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如何理解「氣遍身軀不稍滯」?

如何理解「氣遍身軀不稍滯」?

悅太極 中國國家工商總局註冊認證商標


武禹襄的《十三勢行工歌訣》原文是「氣遍身軀不稍痴」。武禹襄有一篇《十三勢行工要解》,裡面都是一些語錄式的文字,這是他練習太極拳時的個人體會,是隨手記下來的。這裡面有:「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撐;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所謂『氣遍身軀不稍滯』也。」


按照丁丑本《李亦畲書太極拳譜》,《十三勢行工歌訣》中這句話原來是寫為「不稍痴」,後改為「不稍滯」。從文字上講,我認為「不稍滯」好理解,也就是要想「氣遍身軀」,就不能有一點遲滯的現象。所以,我認為改為「不稍滯」是正確的。

如何理解「氣遍身軀不稍滯」?



經絡和氣血在中國傳統醫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中醫講「氣為血之帥」,認為沒有氣,血液就沒法運行。所以,我認為「氣遍身軀不稍滯」中的「氣」是指內氣。人的體內有血和氣,氣就是沿著經絡運行的一種物質。


血是看得見的,氣則是看不見的,但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氣就是一種動力,沒有這種動力,血液就不能運行,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所以,氣血旺盛,人的生命、生理機能,也就旺盛;氣血衰微,人的生命也就衰微。從練習武術的角度來說,氣血旺盛,人就健壯,各方面的素質就強,也就能夠更好地發揮技術。所以,氣血對於練習武術是非常重要的。武禹襄在論述太極拳時,把氣血放到了重要位置,很多地方都談到了氣,並提出了「氣遍身軀不稍滯」的觀點。

如何理解「氣遍身軀不稍滯」?



如何做到「氣遍身軀不稍滯」呢?我們看武禹襄是怎麼說的。武禹襄說練習太極拳要「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也就是身正氣順。練拳時,姿勢正確,身法中正,內氣運行起來就順暢。如果低頭彎腰、挺胸疊肚,外形姿勢不端正,自然會影響到內氣的順暢。武禹襄還說,練拳要「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


也就是內氣的運行,曲折百轉,沿著經絡,要運行到身體的細枝末梢。內氣不能僅僅在主要的通道上運行,細微處也要運行到。能做到「內氣無微不到」,也就做到了「氣遍身軀不稍滯」。


根據武禹襄的拳論,我們練拳要做到兩點:一是要身法正確、拳勢動作正確,這樣才符合身正氣順的要求;二是要做到「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第一點比較容易做到,做到第二點就不是很容易了。這也就是太極拳的如何「行氣」問題。

對於太極拳的「行氣」,李亦畲有一些要求。首先要打通任督二脈,這也是中醫的說法。人體的任督二脈本來就是通的,練習太極拳會使它更加通暢。練習太極拳時,不要想著通任督二脈,只要氣血充盈了,血脈自然就會暢通無阻。練習到一定程度,任督二脈自然就會更加暢通,這是自然而然的,不能刻意追求。練習太極拳具有一定的水平後,在呼吸的時候,會有內氣貫通任督二脈的感覺。


這時,可以稍微用意念引導內氣從督脈上行,從任脈下行,回歸丹田。內氣上行時,要過長強、夾脊、玉枕等穴位;下行時,通過舌抵上齶溝通任督二脈,使內氣回到丹田。練習太極拳時,沒有必要刻意用意念引導內氣,太極拳的動作,一般吸氣時,都會引導內氣沿督脈上行,呼氣時,內氣自然下歸丹田。


如果刻意引導,反而容易出現偏差。另外,如果是為了練習技擊,可以在發勁時,意想內氣沿督脈上行通過兩肩沿手三陰經發出,然後再順手三陰經回到命門——武派太極拳講究內氣存於命門。這種練習方法,能使你做到「意到氣到力到」。

如何理解「氣遍身軀不稍滯」?


還可以用意念向下引,使內氣運到湧泉穴,發勁時,內氣沿湧泉穴向上走。這樣就能達到上下相合,內外相合。這些練習要領,都是在身法正確,同時懂得技擊含義基礎上進行的;如果身法不正確,不明白動作的技擊內涵,就不能貿然引導內氣運行。因此,我建議,練習太極拳的內氣運行,必須在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下進行,不要急於求成。


另外,內氣的運行和呼吸之氣是有一定關係的,練習太極拳,尤其是初學太極拳,要自然呼吸,不要強調動作和呼吸的配合,否則容易出偏差。等到動作熟練了,外形動作自然能和呼吸相合。但是,也不是所有動作都能夠和呼吸相結合的。切記,內氣的運行要」勿忘勿助」,不要勉強追求某些氣感效果。


其次,除了打通任督二脈外,還要做到「心腎相交,水火既濟」。中醫認為,心屬火,腎屬水。心腎相交,才能水火既濟。人在心情平靜的時候,一般是能達心腎相交的,我們練習太極拳,稍加意念引導,能使心腎相交得更好。這樣水火相融,就會產生內氣,這就是「腹內松靜氣騰然」。水火相融產生的內氣,要走遍全身,無微不到,達到「氣遍身軀不稍滯」。


這對人體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這種「心腎相交」的效果,可以通過練習太極拳實現,也可以通過靜坐來實現。平常人雖然不練太極拳,只要做到心情平靜,呼吸平穩深長,也是能做到「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的。

如何理解「氣遍身軀不稍滯」?



總之,要做到「氣遍身軀不稍滯」,除了正確的身法外,更重要的是正確的「行氣」。內氣的運行,可以通過練習拳架達到,也可以通過靜坐達到。不管是採用哪種方法,都要持之以恆,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最好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練習太極拳,體會內氣的運行,一是要按照內氣運行的順序來體會,二是要用意念引導。但是,要「無過不及」,不能過於用意。


太極拳的最終目的是養神、蓄神.不在於氣。如果過於重視氣,則會動作遲滯、呆板,不能輕靈圓活,這就是所謂的「在氣則滯」。太極拳最終在於神.意和氣只是一個練習的階段,所以,雖然講「氣遍身軀」,但是,還要「不稍滯」——不能有遲滯、滯重的意念和氣息。


悅太極轉載網路文章


廣告

如何理解「氣遍身軀不稍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太極 的精彩文章:

15個信號提示您:必須養肝了!
拳打一半意,另有新天地。
如何破解內練之層層修鍊?
太極拳懂勁的運用與鍛煉。
如何做到:靜如處子,動若脫兔

TAG:悅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艾火遍身燒、祛病如把抓
停車場撿到一隻流浪狗,遍身傷痕,觸目驚心
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明朝式悶騷:遍身女衣者,儘是讀書人
外星人為何普遍身材矮小?科學家表示竟然是營養不足
老母重病我借遍身邊朋友,臨走前卻把高額存款給弟弟
啞鈴堪稱增肌神器!一對啞鈴玩遍身體各個肌肉!
中原第一個霸主下場有多慘?說出來嚇死你,蛆蟲遍身
馬拉維皮革產業: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