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國棟解傷寒:從結胸、懸飲看胃氣強弱

國棟解傷寒:從結胸、懸飲看胃氣強弱

國棟解傷寒:從結胸、懸飲看胃氣強弱



國棟解傷寒:從結胸、懸飲看胃氣強弱

作者:李國棟


「134.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一雲頭痛即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


「152.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大陷胸湯證,為誤下之變證,病位在心下,病性是熱與水結,名曰結胸。藥量較大,大黃六兩,芒硝一升,甘遂一錢匕,得快利,止後服。言外之意,若不得快利,可以當日再服,以得快利為效。大黃,芒硝主以攻下熱結,甘遂逐水。得快利後,不需糜粥自養。

十棗湯證,也是誤下之變證,病位在脅下膈間,病性是水飲內停,名為懸飲。藥量較小,芫花、甘遂、大戟共一錢匕,與大陷胸湯甘遂一錢匕瀉下力度相當,而大陷胸湯又有大黃六兩,芒硝一升,比大承氣湯用量都要大,大承氣湯中大黃是四兩,芒硝三合。十棗湯沒有其它攻下熱結之葯,並以肥大棗固護胃氣,可知其人胃氣不足,此乃不得已之法,得快利後,需糜粥自養,若不得快利,「下少病不除者」,須「明日更服」,不可當日再服。


十棗湯與大陷胸湯之方用如下:


十棗湯方:芫花(熬)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葯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大陷胸湯方:大黃(去皮,六兩) 芒硝(一升) 甘遂(一錢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兩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大陷胸湯無大棗護胃,得快利後也不用糜粥自養,且沒有「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之誡,而是「得快利,止後服」。言外之意,若不得快利者,應可以當日再服。

十棗湯有肥大棗護胃,得快利後需糜粥自養,不得快利,不可當日再服。


二病證相比可見,病大陷胸湯證者,其人胃氣強;病十棗湯證者,其人胃氣弱。凡病為結熱者,必為胃氣強,如承氣湯證,抵當湯證,陷胸湯證等;凡病為水氣者,必為胃氣弱。如苓桂術甘湯證,越婢湯證,十棗湯證等。歸類而言,麻黃湯證當屬胃氣強者,桂枝湯證當屬胃氣弱者。胃氣強者,若病邪在表,誤下之後,必作結胸。胃氣弱者,若病邪在表,誤下之後,必作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客 的精彩文章:

國棟解傷寒:仲景為何不說理?
100首經方方證要點——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國棟解傷寒:潮熱未必皆實證
100首經方方證要點——葛根黃芩黃連湯
國棟解傷寒:桂枝湯證為厥陰證之求證

TAG:中醫客 |

您可能感興趣

紹奇談醫:治療痰熱結胸的小陷胸湯
《傷寒論》條辯一四四: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郝萬山講傷寒論30講—結胸證
小結胸病的臨床治療254期
郝萬山講傷寒論32講—結胸證(3)、臟結證
郝萬山講傷寒論31講—結胸證?(2)
結胸醫案3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