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華與偽飾:國學走進高考作文後的種種亂象
浮華與偽飾:
國學走進高考作文後的種種亂象
文
管然容
(題目為編者所加,文章原題為:《經世致用文,為時為事著——當前考場浮華文風探源》)
一
鄭板橋曾尖銳斥責過某些時文的陋習——「扯東補西,拖張拽李,皆拾古人之唾餘,不能貫串,以無真氣故也」;曾犀利直陳過個別藝術家不關心國事民瘼的弊病——「若王摩詰、趙子昂輩,不過唐、宋間兩畫師耳!試看其平生詩文,可曾一句道著民間痛癢?」即使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王維,也因其未見「民間痛癢」而大為不滿。
頗有一番「為藝術而藝術」的大才華的板橋先生,沒有沉迷於自己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不能自拔。他在怡情於風骨清竹的同時,仍眷顧著國事民情;因而打量起文壇的各色事象來,真是「糊塗難」不含糊啊!
殊不知,板橋先生所痛貶的文壇流弊,在而今的考場作文命題與寫作中,又有了嶄新的時尚版!近年來的考場作文正蔓延著一股令人擔憂的浮華文風。筆者曾撰文批評過這樣的文風。此風日熾,意猶未已,茲復論之。
先請看2009年的一篇高考「範文」:
色彩,
精魂的見證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緩緩流動的歷史長河淘盡了千古人物,每一個偉岸的靈魂都流動著一種色彩,有的絢麗奪目,有的清淡自如,一樣的讓人須仰視才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當荊軻踏上了刺秦之路離開家鄉時,他沒有動搖,抱著一顆視死如歸的俠義心;當圖盡匕現遭遇失敗時,他沒有畏懼,流下了一滴紅色的英雄淚。他是紅色的,對燕太子丹赤膽忠心,成就了他紅色的雖敗猶榮的英雄魂靈。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想當年力士為他脫靴,貴妃為他磨墨,受到萬般寵愛的他飲酒賦詩,可當他看清當權者真正的圖謀時,便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詩仙李太白是橙色的,他那飄逸的文字,深刻的感情就像那橙色在紙上表現的絢麗而多姿,清麗而爽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汨羅江邊的風吹起屈原繚亂的青絲,微風散發著他香草的氣味,那樣的受人尊敬、愛戴,站在那裡的他是那樣的從容、堅定,沒有一絲畏懼,因為他已無法挽救失敗的局面,無法再去說服懷王,在他縱身一躍的瞬間,天空划下一道流星。他是淡藍色的,世人皆醉,惟斯人獨醒,世人皆濁,惟斯人獨清,淡藍如他,高潔而美好。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他一手持酒杯,一手採菊花,悠閑自在。悶時,作詩解悶,聊以自趣;累時,五柳樹下,斟飲美酒。「好一個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淵明,他的生命充滿綠色,既是天原的自然的顏色,又是他修適閑趣的生命的顏色。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首《示兒》表現了陸遊一腔愛國之情。他雖病卧床鋪,卻不忘「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沙場;他雖身住茅屋,卻有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襟。他是紫色的,深沉而穩重,滿腹豪情,紫色如他,內在而沉穩。
歷史的車輪隆隆作響,每一位英雄人物走過,都在白練上留下了一道色彩,或燦爛、或淡雅、或奔放、或深沉。色彩是絢麗多姿的,因而每一段歷史都是動人心魄、催人淚下的,正是一道道變幻無窮的色彩見證了人類的精魂。
這是以「見證」為題的一篇高考範文。讀罷此文,肯定會有人嘖嘖稱讚其首尾呼應好,「總、分、總」結構好,字字珠玉語言好,旁徵博引文化高……
但是,稍加分析就會發現,本文開頭是「彩練當空舞」,而結尾則是「車輪」地上「隆隆響」,如此「天壤之別」,怎麼能照應得好呢?中間部分,五組詩句引出五個歷史人物,而人物的時代、情志、事迹各不相同,有的差別甚大,豈能一概稱之曰「英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也能見證一種了不起的「偉岸」精魂嗎?屈原、陶淵明怎麼排在李白的後面去了?這符合邏輯嗎?尤其嚴重的是,這各自獨立的五段內容,既不能成為一個渾然整體,也實在看不出都「見證」了什麼,更沒看出如何表現「見證」的題意,這是不是有偏題之嫌?再者,「赤橙黃綠青藍紫」,作者是根據什麼而斷然賦予了五個人的具體顏色的?是不是很生硬很武斷?另外,文中畫線的詞句,均經不住起碼的推敲,限於篇幅,不細究了。
再請看筆者從各類媒體中順手拈來的「精美文段」:
「以史為鑒,勝敗警醒我們。從跪下的那一刻起,勾踐已悄然作繭。裝瘋賣傻,他裹住了自己堅強的內心。卧薪嘗膽,直到夫差把它當作一枚死去的繭,順手丟在一旁。當生活本可以就這樣下去時,勾踐卻又選擇孤注一擲地破繭。經過這作繭與破繭雙重洗禮的他不會再給對手留下任何機會。夫差自刎身亡,這是愚者的下場。智者懂得在被俘時作繭,保全實力,又在復興後破繭,一飛衝天;愚者在勝利面前不僅沒能聽從伍子胥之言,展翅高飛,反而被一點點的成功束縛。其中的大智若愚與大愚若智,高下立判。這樣的作繭不會被任何人視作怯懦軟弱,這樣的作繭反而讓成功顯得加倍輝煌,智慧之光在作繭與破繭中盡情閃耀。」
悄然作繭、裝瘋賣傻、卧薪嘗膽,這都是勾踐後面「破繭」行動的精心準備吧,也可說都是後面「破繭」結果的原因條件吧;所以,這裡的前後內容應該是順承關係或因果關係,可文中怎麼來了一個「卻」字大轉折?既然勾踐經過了充分周密的準備,可謂成竹在胸,那麼稱之為「孤注一擲」是否恰當?前面「孤注一擲」的稱謂與後面「大智若愚」「智慧之光」的評價能否和諧統一?是「復興後」才「破繭」,還是「破繭」後才「復興」?這些起碼的邏輯問題都「剪不斷,理還亂」,又怎能清晰縝密地論證自己的觀點!又怎配稱作「議論深入透徹」!再者,勾踐滅吳這一掌故,原本就是個歷史黑洞,籠罩著層層迷霧,其是非曲直就連資深專家都難以澄清;小作者僅憑一知半解,敢下鑿鑿斷語,沒有洞悉史實的見識,卻有臧否英雄的膽子!誰說我們的教育缺乏批判精神!當然,青年人初學運筆行文,勇於「大膽的假設」固然無可厚非——但是,善於「小心的求證」才更值得褒揚(這也是令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個大問題)。另外,文中畫線的那些詞句,均有生硬含混之處。
「李太白放歌舟棹,一道瀑布飆九天;白司馬淚濕青衫,一曲琵琶遺絕響;白鹿書院,朱夫子傳道解惑,盛況空前;蓮花池畔,周敦頤詠荷言志,風骨傲然」,「於是嵇康的打鐵鋪中傳來不馴的聲音,於是阮籍的途窮路上響徹寂寞的泣訴;於是滕王閣上,是那個自負的王勃倚欄作賦;傲對王公;於是雕欄玉砌,是那個自艾的李煜獨視春水,目下無塵」。
試問,這些出自談議潛力、空間、極限、順序之類觀點的議論文里的「精美」文詞,究竟能論證什麼樣的論點呢?究竟能起什麼樣的作用呢?
「當詩仙寬袍棄履,舉起樽而邀明月,沐月華而影三人的那刻,這一絲浸透了蟾暉的酒香便飄飄搖搖了千餘年,縈繞在數萬才子的鼻尖揮散不去,似是還攜了月下那人的三分不羈。這瞬間的感悟,便在孩童清亮的誦讀聲中變為醉人的永恆。」
這堆砌著「寬袍棄履」、「沐月華而影三人」、「縈繞在數萬才子的鼻尖揮散不去」之類佶屈聱牙生硬彆扭詞句的文段,讓我這教過多年書的人,別說明明白白地理解了,就是誦讀起來也實在不知怎樣才能避免氣喘吁吁!
……
不用再舉例了,目前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並且已經在向中考作文以及日常寫作訓練蔓延)中確實存在十分嚴重、亟須校正的文風問題。筆者粗疏概括一下,上述不良文風主要癥狀如下:
綺麗浮華,樸素稀缺;籠統空泛,脫離生活;虛情假意,矯揉造作;故作滄桑,迷失本色;隨意散漫,文體淡漠;強詞奪理,邏輯混亂;一知半解,剛愎武斷;典故胡堆,詩文亂配……
二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此日益嚴重的浮華文風呢?是華而不實的作文命題及其作文評卷呢,還是已被應考技能磨礪得滄桑老練的考生本身呢,抑或是紛紜複雜的諸多社會因素呢?這還真是值得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個大問題。
追溯一下,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某些好像「不食人間煙火」的高考作文命題,高考評卷中某些過於褊狹甚至有點扭曲的作文審美觀,是造成不良文風的直接原因。
整體來看,恢復高考以來三十多年的作文命題,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作文命題已經由簡單地追隨政治風向到逐漸凸顯自身學科特點,由形式單一到風格多樣,正一步步走向科學與成熟。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可能都是螺旋式的,毋庸諱言,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不少令人困惑的現象。
首先,1999年以來風行的話題作文命題形式,已經得到了太多的喝彩,現在應該接受一點冷靜剖析了。這種命題形式提供相當寬泛的內容範圍(對內容一般不作具體規定),文體不限(一般除詩歌戲劇外)。如1999年全國卷的作文題,僅僅提供「記憶移植與否」的內容範圍,提供「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作文題,至於具體寫什麼怎麼寫,基本不作限制。2000年,全國卷明確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來作文,這種命題形式基本確定下來,至今仍被許多高考命題者所青睞。
在這裡,作文題目或材料僅僅提供一種非常寬泛的內容範圍,比起以往限制性較大的作文命題來,這確實給了考生較大的自由想像空間,也確實能夠較好地調動起不同考生的寫作潛能,發揮出不同考生的寫作水平;這無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不過,隨著這種命題形式持續風行流變,許多始料不及的問題也不斷湧現——「宿構」的來了,「生搬」的來了,「硬套」的來了,「照抄」的來了,「八股」的來了,「駢體」的來了,「四不像」的來了……既然尺度如此之寬,既然限制如此之少,各色奇也怪哉之文焉能不若過江之鯽?這些年來,眾多非馬非驢的「另類」奇文不斷出現就是有力的明證。
如此看來,「話題作文」命題形式的優長與缺憾都異常鮮明。「話題作文」在較好展現選拔性考場作文的「開放性」的同時,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選拔性考場作文的「限制性」——而必要的「限制性」又是選拔性考場作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屬性。這種形式,顯然過分寬容了考生寫作的「自由性」,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考生寫作的「規範性」——而必要的「規範性」又是基礎教育的寫作檢測與訓練必不可少的因素。這種形式,顯然過分張揚了考生寫作的「個性」,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考生寫作的「共性」——而完全缺失了的「共性」的寫作檢測與訓練,也就失去了最起碼的「規律性」;缺失了 「規律性」,也就沒了「可教育性」。這種形式,顯然過分鼓勵了考生寫作的「新奇性」,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審題立意的「合理性」——若失去了「合理性」,「新奇性」也就變成了「荒誕性」……
如此這般,必然催生出形形色色的作文「另類」——而這些「另類」作文又常常歪打正著,賺得那高考滿分的「六合彩」!可是,如果稍加分析就會發現,眾多得了滿分的文章,雖然有幸成為各種媒體炒作的「寵兒」,但若用一點兒最起碼的「基礎等級」標準來衡量一下,常常是不倫不類的。
平心而論,作為一種純粹的作文檢測形式,這種命題形式或許還可能瑕不掩瑜;但是,高考作文的檢測形式從來就是中學一線教學的指揮棒,具有無可比擬的強勢導向作用。在如此強勢導引下,這種寫作形式極有可能一以貫之於日常作文教學的整個過程當中。
令人擔憂的事實是,「話題作文」已經干擾了中學作文教學的正常秩序,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後果。一個時期以來,全國各地的中學生作文課(甚至波及了某些小學),幾乎全都「話題」起來,什麼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什麼寫作方法、表達方式、行文規律,統統棄之如弊履!一種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的自由理念迅速膨脹蔓延起來。於是,很多學校的作文教學,很多學生的作文訓練,漸漸迷失了作文教學的正常流程,漸漸偏離了作文教學的正常軌道。作文教學的「無序性」「隨意性」日益凸顯,以致目前中學生整體的寫作水準,尤其是議論文的寫作水準,出現了較大的「滑坡」現象——好多學生為了盲目追求高分作文的「發展等級」而迷失了議論文的一般章法,好多同學為了追求斐然文采而不屑於實實在在地「擺事實,講道理」。同時,好多語文教師也在寫作指導中不遺餘力地寬容甚至鼓勵學生這種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做法;於是,作文教學中一些最基本的方法規律逐漸被有意地淡漠,一些最起碼的審美經驗、審美標準逐漸被人為地丟棄,寫作教學的整體水準也出現了下滑趨勢。
長此以往,必然使寫作教學陷入毫無規律可循的「不可知論」,使原本就少有科學序列的作文教學更容易陷入非理性的虛幻之境,從而使日常大量的作文課變成毫無效率的「小擺設」,進而使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作文課失去存在的價值。作為一項教學實踐活動,作文教學更應該關注的是規律性,沒有規律性就談不到有效性。比如《新課程標準語文科考試大綱》中對寫作「有個性」的要求,就應該實事求是地看待。從教學實際來看,對於寫作「個性化」問題,我們應該重視,但也不宜成為高考作文教學乃至日常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原因很簡單,作文教學要想有序有效,就必須關注寫作「共性」即規律性的東西。那種純「個性」的東西確實值得我們尊重——過去的語文教育也確實很不應該地漠視過,但是,「個性化的寫作能力」,「三分人力七分天」,常常是需要某種天賦的,好像不可能通過教學訓練而「批量生產」——「批量」了,還談何個性?高考作文教學,更為重要的是講究有效性,講究「可操作性」,一句話,能有一套可供效仿者具體操作的系統流程。而「話題作文」的形式,為其內容寬泛和文體含混的特點所限制,是很難具有「可操作性」。
所以,「話題作文」命題的教訓,確實應該好好總結一下了。
然而,「話題作文」尚未得到必要的反思,另一種命題思路又翩然而至。許多省市紛紛獨立命題以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們著實欣賞了一番「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的命題盛景。但是,在這雜色紛呈中,我們卻看到了另一種更加使人困惑的現象:
近年來,各地高考作文命制中明顯存在一種遠離時代風雲的玄虛化傾向,存在一種誤導考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空發思古情的傾向,存在一種過於注重「為藝術而藝術」的形式主義傾向。「懷想天空」、「提籃春光看媽媽」、「山的沉穩,水的靈動」、「圓形與星形」、「戈多今天來了」、「行走在消逝中」、「留一點空白」、「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這樣的作文題就明顯表現出這種傾向。
這類題給人的基本印象是,命題者僅僅陶醉於「文學性」「創造性」的鏡花水月中,閉目不見當下,躲避現實政治,去公眾化去生活化,關進自己心造的「象牙塔」里——一味鍾情於純粹個人空靈瀟洒的「懷想」。這樣的作文題,即使在要求中並未明示考生只能寫什麼不能寫什麼,有的甚至還沒忘在要求中附上一點兒聯繫現實的提醒——可題目周身所輻射的令考生眩暈的浮華玄虛之氣早把那一點兒可憐的提醒驅趕得無影無蹤!
其實,這樣的做法只能是命題者在心造的幻影中自我陶醉而已,除了顯示自己的文學功底深厚之外,除了反襯考生的文學功底淺薄之外,與千千萬萬考生實實在在的所思所想所感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樣的命題又怎能引導考生寫出關注現實生活的樸實文章呢?這樣的命題不孵化出浮華的文風才怪呢!
說到這裡,我們不想再做四平八穩的議論了,只想簡單地追問一下:
命題者在津津樂道「文學性」「創造性」的時候,在為自己的空靈傑構洋洋得意的時候,是否冷靜仔細地想過這樣幾個問題:高考作文僅僅是在考查學生的文學才能嗎?高考僅僅是在選拔才子作家嗎?是否想一想自己的命題對廣大一線語文教學的正確導向問題?是否設身處地地為廣大一線師生的實際境況想一想——總不能擺出一副「我出我的,哪管你怎麼學怎麼教」似的霸道姿態吧?總不能考生一寫不好或受到一點詰難就斥責語文教學如何如何戕害了學生的寫作靈性吧?「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或者是否自己先用如此高妙的題目寫一篇下水「示例文」——也為眾多平凡的閱卷教師提供一篇優質的「滿分標杆文」呢——命題專家們聚在一起打磨一份語文試題的時間可比考場上的學子們充裕多了,完全有精思附會、增刪數周的時間;至於才學識,更與幼稚的考生們不可同日而語。
魯迅先生說過,揪著自己的耳朵離不開地球。高考作文命題也是這樣。生活在當下社會現實中,作文命題絕不能脫離具體的時代條件和現實針對性,絕不能無視考查對象的實際和一線教學的實際。雖然不能像以前曾經做過的那樣——盲目追隨政治風向,機械跟蹤社會熱點;但是也決不能像現在很多作文題這樣——「不是人間煙火」,遠離社會政治,脫離學生實際,缺乏起碼的現實關懷!高考選拔的是國家民族的棟樑之才,是各行各業的建設之才,是經世致用之才,決不是什麼無病呻吟的「空頭文學家」。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退一步講,即使是選拔純粹的文學家,難道就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嗎?難道就僅僅吟詠空靈嗟嘆玄妙嗎?難道就可以遠離豐富多彩的生活嗎?文學史早就證明,生活才是文學創作永不枯竭的源泉。代表大詩人白居易文學最高成就的,只能是那些歌詠生民疾苦的不朽詩篇,而絕不是令人一頭霧水的《花非花》。
旨在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高考作文命題,難道不應該向立志成為各行各業建設之才的年輕學子明確昭示一種關注現實人生的價值取向嗎?
其次,現今的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審美趣味的某些錯位甚至扭曲,也常常在有意無意地助長這種不良文風。
《新課程標準語文科考試大綱》里明確書寫著「有文采」「有創意」「有個性」之類「發展等級」的要求。其實,早在2000年,《語文考試說明》就已經作了基本相同的高要求。眾所周知,這裡所說的「文采」,不一定就是華麗辭藻的大量堆砌,滿紙樸素平實的文句也未必沒有文采。但是,時至今日,很多高考作文評卷者卻對此缺乏全面辯證的理解。
在評卷過程中,有些教師常常被滿紙眼花繚亂的「精言妙語」擾亂了視線,迷亂了方寸,見幾句漂亮詞句已然陶醉,再見一堆古詩文,便拍案叫絕起來!而那類樸實本色的文章,雖然寫的是眼前的生活,說的是心頭的話語,情真意切,卻因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沒有組隊的名言警句,沒有組團的屈原李白而被輕易打入「冷宮」,以致名落孫山之後。毫不客氣地說,看一看某些權威評卷者寫給某些「偽好文」的吹捧虛誇之詞,簡直就是浮華文風的活樣板。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不必詳細列述了,僅僅擺出一個籠統的事實也就夠了:試看全國各地那些被評卷者大加讚賞,被各類媒體大加炒作的「滿分作文」,有多少華而不實的「偽好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該引來多少考生艷羨的目光——進而趨之若鶩啊!
「為情者要約而寫真,為文者淫麗而煩濫」,本應經世致用的考場作文不用說了,真正的文學作品難道就可以無視真情而泛濫無度地講究「文采」嗎?非也!放眼我們的文學史,鋪排華麗的漢大賦好像遠不如後來詠嘆社會人生的抒情小賦。有了汲汲於四六排偶的六朝駢體文,這才有了「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壇巨擘韓夫子。現代魯迅,也曾諄諄告誡青年人不要再成為僅僅懂得詩云子曰的「舊式斯文人」,告誡耍筆杆子的人下筆千萬要「有真意,去偽飾;少做作,勿賣弄」。
第二,某些浮躁的時尚文化的不良影響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首先,在文化意識形態多元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各種崇尚解構化的價值觀念下,某些具有經典恆久意義的文化思想,某些具有傳統文化里程碑意義的聖賢名流,不斷遭到一系列惡作劇式的質疑,不斷遭到低俗化的消解;以致形形色色的「戲說」類文化快餐大行其道,「遊戲」類的「心靈雞湯」撲面而來: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不是為治水,而是因為婚外情。孔子還不如章子怡。關雲長是好色之徒。李白是第一古惑仔。李清照是賭鬼、酒鬼加色鬼……新編小說《沙家浜》,足智多謀的女英雄「阿慶嫂」搖身一變成為風情萬種的蕩婦。某部十集電視連續劇《阿Q的故事》,「阿Q」和革命者夏瑜竟然共同爭奪起「孔乙己」的女兒來。在卡通風格的《少兒注音名人故事叢書》中,艱苦樸素的「雷鋒」被塗抹成了頭髮棕紅的時尚少年;「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也變成了另類十足的金髮女郎。而QQ版的少兒語文課本,竟在「曲曲折折」「輕霧浮起」的「荷塘月色」里害起了「是不是有MM在洗澡」的獵艷偷窺癖……
而今的中學生,年紀輕輕,下筆為文,僅憑一知半解就敢信口胡說、亂下斷語的習氣,沒有五車的學富卻有臧否天下英雄的膽子,對任何文化權威都缺乏敬畏意識而隨意調侃的「嬉皮」態度,凡此種種,都與上面這類文化觀念脫得了干係嗎?
其次,在流行「麥當勞」「肯德基」的「速食時代」,時尚文化的最大特點就是編織享樂夢幻。文化一旦鍾情於娛樂性與夢幻的編織,也就天然地排斥理性和邏輯,拒絕深刻與精闢。
原本高雅的閱讀,已呈大眾化、通俗化甚至娛樂化的今天,深刻的閱讀演變為「淺閱讀」,成為一種淺層次的、以簡單輕鬆甚至娛樂性為最高追求的閱讀形式。在線瀏覽正在取代傳統青燈黃卷式的經典閱讀,以快餐式、跳躍性、碎片化為特徵的「淺閱讀」正成為閱讀新趨勢。
網路時代,當頤指氣使的「小皇帝」「小公主」們整個身心沉浸在虛擬世界,噼噼啪啪敲打著「偶8素米女,偶素恐龍(我不是美女,我是恐龍)」「介素蝦米東東(這是什麼東西)」之類「網蟲」語言的時候,這些「新新人類」是否還會有心思向著腳踏的大地、遠望的山河來一番深情的眷顧?是否還會對我們純正規範的漢語還有起碼的興趣?
早在1924年,趙景深就對葉聖陶的《稻草人》後半部分是否適合兒童閱讀提出過疑問。早在1934年,茅盾也對冰心兒童散文中的「成人化」現象發表過議論。但是今天,11歲小女生蔣方舟已在《正在發育·自序》中鄭重表明:「人一結婚,不出5年,男的就不敢仔細地完整地看自己的老婆了,即使看了,也不會仔細看第二遍……我找男朋友,要富貴如比哥(比爾·蓋茨),瀟洒如發哥(周潤發),浪漫如李哥(李奧納多),健壯如偉哥(這個我就不解釋了)。」
……
在信息渠道如此暢通的網路時代,在如此多元的時尚下,經歷單一、生活單調、思想單純的中學生很容易受到上述時尚文化的濡染,很容易受到上述多元價值觀念的影響。而這類時尚文化的超強「遊戲」「戲說」特點又與孩子們身上正熱烈激蕩的青春逆反躁動心理一拍即合,自然就容易釋放出「別樣」的能量,醞釀出「另類」的情愫,然後浩浩湯湯地傾瀉於還很幼稚的筆端。
從某種角度看,不良文風是否就是上述文化現象的一種特殊折射呢?這又是值得研究的大問題。
第三,各類泛濫成災的作文輔導班、作文寶典、作文大賽之類,也為這種不良文風推波助瀾。
比如,有人這樣公開兜售作文高分秘訣——熟背一些精美語段,不管寫什麼,一律往上套。熟記一些詩文掌故,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往上搬——反正試題內容又大又泛,反正評分標準又濫又寬……另外,還有許多由來已久的傳統文化因素——鋪排華麗的漢大賦,四六工整的駢體文,濃麗香艷的宮體詩……我們自古就有一種內容空虛過分追求華麗精緻的寫作傳統。現當代文學中,也有過分沉迷於藝術形式的「唯美主義」傾向……這眾多因素,或校內或校外,或課上或課下,或直接或間接,或顯或隱,交互作用,互相配合,從而形成了一張張浮華文風的溫床……
毀掉這一張張溫床,正是當今各界有識之士,尤其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然,「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孔子),浮華的文風需要校正,但我們絕不一概反對真正文採的追求,真正典雅清麗的文采也是應該大力提倡的,也是應該想法設法加以保護和培養的。
「情慾信,辭欲巧」,「實誠在胸臆」「意奮而筆縱」,「銜華佩實」……其實,既有真切充實的題材內容,又有精緻優美的文辭技巧,文情並茂 ,這是古往今來舉世公認的文采華章,也是我們中學作文教學理所當然的最高審美追求。
但是,鑒於目前過分浮華的不良文風,我們在此熱切呼喚那種情真意切樸實本色的文風,應該不無現實意義吧?無論是為了學生的作文還是做人,我們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迅速起來蕩滌這股不良文風,正本清源,回歸剛健質樸的作文教學正路上來。是所至盼焉。
文章來源:《中學語文教學》2010年第1期頭版
參考文獻
1. 鄭板橋《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五書》。
2. 詳見拙作《越具體的才是越豐富的——高考作文命題與考場佳作標準漫議》,《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第8期,《人大報刊複印·中學語文教與學》2007年第12期轉載。
3. 以上例文及評析見於高考網2008年6月30日。
4. 白居易《與元九書》。
5.《文心雕龍·情采》。
6.《禮記·表記》。
7. 王充《論衡·超奇篇》。
8.《文心雕龍·徵聖》。
作
者
介
紹
管然榮,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北京教育學院丰台分院中學語文教研員,語文學科負責人,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中文核心期刊《中學語文教學》編委。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TAG:章黃國學 |
※震驚全國的高考作文
※還在吐槽高考作文題嗎?看看這些喪病的德國高考作文!
※最近高考,也來看看國外的高考,法國高考作文題有一種差距叫思想
※高考作文素材中國夢
※小學生寫的高考作文,竟讓人在發笑之餘深思
※看了法國的高考作文題目,中國學生全都傻了!
※看了法國的高考作文題目……
※各地高考作文大比拼,詩句作文重現高考
※別人家的作文:各國高考作文題長啥樣?
※高考作文經典語句
※大陸高考作文難?中國香港、台灣和韓日不服!
※往年高考作文中的雷人語句和精彩語句,刷新你的認識
※趣寫全國卷2高考作文:成為一個讓世界銘記的人
※特別製作:高考作文與跌宕起伏的時代變遷(看看有沒有你寫過的)
※周末PK:挑戰全國高考作文題
※全國二卷高考作文
※孫夢‖我的三篇高考作文
※《共和國,我為你拍照》 北京高考作文
※據說不愛國就寫不出今年的高考作文!那台灣的高考作文要寫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