了
※開個2毫米小孔,15分鐘搞定甲狀腺結節?
※頸部長出許多瘰癧怎麼辦?去找一味本草,可以治療10種結節結核!
※做好這 5 點,輕鬆應對甲狀腺結節
※肺小結節到底是什麼呢?這4類人需要去醫院
※很多人體檢出甲狀腺結節,不用怕!這件事要做好了
※患者女性,65歲,左胸壁結節10餘年,近半年增大明顯
※男子長出8個甲狀腺結節,竟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50% 的人都有甲狀腺結節!一張圖告訴你發現之後怎麼辦
※肺部結節是肺癌嗎?有這5個特徵,可能會悄悄成癌
※體檢發現結節,到底是不是癌?1分鐘教你看透它
※每5個人中近1人就有甲狀腺結節,專家教你「三步自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