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呂后侯府拜張良
文/庋恥齋
張良擊股而起,哈哈笑道:「天助大漢!我計有矣!』,碧瑤笑道:「既然子房已有良策,想也開懷,我便不打擾了。」起身便去,也不要張良相送,走出數步已不見了蹤影。張良望空而拜。
權謀非為天下計,翻雲覆雨藏私慾。
回首百年已成空,且看人間一齣戲。
呂后有求於留侯
話說一人推門進了書房,張良見得不由大驚失色,忙跪地請安。卻原來是呂后到了!呂后也不避忌,親手扶起張良,道:「留侯免禮。呂后徑直走到書案後,在席上坐了,又請張良坐在案前。張良謝了恩,便側坐在一旁。張良拱手道:「不知娘娘千歲到此,臣有失禮數,還望娘娘恕罪。」呂后揭開香薰蓋,用銀勺在香灰里撥了個坑,又打開儲香的檀木盒子,從裡面舀子幾勺香末放進香薰。放下銀匙,蓋好了檀木盒,拿起香薰旁的一個小夾子,從案旁銅盆里夾起一塊燒著的木炭,吹去面上的灰,輕輕放進香薰里香末上面,香末被炭火引燃,絲絲香煙繚繞,沁人心脾。呂后用夾子撥了些香灰將燃起的香末蓋住,那香煙頓時細了,一絲絲從香灰的縫隙間冒出。呂后放下夾子,微微笑道:「留侯今日為蕭丞相解難,哀家甚慕留侯之智。」張良道:「娘娘謬讚了,臣誠惶誠恐。」呂后道:「留侯為皇上謀臣,多有妙策,每每困急之中用君計謀而獲全勝。皇上對留侯可是信任有加,言聽計從。留侯亦為天下謀,功莫大焉!」
「留侯難道可以高枕無憂么?」(資料圖)
張良連稱惶恐,道:「不知娘娘見臣,有何見教?」呂后太息一聲,道:「今皇上寵幸戚夫人,欲廢太子而立趙王如意。留侯難道可以高枕無憂么?」張良聞言大驚,道:「如今天下太平,四海歸心,乃皇上聖德所致。太子並無失德,奈何廢之?恐招致群臣議論,朝綱紊亂。」呂后道:「非哀家為母儀之尊而敢有勞留侯,實為社稷。乞留侯為天下謀算。」張良道:「娘娘且莫憂慮,臣定盡心竭力。」呂后起身,道:「哀家不可久離後宮,一切拜託留侯。」說罷便躬身施禮。張良見狀忙匍匐在在地,口稱萬死。呂后扶起張良,道:「哀家有勞留侯了。」張良送呂后至門口,呂后道:「留侯止步,一切謹慎為上,哀家自去罷。待留侯籌謀有度,告知哀家便是。」張良不敢違拗,由呂后自己去了。
元君蒞臨來獻計
呂后去了,張良便回到書案旁坐下。未有片刻,門又被推開,卻是呂澤來了。見了張良,拱手道:「留侯久候了,在下失禮啦。」張良起身還禮,呂澤道:「某不明之處,留侯可有見教?」張良道:「侯爺少與時日,待下官思忖深意。」呂澤呵呵一笑,道:「以留侯絕世之智,亦非難事,只是有勞留侯了。某已設好宴席,請留侯賞光。」張良道:「侯爺見外了,良辟穀不食久矣。侯爺盛情,良心領了。待良早回,思忖明白,好回復侯爺。」呂澤也知張良辟穀之事,便不挽留。把張良送出府邸,待張良上車啟程方回。張良一路沉思,回到府上,便直奔書房,坐在裡面窮思良策。
一夜未眠,張良也未能想出些什麼可行之計。心中不免煩悶,出了書房,活動了下手腳,下人端來熱茶,張良漱了漱口,又回書房,還未坐下,門口家人來報:「老爺,門外有位姑娘求見老爺。」張良暗想:「如何有姑娘來見我?」交代家人道:「請她前廳相候。」自己叫人送來熱水,梳洗了才去前廳。剛到前廳門口,便聽裡面有人說話:「子房好生難見!」張良一看,不是別人,卻是碧瑤來了!忙三步並作兩步上前施禮,道:「不知元君蒞臨,張良未曾遠迎,失禮了。」碧瑤也對著張良盈盈一拜,道:「子房為國事操勞,莫要不顧身子才是。」張良忙請元君坐下,命家人奉上茶點,自己一旁相陪。
商山四皓(資料圖)
屏退眾人,張良問道:「不知元君今日降臨有何事見教?」碧瑤道:「我知子房為當今立儲之事煩惱,故而來看望一下。」張良道:「元君定有妙策教我!」碧瑤道:「妙策我倒沒有,塵世之事我也管不了。我那山上前些日去了四個垂暮老者,倒是個奇事。」張良道:「是何人教元君如此上心?」碧瑤道:「不知子房可曾聽過『四皓』否?」張良道:「莫不是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碧瑤道:「正是唐秉、周術、吳實、崔廣四人!」張良道:「此四老皆為高士,因嗔怪當今皇上慢辱,不為漢臣,逃匿商山,不知所蹤,如何去了天社?」碧瑤道:「至於個中緣故我亦不知。不過如今四人都去了天社山結廬而居,看來要長居天社了。」張良擊股而起,哈哈笑道:「天助大漢!我計有矣!」碧瑤笑道:「既然子房已有良策,想也開懷,我便不打擾了。」起身便去,也不要張良相送,走出數步已不見了蹤影。張良望空而拜,大聲道:「張良謝元君提點!」
張良命準備車駕,徑直入宮,面見呂后。呂后聞聽張良求見,連忙宣召,張良到了宮室,禮拜完畢。呂后賜座,叫眾人退去,問道:『『留侯真乃神人,一夜之間便有良策,還請留侯速速告知。」張良道:「娘娘可知商山四皓否?」呂后道:「此四人乃當今大德。當初陛下求之而未得,至今以為憾事。」張良道:「陛下甚重此四人,為當初辱慢懊惱不已。如能求之於太子之側,則太子無憂也!」呂后道:「奈何此四老義不為漢臣,隱遁商山,人不知其所在,如何求之?」張良道:「娘娘勿慮,臣已探其所在。」呂后聞言,不由喜笑顏開,對張良道:「如此甚好。如何求得此四老從太子,還請留侯為之籌謀。」張良道:「當初四皓不為漢臣,只為當今聖上辱慢。若太子能尊之敬之,贈予玉帛,何慮四老不來?』』呂后道:「此事全賴留侯。」張良道:「還煩娘娘請太子殿下親寫一封書信,言辭懇切,用語恭敬,臣方才可以請得動四老。」呂后道:「這個哀家自會辦妥。至於所贈禮物,哀家亦會處置妥當。」
張良與呂后商議詳盡,便辭別回府,靜待宮中消息。(編輯:孟淅)




TAG:騰訊道學 |
※《西遊記》第二十九回:三借芭蕉扇
※第二十九回(下):好事多魔」——金玉良緣的新走向
※「精讀紅樓」第二十九回(下):「好事多魔」——金玉良緣的新走向
※我們的開瑞綠卡房車故事之暢遊中國第二十九回 扎達土林與古格王朝
※踴躍表現豬八戒,讀西遊,你不知道的西遊記,第二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