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蘇太簡參政帖》紙本 19.6×6.8cm 上海博物館藏


此帖與《苕溪詩帖》等俱為其中年成熟書風的代表作品。


韻高氣古出鐘王


韻高氣古出鐘王,

半作仙姿半作狂。


無邊風神通四面,


蠅頭險勁壓蘇黃。


這是當代著名女書法家林岫女士對米芾的詩讚。一個「出」字,即道出了米芾藝術的源流與成就(就我看來,「出」字在這裡有兩解,一解為「出於」,一解為「出其右」)。以狂放著稱的米芾,絕不是那種「無知者無畏」似的輕狂,而是一種深諳傳統而又敢於超越前人的真性情的表達。米芾在晚年所作的《自敘》對自己學書經歷是這樣描述的:


余初學先寫壁,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出於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鍾方而師師宜官,《劉寬碑》是也。篆便愛《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其書壁以沈傳師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

(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響最深: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段季展。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筆法,如「門」字右角的圓轉、豎鉤的陡起以及蟹爪鉤等,都集自顏之行書;外形竦削的體勢,當來自歐字的模仿,並保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沈傳師的行書面目或與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學段季展,「獨有四面」、「刷字」也許來源於此;褚遂良的用筆最富變化,結體也最為生動,合米芾的脾胃,曾贊其字,「如熟馭陣馬,舉動隨人,而別有一種驕色」。)


由此可見,米芾書法藝術成就的取得,是與其向古人廣泛學習和自己刻苦修鍊密不可分的。專攻米芾書藝研究的著名書法家曹寶麟在《中國書法全集·米芾卷》中稱:「米芾對古人技法的深刻理解,得之於持之以恆的揣摩臨習。古來沒有任何一個書家,可與元章的精勤相敵。」其子米友仁在米老的一件書跋中也曾寫道:「先臣芾所藏晉唐真跡,無日不展於几上,手不釋筆臨學之,夜必收於小篋,置枕邊乃眠。」


評家大都把米芾的書法實踐及其藝術風格分為3個階段 ——元豐五年(1082年)32歲以前為向唐人學習的第一階段;從元豐五年以後至元符三年(1100年)50歲左右為第二階段,這一時期他經蘇軾指點轉向對晉人書藝的研習,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從米芾50歲以後到他逝世,為第三階段,這是他個人風格得以鮮明展示的時期,也是其書法藝術達到「自成一家,人不知以何為祖」,「無邊風神通四面」而爐火純青的頂峰期。


苕溪蜀素傳千古


天姿凌轢未須誇,

集古終能自成家。


一掃二王非妄語,


只應釀蜜不留花。


這是清代著名書法家王文洽對米芾的評價。如果說米芾最早是以「集古字」,學前賢而走入書壇的話,那到後來「一洗二王惡札,照耀皇宋萬古」之時,他已是一位入古出新的大師了。

米芾是宋代書家中傳世作品最多的,雖然所有的書評家都把米芾的「第三階段」視為其藝術的高峰,但在米芾眾多的傳世佳作中,寫於其39歲時的《苕溪詩帖》與《蜀素帖》卻是公認的米芾最有影響力的兩件作品。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苕溪詩帖》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時米芾38歲。此卷用筆中鋒直下,濃纖兼出,落筆迅疾,縱橫恣肆。尤其運鋒,正、側、藏、露變化豐富,點畫波折過渡連貫,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無雕琢之痕。其結體舒暢,中宮微斂,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時長畫縱橫,舒展自如,富抑揚起伏變化。通篇字體微向左傾,多攲側之勢,於險勁中求平夷。全卷書風真率自然,痛快淋漓,變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書體的典型面貌。史料記載,此帖是米芾當年應湖州(今浙江吳興)郡守林希之邀,結伴遊覽太湖近郊的苕溪時留下的墨寶。而就在米芾寫下《苕溪詩帖》一個多月後的「元祐戉辰九月二十三日」,米芾又在此留下了另一件與《苕溪詩帖》齊名的《蜀素帖》


「蜀素」是北宋時四川造的質地精良絲綢織物,上織有烏絲欄,製作講究。有個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裝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寶,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就在這次結伴遊覽苕溪的旅途中,林希取出他珍藏了20多年的蜀素卷,請米芾書寫,米芾才膽過人,當仁不讓,一口氣寫了自作的八首詩。


《蜀素帖》書於烏絲欄內,但氣勢絲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縱,用筆俊邁,筆勢飛動,提按轉折挑,曲盡變化。《擬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後面愈飛動洒脫,神采超逸。米芾用筆喜「八面出鋒」,變化莫測。此帖用筆多變,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千,充分體現了他「刷字」的獨特風格。因蜀素粗糙,書時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另外,由於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了較多的枯筆,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


雖然在此之後,米芾還留下了大量的書法精品,但似乎在後世的廣大書法愛好者中,絕大多數人都是通過這兩件作品了解米芾書藝的。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米芾曾經崇尚並研習過的唐代大家褚遂良、顏真卿比為「美聲唱法」,把二王與他同輩的蘇軾比為優雅的崑曲的話,米芾的書法應當是既有「唱功」又具時代氣息的「流行歌曲」了。我想,《蜀素帖》與《苕溪詩帖》所產生的廣泛影響,恐怕主要歸結於此兩件作品所產生的「雅俗共賞」的審美情趣了。


跌宕多姿米老書


從來翰墨號如林,


幾見臨池手應心。


羨煞襄陽一枝筆,


玲瓏八面寫秋深。


這是當代書壇泰斗啟功先生在著名的《論書絕句》里對米芾書法的激賞。雖然詩中所指的「秋深」並非米芾晚年的書法,而是指其書於元祐元年(1086)的《張季明帖》(因帖中臨張旭「秋深,不審氣力復何如也」而又名《秋深帖》),雖然啟老認為米芾「晚歲之筆,則枯乾無韻,如虹縣詩等,殆同朽骨,雖欲為賢者諱而有所不能也」。但如果我們也同樣能視啟老評語而「不為賢者諱」的話,我們依然可以從眾於世俗的觀點,來欣賞米芾50歲後的作品,體會被蘇東坡譽為「風檣陣馬」,被趙構譽為「如乘駿馬」,被朱熹譽為「天馬脫銜」,被趙孟鈑為「駿馬得御」的米芾書風。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2002年12月6日,在北京舉行的中貿聖佳秋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專場上,原藏日本有鄰博物館的米芾《研山銘》真跡被中國國家文物局以2999萬元人民幣購得,後交由故宮博物館收藏。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米芾 《研山銘》


《研山銘》作於崇寧元年(1102)八月十五日,絹本手卷,行書,卷縱36厘米,橫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行書大字39個(每字摺合人民幣76.9萬元,它的成交價創下了中國藝術品拍賣新的世界紀錄),是米芾書法精品中的代表作。啟功先生曾經說「我此生見不到米芾的《研山銘》,將死不瞑目!」並認為《研山銘帖》是米芾真跡精品中的代表作,「米芾的行書成就最高。此帖下筆揮灑縱橫,跌宕多姿,不受前人羈勒,抒發性情天趣,在他的大字墨跡中,應推為上品。」中國書法家協會會長沈鵬也讚賞《研山銘》字字珠璣、筆筆難書,他最為推崇「下震霆」的「震」字一撇:陡然一筆細如蠶絲又穩如磐石,險絕筆法登峰造極。「有人說是敗筆,我看恰是妙在巔毫。正如打乒乓的擦邊球,又像足球彈在門框上再進網,妙不可言!就像孔子論人生最高境界———既『從心所欲』,又『不逾矩』。」


傳世的米芾法書多為小字,大字僅有3件,均為其晚年之書法力作,除《研山銘》外,還有作於崇寧五年(1106年,56歲)的《虹縣詩》(藏於日本東京博物館)和更晚的《多景樓詩》(藏於上海博物館)。《虹縣詩》運筆剛勁雄健,具奔騰之勢,中多飛白,變化無窮;結字自由放達,傾側中含穩重,端莊而不失婀娜。米芾嘗自稱其書為「刷字」,這一點在《虹縣詩》中表現得十分明顯。該帖節奏感極強,用墨則乾濕濃淡,渾然一體,得天成之趣。如起首「虹縣舊題雲快霽一天清淑」十一字,一氣呵成,筆雖干而不散。而擘窠大行書《多景樓詩》,此貼更是將「刷字」筆法推向了極致,八面出鋒,縱橫馳騁,所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痛快淋漓,氣象軒豁。


古來書評家都認為,要窺探一個書家的真性情,「書不如札,札不如稿」,因為手札詩稿這類看似「隨意為之」的墨跡,恰恰是書家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在米芾留下的大量傳世佳作中,絕大部分為真情流露的手札詩稿,展讀觀賞,如對佳人,如飲佳釀,更能體味到米老那意態紛呈的韻致和搖曳跌宕的旋律。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臨沂使君帖》縱31.4厘米,橫25.1厘米


釋文:芾頓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納,陰鬱,為況 如何?芾頓首。 臨沂使君麾下。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伯允帖》縱27.8厘米,橫39.8厘米


釋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頓首啟。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難卻爾。區區思仰不盡言。同官行。奉數字。草草。芾頓首。伯充台坐。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清和帖》縱28.3厘米,橫38.5厘米


釋文:芾啟。久違傾仰, 夏序清和, 起居何如?衰年趨 召,不得久留,伏惟 珍愛。米一斛,將微 意,輕鮮悚仄。餘惟 加愛、加愛。芾頓首。竇先生侍右。


(作者:李煉原載2007年11月13日《重慶日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有的書法,落款比作品更多情
你以為這些古人在寫詩,其實是在吐槽吶!
李鴻章《致子美書札》,最顯書法功力!
漢隸名碑——《曹全碑》
十首《念奴嬌》,自是詞中第一流!

TAG:書法家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

1900年前後的香港
900年前的搖滾少年,900年後的國畫史詩
1光年究竟多遠?開車要900萬年!
打井300米卻意外發現9900萬年前的幼鳥
今年最慘的安卓機皇,半年內從5400元跌到1900元
馬雲眼中的吳三桂,曾虧損9000萬,10年卻逆襲賺了200億
2.8億的雞缸杯1949年1000元買的,顧景舟的紫砂壺9000萬,1萬小拍得!
1900年人眼裡的2000年是什麼模樣?
1900年前後中國
2017年銷量預計9000萬台,小米憑藉什麼恢復到巔峰?
年齡9900萬歲身長30米體重100噸,世界最大恐龍在河南
健美從1900年到2017年的發展使,變化太驚人!
詹姆斯退役後能超越做到39000 9000 9000的百年絕紀嗎?
1900年前後的晚清中國
琥珀中封存了9900萬年的鳥翼
3年9000萬拿下場均25+10+5球員,這交易堪稱年度巨佳
老照片:1900年至1976年的北京天安門
花100億掙900億,值!
老照片:1900年前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