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次梅姨要讓英國文法學校回歸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次梅姨要讓英國文法學校回歸了!

文 | 林軼君 編輯 | 聞琛


英國的公立中學分很多種類,其中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s)算得上是教學質量上乘的典範,擴張和建立新的文法學校也因此成為提案內容的重中之重。


文法學校竟然完全碾壓了我們熟知的「公學」?文法學校為什麼曾經被叫停現在又要回歸?英國的教育生了什麼「病」,需要什麼「葯」?最重要的是,教育應該怎樣最大程度地實現公平公正,促進階層流動?一起來看這場關於英國教育改革的論辯。

1. 文法學校竟然完全碾軋了貴族公學?


每年英國教育部都會統計每所中學的高考成績,並在報紙上發布學校排行榜。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次梅姨要讓英國文法學校回歸了!


2015年度英國中學排名前10位


排行榜中,文法學校的表現確實不凡,甚至好多都超越了私立學校。前10名里有7所公立學校、3所私立學校,而這7所公立學校中就有6所是文法學校。


這裡插一個題外話,但情況非常有意思。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9所英國貴族公學並沒能佔據榜首。其中表現最好的是威斯敏斯特公學 (Westminster School) 排名79,聖保羅女子中學(St Paul s Girls School)排名84,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 僅排名94,麥錢特·泰勒斯學校(Merchant Taylors School)排名97,而更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包括伊頓公學(Eton College)和溫切斯特公學(Winchester College)等都未能擠入100強。為了確認這份數據的真實性,我又查閱了國家督導辦公室(Ofsted)的詳細報告,結果很遺憾這些學校的成績確實如此。


2. 什麼是文法學校?


說起文法學校這個概念,那就要追溯到1944年出台的英國教育法。當時公立學校被分成三類:文法學校、現代中學(secondary modern schools) 與技術學校 (technical schools)。

文法學校以學業為主,學生必須在11歲時通過一個名為「11+」的考試才能入讀文法學校,即「選拔式」(selective)入學體系,這些學生畢業後大多都會考上大學;而沒有通過「11+」考試的學生只能上現代中學以及為數不多的幾家技術學校,這類學校更著重於培養孩子的職業技能,並實行「非選拔式」(non-selective)入學體系。


這樣的三分系統(tripartite system),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很大爭議——


許多教育學家認為現代中學與技術學校容易被視為二等學校,而孩子們從11歲起就被貼上等級的標籤是不合理的。


在1950年至1960年間,政治家們也開始起來反對這個系統,理由是:窮人家的孩子請不起家教,在11+考試中不具優勢。這等於是說三分系統給予了中層階級選擇文法學校的特權,同時也加固了社會等級劃分。


另外,對於地區政府而言,同時維持文法學校與現代中學是一筆過於龐大的開支。

於是綜合類學校 (comprehensive schools)逐漸走上了大舞台。它結合了文法學校和現代中學的特質,即重視學業,學生入學又是非選拔式的。就這樣從1965年以後,文法學校或轉型或關閉,數量開始慢慢減少。直到1998年,前首相托尼·布萊爾立法決定保留現有的文法學校,同時禁止開辦新的文法學校。英格蘭原先擁有近1300所文法學校,現如今僅存163所,北愛爾蘭還剩69所,而威爾士和蘇格蘭則一所都沒有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次梅姨要讓英國文法學校回歸了!



英格蘭163所文法學校的分布圖,來自BBC網

3.當前英國教育有什麼問題嗎?


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打了個問號,英國的基礎教育質量是不是很糟糕?所以需要改回原來的體系?在劍橋大學的網站上我找到以下數據作為參考:


2015劍橋大學的本科入取生中有97.7%的學生成績考到了A*AA以上。其中62.3%來自於公立學校,37.7%來自於私立學校。74.6%是英國本土學生,25.4%是海外學生。


【註:英國高考(A-level)是三門以上的選修課,學生沒有必修課,所以A*AA代表三門課的個別成績,A*也可以理解為A+】


2013的錄取生中有96.8%的學生成績考到了A*AA以上。其中61.4%來自於公立學校,38.6%來自於私立學校。75.6%是英國本土學生,24.4%是海外學生。


2011的錄取生中有97.6%的學生成績考到了A*AA以上。其中58.8%來自於公立學校,41.2%來自於私立學校。75.9%是英國本土學生,24.1%是海外學生。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次梅姨要讓英國文法學校回歸了!



劍橋大學2011年至2016年報考人數和錄取人數統計表


以上數據顯示,每年劍橋大學入取的新生高考成績大致相似。近幾年,公立學校學生的錄取比例和海外學生的錄取比例都有小幅上升的趨勢。大學的招生人數不變,考分要求不變,但報名申請的學生人數有所增加。


從這些數據來講,絲毫看不出中學教育質量不好或者有下滑的趨勢。雖然僅憑一所大學的新生錄取數據不能用來證明全英國的中學教育水平,但相信從牛津大學和帝國理工大學的招生數據中同樣也能找到與劍橋大學相仿的答案。那麼這至少說明英國本土培養出來的優秀中學生還是很多的。


然後,就在今年,英國教育部指出,國家督導辦公室的評點報告顯示,全國有329所學校的初中成績未達到政府最低要求。該數字遠遠超過2013年同期的154所。不過這個現象並不代表成績差的學校越來越多了,而是政府每年都會提高分數要求。儘管如此,這329所學校仍然是值得被關注的對象。


目前,所有的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教學都是按照全國統一課程 (National Curriculum)執行。可是到目前為止,英國還沒有實行教科書和課本統一化的制度。上課進度和上課內容包括作業內容都是由各個學校和老師自己決定的。有些學校會統一購買最優質的教材並不斷更新,有些學校則多年用著同一套課本。還有學習氛圍和家庭因素等等原因,學校與學校間的差距也就可想而知了。


4. 梅姨的教育改革到底想怎麼改?


教育改革綠皮書到底說什麼?


首相特蕾莎·梅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創辦新的文法學校,撤銷1998年布萊爾首相的原法案。現有的文法學校也將被賦予擴建的權利。


2.每年撥款5千萬英鎊來幫助文法學校成長,而且政府不會限制選拔式學校的數量。


3.現有的綜合類學校將被允許以選拔方式來入取學生。


4.綜合類學校的學生將有機會以借讀性質入讀文法學校的部分課程。另外在14-16歲的年齡段,為學生提供轉校的機會。


5.新的文法學校必須承擔一些義務,比如協助建設和管理一所附屬小學,或者在周邊地區協助建設一所非選拔式姐妹學校。新的文法學校也必須有一定比例的學生來自於低收入家庭。


6.開放建設更多的宗教類學校,比如開設新的天主教學校。


7.大學和私立學校將有義務去資助公立學校和協助教學或建設新學校。


從上面的改革措施可見首相特蕾莎·梅想藉以上方案來提高中學的教學質量和解決學區問題。


學區房這個概念不僅僅中國有,英國也一樣。入讀公立學校除了你要有英國合法居留身份外,你還必須居住在該學校周邊一定範圍以內。因此,富人紛紛搬到好學校附近居住,房價也被炒得很高。窮人買不起也租不起,就只能去差一點的綜合學校念書。


雖然富人也可以選擇去私立學校,但誰不想既享受國家免費教育又同時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呢?所以一所好的公立學校的入學競爭往往比私立學校更勝一籌,而家庭背景富裕的孩子依舊享有優勢。如果每個地區都能覆蓋到至少一所好學校,那麼學區問題就能得到緩解,窮人家的孩子也會有更多平等的機會。


現在很多好的公立學校都分布在英格蘭南部地區,甚至有些僅僅集中在幾個城市,北部地區的好學校比較少。所以很多家長在面臨工作機遇時要在工作和下一代的教育中做艱難的決定。也有不少人為了孩子會選擇向南邊城市搬遷而放棄自己理想的工作。


對於英國的中低層收入家庭來說,想讀好的學校並不是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爭取到的,還有很多局限性。也就是說目前的教育政策根本不能給到他們最公平的待遇。特蕾莎·梅想改變這一社會流動性問題,所以這次教育改革議案的主要受益人群是英國的中低層收入家庭。


5. 這項改革為什麼會爭議激烈?


這項議案如果在國會商議通過了,那麼它將被正式立法並實施。不過目前來看,爭議十分激烈:


工黨堅決反對建立新的文法學校,並確信選拔式教育會增加社會的不平等。正因為1960年代已經出現過這樣的問題,文法學校帶來的只是偽平等現象。選拔式入學體制刪選掉的大多是沒能力提供「11+」入學考試輔導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最後大部分文法學校的學生仍然來自於中產階級家庭。表面上看似人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其實並不公平。所以才會有1998年布萊爾首相禁止成立新的文法學校的法令出台。


自由民主黨不願關閉任何文法學校但也不支持建立新的文法學校。他們的領導人Tim Farron覺得所有學校的教育水平都應該得到提升,而不僅僅是讓一部分學校變成文法學校。


英國獨立黨曾在過去呼籲每個城鎮都應該建立一個文法學校。


綠黨曾在2015年的宣言里提議將文法學校改編進入綜合類學校系統。


更有一些指責稱興建或者擴建文法學校未必是解決方法。在過去幾年間,已經有不少文法學校擴招過學生,但其結果反而使學校的平均成績下滑。英國目前缺少的是好的老師以及好的教師培訓機構,如果沒有優秀的師資隊伍拿什麼來建學校?歷史無法證明文法學校對於解決社會流動性有任何積極的效果,我們也不需要倒退到50-60年代去。


也有人說,選拔式體系未必是件壞事,考試系統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


英格蘭民意調查分布情況,來自Yougov.com


而一份網路的民意調查則顯示民眾對於文法學校的呼聲還是很高的,尤其在文法學校集聚的地區。更有調查顯示,有62%的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去參加文法學校的入學考試,15%不願意,23%說不知道。但如果孩子通過了考試有67%的家長會支持孩子孩子入讀文法學校,10%不願意,23%依舊錶示不知道。


爭議仍然在繼續。特蕾莎·梅的改革是否能夠推行?這會不會成為英國教育史上又一次重大改革?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探校錄|少年書房|家長課|數學思想


小留學生日記|批判性思維


喜歡就點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外灘教育 的精彩文章:

中產是個坑,加上育兒就是一個大坑
家有teenager,一位70後父親的育兒經
你的孩子有手機網癮嗎?研究表明這和性格有關
就在這個夏天,多名國外知名大學教授們聯合起來的集體「勸讀書」行動!
暑期里還有這樣一檔親子主題的開放日,集音樂體驗與互動休閑為一體

TAG:外灘教育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新晉拳王宣布要為博彩公司而戰!這是咋回事?
英國喜劇「紅鼻子」要來了,那中國的呢?
梅姨要脫歐,法院不給!英國脫歐大戲要重拍?
梅姨要脫歐,法院不給!英國脫歐這出大戲,這麼搞事要重拍啊!
王子為女兒爭權,這是要上演英國宮斗劇?
馬爾地夫退出英聯邦,蘇格蘭要再公投,英國是要迎來「脫英」潮?
我們都把第一次給了英國,英國你能給我什麼?
初到英國留學,下了飛機後該怎麼到學校呢?
他應該是英國史上最「嬌艷嫵媚」的大學校長了
租給英國的新界算是清朝最後一塊領土嗎?
來英國到底要帶什麼,在讀學姐告訴你!
這個法國的「鳳姐」,竟然想嫁給英國的王子!
英國妹子因髮型被學校趕回家,老爹怒了,但說實話這髮型有點過了
俄航母機槍直接瞄準英國,是要給哪國誰下馬威?
沒了英國這個暗哨,美國要怎麼把手深入歐洲呢?
在倫敦遇見「雅思天后」劉薇,這次來英國是為了什麼?
中國美味又昂貴的大閘蟹,快要把英國人逼瘋了!
我們在中國讀書時必修英文,現在輪到英國孩子學中文啦!
背完九九乘法表,寫完一課一練,這一次英國人終於要踏上學中文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