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曾想到,他們對通派盆景作出了怎樣的貢獻
南通盆景園藏品《蛟龍串雲》(雀舌羅漢松,
樹高90cm,樹齡400餘年)
承前啟後 技藝精湛
——記老一輩通派盆景大師
文 | 黃麗金 部分攝影 | 許叢軍
通派盆景風格莊嚴雄偉、姿態威武健秀,氣勢挺拔強勁,與蘇州盆景、揚州盆景鼎足於大江南北,是中國盆景藝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為通派盆景藝術的發揚光大作出了貢獻,並為南通盆景界培養了一批人才,他們是通派盆景當之無愧的代表人物。
徐曉白:迎來山花爛漫,留得松柏長青
徐曉白(1909-2006),江蘇省南通市人,中國盆景藝術大師、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1937年畢業於南通學院農科農藝系,歷任南通學院、蘇北農學院、江蘇農學院及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
徐曉白先生(攝於1993年)
早在抗戰時期,徐曉白隨南通學院遷往上海租界複課,出於對自然和藝術的酷愛,在授課之餘,常搞盆景製作並去展覽場所參觀,頗有心得。50年代初期,國內尚甚少有人接觸盆景,徐曉白即開始提倡弘揚盆景藝術並致力於盆景的創作與研究,在江蘇省南通專區首屆農展會上展出了他創作的「瀑布水旱」盆景。
徐曉白認為,盆景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沒有深厚的文化素養和一定的園藝知識是很難創作出好作品的。早在五十年代全國第一次花卉會議在瀋陽召開時,徐曉白就在會上提出「盆景藝術」一詞,將盆景與藝術在概念上聯在了一起。這種觀點為大眾認可,對中國盆景的發展方向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徐曉白創作的《春江水暖》《兩岸猿聲》《疏林晨曦》等作品,無不充滿了書卷氣息。
徐曉白遺作《北國春回》
(樹種:榔榆丨石種:宣石丨規格:盆長70cm)
1961年,徐曉白擔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盆景香花工作組的技術指導,由他建議在蘇州舉辦了盆景藝術展覽,並得到當地文化名人、盆景藝術家周瘦鵑的鼎力相助。展覽頗獲成功,對當時江、浙、滬一帶的盆景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十年動亂期間,盆景藝術被打成了「封、資、修」,但徐曉白並沒有停止其追求,他不但創作了許多好作品,還撰寫了一些有關盆景的書稿。其中根據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雪》所作的盆景於1979年在全國首次盆景藝術展覽會序館展出。八十高齡以後,他還創作了《楓橋夜泊》《北國春回》等一批盆景作品。
徐曉白遺作《楓橋夜泊》
(樹種:紅楓丨石種:龜紋石丨規格:盆長70cm)
徐曉白是我國盆景理論的帶頭人,他經過大量史料的考證研究,提出了我國盆景「濫觴於漢晉,形成於唐,發展於宋元,興盛於明清,近代一度衰落,今又復興」,以及「古代由中國傳至日本,近代由日本傳至歐美」的觀點。他先後主編了《盆景》《中國盆景》《中國盆景製作技藝》等書,並在國內外發表有關盆景的論文數十篇。
徐曉白主編的書籍《盆景》書影
徐曉白非常重視盆景藝術的繼承與創新,多次強調盆景作品應該體現強烈的時代精神和鮮明的民族風格。他根據創作實踐,曾提出樹木盆景「三結合和三為主」的方針,即「人工與自然結合,以自然為主;扎與剪結合,以剪為主;棕絲與金屬絲結合,以金屬絲為主」。對山水盆景提出「四個適當」,即「布局適當、配置適當、組合適當和選石適當」。徐曉白也是我國盆景藝術教育的先行者,一貫注重對新生力量的培養。他最早在高校開設盆景課,培養了許多青年學生,還收了一些校外學生。
徐曉白先生(左三)指導學生創作。攝於1979年。
(左五即為青年時代的盆景藝術大師趙慶泉先生。)
由於對我國盆景事業的突出貢獻,徐曉白受到全國盆景界的愛戴和敬仰。1988年春,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在北京成立,他被推選為首任會長。多年來,他熱心參加各種盆景活動。1994年徐曉白被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評為中國盆景藝術大師,2001年徐曉白又榮獲建設部城建司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授予的盆景專家稱號。「迎來山花爛漫,留得松柏長青。」這是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賀凎蓀贈給徐曉白的題字,這也正是徐曉白事業和精神的寫照。
朱虹秋:通派盆景藝術承前啟後的代表人物
朱虹秋(1906-1979),原籍江蘇南通,通派盆景藝術承前啟後的代表人物。朱虹秋出生於貧寒的農民家庭,13歲時,師從通派盆景名師金保生,便踏上了艱難的盆景藝術創作道路。
20歲滿師後,朱虹秋在當地蘆涇鄉陳集家當花匠,參與建造和管理陳氏花園(私家住宅花園),前後歷時四年有餘。25歲時,於桃塢路租借土地4畝,辦起了頗有名氣的「朱家花園」,專門從事花卉盆景生產與銷售。日軍侵華,南通淪陷,朱虹秋逃難到南通縣石港鎮,被「源隆南貨店」店主聘為花匠,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後方回到南通,重整旗鼓,再度苦心經營「朱家花園」。
朱虹秋遺作《回眸》
朱虹秋培育花木技藝精湛,生產的花木盆景質高價優,除供應當地外,還銷往上海和省內各地。解放後,朱虹秋先後在南通專員公署、上海龍華苗圃、杭州花圃工作,1960年方轉至南通市園林管理處工作,在易家橋苗圃一邊從事盆景生產,一邊帶徒授藝,這段時間也是他盆景創作的一個高峰期。現南通花圃與南通市人民公園保存的數百盆雀舌羅漢松盆景(多為「兩彎半」造型),都出自朱氏師徒之手。公園陳列的大型盆景的養護管理,曾均由朱虹秋師徒承擔,為完整保存通派「兩彎半」盆景做了大量實際工作。
朱虹秋為人豪爽,熱心授藝,誨人不倦,在培養盆景藝術人才上成績極為突出。其徒邵建堂、張宏清、蘇均沂三人,均為盆景技師,成為南通園林部門的技術骨幹;杭州花同朱錦富,亦是朱氏的高足;現南通園林系統和廠礦企業的花卉盆景工,多為朱虹秋的門人。
朱虹秋遺作《蒼鷹梳羽》
他畢生潛心鑽研盆景藝術,在繼承通派盆景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注意吸收新鮮事物,博採眾長。尤其可貴的是他常借業務往來之機,與滬上的日本園藝技師切磋技藝,吸收日本盆栽藝術之長,融合傳統章法,師法自然,推陳出新,獨闢蹊徑,打破傳統造型格式,創作出如《回眸》《蒼鷹梳羽》等自然式造型的優秀盆景作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為南通盆景界帶來一股清新的創作之風。
朱虹秋承前啟後,自成一家,將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很好地結合起來。創作中,除運用「爬根」、「座地彎」等傳統技藝外,朱虹秋特別注重立意構思和因材造型,因此他的作品具有造型自然簡潔,構圖優美和諧,布局跌宕起伏,飄片道勁雄險,頂冠圓潤豐滿,根部蒼古虯曲,風格莊嚴雄健等特點。
朱寶祥:將通派盆景藝術推上巔峰
朱寶祥(1914-1994),江蘇省南通市人。其父朱匯泉,為通派盆景著名藝人。朱寶祥12歲隨父學藝,同時亦拜通派盆景名家金保生、楊甫之為師,潛心遨遊於通派盆景藝術園地。
26歲時,他受聘於上海榮毅仁公館,管理花卉盆景。1952年開始,他一直在南通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專事盆景創作工作,曾任南通市園林學會常務理事。
朱寶祥遺作《源遠流長》
朱寶祥一生致力於通派盆景藝術發展,創作甚豐。在傳統「兩彎半」造型上,總結出「滿、殘、清、奇、古、怪」的選材六字訣,推出獨樹一幟的「貼骨棕」棕法。通派盆景瑰寶《巍然屹立》、《盤膝羅漢》、《蛟龍觀海》等都曾經大師之手得以保存於世,供人欣賞。在繼承通派盆景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朱寶祥廣攝諸流派盆景之長,推陳出新,創作了《源遠流長》(懸崖式)、《聽濤》(懸崖式)和《金蛇狂舞》、《五本同源》等自然式盆景精品。還融樹樁盆景與山水盆景技法於一爐,創作了造型新穎的《峰巒疊翠》等「嶺盆」精品。綜觀諸多作品,無不具有造型奇特、結構嚴謹、古樸蒼勁、盤根錯節、意境深遠等特點,將通派盆景藝術推上巔峰。
朱寶祥遺作《五本同根》
其創作的羅漢松盆景《巍然屹立》參加全國盆景藝術展覽會,被選作《盆景藝術展覽》畫冊封面,1987年榮獲第一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佳作獎;1990年榮獲日本大阪「花與綠」國際園藝博覽會銀質獎;羅漢松盆景《源遠流長》榮獲首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二等獎;羅漢松盆景《盤膝羅漢》榮獲第二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二等獎;羅漢松盆景《蛟龍觀海》榮獲第二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繼承傳統獎;羅漢松盆景《金蛇狂舞》榮獲藝術大師獎。
朱寶祥遺作《巍然屹立》
朱寶祥家學淵源,並注意總結通派盆景藝術理論,通過條分縷析,著有較高藝術水準的文章多篇,主要有《初談南通盆景藝術》和《通派「兩彎半」盆景》,對通派盆景藝術特色與剪扎技藝,作了較為系統的總結。
1989年9月,朱寶祥被建設部城建司、中國園林學會、中國花卉盆景協會聯合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盆景世界)
——- END -——
本文原載於《三角洲 · 濠河》雜誌2016年7月號
感謝雜誌社授權轉載!
花木大世界網 花木生意網上做,不難!花木大世界網(www.huamu0101.com)一直致力於打造國內一流花卉苗木供應購銷與資訊服務平台。



TAG:花木大世界網 |
※天上是在辦卡通派對嗎,巨無霸風箏定會讓你目不暇接
※端莊穩重的通派盆景,相信你會喜歡的!
※挑通派盆景大梁的存在,究竟厲害在何處
※通派盆景的特點與佳作欣賞
※通派盆景展
※劉福通派3路大軍北伐元朝為何會失敗?因犯一錯誤,落得溺亡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