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恐怖 > 家鄉的傳奇人物——王中農

家鄉的傳奇人物——王中農

老王也算老來得子,快四十才有這兒子——前面生了好幾個,全都夭折了。


和他父親不一樣,王中農在讀書方面似乎沒有任何天賦,十幾歲的時候,才勉強會「做文章」。一般的父親,總是希望兒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而老王對兒子的教育方面卻向來不聞不問。教書先生知道老王的大名,有一次對王中農說:「你拿回去給你爺老子看一下,問問他你做得怎麼樣。」王中農興沖沖回家把自己的作品給他爸欣賞,老王正在栽葯,略略看了一下,淡淡說了句:「還做得!」這句話,在我們那方言里,含義比較模稜兩可,既可以理解為「不錯,很好」,又可以理解為「勉強可以或差強人意」。因為父親實在太強大(讀書做文章方面),王中農天性之中,對父親有敬畏之心,所以不敢多問。老王老婆於是問他:「某某這文章到底做得怎麼樣?」老王淡淡回答:「我是十八歲中秀才,他呀,我看到八十歲差不多!」老王不苟言笑,這可能是他這一輩子開的唯一一個玩笑。



家鄉的傳奇人物——王中農


雖然讀書不行,但王中農的聰明,是得到大家的認可的。他擅長吹笛子、拉二胡,其他一些我們那的樂器,統稱為「家什」(打擊樂器,如鼓啊、鑼啊、罄之類的)樣樣精通。


我們那有種戲劇,叫「三角班」——人物只有三種,生、旦、丑,「生」是男主角,「旦」為女主角,「丑」屬於插科打諢的,因而叫三角班。沒有什麼大劇團,都是草台班子,有演出,只要是王中農「打家什」(負責樂器這一塊)的,必定是最強大的演員陣容。另外,王中農人長得高瘦,面目俊秀,皮膚白皙,演旦角扮相極佳,唱功也好,到外村去演出,很多人都不相信他是男的,仰慕他的年輕女子自然非常多。這些演員,可以算得上是發燒友了——沒有專業舞台,觀眾就是地方百姓,沒有贊助,全憑一腔熱情,唯一的收入,就是微薄的門票收入(由各村籌款),一場下來,也就是導演演員劇務能聚在一起吃一頓較好的飯。


也不知道為什麼,中國人一方面對表演藝術熱情很高,另一方面,對演員這一行業,又極其瞧不起,認為這是很低賤的。像王中農這樣的子弟,熱衷於演戲,也算是家門不幸。所以,每次出去演出,他母親都極力反對,有一次,叫了家中長年,把他按住把鞋脫了藏起來,他就打了赤腳走到劇場——距他家十幾里路,而且這時已經是冬天。

另外,王中農在木工這方面天分極高,幾乎是無師自通。以前農村碾米,叫「砸米」,是一種用水車帶動碾頭的自動工具,榨油需要用到碾盤——用水車帶動一種類似旋轉木馬的工具,下面有一個圓形的碾槽。在農耕文明時代,這幾乎代表了木工的最高成就,因為碾頭、水車、碾槽以及那類似旋轉木馬的部件,都需要把直的木頭彎出非常大的弧度,然後很多彎出弧度的木頭再組裝,只要計算稍微出錯,一是組裝不成,二是容易損壞。這工作,不是熟練就行,還需要靈感和天分,一般的木匠,終其一生,不敢去試一次(這些部件用料極多而且講究,稍微出錯,所有部件都要報廢),王中農也只是在專業木匠工作的時候在旁邊看,然後問問,就自己琢磨出來了——核心技術,別人絕不會輕易說出來,這是他們吃飯的本錢。有一個地方,打算造一台碾坊(兼榨油坊),但苦於木匠師傅沒空,王中農知道後,主動攬下這活。大家當然不相信他,因為他連木匠都沒學過,於是王中農許諾:沒造成不要錢,把材料報廢了的話雙倍賠償。大家看他家有錢,就讓他去試。他也不請幫手,獨自一人在那選料製作了一個冬天。據說,到了安裝這一天,全村出動觀看——沒人相信世界上有這麼厲害的人物。沒想到,他居然成功了。後來,我們那最有名的木匠(我們周邊的碾坊和榨油坊都是出自他或者他徒弟之手)也特意到我們村看王中農造的東西,看完後感嘆:「我這手斧要把他扔掉了,我造了一世,水車轉得沒他造的快(水車質量好壞,就看在同等水量下誰造的轉速快)!」這個碾坊兼榨油坊我小時候見過,工作了幾十年沒修過,運轉狀況仍極好,可惜後來被當做廢木料賤賣掉了。


像他這樣的人,隨便學點什麼,都足以「傍身」,但他家這麼大的家產,學任何手藝,對他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他只能做一個無所事事的「公子」了。


世界上很多人,似乎是不能理解的。我們那,喜歡王中農的姑娘不知道有多少(有些是因為他的家境),但他沒有絲毫興趣,年紀輕輕,卻喜歡到風花雪月場上廝混。


很多人現在都在感嘆世風日下,但我認為,中國在某些方面,其實是沒有什麼「風」可言的,比如風月場所,恐怕除了新中國成立後那一段時間,真正達到了「聖人之治」的景象,其餘時間,應該沒什麼區別。


以前有一條從我們縣到現在的鄰市的要道從我們村經過(舊址還在,一米多寬,全部由石板鋪就),路旁邊,就有很多「妓寮」,為什麼叫妓寮呢?因為都是由茅草屋組成,不能稱之為樓或屋,只能叫「寮」了。規格肯定不高,據說,那些挑擔的挑夫,用兩升米(我們那量米的容器,大小不等,但一升頂多有一千克)就能睡一覺,王中農卻樂此不疲。

老王對此好像也不大在意,倒是他的母親,覺得丟盡了臉,經常教訓,但效果不大。王中農的母親家,是我們那靠近縣城地方的地主,而且在城中也有很多店鋪,產業比老王家還大。按我們那習俗,家裡孩子不聽話,終極殺手鐧是什麼呢,就是他舅舅。一般來講,叔叔伯伯,是不好動手打侄子的,但舅舅不同,舅舅打了,那是天經地義——結婚,舅舅是上席,他不出現,是不能開席的。


王中農的兩個舅舅也是讀書人,算是書生。但在老王面前,就矮了幾分,根本不敢擺舅舅的架子。於是王中農的母親等老王出去辦事去了的空當,捎信給兩個弟弟,叫他們來教育自己的兒子。


讀書人嘛,自然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禮了。王中農也不反抗,說什麼答什麼,兩個舅舅覺得外甥也是誤入歧途,自己一番教育後,定能浪子回頭。等到兩個舅舅要回家,王中農極力要求去送。看到兒子這麼懂事,做母親的自然欣慰。


誰知道,傍晚時分,兩個弟弟又和兒子回來了,問原因,說是忘了到老王葯園中帶點某某葯回去,就折回來了。


第二天,王中農又在傍晚時分帶著兩個舅舅回家了,又說忘了去跟某個人說件事。王中農母親覺得蹊蹺,自己兩個兄弟辦事一向穩中,就算忘了,也只要一個回來就是。於是去打聽了一下,一下子氣得差點暈了——這兩天,王中農帶著兩個舅舅在各個妓寮尋歡作樂。一怒之下,拿了棍子追著兩個弟弟打,並咒罵:「你們兩個,就是我死了,都不要你們來奔喪!」

王中農母親家家教很嚴厲,王中農是如何成功攛掇兩個舅舅到妓寮玩了兩天,就不得而知了。但這件事,是我們那的一個大笑話,老年人談起以前往事,這是必提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異社區 的精彩文章:

民國時期《申報》刊登的兩則靈異事件
小時候和父親晚上看羊遇到一隻女鬼!
十厘米高小紅孩在房樑上跳舞
半夜,你看到過本不該看到的東西嗎?
天師道邪徒鎖喉害人 詳情

TAG:靈異社區 |

您可能感興趣

家鄉的景物
家鄉的美食
美麗的家鄉
家鄉的田野
家鄉的土特產
美麗家鄉
特色農家鄉村菜
家鄉的山
家鄉的名人
家鄉的黃昏
介紹家鄉的景物
我美麗的家鄉
家鄉的「夫汪舞」
家鄉的特產
五營-夢中的家鄉
我的家鄉
家鄉的美景
家鄉的筍乾菜
家鄉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