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九華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九華山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九華山


據《福地考》載,九華山位列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中,居第三十九位。最早在九華山進行宗教活動的是道教。據《福地考》載,曾有不少高道在九華山修鍊,今仍在九華山流傳著許多與道教有關的故事和詩文,九華山不少地名也都與這些道教人物和傳說有關。東晉末至中唐之前九華山是道家修真的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九地。今九華山的「真人峰」、「葛仙丹井」、「葛仙洞」被認為葛洪等人修行的遺迹。陵陽縣令竇子明,及其後的子安白日升仙等廣為流傳的神話,折射了早期九華山是仙家修行地之一。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九華山



九華山道教在唐代處於興盛時期。唐開元年間(713—741年),朝廷特許道教信眾在九華山營建開元觀,並詔以館元真。今觀沖,即是開元觀遺址。天寶年間(742—756年)建有仙壇宮,乾寧年間(894—898)高道趙知微建延華觀,富麗堂皇。建於南唐大順年間(890—891年)的保寧觀、崇貞觀等,都在宋治平年間(1064—1067年)得朝廷賜額。自唐開元年間新羅僧盤喬覺卓錫九華之後,九華山被佛教信眾崇棗為地藏菩薩應化道場,佛教日漸興盛,信眾雲集,寺廟林立,香火不絕。道教在九華山的地位漸漸退居其次,在兩宋時期,曾興旺發達的延華觀被佛教徒改建為「沙彌庵」,貞元年間(公元785—804年)修建的「甘贄道庄」也被改建成「龍門寺」。明清時期,九華山雖然修建了雲峰堂、玄夷堂、九華正院等遭觀,在太極洞、古仙洞、伏虎洞等古老的岩洞處有一些道人聚居,但道教的勢力仍是日趨衰微,活動範圍日益縮小。而佛教在九華山的地位則日益鞏固,且得到帝王的敕賜和地方官府及廣大信眾的支持。在清至民國時期,道教的影響更為減少,還出現了僧道雜居的特殊現象。如據1942年九華山僧道名冊統計,九華道院、太極茅蓬、海慧寺、凈修茅蓬、西來庵等處共住有道士8人,女冠13人。解放後只有幾個道士道姑在九華山一帶活動。進入21世紀以後,九華山區又有少數道人恢復活動,但主要僅限於度亡、醫卜等方面。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九華山



九華山佛教是佛教徒弘通世俗,導化、融合儒道的產物,九華山就是釋儒道互動下形成的佛化自然。作為一種文化化自然,九華山千百年來承載著民間對地藏精神的信仰,這種信仰及其活動又繁衍了特定的九華山的文化。九華山佛教及其文化的形成、發展並非單純的文化現象,有著極其複雜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原因。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九華山


九華山佛教傳播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期間它雖呈階段性地時盛時衰,潮起潮落,但跨1600年而未衰。這種周期性興衰交替與長程的總體上不衰現象,究其原因除了統治階級對佛教的態度與政策、社會經濟發展與階級矛盾(如戰亂)狀況等直接相關聯外,還有作為文化現象的九華山佛教文化的內在底蘊。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九華山



九華山佛教大致分為五個重要階段:1、早期傳入(東晉末至中唐之前)。雖然佛教從西漢末就傳入中國,但因九華山地處僻壤,遠離政治經濟中心,整個九華山只是道家修真的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九地。今九華山的「真人峰」、「葛仙丹井」、「葛仙洞」被認為葛洪等人修行的遺迹。陵陽縣令竇子明,及其後的子安白日升仙等廣為流傳的神話,折射了早期九華山只是仙家修行地之一。據明代編《池州府志》,清代《九華山志》等文獻記載,「東晉隆安五年(即401年),天竺僧杯渡禪師來山傳經佈道,創立茅庵」,《安徽通志》卷四十載,「晉隆安五年,杯渡禪師創寺於九華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九華山


百年後的503年,有僧人伏虎,居拾寶岩,建伏虎庵為道場。唐開元(713-741)末年,「有僧檀號,張姓,自郡館至,為鄉老胡彥請住,廣度男女;觸時豪所嫉,長吏不明,熒其居而廢之」。該時期,佛教憑「特異功能「(如杯渡)或憑」鄉老/舉薦(如檀號),雖播下了佛教的種子,但末能常住九華。2、佛教立足九華(中、晚唐)。唐開元末,金地藏卓錫九華,「洞居澗飲」閉目苦修,感動諸葛節等人,買檀號舊地,建化城寺。金地藏圓寂後,肉身不壞,後人建肉身塔供奉,九華山化城寺被闢為地藏菩薩靈跡。地藏道場名聲漸播。此間,佛教靠苦行感化,靠名僧奠定根基,而李白改九子山為九華山,更增添了九華山的名氣。3、南宋末禪宗的進入,明清「四大名山「之一。南宋末,臨濟宗、曹洞宗先後傳入九華山,為九華山佛教輸入了血液。其間有希坦等一大批詩僧組成的「九華詩社「及《九華詩集》;因反秦檜並遇迫害而名聲大振,圓寂後被尊為「定光佛「的宗杲傳經化城寺;北、南兩宋,王安石、范成大等名臣墨客遊覽九華山;清初四帝弘佛,尤其是明代無瑕和尚,百歲圓寂,肉身不壞,封為「應身菩薩「,遂使九華山在明末清初為「江表諸山之冠「,成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九華山


此間佛教主要靠自身主動吸收新養份,名僧行持而興。文人騷客的雅助、帝王的扶助,遂使九華山佛教至於鼎盛。4、九華山佛教「結社」護教(民國至新中國成立前)。九華山成立佛教協會,結社護教。成立「九華山佛學院「加強佛學研究與交流,廣泛增進同朝、印、日等國外佛教界的交往。此間佛教對內主要靠自立自強、對外靠擴大交往,擴大國際影響。5、建國後。從建國初「農禪兩不誤」到「文化大革命」浩劫。期間雖有佛教界鼎力支持「抗美援朝」的壯舉,但佛教的正常活動受干擾;改革開放後,九華山抓住機遇,成立協會、建立佛學院、保護文物、開展學術交流,九華山佛教也隨對外開放、旅遊產業開始興起,逐步走向世界。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九華山



相傳九華山有一代主人名叫閩讓和,為人樂善好施,在九子山中修橋補路,行醫送葯,齋僧佈道。人們都稱他為閩公。閩公家中,經常開設齋會,款待四方僧眾。常來他家參加齋會的僧人共有九十九位,閩公因所齋僧眾不滿整百深感遺憾。有一日,閩公聽說山中來了一位被稱為洞僧的苦行僧,住在南台的一個山洞裡。心中頗為高興。希望洞僧也來參加齋會,以實現齋僧百人的心愿;這年農曆七月三十日,閩公又邀請山上的僧人齋會,並派兒子親自去南台拜請洞僧前來參加。金喬覺想,自己是異鄉人,也該向施主討一塊立足之地。於是欣然赴約,來到閩家。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九華山



閩公見洞僧前來,上前就拜,並提出:「高僧如不嫌棄,日後還請多多光臨」的請求。金喬覺稱謝畢,說出:「小僧外鄉之人,來貴地修行,還望施主慈悲為懷,借小僧一席之地為貧僧作棲息之所」的心愿。閩公問:「不知高僧相中了何處風水,需要多大道場?」金喬覺表示:「貧僧但求一袈裟之地足矣!」閩公說:「這有何難,九子山中九十九峰,山山水水都是老夫的領地,高僧盡可隨意選定」。此時,金喬覺說聲:「蒙施主厚賜」。隨即脫下身上的袈裟,向空中一展,頓時山風驟起,一襲袈裟,越旋越高,越展越大,最後將九子山大大小小九十九座峰嶺一齊罩住。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九華山



閩公一見大驚,趕緊匍伏於地,說:「老朽鄉野俗人,不知神僧今日駕到,罪過,罪過!老夫願將這九子山中九十九座山峰,方園百里領地,盡獻神僧,以作道場,請神僧笑納。」金喬覺連忙伸出雙手伏起閩公,連說:「多謝施主,多謝施主。」後來,閩公受佛家影響越來越深,他先送兒子出家,自己也隨後出家,父子倆都拜金地藏為師。從此,閩公父子就和金喬覺一起在九子山中虔誠苦修。終成正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知數Ask 的精彩文章:

TAG:未知數Ask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山西五台山
通山九宮山——中國五大道教名山之一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
安徽九華山乃我國佛教名山之一 峰頂天壇小景點十分宏大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因蓮花得名
中國佛教第五大名山,世界最大彌勒佛
五台山充滿了神秘的宗教色彩,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名山古剎、中華國寶佛光寺
中國九大名山對聯
她與四大佛教名山峨眉、五台、九華、普陀齊名,它就是雞足山
佛教名山: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教徒心中的聖地!
巡山問道,拜訪中國道教四大名山
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岡仁波齊峰
中國道教四大名山 蜚聲中外的宗教聖地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你來過嗎
中國九大名山對聯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