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因蓮花得名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因蓮花得名

九華山(Jiuhua Mountain)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因此而得名。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地藏王菩薩道場、上古學仙修道聖地。保留著清朝皇帝乾隆御賜金匾「東南第一山」。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境內。九華山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範圍174平方公里。景區方圓100千米內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4.4米,山體由花崗石組成,山形峭拔凌空。南朝時,九華山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


東晉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天竺(古印度)僧人"杯渡"來到九子山,興建寺廟、修行佈道。

唐天寶年間,李白數游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為「九華山」。唐開元末年,新羅國王子金喬覺渡海來到中國,在尋訪名山以後,選擇了九華山,在此修行。朝廷特許道教信眾在九華山營建開元觀,並詔以館元真。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建有仙壇宮,乾寧年間(公元894-898年)高道趙知微建延華觀。南唐大順年間(公元890-891年)建保寧觀、崇貞觀,


宋治平年間(公元1061-1067年)得朝廷賜額。宋宣和年間,進士章賁,因不願與秦檜同流合污,棄官歸隱九華。陳岩在宋亡人元之後,隱居九華山不仕,築「九華書院」、「溪山第一樓」。延華觀被佛教徒改建為「沙彌庵」,貞元年間(公元785-804年)修建的「甘贄道庄」被改建成「龍門寺」。


元,儒士楊少愚於舍旁洗心墩岩石縫隙中手植的一株銀杏。明,王守仁隱居九華,為紀念他,其弟子及青陽縣令祝增在化城寺西建「陽明書院」。清,九華山修建了雲峰堂、玄夷堂、九華正院等道觀。


民國三年,成立九華山佛教會。民國八年,重修和擴建無相寺、慧居寺、旃檀林等。中閔園一帶新建了一批茅庵、精舍。民國十八年-民國二十三年,容虛倡議並主辦「江南九華山佛學院」。

1988年9月22日-26日,畫家、藝術大師劉海粟來九華山遊覽,作「肉身寶殿」、「鳳凰松」油畫2幅,並為新編《九華山志》和若干名剎題字。


地藏菩薩露天銅像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像身高度84米,加上蓮花座底盤高度99米,整個銅像連同底座高15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佛教造像之一。地藏菩薩為比丘相,右手持錫杖,左手持摩尼寶珠。面向西北方,端莊慈祥,以示「昭示眾生,國泰民安」。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因蓮花得名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


歷史事件


相傳唐開元(713~742)末年,新羅國高僧金喬覺來九華山開闢地藏道場,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


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數游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為「九華山」。李白吟九華山詩云:「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卧雲松。」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讚歎:「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


九華山道教文化

九華山是上古學仙修道聖地之一。據《福地考》載,九華山位列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中,居第三十九位。最早在九華山進行宗教活動的是道教。據《福地考》載,曾有不少高道在九華山修鍊,並至今仍流傳著許多優美動人的與道教有關的故事和詩文,九華山不少地名也都與這些道教人物和傳說有關。


東晉末至中唐之前九華山是道家修真的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九地。今天九華山的"真人峰"、"葛仙丹井"、"葛仙洞"被認為葛洪等人修行的遺迹。陵陽縣令竇子明,及其後的子安白日升仙等廣為流傳的神話,折射了早期九華山是仙家修行地之一。


九華山佛教文化


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金喬覺駐錫九華,苦心修鍊數十載,唐貞元十年(794年),於九十九歲高齡,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根據金喬老的行持及眾多跡象,僧眾認定他即地藏菩薩化身,遂建石塔將肉身供奉其中,並尊稱他為「金地藏」菩薩。九華山遂成為地藏菩薩道場,由此名聲遠播、譽滿華夏乃至全球,逐漸形成與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並稱的地藏應化聖地。據明代編《池州府志》,清代《九華山志》等文獻記載,"東晉隆安五年(即401年),天竺僧杯渡禪師來山傳經佈道,創立茅庵",《安徽通志》卷四十載,"晉隆安五年,杯渡禪師創寺於九華山"。503年,有僧人伏虎,居拾寶岩,建伏虎庵為道場。唐開元(713--741)末年,"有僧檀號,張姓,自郡館至,為鄉老胡彥請住,廣度男女;觸時豪所嫉,長吏不明,熒其居而廢之"。該時期,佛教憑"特異功能"(如杯渡)或憑"鄉老/舉薦(如檀號),雖播下了佛教的種子,但末能常住九華。

佛教立足九華(中、晚唐)。唐開元末,金地藏卓錫九華,"洞居澗飲"閉目苦修,感動諸葛節等人,買檀號舊地,建化城寺。金地藏圓寂後,肉身不壞,後人建肉身塔供奉,九華山化城寺被闢為地藏菩薩靈跡。地藏道場名聲漸播。佛教靠苦行感化,靠名僧奠定根基,而李白改九子山為九華山,更增添了九華山的名氣。南宋末禪宗的進入,明清"四大名山"之一。南宋末,臨濟宗、曹洞宗先後傳入九華山,為九華山佛教輸入了血液。其間有希坦等一大批詩僧組成的"九華詩社"及《九華詩集》;因反秦檜並遇迫害而名聲大振,圓寂後被尊為"定光佛"的宗杲傳經化城寺;北、南兩宋,王安石、范成大等名臣墨客遊覽九華山;清初四帝弘佛,尤其是明代無瑕和尚,百歲圓寂,肉身不壞,封為"應身菩薩",遂使九華山在明末清初為"江表諸山之冠",成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此間佛教主要靠自身主動吸收新養份,名僧行持而興。文人騷客的雅助、帝王的扶助,遂使九華山佛教至於鼎盛。九華山佛教"結社"護教(民國至新中國成立前)。九華山成立佛教協會,結社護教。成立"九華山佛學院"加強佛學研究與交流,廣泛增進同朝、印、日等國外佛教界的交往。此間佛教對內主要靠自立自強、對外靠擴大交往,擴大國際影響。建國後至今。從建國初"農禪兩不誤"到"文化大革命"浩劫。期間雖有佛教界鼎力支持"抗美援朝"的壯舉,但佛教的正常活動受干擾;改革開放後,九華山成立協會、建立佛學院、保護文物、開展學術交流,九華山佛教也隨對外開放、旅遊產業的興起真正走向世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冗霧 的精彩文章:

TAG:雲冗霧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九華山
安徽九華山乃我國佛教名山之一 峰頂天壇小景點十分宏大
佛教名山: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
李白吟詩一首,從此九子山更名為九華山,可謂一字千金
地藏菩薩與九華山道場之十二——名僧高僧論地藏《四、印順法師》
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本山大叔六十歲本命年到九華山拜佛求福,近照似八十歲
安徽淮北「苦行僧」七步一叩首 跪拜一千公里朝禮九華山
九華山的諦聽和四大神獸有何不同
深谷幽蘭——九華山佛教音樂採訪札記
安徽這11個地方新晉為5A景區,就連八里河、九華山、都入選!
九華山導遊詞
九華山「最萌」小和尚 年僅五歲熟讀經文
安徽九華山花台,雲蒸霞蔚,美不勝收,猶如人間仙境
藏著這麼田園的民宿,九華山的一個原生態樹林純木屋鄉村酒店
九華山寺廟晾曬被褥的內部照片
九華山道教文化遺存中的鶴鹿文化
今天恭迎地藏菩薩聖誕,法喜光明三千大世界,九華山千人讀誦地藏經1438期
九華山開山炸石炸出來一個40年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