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敦煌地理揭秘之神沙奇泉

敦煌地理揭秘之神沙奇泉

鳴沙山·月牙泉位於敦煌城南5公里處,是一處神奇的茫茫沙漠中的湖水奇觀。鳴沙山下,一眼泉湖,在沙丘環抱之中,湖水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月牙泉的周圍是高高的沙山,山為流沙積成,在晴天或有人從山上滑下時會發出聲響,得名鳴沙山。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沙泉共生,妙造天成。


凡是到過敦煌的人,沒有不到鳴沙山的,沒有不看月牙泉的,凡到過鳴沙山和月牙泉的人,無不被他們的神奇造化所吸引、所陶醉。


鳴沙山月牙泉之謎很多,最大最基本的有三個:分別是鳴沙山的沙子為什麼會響?月牙泉是怎麼形成的?鳴沙山·月牙泉為什麼會長期和諧共生?

敦煌地理揭秘之神沙奇泉



鳴沙聲響之謎


鳴沙山在漢代稱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鳴沙山處在騰格里沙漠的邊緣,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綿延40公里,南北最寬可達20公里,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最高處海拔1715米。整個山體由紅、黃、綠、黑、白米粒狀沙粒堆積而成, 五色沙粒細軟滑圓,隨足頹落,經宿風吹,輒復如舊。山形美觀,峰如刀刃,遠看連綿起伏,如虯龍蜿蜒。此種景觀實屬世界所罕見。

鳴沙鳴沙,顧名思義,鳴沙就是會鳴叫的沙子,或者叫發出聲響會「唱歌」的沙子,有人將之譽為「天地間的奇響,自然中的樂章。」。這就是在《敦煌縣誌》中被譽為「敦煌八景」之一的「沙嶺晴鳴」。鳴沙山的聲音有兩種:一種是所謂「自鳴於天」,意思是不需要人力,自然而然發出的鳴叫。據史書記載,即使是在晴朗的天氣,風停沙靜,沙山山體也能發出「絲竹管弦」一樣的美妙聲音,這聲音能夠傳得很遠很遠,在敦煌城中都可以聽到。


另一種是「和聲於人」,意思是應和人的活動而發出聲響。東漢辛氏《三秦記》中說:「人慾登峰,必步下入穴,即有鼓角之聲,震動人足」,沙子就會發出如「鼓角」一樣的聲響,就連我們的腳也能感受得到沙粒的震動。當我們從山上滑下時,山體隨即發出嗡嗡隆隆的鳴聲,轟然作響。2008年,敦煌市體委等單位舉辦了鳴沙山滑山運動會,當時有200多人參加的參賽隊一起滑下時,山谷中傳來隆隆的響聲,最高音量達82.5分貝,這種聲音響度大,傳播遠,頗具節奏,恰如戰鬥機群低空飛行,由遠至近,由近至遠,聲音雄亮,經久不息。甘肅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對此活動進行了報道。


可見,鳴沙山的「鳴」指不同情況下的兩種聲音。對於鳴沙發出的聲音,清代詩人蘇履吉稱:「雷送餘音聲裊裊,風生細響語喁喁。」。鳴沙鳴沙,真是「鳴不虛傳」!鳴沙山為什麼會發出這般的聲音呢?


目前主要的論點可歸結為三種說法,即靜電發聲說、摩擦發聲說和共鳴放大說三種。第一種靜電發聲說認為,通過人力或風力推動沙粒向下流瀉,含有石英晶體的沙粒互相摩擦產生靜電,靜電放電即發出聲響,眾聲彙集,即成大聲。


第二種摩擦發聲說認為,天氣炎熱時,沙粒特別乾燥,而且溫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發出裂爆聲,眾聲集合而成大聲。

第三種共鳴放大說認為,沙山群峰環繞一周形成壑谷,是天然的共鳴箱,流沙下瀉時發出的摩擦聲或放電聲,及滑沙時引起的氣流活動而產生的呼嘯聲,引起共振,經過「共鳴箱」的共鳴作用,放大了音量,於是形成巨大聲響。


經過科學家們的反覆勘測和研究,發現鳴沙山發出聲響的原因,與沙粒的排列結構、摩擦振動以及鳴沙山特殊的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沙子能不能發出聲響,關鍵要看沙粒表面有沒有「共鳴腔」,也就是一些小小的孔洞。鳴沙山的沙子,經過長期風蝕、水蝕及化學溶蝕,成為表面光滑而又多孔的球狀沙粒,這些孔洞就成為發聲的音箱。這樣的沙粒,當遇到風吹、滑沙等外力使它快速運動時,就會因為互相摩擦、碰撞而產生微弱的振動聲響。無數沙粒的聲響匯聚在一起,產生「共振放大」的效應,從而使我們能夠聽到沙鳴的聲音。加上我們看到的沙山地形,四周幾乎都是山峰,只有東北面留有一個缺口,中間形成了一個低谷,這又是一個天然的共鳴箱。當人們滑沙導致流沙急速下瀉而發出聲響時,這種聲音一方面因為共振而被放大,另一方面又因為特殊的地形而形成雷鳴一樣的巨大回聲。

敦煌地理揭秘之神沙奇泉



奇泉形成之謎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面積12.3畝,平均水深1.5米。水質甘冽,澄清如鏡。著名歌手田震在歌中唱道:它是天的鏡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樂園。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十米。但雖遇烈風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沒,地處戈壁而泉水不濁不涸。遂月牙泉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稱。月牙泉的種種神奇之處和她美麗動人的形態,引得無數遊人流連忘返,文人墨客至此,也會情不自禁地作詩歌詠,讚不絕口。如清代蘇履吉《月牙曉澈》說:「勝地靈泉徹曉清,渥窪猶是昔知名;一彎如月弦初上,半壁澄波鏡比明。風卷沙飛終不到,泉含止水正相生;歇來亭畔頻遊玩,吸得茶香自取烹。」「月牙曉澈」也被譽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舊、惡境之地清流成泉、 沙山之中不淹於沙、古潭老魚食之不老。月牙泉有三寶:鐵背魚、五色沙、七星草,鳴沙山的沙子有紅、黃、綠、白、黑五種顏色。傳說鐵背魚和七星草專醫疑難雜症,食之可長生不老。月牙泉南岸的小花羅布紅麻是泉邊獨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藥,加工成茶葉後PH值呈弱鹼性,降血壓、降血脂、增加冠狀動脈流量,對高血壓、高血脂、有較好的療效,尤其對頭暈癥狀、改善睡眠質量有明顯效果,也有延年益壽的功效。故漢代稱之為沙井,唐代又名葯泉。


對於月牙泉的形成,不少自然科學家和地質學家也曾產生過種種推測和看法,主要有五種看法:(1)認為月牙泉是下部承壓水通過天窗向上產生補給的自流泉,或稱之為「上升泉」;(2)認為是斷層泉;(3)認為是風成湖,即風蝕達到潛水面的深度時,在新月形沙丘的內灣部分形成的月牙湖;(4)推斷為南部基岩裂隙水或沙漠區地下水補給的溢出泉;(5)推測認為月牙泉是古河道殘留湖。以上看法中,持「古河道殘留說」的人比較多,認為月牙泉是黨河的一段古河道,若干萬年前,古黨河改道從鳴沙山南麓流過,此後,河道又發生遷移,原來的古河道大部分被埋沒,僅月牙泉一段殘留下來,由於地下潛流在此處出露,形成了眾多泉眼,聚集成湖,湖水不斷得到地下潛流的補給,因而持久不涸。


實際上,經過論證以上有的說法是無法成立的,有的看起來有些道理,也不是月牙泉形成的根本原因。目前比較完美的解釋是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研究所尹念文提出的三因素說。月牙泉是在具備鬆散的地質結構,低洼的地形條件和區域性地下水位較高的條件下形成的,而構造運動、流水及風力地質作用是月牙泉形成的內在和外在動力條件。

巨厚的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奠定了月牙泉下部較為單一的鬆散的地質結構,這種地質結構為泉域地下水的儲存和運移提供了有力的空間條件。月牙泉低洼地是黨河沖洪積扇和西水溝沖洪積扇間窪地後經風濕等作用形成。由於月牙泉所處位置正好處於月牙泉的黨河沖洪積扇和西水溝沖洪積扇東西兩側,隨著兩個沖洪積扇沉積物的不斷擴展和堆積,使兩扇體相鄰的兩個邊角逐漸靠攏並形成對接,由於沉積物的堆積主要分布於水流流線輻射範圍之內而輻射區外圍,特別是扇間窪地一般很難接受大量的沉積物,或只能接受少量的細顆粒的堆積物,而沖積扇逐漸堆積變高,扇間形成相對窪地的地形,這種地形恰好成為月牙的形狀。該窪地此後又經過風蝕,當風蝕至地下潛水面時,地下水出露成泉。儘管現代風沙的堆積使西部和北部構成了泉域與外圍沖積扇平原的地表分水線,但由於風沙下部數百米厚的第四系疏鬆堆積物,泉域地下水與外圍平原區地下水仍然形成了一種天然的補、進、排關係和水利聯繫,其補給與排泄始終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在大型水利工程修建和地下水大量開採之前,敦煌盆地區域地下水位普遍較高,在這種較高位置的條件下,地下水經過地下徑流進入泉域後,在地形較低的窪地溢出地表,即形成了月牙泉

敦煌地理揭秘之神沙奇泉



。其中較高的區域性地下水位是月牙泉形成的主要條件,也是月牙泉保持數千年而不幹涸的根本原因。


沙泉共生之謎


月牙泉與鳴沙山形影相伴,成為這一景觀的奇中奇、美中美,千百年來,月牙泉始終與沙山相伴,周圍沙山重重,流沙環繞,按照常理,泉水處在這樣沙山的包圍之中,極容易被沙粒埋沒。但是,讓人稱奇的是不管有多大的風沙,沙子都不會被吹到泉水之中。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綿歷古今,沙不填之」的天下奇觀!

敦煌地理揭秘之神沙奇泉



月牙泉處於沙山的重圍之中,而又不被填埋的奧秘究竟是什麼呢?經過仔細觀察和研究,發現這與月牙泉周圍獨特的山形地貌和風向有關。由於月牙泉周圍都是高聳的沙峰,只有東北有一個較寬的缺口。顯然,這樣的地形對月牙泉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因為,沙子不會自己移動,只有藉助於風的力量才能進入泉區,而月牙泉周圍獨特的地形正好巧妙地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東北雖然有較大的缺口,但敦煌很少刮東北風,偶爾刮東北風,也會被東邊的沙丘阻擋,使沙子不能進入泉區。敦煌多北風,風力也大,不過北面是大片的綠洲,來沙量不大。風小時,沙子難以越過北邊高聳的山峰。風大時,沙子會順著北坡向上漂飛,從而越過月牙泉上空,落到南山中去。


敦煌地區的西北風最多,風力也強,對月牙泉的威脅最大。不過,當西北風沿著山坡下來時,風向發生改變,向西南吹去。部分進入泉區的風,遇到的是一個環形山窪,形成向上作離心運動的旋風,反而把帶來的沙子和白天被遊人踩落的沙子吹向四周的山坡或者拋向山峰的背面。所以,風沙不僅沒有埋沒月牙泉,而且人們還驚奇地發現,由於白天爬山、滑沙等活動被大量踩落的沙子,到了第二天又神奇地恢復原貌了,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微信號:mcgipc


製作:姚瑞敏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絲路大使 的精彩文章:

TAG:絲路大使 |
您可能感興趣

王羲之與敦煌的秘密
敦煌擷珍之書法藝術:漢簡、遺書 芝索二聖故里
揭開敦煌遺書流落天津之謎
解密:敦煌壁畫里神秘花樹的含義
敦煌之外「古城」悟
敦煌研究院披露敦煌壁畫里的「奧運」角逐
須彌山「寧夏敦煌」尋找絲綢之路的遺迹
香河青年教師劉健的西藏摩旅探險之路之敦煌探險記
隱藏在大山深處的秘密!西南的敦煌,南國的瑰寶「石鐘山石窟」
中評鏡頭:敦煌古城 古絲綢之路的咽喉鎖鑰
劍俠情緣手游劍俠地理 80級敦煌古城地圖地勢一覽
敦煌遺書中的經典
珍貴的敦煌遺書——因明入正理論後疏
俄藏敦煌遺書精選: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書法欣賞
帝都敦煌,這裡是北京之雲居禪寺
千年戈壁風 雕琢神話般的城 世界罕見的敦煌雅丹魔鬼城
與敦煌齊名的壁畫,近在北京西郊——法海寺探秘
僧人與敦煌:佛教東漸首站 孕育了敦煌文化
罕見敦煌壁畫:精美莊嚴的十六羅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