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微芯生物:自主研發抗癌新葯創多個第一

微芯生物:自主研發抗癌新葯創多個第一

微芯生物:自主研發抗癌新葯創多個第一



最近,原本就常常滿世界飛的魯先平更忙了。就在南方日報記者造訪的半小時前,他剛剛結束了芒果台和韓國電視台一部有關創新的紀錄片拍攝。

自從自主研發的原創抗癌新葯西達本胺(商品名:愛譜沙/epidaza)獲批上市,這位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微芯生物」)總裁,愈發成為新聞界的「寵兒」。連同15年前與他一起歸國創業的留美科學家團隊,也都屢屢曝光在鎂光燈下。


其實這也難免。中國雖然是全球第一大製劑葯和第二大原料葯生產國,但是98%的產品卻是仿製葯。作為我國首個授權美國等發達國家專利使用,進行全球同步開發的原創新葯,無疑將在中國醫藥創新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作為西達本胺的發明者,微芯生物也自然光環耀眼。如今,憑藉自主構建的藥物創新技術體系,這家國內研發小分子專利創新藥物的標誌性企業,已在腫瘤、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領域建立了多個原創新葯產品線,即將迎來業績爆發的豐厚回報。


開中國原創新葯授權發達國家使用先河

提到微芯生物,就不能不提西達本胺。


目前,同類藥物全球僅有3家企業生產,其中兩家在美國。與國際PTCL治療新葯相比,西達本胺具有明顯的亞型治療優勢及患者生存長期受益。前期臨床結果顯示,服用西達本胺的患者臨床獲益率近50%,生存期明顯延長。


而相比國外同類藥物分別高達28萬元和14萬元的每月治療費用,西達本胺的每月治療費用為2.6萬元,堪稱價廉質優。


儘管我國是全球第一大製劑葯和第二大原料葯生產國,但98%的產品是仿製葯,由中國創製並得到世界承認的新葯只有寥寥數種。尤其在抗腫瘤藥物方面,國產藥品幾乎全部是仿製藥品,真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葯絕無僅有。


「在生物醫藥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和專利發明非常重要。因為只有獨立研發、獲得核心的專利技術,我國醫藥企業才有希望擺脫一直 仿製 和單純靠價格戰來贏得市場份額的命運。」魯先平說。

作為具有全新化學結構且獲全球專利授權的原創新葯,西達本胺創下了多個第一:全球首個治療複發及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口服藥物,全球第一個獲批的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


更為重要的是,西達本胺還成為全球首個授權美國等發達國家專利使用、全球同步開發的中國原創化學新葯。2014年12月,西達本胺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准上市,而早在2006年,微芯生物就成功將正在研發中的西達本胺海外地區專利授權給美國HUYA Biosciences公司,獲得了2800萬美元的資金以及未來的銷售分成。


中科院院士陳凱先表示,西達本胺的出現,讓中國在這個領域實現與國際先進水平並跑和部分領跑。國家新葯重大創製技術總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則評價其「填補了我國外周T細胞瘤治療藥物的空白,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轉型升級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


短短十餘年研發出多個原創新葯


如果說只有一款創新葯,或許還有運氣的成分。但實際上,除了已經成功上市的西達本胺,微芯生物自主研發的創新成果還有很多。

如治療Ⅱ型糖尿病的西格列他鈉已經進入臨床三期,治療癌症實體瘤的西奧羅尼進入臨床一期,西達本胺除了用於治療淋巴癌之外,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和乳腺癌的新適應症也都已進入三期臨床。


在全球製藥行業,一直有著「10年10億美元」的說法——即研發一款原創新葯,需要花費10年時間和10億美元的投入,這期間還伴隨著研發失敗的高風險。而近些年,這個投入甚至水漲船高達到25億美元的水平。


「如果說手機行業是 工程驅動 ,那麼醫藥行業就是 假設驅動 。」魯先平解釋說,一款新的化學藥物,需要從上萬個化合物中篩選出一個有用的分子結構,每一個可能的都需要通過反覆實驗。原創化學新葯研發的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大多來源於此。


西達本胺十多年的研發,同樣經歷了這個「大海撈針」的過程。但不同的是,在研發西達本胺的過程中,微芯生物自主構建了一套基於化學基因組學的集成式藥物創新與早期評價技術體系,解決了原創葯研發鏈條中風險最高的環節——判斷全新分子先導化合物的潛在安全性及可能的臨床有效性,以此決定是繼續開發還是儘早放棄。

「我們15年前開始做的時候,技術水平可以排到全球前三。」魯先平說,這個平台體系有效地整合了包括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藥物及組合化學、高通量高內涵藥物篩選、化學基因組學基因表達譜研究、生物信息學和化學信息學數據挖掘等多項現代技術,能有效加速小分子創新藥物的研發歷程、降低新葯開發風險,是研發出具有臨床差異化新葯的重要技術。


憑藉這一「獨門秘笈」,微芯生物研發效率和成本控制優勢明顯。目前,微芯生物已申請73項化合物全球發明專利,其中45項已獲授權;在國內外高水平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共承擔了30多項國家、省市重大科技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主打小分子創新藥物研發的微芯生物,甚至將這一研發技術平台應用到了中藥領域。其參與的「中藥安全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榮獲了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用海外所見所學推動中國醫藥行業創新


「身為60後,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魯先平感慨道,他和微芯其他幾位創始人均是留美的科學家,作為改革開放初期的大學生,都曾深受國家的培養恩惠,也始終有一個共同想法:希望用個人所學去回報祖國和人民。


魯先平1988年獲得博士學位後遠赴加州大學聖迭哥分校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員。當時恰逢美國生命科學技術大爆發,以基因泰克(Genentech)為代表的新興生物製藥公司也正迅速崛起。


「發表論文、成立公司、早期研究、IPO、後期開發、被收購,基因泰克的發展對我觸動很大。」魯先平回憶,基因泰克的成功,催生了一大批風險投資,這些風險投資又將一大批科學家從象牙塔拽進了工廠,形成了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成熟創新模式。


在科研領域嶄露頭角後,風投帶著資金鼓動他創業,將研究成果產品化。而這次創業經歷,也推動魯先平和其他幾位創始人下定決心回國,將在美國所學的科學知識與見識的創業經驗應用到祖國的大地上。


中國是製藥大國,卻不是製藥強國。近5000家製藥企業數量約為美國的5倍,卻大多數都是靠生產仿製葯低水平同質化競爭,無一進入全球葯企排名前50強。


「我們國家有非常優秀的科學家,有巨大無比的市場,有很好的製藥基礎,為什麼產業會處在生態鏈的最低端?是因為不具備將科學與商業、資本、市場、團隊融合起來的能力。」魯先平說。


懷著滿腔報國心,魯先平要在中國打造自己的「基因泰克」。從首輪5000萬元的風險投資開始,微芯至今已完成4億元的5輪融資,持續的研發投入近10億元。如今,十多年付出也終於將迎來豐收。


隨著西達本胺上市,微芯生物未來5年的銷售額有望達到5億元,如果其他藥物也成功獲批,則將帶來至少20億元的營收。


魯先平透露,微芯在成都新建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今年1月也已經開工,未來還將繼續加大人才和資金的投入,繼續培育核心優勢,增強公司在創新和專利藥物方面的國際競爭力。


微芯生物副董事長、總裁、首席科學家魯先平:


為創新企業營造公平市場環境


「創新企業必須遵循市場規律,讓市場自由選擇。」微芯生物副董事長、總裁、首席科學家魯先平說,「強者放在溫室中都會退化,市場經濟是大風大浪的,如果不能經受住大風大浪的打擊,要麼死掉要麼轉型。」


在魯先平看來,當前政府拿出了許多資金直接對創新企業進行扶持,但要鼓勵創新更重要的還是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完善市場配置,讓企業在競爭中優勝劣汰。雖然企業在發展的關鍵時刻很需要資金支持,但這種支持也應該首先要做到公平和透明。


魯先平建議,對於生物醫藥領域,政府應在醫保等政策上更公平地對待國內的創新企業,讓敢於投入資金進行自主研發的創新企業能夠得到市場的回報。例如西達本胺這樣的產品國內沒有同類產品,但今年4月才納入深圳市地方補充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全國醫保則還進不去。


「我們的很多管理體制,是按照過去的傳統產業特點搭建的,很難適應創新企業的發展要求。」魯先平說,未來中國有待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根據不同行業企業的特點制定不同的准入政策,給風投資金以較方便的退出渠道。「只有這樣才能鼓勵更多資金進入高風險但也有高回報的創新領域」。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重大突破!科學家通過靶向作用脂肪來治療癌症
全球聚焦大腦研究
AD新葯研究近況:4秒增1例 沒有治癒葯
水熊基因研究發現抗輻射分子
求解腸道微生物產業化:糞菌移植研究步入正軌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自主創新帶來的「奇蹟」
鼎元傢具——堅持自主研發譜新篇
世界上第一隻自主發電自動駕駛的土豆誕生了
中國自主研發的十大名船
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自行火炮,在世界同類火炮中首屈一指
中國首次自主設計研發和建造的大型驅逐艦
我國自主研發的抗艾滋病新葯審批加速
中國第一大驅逐艦,我國自主研發建造,世界排名第四
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商業遙感衛星,還有一些特別的技能
我自主研發生產的第一架客機C919試飛成功
自主創業財運一流的3大生肖!
我國自主研發航空新材料,實現鋁中「自生」陶瓷
中國第一代自主研製的警用轉輪手槍
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地球模擬器正式投入使用
三星宣布自主研發GPU:為集團重要戰略項目
我國第一個「自主產權」的槍族
《轉》訪首個抗癌基因治療葯發明人張維維博士:善於突破、自主創新是實現醫藥產業 「彎道超車」的關鍵
日本自主研發一款頂級空優戰機
創業乾貨系列:自主創業的十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