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尋常痤瘡,降低顏值沒得商量,名老中醫辨治挽救容顏!

尋常痤瘡,降低顏值沒得商量,名老中醫辨治挽救容顏!

尋常痤瘡,降低顏值沒得商量,名老中醫辨治挽救容顏!



導讀

痤瘡,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爬在臉龐,有拉低顏值的跡象;若是長在身體其他部位,雖不似臉上那般明顯,但光滑的肌膚上被一個個痤瘡築起了小山丘,凹凸不平,也是令人糟心的。若是放任痤瘡的生長,不聞不問,不加調治,則有病情加重、皮損風險增加的可能性,痤瘡面前怎麼辦呢?名老中醫辨治挽救容顏!


尋常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自限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面部、背部和胸部等皮脂腺較多的部位。其確切病因尚未清楚,遺傳、內分泌紊亂、皮脂分泌過多、毛囊內微生物感染,以及免疫反應是其發病的主要因素,精神緊張、勞累、過食脂肪及糖類飲食、濕熱氣候等為其誘發因素。皮損主要分布在面部和胸背部,初發的基本損害是粉刺,無明顯炎症。


隨著病程的發展,可出現各種炎症性皮損及後遺病變,包括紅色小丘疹、小膿皰、炎性結節、囊腫、膿腫、竇道和瘢痕等。在臨床類型中,丘疹性痤瘡以炎症性丘疹為主,丘疹中央有時可見粉刺;膿皰性痤瘡以小膿皰為主,伴有炎性丘疹;囊腫性痤瘡,表現為許多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腫,感染後即成膿腫,常破潰溢膿,形成竇道和瘢痕;結節性痤瘡,侵犯部位較深,形成深在的炎性結節;萎縮性痤瘡,炎症性病損消退後遺留許多凹坑狀萎縮性瘢痕;聚合性痤瘡,皮損多形,可出現各種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病變,病情往往較重;暴發性痤瘡,偶見於青年男性,突然出現許多炎症很重的皮損,形成結節和潰瘍,除局部疼痛不適外,還可伴有全身發熱和多發性關節痛,後期遺留顯著的瘢痕。本病的自然病程長短不一,但多在青春期後可自行痊癒或好轉,有的在夏季減輕,有的在月經期加重。本病大抵屬於中醫學「粉刺」「肺風粉刺」「面皰」等範疇。


1.思維溯源

有關本病的記載最早見於《黃帝內經》,如《素問·生氣通天論》謂:「汗出見濕,乃生痤痱……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指出本病主要由於風、寒、濕侵襲,瘀滯肌膚而致。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稱本病為「粉疵」「面皰」或「酒刺」,如謂「面皰者,謂面上有風熱氣生瘡,頭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明·申斗垣《外科啟玄》認為本病因「肺氣不清受風而生,或冷水洗面,熱血凝結而成」。陳實功《外科正宗》稱本病為「粉刺」,認為與肺熱有關,因「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臟而成」。清·吳謙《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稱本病為「肺風粉刺」,認為「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總之,古代醫家有外邪郁表、肺經風熱、胃腸積熱等不同的病機觀點,迄今有著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2.理法精要


韋師認為,本病多與飲食不當、起居不慎、感受外邪、七情內傷等因素有關。尤其是今時之人,食膏粱厚味較多,易於傷及脾胃,脾氣健運失常,水濕不化,郁久則蘊為濕毒。或工作壓力較大,一旦所願不遂,憂思惱怒,肝脾失調,致氣血郁滯,或氣滯痰阻,鬱積生熱,痰熱不得外泄,內迫血分,而發痤瘡。若感受外濕,同氣相求,濕濁內盛,甚則蘊為濕毒;或感受風熱,搏於肺經,氣血不暢,皆可發病。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謂:「汗出見濕,乃生痤痱……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臨床所見,氣滯、痰阻、濕毒、痰熱為患日久,每可形成血瘀,其中以濕毒瘀血互結為多見,此亦為「郁乃痤」的一個重要方面。亦可因女性患者沖任不調,或因情志不遂而加重,故其發病常常與月經失調相伴。若素體陽虛,營血不足,或久用、誤用清熱解毒之品,損陽傷正,致寒凝血瘀、痰滯,可使痤瘡色紫黯,或形成瘢痕,不易消退,類似「陰疽」之候,此與體質、誤治有關,非病機之主流。總之,本病的臨床表現在肌肉、皮膚,而病位主要在脾、肺,與肝密切相關。其病機特點為濕毒久蘊,氣血不暢。脾胃受損,乃發病的內在根據。


對本病的治療,應針對其病機特點,以化濁解毒,調氣行血為主。視其不同兼症,燥濕健脾、疏肝解郁、疏風宣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調理沖任等法,可靈活選用。具體而言,化濁解毒之方,宜平胃散合升降散;燥濕健脾之方,宜平胃散或二陳湯;疏肝解郁之方,宜逍遙散;疏風宣肺之方,宜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枇杷清肺飲;清熱解毒之方,宜五味消毒飲;活血化瘀之方,宜桃紅四物湯;軟堅散結之品,常用浙貝母、生牡蠣、炮甲珠等。以上諸法,畢竟系以祛邪為主,易傷正氣,故應時時顧護脾胃,守方而緩圖,以防脾胃受傷,反而不利於祛邪化濁。同時,須囑其調飲食,疏情志,慎起居等,以提高療效。


3.辨證擷菁

韋師認為,本病病程較長,複發率高,須根據其病程、病史、誘因、癥狀、舌象、脈象等方面,詳察細辨。並將辨證之要歸為「五辨」,即權衡脾虛濕盛、肝鬱氣滯、濁毒蘊結、肺經風熱、瘀血阻絡等證候之偏重。首辨脾虛濕盛:顏麵皮膚油膩,丘疹可擠出黃白色半透明的脂肪栓,伴脘悶納差,大便稀溏,頭重身倦,或帶下增多,舌質淡,舌苔白膩,脈濡或滑;二辨肝鬱氣滯:月經不調,小腹脹痛,或經來皮疹增多或加重,乳房脹痛,情志抑鬱易怒,胸悶,喜太息,舌質淡紅、脈弦;三辨濁毒蘊結:粉刺此起彼伏,連綿不斷,有散在膿皰,顏面油膩光亮,口臭口苦,納呆腹脹,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四辨肺經風熱:粉刺初起,紅腫疼痛,面部瘙癢,可有口乾,小便黃,大便干,舌質紅,苔薄黃,脈象浮數;五辨瘀血阻絡:痤瘡紫黯,質地堅硬,久治不愈,觸壓有疼痛感,或顏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經量少,痛經,經期痤瘡加重等,舌質紫黯,或有瘀斑、瘀點,舌下絡脈青紫或紫黯,舌苔薄白,脈澀。


新媒體編輯:王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前方高能:仲景用桂枝的奧秘,只分享一次!
中藥絕學:桔梗一味,妙用有奇效!
卵巢早衰,六大治療寶典要知曉!
便秘煩躁難安,中醫妙招盡在此文中!
人體有個咽痛穴,咽炎、喉炎請找它!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難治的腎病,名老中醫用1味葯取得良效!
孩子得了濕疹又流膿水又結痂,看看全國名老中醫怎麼治!
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為何被一名老妖婆逼得眼淚長流?
緩慢性心律失常,名老中醫是這樣治療的
大量的哥猝死,看這名老的哥是如何保持開車好心情與盈利「雙豐收」,不得不學!
名老中醫:人若想要不「老」,就要先確保「骨未老」!
名老中醫:每天一杯它,活血化瘀護心臟,血壓血脂也能降!必備
濕氣不除,減肥無功?看看名老中醫怎麼說
收藏!名老中醫給自己家人的調理秘方,原來很多小毛病都不用吃藥,為了家人都該看看!
名老中醫眼中的健康標準:吃得、睡得、便得!
國家級名老中醫:很多人想養生,但卻不小心「養了病」!
分享5個知名老中醫治療心肌梗死的驗方,非常寶貴的經驗
足痛消腫,名老中醫教你怎麼解決
痔瘡棘手難耐,名老中醫妙劑保安康!
3個名老中醫失眠方非常簡單,多夢易醒、入睡困難3天就好了
無名老人江邊取水煮麵,天寒地凍生活艱難讓人揪心
針對病因治不孕,看名老中醫妙手起沉痾
名老中醫教你在家自製治失眠米酒,一杯下肚快速入睡!
著名老中醫說:肚臍眼裡的灰,那麼到底能不能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