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納粹德國的瘋狂產物:因速度太快飛行員都沒瞄準時間

納粹德國的瘋狂產物:因速度太快飛行員都沒瞄準時間

和許多的人想法相反,Me 163並不是納粹德國最後妄想的產物,事實上其研製工作從二戰前就已經開始了,而且一直沒有中斷過。研製時間如此之長的唯一解釋是其所代表的科技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的水平,雖然與可憐的戰績相比,它那令人咋舌的飛行性能似乎只是無用的噱頭,但如果再有一年的時間加以改進,說不定它會大大改變現代空戰的進程。


滑翔機的溫床


一戰之後,德國被迫簽訂了《凡爾塞和約》和後來的《巴黎航空協定》,這兩份條約禁止德國生產軍用飛機,對民用飛機的生產也有嚴格的限制,這對航空工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同時也扼殺了德國空軍的復興計劃。但德國人不久就找到了一些幌子,比如發展國民航空運動,而無動力的滑翔機更是最好的選擇。當時,滑翔機協會和比賽遍布德國各地,參與者不僅有熱愛航空運動的年輕人,還有許多飛機設計師和航空專家。這項運動不僅為未來的德國空軍輸送了大量的飛行員,還使得德國的飛機設計和滑翔機之間產生了緊密的聯繫。1934年,DFS(德國滑翔機研究所)在柏林成立,其研究的項目小到火箭大到運輸機,可以說是無所不包。但此時的德國航空工業早已經把《合約》拋在腦後了,各大航空企業很快就搶走了DFS的項目和人手,於是DFS的主要研究方向轉向了氣動領域並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正是有了DFS的這些技術儲備,德國在二戰期間製造出了許多令人驚異的飛行器,其中就包括Me 163。


納粹德國的瘋狂產物:因速度太快飛行員都沒瞄準時間



Me 163B的動力:HWK 109-509液體火箭發動機


另一個與Me 163有密切關係的就是Me 163之父-亞里克山大?利佩什博士(Alexander Lippisch)。一戰期間,他曾是奇柏林-道尼爾公司的氣動專家,但在戰之後,同樣因為《凡爾塞和約》的束縛,他開始轉而研究和設計滑翔機並加入了DFS。1928年,他幫助歐寶設計了一系列以火箭為動力的滑翔機和汽車,從此成為了這方面的先驅和權威。

彗星的誕生


1937年,德國的第一架火箭動力飛機-亨克爾He 176還在研製之中,但由於所使用的火箭發動機推力太小,計劃負責人波梅克(B?umker)博士和洛倫茨(Lorenz)博士認為這種飛機可能更本飛不起來。於是他們轉而向DFS求助,由利佩什負責機身的重新設計,但利佩什的出現使計劃過於超前了,他不僅使用了全木製機身和三角翼,還取消了水平尾翼,改動如此之大,以至於連編號也變成了DFS 194。亨克爾公司對此自然難以接受,斷然拒絕了和利佩什的進一步合作,於是在1938年底利佩什帶著他的計劃和設計小組來到了位於奧斯堡(Ausburg)的梅塞施密特公司另起爐灶。值得一提的是He 176之後又進行了一些改進並在1939年6月30日首次試飛,但其試飛的結果仍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以至於 RLM(德國航空部)差點取消所有火箭機計劃。



納粹德國的瘋狂產物:因速度太快飛行員都沒瞄準時間



準備升空的Me 163B

1940年初,利佩什在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幫助下,完成了DFS 194,並進行了成功的高空拖曳飛行。之後,DFS 194又有一些改進,以便安裝火箭發動機,當時有兩家公司的產品可供選擇:BMW和 HWK(赫爾穆特?瓦爾特公司)。雖然 BMW 發動機的性能更好一些,但利佩什最終選擇了 HWK 的 Walter RI203,這正是He 176所使用的發動機,顯然利佩什還有更多的考慮。1940年夏,DFS 194進行了一系列動力飛行試驗,最高速度達到了550公里/小時(He 176隻有350公里/小時)並展現出了令人驚異的爬升性能。受此鼓舞,RLM計劃以DFS 194為基礎設計一種截擊機,以對付在9000米高空飛行的偵察機。就這樣,Me 163誕生了。


飛行員的挑戰


駕駛Me 163絕對是要冒生命危險的,這種危險並不是來自敵人,而是來自Me 163本身。1942年末,EK 16在佩納明德(Peenemunde,德國東北部一村莊,位於波羅地海一海島上。二戰前和二戰中(1937-1945年)是研製V-1和V-2飛彈等導彈的中心基地。)成立,目的就是要訓練出能熟練駕駛Me 163 的飛行員。



納粹德國的瘋狂產物:因速度太快飛行員都沒瞄準時間


Me 163B三面圖


事實上,Me 163的飛行性能和操縱性能都十分出色,但由於使用了火箭發動機,很多問題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首先是起飛和降落,由於沒有螺旋槳,Me 163在起飛的時候垂尾上沒有沖流,所以在低速時方向舵的性能十分低下 ,不能很好地控制起飛方向,而且滑車上也沒有轉向裝置,唯一能用的只有一個小小的尾輪。所以Me 163隻能在迎著風向起飛,否則側風會很容易得使Me 163偏離跑道。降落的時候也有問題,因為硬制跑道會損壞滑橇,所以Me 163一般是在草地上降落,但如果飛機撞到了凹凸不平的地方,也會導致飛機側轉。此外,滑橇也有問題,它的功能主要是在起飛(起飛時滑橇也伸出,滑車就架在下面)和降落時吸收震動,但效果很差,很多飛行員就是在這種類似於迫降的地面衝擊下受傷的。



納粹德國的瘋狂產物:因速度太快飛行員都沒瞄準時間


Me 163B座艙圖解


Me 163在起飛之後能以大於70度角爬升,只用2分鐘就可以達到攻擊高度,在這個階段護航戰鬥機的攔截成功率很小(P-51的最大速度和爬升率分別是Me 163的65%和10%)。不過速度太快對於Me 163 來說也未必是好事,首先遇到的就是空氣壓縮效應,也就是飛行速度過快而導致的空氣阻力急劇增加,隨後激波的產生會使氣流提前分離,使飛機失去升力並導致尾旋(為了提醒飛行員注意速度,Me 163的座艙內裝有一個紅燈,後期在飛行員右後方安裝了一個喇叭,因為飛行員經常不注意紅燈的閃爍)。使用航炮攻擊時也有問題,當飛行員瞄準並開火後才發現,他們的目標早已在他們身後了,所以要想擊中必須預留一段提前量,即使如此,也只有幾秒鐘的時間向目標開火,但光靠這點時間就想把如B-17之類的轟炸機打下來實在是異想天開。而如果想盤旋一圈回來再打,燃料又很快就用完了(Me 163B的作戰時間只有大約6分鐘),所以Me 163的戰術很簡單,就是一上一下,打幾下就撤了,這也解釋了Me 163的戰損並不高的原因:由於作戰時間太短,它很難將敵機擊落,反過來,敵機也很難將它擊落。



納粹德國的瘋狂產物:因速度太快飛行員都沒瞄準時間



Me 163火箭推進戰鬥機的速度達到M0.83,遠在任何螺旋槳飛機之上


有經驗的飛行員也有一些創新的戰術,比如在爬升階段就向開始向轟炸機開火,這樣做至少有兩點好處:不用考慮太多的提前量;不會被護航戰鬥機或是轟炸機的上部和側面的航炮擊中,唯一的威脅來自轟炸機腹部的旋轉炮塔,但這種旋轉炮塔很不靈活,面對高速爬升的Me 163就更是如此。當然,也有一些不惜浪費寶貴燃油的護航戰鬥機會對Me 163死纏爛打,它們一般會在Me 163返航的時候發起攻擊,因為這時的Me 163已經耗盡了燃油,想必只有挨打的份。不過Me 163也不是吃素的,其優異的滑翔性能在此時能起到關鍵的作用,即使是在無動力的狀況下,Me 163的俯衝速度也可以達到500公里/小時以上,而且能很容易地改出俯衝,以超低空飛回基地,這是普通飛機萬萬做不到的。於是還有一些盟軍的戰鬥機就專門等在Me 163的基地附近,在其減速準備降落的時候進行攻擊,一些有經驗的飛行員會以高速飛回基地,在己方的火力圈內邊盤旋邊降低速度,面對地面強大的炮火,盟軍飛行員也只有乾瞪眼的份了。


空中牢籠


Me 163使用了整體式風擋,飛行員因而也有很好的視野,但問題也接踵而來。當Me 163在高速飛行時,巨大的風阻使得飛行員很難打開座艙蓋,即使飛行員能跳出座艙,後邊還有溫度高達1900攝氏度的尾流在等著他,所以飛行員一般不會冒險使用降落傘逃生,而是會堅持到迫降,這也導致了飛機在著陸時損毀的增加。(起飛和降落階段Me 163的損失佔總損失的80%,由空氣壓縮效應和空中著火導致的損失佔15%,空戰損失之佔5%)


由於Me 163過快的速度使得傳統的航炮很難展開有效的攻擊, 所以德軍曾計劃R4M火箭,Me 163A 也曾在烏德特菲德(Udetfeld)進行了成功的發射試驗。但不久,武器工程師郎威勒(Langweiler)博士提出從轟炸機的下方發射重型炮彈的想法:當Me 163通過轟炸機的陰影時,一個光學裝置就會控制電子點火系統自動發射炮彈,飛行員唯一要做的是從轟炸機下方飛過。 這個系統被命名為「Sonderger?t(特殊裝置)500 Jagdfaust(也可寫成 J?gerfaust,意為獵人的拳頭)」,它實際上是一種經過改裝的迫擊炮,可以從轟炸機下方垂直發射重型的50mm 榴彈。這種武器的發射管垂直裝在翼根處的槍艙里,兩邊各有5個發射管,伸出機翼表面2到3厘米,一發炮彈就足以擊落一架轟炸機。SG500已經在Fw 190上試驗過,準備裝備Me 163B和Me 262B。有報告說有大約有12架Me 163經過改裝,並且至少有一架轟炸機被這種武器擊落。


致命的燃料


Me 163的T液箱里裝的過氧化氫的濃度很高,具有很強的腐蝕性,一旦接觸到有機物,比如皮膚,在幾秒鐘內就會被灼傷,其表現類似於濃硫酸。所以Me 163的飛行員都得穿上一種特製的防護服,但這種防護服並不保險,因為其所使用的材料(具體是什麼材料有多種說法:PC、PVC或是尼龍)有很多微孔,過氧化氫仍可以滲透到皮膚。著陸時的地面衝擊經常會導致燃料箱破裂並引起爆炸,空戰中燃料箱被擊中也會帶來可怕的後果。為了防止燃料腐蝕燃料箱,每次使用後都要將剩餘的燃料排放掉,並用大量清水沖洗燃料箱。此外,飛行員必須一直戴著氧氣面罩,因為C液箱揮發出的肼是一種劇毒氣體。


Me 163出擊


1944年5月13日,EK 16的指揮官斯帕特(Sp?te)少校(之後成為JG400的指揮官)駕駛一架全紅色的Me 163出擊,這是最初的作戰記錄,但沒有任何戰果,之後的幾個月里有不少零星的出擊記錄,但同樣沒有任何戰果。


1944年6月28日,6 架從布蘭迪斯(Brandis)起飛的Me 163截擊了由正飛向魯納-茅瑟堡(Leuna-Merseburg)煉油廠的轟炸機群,Me 163 甚至沒有擊中目標。


1944年8月16日,5架Me 163出擊攔截超過1000架美軍轟炸機,有一架Me 163被B-17尾炮擊落,另一架被P-51擊落,沒有轟炸機被擊落。


在1944年8月24日,Me 163成功擊落了4架B-17。


1944年9月11日,I/JG400的7架Me 163截擊了由1131架轟炸機和900架護航戰鬥機組成的編隊,有3 架B-17被擊落。由於此後零配件和燃料供應十分短缺,出擊記錄變得越來越少。根據美軍的記錄,有時只有1、2架Me 163起飛截擊。更糟的是,盟軍地面部隊的逼近使得Me 163的轉場成為了一個大問題,如果目的地不太遠的話,Me 163能自己飛去,否則就要靠Me 110之類的飛機牽引,或是乾脆坐火車,途中有不少牽引機被擊落。


I/JG 400宣稱一共擊落了9架轟炸機,自己被擊落了14架Me 163,而JG400總的擊墜數不會超過16 架,己方的損失可能數倍於此。可能德國人自己也想不到,他們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打造的這個高科技產物會如此不中用,甚至在投降之前都不覺得有自毀的必要,以至於盟軍虜獲了不少被棄置的Me 163。和其它德國的前衛發明一樣,Me 163一直受技術瓶頸的制約,但是正是這個早產的「彗星」,為戰後三角翼飛機和 X-1計劃鋪平了道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偷入別國領空的一代諜王,它因速度太快從未被擊落
蘇-26純手工打造而成,俄羅斯人憑它橫掃國際賽場
一個中歐小國創造的奇蹟:兩款飛機造了6600多架
專吃坦克的「外星昆蟲」:裝甲車在它面前猶如紙糊

TAG:空軍之翼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美國飛機,飛行員在艙內都必須穿宇航服!
全球速度最快的飛機,竟連導彈都追不上,飛行員要穿宇航服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飛機:導彈追不上,飛行員要穿宇航服
瘋狂的沙俄水上飛機飛行員創「奇蹟」:擊落德國飛機還俘虜飛行員
全球速度最快的飛機,連導彈都追不上,飛行員甚至要穿宇航服
歐洲最大廉價航空公司快經營不下去了,因為飛行員都跳槽來到中國
亞太地區的航空生意越來越好,飛行員快不夠用了
中國飛行員駕駛幻影在沙漠地帶進行大錶速飛行,巴鐵給力
加飛行員回憶稱,曾經在高空飛行時拍到過發光物體?
瞅瞅,飛行員的飛行包里都裝了些啥?
俄飛行員大量流入中國:一原因令俄羅斯心痛又無奈!
亞太地區的航空生意越來越好,飛行員快不夠用了【好奇心日報】
加油機飛行員,下機一刻被瘋狂「水攻」,背後原因讓中國羨慕不已
中國空軍飛行員飛行時間快速上升,加大模擬實戰強度彌補差距
中國同時開建2艘大型航母很快都將下水 但飛行員跟美軍差太多
飛行員活累錢少跳槽多,美國空軍急得不輕快
性感的飛行員,不駕駛飛機的時候,她就去世界最美的地方練瑜伽
眼前凌亂了?俄羅斯飛行員的的世界不是我們能懂的!
飛行員的夢魘:飛行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