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又見侗寨:請薩、焚香、獻茶鳴鐵炮、踩歌堂

又見侗寨:請薩、焚香、獻茶鳴鐵炮、踩歌堂

往期推薦:圖說丨望江樓下,藍蓮花盛開



又見侗寨:請薩、焚香、獻茶鳴鐵炮、踩歌堂







文/春仔


又見侗寨:請薩、焚香、獻茶鳴鐵炮、踩歌堂



【作者簡介】李夢初,筆名(乳名)春仔,男,江西省新余市人,現居江西銅鼓縣。無黨派人士。現為江西省宜春市作協會員。2015年獲《仙女湖》雜誌創刊十周年暨百期慶典散文二等獎;2016年獲第二屆「立新杯」《新余文學》獎第一名。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8月19日,第三次去了貴州黎平。又見侗寨,又見侗族大歌,又被侗族文化所熏染,總是讓人感到莫名的親切,莫名的感動,莫名的心潮澎湃。

記得去年10月第一次去黎平,晚上就去看侗族大歌。在縣城的侗族大歌表演基地,首次聽到天籟的侗音,初次欣賞絕妙的舞蹈,不禁被那大型大氣的民族歌舞所吸引,所驚艷。然而,退出演出基地時,心中卻暗想,吸引我的,大概是那些古老的東西,而驚艷我的,應該是那些現代元素吧。



又見侗寨:請薩、焚香、獻茶鳴鐵炮、踩歌堂



次日凌晨,驅車去了從江縣小黃侗寨,後又遊了黃崗侗寨。一路上,所見皆是起伏的山巒,蒼翠的樹木。沒有現代化工廠,沒有高大的煙囪,沒有污漬穢跡。藍天白雲,青山常在。道路兩邊是金黃的稻穀,間或看見收割的景象,還有肩挑香糯稻穗回家的侗男侗女。在這一方凈土之地,一座座鼓樓高聳入雲,象寶塔一般,卻比寶塔更加充滿藝術的韻味。寨子里,古舊的木樓建築一幢接一幢,依山傍水,靜穆、莊重、充滿歷史興衰的滋味、寫滿滄海桑田的故事,載滿山水田園的詩意。偶有一些水泥建築穿插其間,痛失美感,但每一座寨樓仍不失其優美的姿態,親切、飽滿、豐盈。她們所組成的每一個侗寨,都像一個永遠不失風韻的美麗女子,又好象一部讓人翻閱不完、百讀不厭的歷史巨著。

臨近小黃侗寨,走過清新悅目的風雨橋,跨過潺潺流水,穿過涼亭,來到歷經風雨的鼓樓之下。遊人如織,紛紛匯聚。身穿侗裝的青年男女來了,男的手拿簡易的自製琵琶,女的頭戴銀帽,身披銀飾,衣綴侗綉。人人都是歌手,無需準備,任何場地上一站,提起嗓子就可以開唱。於是侗族大歌響起。琵琶聲聲,如銀珠落盤;歌聲婉轉,如鳥語鶯啼。那是多聲部、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無需綵排,沒有指揮,全無伴奏,自然合聲,發自內心。每一首歌曲,自然、流暢、甜美、優雅,猶如清泉一般。領唱、合唱,和唱,錯落有致,高低婉轉,天衣無縫。



又見侗寨:請薩、焚香、獻茶鳴鐵炮、踩歌堂



我們就在三五米之外,或站或蹲,或者拿一條板凳坐下,近近地、安靜地觀看、欣賞、聆聽。偶爾還有人插進去拍照留念。聽不懂他們的歌詞,卻能聽出優美的旋律,金色的嗓音。據說,這些歌曲來自於春秋時代侗族的遠祖,代代相傳,傳唱至今。


於是自問,這是侗族文化的璀璨結晶么?有人說,華夏民族沒有優秀的文化。那麼,巧奪天工的侗族鼓樓,古樸典雅的侗寨建築,「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1986年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評語)的侗族大歌,難道不都是組成華夏優秀文化的美麗元素么?


第二次去黎平是正月,正值春節。看了蟬寨的「祭薩」節、黃崗侗寨的「抬官人」節、平架侗寨的琵琶歌大賽。置身其中,親眼目睹了侗族人民的祖先崇拜,深深感受了他們莊嚴的祭祀以及多彩多姿、無以倫比的文化藝術。



又見侗寨:請薩、焚香、獻茶鳴鐵炮、踩歌堂



總有人聒噪,說我們華夏民族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一直不理解,一個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一個曾經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出類拔萃的民族,如果沒有信仰,怎麼能綿延至今呢?


現在,在西南一隅,我們看到了華夏民族大家庭中一個小小民族,他們古老、古樸的信仰至今不滅。


黎平縣以六甲侗寨周邊的22個侗寨為主的侗族村寨,每年正月初八前後,都會自發地組織到六甲上方的「薩歲元堂」舉行盛大的「祭薩」活動。所謂「祭薩」,就是祭祀他們的祖先「薩瑪」。「祭薩」時,22個侗寨的寨老隊、花臉隊、「抬棺人」隊、青年男女都身著節日的盛裝,敲鑼打鼓,吹蘆笙,舉寨旗,齊聚在六甲侗寨隆重「祭薩」。


正月初四,蟬寨單獨舉行「祭薩」。那天,蟬寨拔寨而起。寨老們來了,年輕力壯的侗哥侗嫂來了,少男少女都來了。他們高舉寨旗,蘆笙吹起,鑼鼓敲起,爆竹響起,隊伍走起,然後繞寨一周,在鼓樓里歌舞一番,齊聚在「薩壇」之前。香煙繚繞中,寨老請薩、焚香、獻茶、眾人繞堂祭拜、鳴鐵炮、踩歌堂。整個儀式莊嚴肅穆。


侗族人認為,萬物皆有靈魂,他們崇拜祖宗,敬畏鬼神,崇敬世間萬物,但對祖宗的崇拜放在了首要地位。侗族的「薩瑪」曾經挽救過侗民族的存亡,他們就把「薩瑪」視為侗族的始祖母,把她奉為至高無上的神,向她祈求庇佑,以她為精神寄託,予以年年祭祀。



又見侗寨:請薩、焚香、獻茶鳴鐵炮、踩歌堂



真的敬佩侗族人對祖宗崇拜始終不渝的堅持和堅守。因為崇拜,所以信仰;因為信仰,所以崇高;因為崇高,所以向善;因為向善,所以敬畏;因為敬畏,所以不作惡。這是不是與西方信仰基督有些類似呢?窺一斑而知全豹,華夏民族對於祖先的信仰,難道不是堅定不移的么?西方人說高貴的人死後進天堂,罪惡的人死後入地獄,中國人說「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也認為好人死後登仙界,惡人死後打入十八層地獄,這難道不是異曲同工么?不同的是,西方將基督信仰上升為宗教,而東方的祖宗信仰一直停留在世俗的層面。


然而,現在有些自稱「天朝人」的人,卻把祖宗的信仰遺忘了,丟棄了,以至於沒有敬畏,不知羞恥,肆無忌憚,不約束行止。


黃崗侗寨的「抬官人」也是祖宗崇拜與信仰的重要儀式吧?我卻以為它是紀念英雄、崇拜英雄的。相傳古時候,黃崗侗寨的一位傑出青年,在正月初一去剷除作惡多端的白蛇精,奮戰了七天七夜,終於斬下蛇首,為民除害。後又及時調解了部落間的糾紛,鋤強扶弱,保民平安。此後,黃崗侗寨的村民就在正月初七這天,抬著他走街串寨,讓百姓請命,並接受百姓敬拜。不過,現在的「抬官人」節演變成了民間的祝福儀式,他們每年正月初七要抬出十幾二十頂「轎子」,上面坐的都是兒童。黃崗人希望通過「抬官人」的儀式給後世子孫帶來福氣,讓他們學富五車,道德高尚,前程似錦。



又見侗寨:請薩、焚香、獻茶鳴鐵炮、踩歌堂



平架侗寨的洪州琵琶歌則是侗族最具影響的民間音樂,正月初八在那裡舉辦「首屆洪州琵琶歌調演大賽」。洪州琵琶歌被音樂界稱為「東方的美聲唱法」。我們在現場聆聽了侗族民眾清麗、婉轉、悠揚、「如長風、如山泉、如潺潺流水、如布谷鳥的鳴唱」的歌聲,真的是如獲天籟、如逢甘霖、如沐春風。


這第三次赴黎平,是專程為黎平縣第四次鄉村旅遊節而去的,聽說屆時將在中羅村舉辦「三龍『四耶』歌會」,有一個大型侗族田間《歌窩三龍》主題展演。


20日一大早就出發了。上萬名遊客齊聚三龍。田野里,香荷搖曳,千畝荷花盛情綻放。一條河流沿著展開的荷塘穿寨而過。沿山而建的侗族木樓依山順勢,層層而上,侗寨景象宛如畫卷。


寨子里到處是人。有一些商業的氣息。擺攤賣早點的,賣土特產的,賣水果的,賣紀念品的,賣小百貨的,賣侗布侗繡的,紛紛出動。拍照、賞玩的人們到處遊走。天氣炎熱,氣溫高達36度,有人在鼓樓下歇涼,有人在大樹下吹風,有人在河岸邊戲水。



又見侗寨:請薩、焚香、獻茶鳴鐵炮、踩歌堂



在熾熱的陽光下,《歌窩三龍》展演開始。我疑心自己出現了幻覺。萬名遊客、嘉賓四散在對面的山腰、村道的旁邊、荷花池的小道上,這裡一片,那裡一群,選擇有利的觀看位置。演出沒有專門的舞台,荷花間的平坦之地,不寬不窄的荷池小道上,站滿了1000名身穿侗裝的「演員」,黑壓壓一大片。據說,他們沒有一個是專業的,都是當地地地道道的民眾,普普通通的大哥大嫂,侗哥侗妹。所有的眼睛投向他們,所有的鏡頭、手機對準他們。


充滿爆發力的侗族大歌飄然響起。香花搖曳的荷塘之中,婀娜多姿、英姿勃發的侗家兒女翩然而至。是《蟬之歌》還是《布穀催春》?我聽不懂。可是,多麼神奇!多麼美妙!多麼動聽啊!看不見指揮,看不見伴奏,他們卻唱得那麼整齊、那麼和諧,高唱低和,模仿鳥叫蟲鳴、高山流水般的自然之音,穿透了晴空。高者高之,低者低之,一會兒舒緩、一會兒低沉、一會兒高亢,「一領眾和,眾低獨高」,領唱和眾唱相結合,真是「和音完美,歌音洪亮,氣勢磅礴,豁達開朗。」簡直是人間絕響、世所罕見,堪稱民間藝術的「瑰寶」。


難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評委認為,這是「一個民族的聲音,一種人類的文化」。



又見侗寨:請薩、焚香、獻茶鳴鐵炮、踩歌堂



有人說,侗族文化的精髓在侗歌。那麼,侗族人民怎麼能唱出這樣世所罕見的絕響呢?有一首侗家歌謠唱道:「漢字有書傳書本,侗家無書傳歌聲。祖輩傳唱到父輩,父輩傳唱到兒孫」。情景劇《四耶挑歌傳侗鄉》告訴我們一個故事:明朝,朝廷視能歌善舞的侗民為「刁民」、「化外之民」,視用漢字記錄侗音的歌書為「鳥語」,「抗上之物」,欲要禁絕。年輕的歌師「四耶」為了保護侗族大歌不被滅失,毅然挑著歌書逃往遠離戰亂的村寨傳唱。在三龍侗寨,一個風雨之夜,四耶的歌書把扁擔壓斷了,歌書掉進了三龍河。一位青年幫他把歌書搶救上岸。自此,四耶收他為徒,留在三龍四處傳歌。歌師們受鳥語蟲鳴的啟發,自創了一種依照自然界樂聲的曲子。獨一無二的的侗族大歌,就在這歷史的風風雨雨、人間滄桑中傳承下來。


「飯養身,歌養心」,這是侗家人常說的一句話,他們把歌看得和飯一樣重要。因此,他們世世代代愛歌、學歌、唱歌,以歌為樂,以「會唱歌,會多歌」為榮。以往,侗族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進入歌班學習,幾乎每個侗寨都有歌班,由本族或本寨經驗豐富的歌師在農閑時間專門教授,直到他(她)們能獨立參加鼓樓的對歌為止。侗族傳統的對歌、賽歌一般在"侗年節"、"吃新節"、"春節"等節日,或者是農閑季節村寨之間的集體交往"委嘿"時,由甲寨的男歌隊與乙寨的女歌隊在鼓樓里進行,經常是通宵達旦甚至連續對上幾天幾夜。唱大歌不僅是侗族青年傳承本族歷史與文化的一種方式,也是以往青年男女初識相戀直至結下良緣的有效途徑。所以,如今的三龍人個個愛唱歌,人人會唱歌,侗家人也毫不吝嗇地給三龍送了個「歌窩」的美名。每逢喜慶佳節,有客來訪,他們都用這種優美動聽的歌聲來抒發他們的喜悅之情,歡迎之意。



又見侗寨:請薩、焚香、獻茶鳴鐵炮、踩歌堂



男子群舞《活路頭》則演繹了另外一個已有700多年歷史的故事。春季,一位懂曆法、曉物候的寨老被推舉為「活路頭」,他選擇了一個良辰吉日舉行祭祀,並在自家田裡插上第一把秧,為全寨「開秧門」,之後,各家各戶紛紛到自家地里插秧。全寨插完最後一塊秧田,「活路頭」又要主持「關秧門」祭祀。是日,「活路頭」在一塊田的四角栽上四個整秧,一來留作稻田缺株補種之用,二來表示這季種田已經完成。完畢,「活路頭」帶領眾人舉行「關秧門」儀式,祭天、祭山、祭田、祭穀神。


儀式開始,全寨男女老少集中在地廟花橋邊,三聲鐵炮響後,蘆笙奏響,宰殺公雞,擺放豬頭,祭供穀神、禱告神靈。身穿長袍,德高望重的長者「活路頭」站在供品桌前,手執木杖,圍繞桌案,神情莊嚴地點香焚燭,朝天、朝地,朝東南西北誦讀侗族經文,向穀神念念有詞,禱告曰:「雞向東,遍坡遍嶺甚青松;雞向西,五穀豐登大有希;雞向南,遍坡遍嶺土地無乾旱;雞向北,糧食滿倉今待客。」虔誠的心地,神秘神聖的氣氛,似乎令各路神仙和穀神都不忍心不保佑他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被稱為「甲公」的寨老出來履行「喊甲約款」,要求眾人「不準捉別人田裡的魚、泥鰍,不準破壞別人的秧苗,不準放雞鴨到別人的田裡……」


接下來是《和諧家園》田間展示:清晨的侗家山寨,炊煙裊裊,鳥語花香。趕山的漢子信心滿滿地牽著獵狗上山狩獵;太陽升起,侗家婦女已滿載而歸;抽著煙袋的老人坐在青石板上悠閑休憩,一副與世無爭的神態;稻田裡的小孩、婦女忙著抓魚、垂釣;男子圍著篝火烤魚,時不時與趕牛的老漢閑談、並邀請過往行人喝酒、嘗魚,構成了一副平等、自由、和諧的美麗畫卷……


無需再贅述了。為侗族人民「一個人類的聲音,一種人類的文化」擊節喝彩,為侗族人民始終不渝的祖宗崇拜、敬畏萬物的精神信仰鳴掌稱頌吧!


因為她彌足珍貴,但願她萬古長青。



又見侗寨:請薩、焚香、獻茶鳴鐵炮、踩歌堂



《寫乎》微信號hongyupt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洪與、姚小紅


編輯:鄒舟、於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望江樓下,藍蓮花盛開
歷史上的女人:賢妻良母的呂后
中央大街:彰顯歐陸風情的八座建築
太平公主:為什麼沒能成為「武則天第二」
武狀元難倒明朝三才子楊慎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太平天國珍貴遺物照,洪秀全玉璽,守城小鐵炮!
巴鐵炮兵PK印度炮兵誰更強?中國造大炮可助鐵哥們扭轉乾坤
為繁衍後代,神奇的「鐵炮瓜」寧願「果肉分離」
讓你的陰莖變成「鐵炮」!
印度懵了!剛遭巴鐵炮火猛轟,自家後院又起大火添堵
李鐵炮轟之人再被足協委以重任!肩負國奧重大使命!
鐵炮王關鍵時刻顯神威,連發連中打的敵軍潰逃,起義部隊順勢突圍!
中國U20赴德正式敲定,李鐵炮轟之人重出江湖!足協功不可沒!
「神劇再刷三觀」肩扛老鐵炮打敵人「硬給玩出RPG的感覺」
巴鐵炮轟印度之後,還有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印度又被攻擊了!
一種力氣極大的植物,能把種子噴射出5米遠,被贊是「鐵炮瓜」
精彩發現:日本早在戰國時代便出現了鐵炮兵,火器技術竟然不是偷師中國!
讓男人變成「鐵炮」的兩項運動,趕緊練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