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這六首有關秋思的詩作,你都知道嗎?
《秋思》
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
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
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今日的春光如同昨天一樣明媚,碧樹綠草間,有黃鸝鳥在唧唧鳴叫。但突然之間,蕙草就枯萎凋零了,衰颯的秋風吹來陣陣涼意,讓人頓感憂傷。已經進入秋天,樹木的葉子紛紛落下,一片凄清的景象。冰冷慘淡的月光下紡織的女子正獨自傷悲。她為群芳的逝去而感到無限憂愁,繁盛的枝葉如今都已凋落,秋露濃濃,讓人感到無限落寞。
《太原早秋》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作者雖心緒不高,而此詩格調自高,且帶邊塞詩之雄健,即所謂「健舉之至,行氣如虹」。後半反覆寫懷歸之意,意重而不覺其重,語直而不覺其直,原因在於詩人措辭設喻之新奇巧妙。
這首詩注重了文題相映,特別是在頷聯運用鑲嵌的修辭手法,在兩句的末尾分別用了「早」、「秋」兩個字,匠心獨運地點題並照應詩題。其次,後兩句運用了明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把抽象的思歸之情形象化,以水喻情,連綿不斷,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思歸不斷的情懷。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詩人獨自登上了謝公樓。嵐光山影,是如此的明凈!憑高俯瞰,這「江城」簡直是在畫圖中似的。開頭兩句,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總攝全篇,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嚴羽《滄浪詩話》云:「太白髮句,謂之開門見山。」指的就是這種表現手法。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短短的一首詞中,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煙靄、寒山、暝色、高樓、宿鳥、長亭、短亭,藉此移情、寓情、傳情,手法極為嫻熟,展現了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活動,反映了詞人在客觀現實中找不到人生歸宿的無限落拓惆悵的愁緒。
《送張舍人之江東》
張翰江東去,正值秋風時。
天清一雁遠,海闊孤帆遲。
白日行欲暮,滄波杳難期。
吳洲如見月,千里幸相思。
秋高天清氣爽,一雁遠遠飛去,海闊天高,載你的孤帆遲遲不舍離去。眼看白日就要下山了,你這一去,怕是滄海渺茫,再見難期。 萬興的是你要去的吳洲也有明媚的月亮,我們雖隔千里,見月就如我們互相見面,可以聊慰相思之情。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二十八個字中,地名出現了五處,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於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於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這樣,詩句就顯得沒有痕迹,妙入化工。
文 | 三度
品讀更多經典詩詞、國學、書畫與精美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唐詩宋詞品讀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典詩詞、國學、書畫與精美文章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陪三度一起品讀鑒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經典,修身養性,傳承經典,約否?





TAG:古詩詞品讀之家 |
※宋朝有料:那個能寫詩作畫的南唐後主李煜,他的下場你知道嗎
※《憫農》是首叫人珍惜糧食的詩,為什麼它卻狠狠打了詩作者的臉?
※李紈在《紅樓夢》里的唯一一首詩作,堪稱驚艷
※陳摶老祖與呂洞賓在一起飲酒作詩,究竟誰的詩作水平更勝一疇?
※陸遊在年邁之時也寫過一篇有關岳陽樓的詩作,你知道嗎?
※白話文時代中國人還能作古體詩嗎?看了這些詩作你要驚呆了
※《水滸傳》引首詩作者邵堯夫是什麼人,用他的詩開頭有何深意?
※張三丰不只會打太極,還會寫詩作曲也曾是一代歌王!
※張三丰不僅會打太極,還會寫詩作曲,也算一代歌王!
※蔣勁夫抑鬱了?網友:胡歌劉詩詩作配唐人力捧,偏要解約,輸了官司也輸了前途,情商感人的真傻子
※乾隆爺酷愛吟詩作對,滿朝文武都不是對手!卻被一個歌女的對子難住了!
※此將軍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槍、錢和姨太太,其詩作卻堪稱古今最霸氣
※蘇軾《寒食帖》一首遣興的詩作 憑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司馬懿唯一流傳下來的詩作里,竟然暗藏著這麼多政治密碼
※趙康懷‖夏夜詩作兩首
※《醉玲瓏》里她給劉詩詩作配,但卻依舊美得驚天動地
※兩首玉門關詩作,藏匿著多少波雲詭譎的滄桑變化!
※他是二流詩人,寫出一流詩作,氣象豪邁,為七律壓卷之作
※以艷詩作答,以艷詩為復,不是才子佳人之間的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