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梧桐媽媽大小寶是一位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的媽媽。北京大學醫學博士,曾任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現為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師從孫時進教授,主攻兒童心理學。著《夏娃的困惑》叢書。希望接地氣地傳播科學育兒理念及切身養育體會,讓媽媽們真正感到育兒的樂趣和幸福。

史上最為來勢洶洶的育兒謠言粉碎機,誓當育兒界的方舟子,寶寶健康的衛道士!


本文節選自《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馮欣源(微信號:梧桐媽媽大小寶,wtmmdxb),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大便(五):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


(第一彈):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一言不合就給孩子喂水喂葯餵奶粉!為哪般?


如果你看到寶寶「便秘」、「腹瀉」,心裡非常擔憂,帶著尿不濕去醫院詢問,醫生看兩眼,會「很有經驗」地給你的寶寶開上藥,也經常認為奶水少,奶水不好,建議你添加配方奶試試,看大便情況能不能好。


看看醫務人員都會有哪些建議:平常大便幹了、便秘了就多喂水、喂葡萄糖,上面吃西甲硅油、「下火」中藥,下面用開塞露、肥皂條,總便秘就建議添加配方奶試試看,是不是母乳太少了造成的;腸絞痛、老打屁、夜裡哭鬧多了、吐得多了,就用西甲硅油;大便稀了、有粘液了,就喂蒙脫石,加奶粉,如果加了奶粉還不好,就試試看深度水解蛋白奶或腹瀉奶粉;消化不良、有奶瓣,就喂健胃消食散之類的中藥;檢查大便有白細胞就用抗生素……益生菌更是萬能神葯,只要寶寶看上去有那麼點兒不舒服,腸絞痛、嘔吐、腹瀉、便秘等等,大便隨便出現啥問題比如黃水、粘液、奶瓣、綠便等等,都可以吃,黃疸也可以吃,啥事都沒有都能吃,「促消化,保健康」,跟酸奶一樣效果好。中藥「沒副作用」,對孩子最適合了,家長也喜歡,也不會拿著說明書投訴。用開塞露對身體也沒多大影響,解便是「排毒」,幫著寶寶拉出來總沒錯兒。反正這些葯都可能有好處,又不會弄壞寶寶。

給孩子吃的無非就這些葯,「久病成良醫」,很快,媽媽自己就會屯葯、「治病」了,不知道的就上網搜,搜到啥就買來屯點兒;去鄰居親友那兒問,人家吃啥咱吃啥。感覺寶寶哪兒不對,就給拉稀的寶寶喂葯,不解便的孩子塞開塞露。國內的葯信不過,就海淘國外的昂貴的益生菌試試看。寶寶不會說話,貌似有些效果,貌似又沒有,反正沒害處,醫生開的,花大價錢海淘的,可能有好處,就這麼吃著吧。總也不好,那就是奶水少,質量不好,隨時準備添奶粉,反正是每個寶寶吃的糧食,當母乳的營養補充劑,喂喂沒害處。平常沒啥事,不喂點兒啥也哪哪兒都不對,多喂水、喂糖,「下火氣,促排便,促消化」。


作為一名曾經的醫務工作者,醫生這些行為我也能理解。興許跟老百姓認為的「濫開藥得回扣」沒多大關係,因為益生菌什麼的,的確很便宜啊!還有的會直接建議你家裡備一些益生菌、蒙脫石,必要的時候就拿來吃,或者喂水喂葯餵奶粉,這樣更跟「利益驅使」沒啥關係了。試想你千里迢迢排隊來找他,他不弄點兒啥葯處理下,對得起你嗎?對你說,「沒事,回去觀察下」,萬一孩子真有個啥問題,完全不作為,說得過去嗎?這些對症葯有點效果,看上去沒什麼壞處呀!某種程度上,醫生按診療常規來處理問題,也就是「流水線作業」,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專門的指南讓全國醫生照著做,「按規矩辦事」,「走尋常路」,見腹瀉就止瀉,見便秘就催便,見白細胞就上抗生素……全民都這麼干,總不至於錯得太離譜。另一方面,他們是真的欠缺養育常識,工作這麼忙碌,還要不斷堅持學習前沿知識,兒科醫生更是醫生中的「戰鬥機」,自己喂母乳,帶孩子,看育兒書了解不致命的養育常識的兒科醫生,又有多少呢?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另外,那些時髦又恐慌的,覺得寶寶大便和表現哪哪兒都不對,勸你喂水喂葯餵奶粉的網路文章,很多都是餵養知識陳舊的醫務人員或沒醫療知識的養育者寫的,還有的是不靠譜的商家的軟文。要知道,世界上還有個現象,叫「恐嚇營銷」——文章寫道,「你的孩子沒事,一切都正常」,往往不會大範圍流傳;而謠言和恐慌,流傳起來相當迅速,範圍廣到讓你驚悚,還有許多商家利用這一點,給自己「拉粉絲」,打響知名度。


所以,如果醫生說你的寶寶有這樣那樣不好,給他開了一堆藥物,不要過於畏懼醫生的專業權威;如果上網搜到了什麼跟自己孩子表現對應上的網路文章,也別光顧著恐慌。還是多想想,看該不該給孩子吃了。這麼小的孩子,不容易生病,除了大便看不懂,精神好得很;而吃輔食都要小心,一言不合喂這麼多葯,說不過去哇!這些「安全」的萬能神葯,真的可以隨便喂?還是梧桐媽媽跟你一個個分析下比較靠譜。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1)益生菌


益生菌從字面上看就是「對生命有益的細菌等微生物」,可以理解為寶寶腸胃裡所需要的正常菌群。胃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非常複雜,在腸道的不同部位,由於PH值、營養狀況不同,菌群種類和分布也大有不同。腸道正常菌群對寶寶的身體真的很重要。


益生菌幫助寶寶胃腸代謝轉化、消化吸收奶水中的各大營養物質,比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益生菌可以第一次分解進入腸道的抗原物質,避免或減少其通過腸道進入身體引起過敏反應。同時,益生菌本身可以對身體提供微妙的抗原刺激,使身體加強免疫力,不僅能減少本身的危害,還能兼顧抑制或削減與自己長相、作用類似的有害菌;


有些營養物質,人類的身體自己不會生成,也不完全是從食物補充來的,還得依靠益生菌製造一些出來,比如維生素K、維生素B12等。新生兒腸道菌群建立不完善,母乳中又比較匱乏維生素K,有可能造成新生兒出血症。自然界維生素B12基本上都是微生物合成的,人類可以吃動物性食物補充,自己的腸道菌群也能生成一部分,在人體各個重要發育進程中起到關鍵作用,對神經發育和紅細胞發育和成熟尤為重要。如果長時間菌群失調,可能造成嚴重的貧血癥狀乃至神經系統表現。有人說,「腸道是人類第二個大腦」,除了星羅棋布的腸道神經節,與聰明的正常菌群調節身體代謝特別是神經代謝不無干係;


益生菌本身數量龐大,還能分工協作,在腸腔內抱團形成一個個「小村落」,互相制衡,互不干擾,各司其職,從而形成一層生態屏障,對其他菌群起到「生物拮抗」的作用;有些益生菌還能產生類似抗生素的物質,起到排斥、抑制有害菌的作用;


益生菌還能參與膽汁中各類物質的代謝和排泄,尤其是我們熟知的膽紅素。給黃疸寶寶喂益生菌的目的,就在於此;


有些益生菌還參與激素類物質的調節和轉化。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啊,促進消化,增強免疫,驅趕抑制致病菌,祛除黃疸,調整代謝,對神經系統發育有幫助,防治新生兒出血和貧血……簡直是不能更好!難怪醫生們特別喜歡給孩子開益生菌來吃,沒生病吃了也有好處呢!看到這兒,我想你一定蠢蠢欲動,趕緊想淘一些屯在冰箱里,時不時給孩子吃一吃。


且慢!孩子缺益生菌嗎?必須用藥物補充嗎?補充了就一定對他有好處嗎?每天吃這麼大量,對他的身體有沒有干擾?


我們首先來看看,寶寶胃腸中的正常菌群是怎樣形成的,到底會不會缺乏。


寶寶從媽媽產道出來,身體已經被媽媽產道里的菌落第一次「污染」了。一些媽媽陰道里有念珠菌,寶寶出生後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可能患「鵝口瘡」,這念珠菌就是從媽媽那兒來的。這些菌群迅速地佔據了寶寶的鼻咽部、口腔和皮膚,並順著鼻咽部進入上氣道,順著口腔和咽部進入胃腸道。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寶寶出生後經過一陣有力的啼哭,往往會清醒一陣,小嘴左右撇來撇去,尋找媽媽的乳頭。如果把寶寶放在媽媽身上,還會出現一個神奇的動作——「乳爬」,寶寶貌似試圖向乳房努力挪動。這時候需要儘早開奶,媽媽乳頭上的正常菌群,隨著奶水,源源不斷地進入寶寶口腔和胃腸中。


跟媽媽貼身而眠,媽媽呼出的氣溶膠中也帶著些微生物,會隨著寶寶的呼吸進入他的鼻咽部駐紮,進而向氣道和胃腸道邁進(與媽媽貼身而眠在西方飽受詬病,主要是因為嬰兒猝死綜合征。我個人感覺,跟媽媽一起親密入眠,是媽媽和小動物的本能,掌握原理,規避風險,不應當作洪水猛獸一味排斥)。媽媽香香的乳房和飄在頭頂鬈髮上溫柔的鼻息,不斷地刺激寶寶想要吃奶的衝動(夫妻倆相擁而眠,是不是也想深夜來一次呢,壞笑……)。這對增加媽媽的奶量很重要,也對早產、低體重而呼吸情況不理想的寶寶,特別有助益。


於是,跟媽媽躺在一起吃著奶親密入眠的寶寶,媽媽氣息里的、乳頭上的、其他部位皮膚上的正常菌群,自此源源不斷地進入他的身體里。


因此,一個正常足月的,順產的,早開奶的,跟媽媽貼身而眠的健康小寶寶,還有額外補充益生菌的必要嗎?絕大部分時候沒有任何必要。事實上,母乳寶寶在6個月內很少生病,能用到藥物處理的機會相當少。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現實情況如何呢?孕媽媽們肚皮消了毒,躺在無菌手術台上,全副武裝、戴著塑膠無菌手套的醫生切開媽媽的肚皮,撕開皮下肌層,又小心地切開子宮,將寶寶從媽媽無菌的子宮裡剖出來,遞給同樣全副武裝、戴著塑膠無菌手套的助產士。助產士提起寶寶,讓躺在手術台上的媽媽瞥一眼小屁股(先認屁股,判斷男女,而不是認臉……),將寶寶簡單擦拭後,包在襁褓中。此時,這基本是個無菌的寶寶,僅僅依靠吸入空氣中的懸浮氣溶膠和塵埃,慢慢給自己各組織建立正常菌群(手術室里空氣中細菌水平還有嚴格的限定)。回到病房後,媽媽術後先躺上9小時,消毒奶瓶里裝上剛開罐的奶粉,送入寶寶口中。這些奶粉在胃腸滯留的時間較長,也很影響胃腸蠕動功能、PH值等,也有可能因為不同程度過敏而刺激幼嫩的腸胃,進而影響正常菌群的組成和功能。寶寶出現黃疸,時不時喂些茵梔黃之類的中藥,讓孩子拉肚子,人為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和菌群失調。醫生還告誡媽媽,不要和寶寶共眠,否則乳房可能將寶寶鼻子堵住而窒息。白天媽媽肚子疼痛,又有諸多坐月子的禁忌,寶寶在一家人懷裡流轉,唯獨沒有跟媽媽的乳房親熱親熱,奶粉、水、糖水、鹽水、蘋果水、益生菌藥物、中藥……等等,輪番地塞入6個月以後才添輔食的寶寶嘴裡,除了母乳。


看到沒?這個剖宮產出生、孤零零地躺在小床里、不斷地叼著塑膠奶嘴的小寶寶,腸道菌群開始建立的時間和速度都大大推遲了;這個餵了除母乳以外一切食物藥物的小寶寶,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那點兒菌群,量少得可憐,種類也很古怪,容易出現功能失調,寶寶的身體用起來總有那麼點兒不帶勁兒。有研究證實,剖宮產出生的寶寶,胃腸道正常菌群建立完善的時機,大約要比母乳寶寶推遲1個月左右!而母乳寶寶只需要1~3天!這麼對比一看,原因不言而喻了。


那是不是剖宮產、吃奶粉的孩子就得補充益生菌呢?


如果寶寶沒有可以確診的腹部疾患,我個人挺反對給寶寶喂益生菌產品!並不是益生菌本身不好,而是這些藥物很可能達不到我們所需的效果,卻憑添不少苦惱。


1.益生菌藥物若想有些效果,需要挺大的量,也需要頻繁補充。於是,一天吃三次基本少不了,每次最少也需要10~20的水分。而早期寶寶食量很小(剛出生的孩子胃只有玻璃彈珠那麼大,每次只需要幾毫升母乳,之後幾日每次最多也只有幾十毫升奶量。而醫生卻開了益生菌要一天三次喂孩子防治黃疸,每次至少要10~20ml水沖泡,可想佔據了多大的胃容量),這些沖泡的水大大地佔據了寶寶的腸胃,影響寶寶吃奶,甚至繼而影響媽媽的奶量。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2.這麼大的一瓢益生菌,千里迢迢來到腸道時,其功能基本已經被胃液等消滅得差不多了——這些適合鹼性環境的活菌,首先要通過酸性的胃液,再「過五關、斬六將」,在好幾米的腸道中存活、駐紮!如果要這些活菌起作用,不僅需要它們活著到腸子里,最好還能「安營紮寨」、繁殖,再開始「工作」。儘管新生兒胃腸功能還未完善,胃腸液PH值未達到成人水平,胃腸總長度也比成人短很多,食物通過速度快很多,理論上來講益生菌活下來幾率比成人高,但排出去也快,駐紮很困難。因此吃益生菌「促消化」仍然屬於「高投入、低產出」的做法,「信價比」並不高。


3.益生菌中雙歧桿菌等本來帶苦味,很多寶寶不喜歡,而多數寶寶天生喜歡甜味。商家為了迎合寶寶的口味偏好,經常添加大量的糖分和奶粉,益生菌產品往往做得非常甜。額外的糖分對寶寶身體有害無益(詳見《夏娃的困惑——你不可不知的輔食添加誤區》一書)。奶粉還有可能造成新生寶寶胃腸道過敏。另外,這奇怪的味道特別是甜味,有可能引起寶寶「味覺混淆」,寶寶容易挑食、拒奶,煩躁不安,再吸吮清淡的母乳時,有時候會遇到一些麻煩。


4.給孩子喂那麼多的益生菌,奶瓶自然成為首選。剛出生的寶寶,媽媽奶頭還沒舔夠,這會兒就要吃奶瓶里甜甜的葯!很多寶寶不喜歡更換乳頭,要麼拒絕母乳,要麼拒絕奶瓶,當然後者要幸運很多。即使寶寶願意同時接受媽媽乳頭和塑膠奶頭,簡單的頭腦也會對這種經常變換的吸吮方式和流出的味道困惑不已,進而煩躁不安。這稱為「乳頭混淆」,在剛出生時最為常見,3個月內都有可能發生。而這些時候,往往是我們不理解寶寶各種表現,媽媽比較焦慮,喜歡大量添加益生菌的年齡段。


5.腸道也有「生態平衡」,寶寶「自己的腸子自己做主」,優勝劣汰選擇最優菌落,最為妥當。儘管目前沒有看到益生菌產品造成腸道菌群紊亂的實驗報告,不過這一點是我們容易理解和想像的——草原上狼和羊,哪種太多,都不好哇!不過胃腸生態失衡、菌群紊亂的時候補充還是有道理的,比如長時間打抗生素(兩種葯錯開時間窗使用)、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慢性腹瀉等等,正常孩子就別去拿葯折騰了。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其實,益生菌類藥物廣泛應用了這麼多年,無論是對新生兒黃疸還是各種腹部不適,迄今為止各路實驗報告沒有權威有效的定論。有人統計說有效,有人統計說沒效,而各路文章只援引對自己論斷有利的結論,看得真讓人無所適從。所以,益生菌,充其量只能算一種「補充治療」,別說「替代治療」,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神葯。


所以,想讓孩子有不錯的腸道菌群,第一時間給他吃母乳吧!錯過了第一口奶,後面「再接再厲」也為時不晚。反而用奶粉、水、抗生素、其他藥物不斷刺激寶寶嬌嫩的腸胃,干擾腸道益生菌自然形成過程,更是「沒事凈添亂」的做法。尤其剛出生不久,給孩子添益生菌是不合適的做法,至於寶寶長大一些,吃不吃看個人選擇,總體而言弊大於利,梧桐媽媽並不建議這麼做。


2)蒙脫石


蒙脫石是一種礦石細粉,他像石灰糊牆一樣,糊在胃腸道表面,「吸附、收斂、解痙」……多用來止腹痛和止瀉,就像皮膚科用爐甘石來「收斂、止癢」一樣。理論上來講這種礦物不被人體吸收,無毒無害,自然非常受兒科青睞。


如今蒙脫石更是濫用,母乳寶寶大便里有點兒稀水、粘液、奶瓣……許多醫務人員和媽媽們都會弄點兒蒙脫石給孩子吃,非要獲得粘稠、均勻一致的「標準化大便」才罷休。


先不提生理性母乳性腹瀉該不該治療這種問題了,看了上面辨別寶寶大便的內容,我想你心裡應該有底了。我們很想知道,蒙脫石到底有沒有效?


蒙脫石最早在法國和一些中歐國際使用,也有些研究,不過結論仍然不確定,跟益生菌一樣,有些說有用,有些說沒用,文章一般會援引與自己觀念差不多的結論。基於大量的研究,世界衛生組織在2006年發了一份文件,關於礦物吸附劑提出了一些看法。「吸附劑(如高嶺土、凹凸棒石、膨潤石、活性炭、消膽胺)常用來治療患兒腹瀉,然而沒有一種葯在常規治療患兒急性腹瀉時,被證明有實際價值。有些葯還很危險。」這一記當頭棒喝,讓世界範圍內的醫生,重新思考使用這類藥物的必要性。


也有醫生對它的作用機制產生疑惑,憑什麼說它起到吸附作用,可以吸附病毒、細菌毒素、多餘的水分,保護了腸粘膜?畢竟這麼一小杯懸濁液,進到肚裡分配到好幾米的胃腸管道上,每平方厘米的腸道平均吸附幾顆礦石粉,怎麼就有吸附作用了?


梧桐媽媽怎麼看待蒙脫石呢?我自己胃腸較為敏感,喝一點兒蒙脫石的確很舒服,感覺「解痙」了。胃腸痙攣解除,腸道可能逐漸進入一個頓抑期,腹瀉有可能止住(這只是個人感受進而推測,最終效果好不好需要數據說話,然而權威數據極少)。很多人感覺吃蒙脫石很舒服,其實喝點兒熱水,吃點兒小米粥、爛麵條、芝麻糊等暖和、稀糊、好消化、無刺激性的東西,效果跟吃藥一樣很好,可以糊在胃腸表面,稀釋胃腸液從而減少其對受傷的粘膜的刺激,規律的腸蠕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痙,稀的食物很好地補充了水分和電解質(既往我們認為拉肚子的人應該讓他的胃腸休息,需要進食,現代研究表明吃一些溫暖易消化的食物恢復起來更快)……這跟蒙脫石等礦物止瀉劑作用如初一轍!小半瓶溫水泡的蒙脫石下肚,糊在胃粘膜上面,解痙效果很好,真的跟清涼的爐甘石抹在瘙癢、潰破的皮膚上,起到的作用挺類似。因此,完全抹殺它的效果,貌似也不大合理。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所以,腹瀉時吃不吃蒙脫石,完全看個人選擇吧。接著給孩子餵奶(奶粉過敏寶寶可以試用水解蛋白奶,母乳媽媽稍微忌口,太油膩、高蛋白、藥物、酒精等食物近期不要吃),效果一樣好,早期寶寶攜帶著從媽媽體內帶出來的抗體,母乳寶寶還有媽媽乳汁中的抗體保駕,往往好起來非常迅速。另外,給孩子喂蒙脫石跟喂益生菌一樣,也有過甜、「乳頭混淆」、「味覺混淆」等等問題,想用的時候稍微考慮下「信價比」。


而且,尋找腹瀉的原因是最為主要的,比如過敏、感染等,原因不去除(尤其是過敏原),所有對症的藥物,治療效果都非常有限。依賴退燒藥退燒,依賴止瀉藥止瀉,總歸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


母乳性腹瀉?嗷,再次強調,這不是真的腹瀉啊!沒啥事,真別再給孩子吃了。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3)肛門開塞露、肥皂條


媽媽們一旦看到寶寶幾天沒大便就嚇壞了,急匆匆地給他用藥。嘴裡喂西甲硅油(字面上是油,很多媽媽把它當瀉藥,具體見下述)、「下火中藥」、葡萄糖,水……肛門塞開塞露,肥皂條。


事實上,寶寶很多時候,只是「攢肚子」啊!特別是母乳寶寶,由於奶水營養垃圾少,消化吸收效率非常高,出渣量很少而已。有些寶寶經常幾天不大便,每到加速生長期還能超過一星期不大便。只要拉出來的大便較軟,性狀正常,寶寶沒什麼別的不舒服,也沒有濕疹、肛周潰瘍等過敏表現,一般就沒啥事。母乳中的寡糖成分有「輕瀉」作用,便秘的寶寶極少見。媽媽們盡可「心大」些,當然對寶寶這些現象做個觀察統計記錄更好。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哪些寶寶真的容易便秘呢?多見於有些過敏表現的寶寶,比如母乳媽媽吃了讓寶寶不舒服的東西(最常見鮮奶、高蛋白食品、藥物等),或給寶寶餵了讓他不舒服的東西(最常見奶粉、各種食物藥物)。是的,你沒看錯,寶寶胃腸過敏時不一定腹瀉,還可能便秘!這是因為早期寶寶胃腸定向蠕動功能並不完善,受刺激的時候反向蠕動、鐘擺蠕動、蠕動頓抑或加強等情形都有可能發生,大便不容易排下去,時間長了重吸收水分太多,大便變硬更不容易排出了。如果寶寶有肛周潰瘍、濕疹等其他過敏表現,更佐證這個判斷。另外,過敏的孩子經常伴有肛周潰瘍,寶寶肛門疼痛,主動憋便,也是有可能的。另外,如果經常給孩子把屎把尿,尤其是在強迫孩子的情形下,一些孩子出現肛裂或心理上的焦慮抗拒,也有可能憋便。


因此,如果寶寶長時間不解便,哭鬧增加,老是一陣陣地扭來扭去想要解大便那樣卻沒見大便出來,首先找找原因,試著去除這些因素後看看效果。可以用些開塞露、肥皂條給他幫幫忙。但不建議長期使用。


1.寶寶神經系統在高速發展,早期腸蠕動、憋便、排便等神經反射正在形成期,經常給孩子用這些葯額外增加結腸壓力,刺激排便,可能會干擾這個主動排便動作神經反饋形成的過程,有些孩子可能會對這些東西形成依賴,用就拉,不用不拉。試想,出生不久的寶寶剛開始感受排便,動作非常誇張,怎好乾擾他感受憋便、排便的過程呢?我們了解到一些老人家,神經系統和胃腸功能功能衰退,易於便秘,而天天用開塞露或灌腸治療,離了這些葯根本不會排便了,原理有些類似的地方。少數孩子可能相反,胃腸敏感性增加。


2.總在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干擾腸道內環境,造成局部菌群失調。


3.一些家長動作比較粗暴,有可能造成肛門局部組織損傷而不自知,寶寶可能進一步憋便。


所以,觀察寶寶狀態最為重要。寶寶能吃能睡能玩,為什麼一定要給他培養一天一次的標準排便規律呢?有些人認為「宿便」有毒,解便能「排毒」,所以堅持讓寶寶拉大便,不過,沒吃輔食的寶寶,奶水變成的大便能毒到哪裡去呢?拚命「攢肚子」的寶寶非常多,迄今為止沒有發現他們被自己的大便「毒」成什麼樣。所以媽媽們大可放心。


不過,寶寶出現任何不舒服(有些時候靠媽媽的直覺,感覺寶寶跟平常不太一樣),還是要重視的。除了上面提到的過敏,尤其是突然出現一陣陣凄厲的哭鬧,扭動身體,特別要注意寶寶有沒有腸套疊(容易出現在寶寶生病前後,胃腸功能不良時)、誤吞小物品的可能,必要時及時就診。


一言不合就給孩子喂水喂葯餵奶粉!為哪般?明兒開始介紹:那些年我們給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第二彈),抗生素、西甲硅油、中藥。


重磅推薦!北大醫學博士新書《夏娃的困惑——全程實用母乳指導,史上最強哺乳謠言粉碎機》,孕媽媽、哺乳媽媽、新媽媽必備!


書有幸得到各位大咖推薦——


武漢同濟醫院婦產科馮玲教授,兒科劉愛國教授,麻醉科梅偉教授傾力推薦!


復旦大學社會心理系孫時進教授,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羅教講教授傾力推薦!並作序!


(詳情請加公眾號:梧桐媽媽大小寶,點擊後台右下方有書籍介紹以及購買方式。)

那些年我們折騰孩子餵過的治肚子葯,讓媽歡喜讓媽憂:益生菌,蒙脫石,開塞露或肥皂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媽媽大小寶 的精彩文章:

急診科醫生告訴你,對孩子來說,日常的危險有多少!
「5S」哄睡法,單奶奶被動操,電動搖椅,趕時髦晃壞嬰兒為哪般
新生寶寶頭上的痂皮,身上的疹子,真的是「胎毒」嗎?

TAG:梧桐媽媽大小寶 |

您可能感興趣

剛裝好的房子,被新婚妻子折騰成了豬窩,跟岳母抱怨她卻說我小氣
寶媽不在家,有個能折騰的爸爸帶孩子,也是一種幸福!
「媽,我想和我媳婦兒過一輩子啊,把我折騰離婚你就高興滿意了?」
兒子呀,狗狗是經不起你這樣折騰的
過年備好這些葯,孩子的小毛病就不用折騰啦
老婆你不就是為我生了一個孩子嗎 你要把我跟我媽折騰死嗎?
北極熊趁媽媽睡覺,玩起身邊的繩子!最後折騰成這樣也是沒誰了
爸爸是媽媽,媽媽是爸爸,兒子不一定就是兒子…英國這一家人,還能更折騰點么!
鄉間故事之九:媳婦虐待婆婆,婆婆死後死纏兒媳,送都送不走,最後把家底折騰光了,還被人說了一輩子
猩猩媽媽哄小猩猩睡覺,可是這熊孩子就是愛折騰,最後結局很好笑
就一會兒功夫沒看著,熊孩子就把家裡折騰翻天了
兒子總喜歡折騰我這個當媽的,但是知道真正原因後,我非常自責!
我是村裡唯一的男醫生,每晚要被俏嫂子們折騰壞了……
趁早,把生活折騰成你想要的樣子!
曬一曬;娶個潔癖老婆,每天把我折騰半死,洗完澡還要擦牆壁,你見過嗎?
忍凍挨餓,小傷不斷,日本幼兒園變著花樣折騰孩子,家長居然……
你知道嗎,你的腸胃就是這樣被折騰壞的!
住在出租屋裡的姑娘,怎樣把生活折騰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婆婆幫忙帶孫子,把孩子折騰住了2次院,還有臉跟我要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