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普利策獎得主張彥:《紐約客》有時候也是個挺壞的雜誌

普利策獎得主張彥:《紐約客》有時候也是個挺壞的雜誌


普利策獎得主張彥:《紐約客》有時候也是個挺壞的雜誌



「我覺得《紐約客》或者別的雜誌有點像一個獨裁國家,大領導人說了算。其他人都要想『他喜歡什麼,他喜不喜歡這樣的文章』,所以《紐約客》是本非常麻煩的雜誌。」日前在北師大舉辦的一場「非虛構導師研討會」上,2001年普利策獎獲得者、美國的駐華記者張彥(Ian Johnson)這樣說。

在國內,「非虛構寫作」是一個近幾年越來越熱的寫作概念,它的界定、創作方法、寫作規範都還在探討中,而同時也已經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美國的《華爾街日報》、《紐約客》等雜誌的深度報道可以說是國內非虛構寫作者學習的標杆,但作為原《華爾街日報》中國分社的社長、現《紐約時報》、《紐約書評》、《紐約客》等多家媒體的撰稿人,張彥眼中美國雜誌的非虛構寫作現狀,也沒有那麼美好。


「大部分文章越來越像傳統的新聞文章,非虛構作者難以得到深度調查的經濟支持,必須按照編輯喜歡的風格寫文章……」張彥皺皺眉說,「《紐約客》有的時候也是個挺壞的雜誌。」


界面文化將張彥的觀點以第一人稱方式進行整理,讓我們聽聽,在他的眼中,《紐約客》的「壞」體現在什麼地方。



普利策獎得主張彥:《紐約客》有時候也是個挺壞的雜誌

《紐約客》雜誌經典封面



「我覺得國外和國內非虛構寫作的一個共同的問題是寫好的非虛構比較難。在國外很多人寫的也不太好,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在寫非虛構,但其實就是亂寫很多他們的看法,覺得他們混到一個地方看到一些東西,寫他們所看的東西、他們的感覺,就算非虛構。我覺得真正好的非虛構是要有學術方面的概念,應該證明你是怎麼知道的,你所寫的東西的來源。這可能是現在非虛構寫作共同的問題,中國的情況我不是特別了解,國外我覺有這個問題。


另外一個在國外非虛構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是,媒體的金融壓力越來越大,很少有雜誌和出版社能支持好的非虛構作家。因為他們就是想要快,不願意花很長時間研究一個題目,寫好的非虛構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是必須花很長時間,不可能寫得快。但寫得快就變成一個博客了,不一定是好的非虛構。


我和何偉認識已經有很長時間,我覺得他文字非常好,這是大部分非虛構作家達不到的。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花了不少工夫來研究,有人說他寫的文章是他偶爾碰到一些人,然後寫一些他個人的看法,其實不是這樣子,他是提前花了很多很多時間的。比如說他去浙江採訪工廠,寫出來好像是他跑到第一個工廠就去寫這個故事,其實他已經在那邊採訪了好幾個星期,他的做法也是很費時間的。

因為何偉現在書寫得好,在《紐約客》還算可以得到不錯的支持,所以他可以這樣子做,大部分人沒辦法花那麼多時間,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寫出文章。但我說《紐約客》支持何偉也有點不準確,說實話《紐約客》不太支持他。《紐約客》大部分的文章越來越像長一點的報紙文章,分析什麼戰爭,或者特朗普、希拉里的一些消息。他們願意登何偉的文章,但他們不會提前說,好,你花一個月兩個月在浙江研究一下這個工廠,我們會支持你。他們會覺得你寫得很好,那我們就登吧,你寫得不好或者沒有成功那就是你的問題。《紐約客》有的時候也是個挺壞的雜誌。有很多人要給他們投稿,他們就會說,你自己看著辦吧,所以這種調查性的做法也是很少有人有條件能做。


我上世紀90年代在《華爾街日報》當記者,那時候《華爾街日報》還是支持非虛構寫作的做法,現在給予的支持很少了,包括《紐約時報》,他們大部分的文章是比較傳統性的新聞,很少有幾千字的非虛構的報道。所以我運氣比較好,因為1990年代末、2000年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大部分的西方報紙就不太支持這種長篇的報道性的文章了。


給我的印象比較深的是,我記得《華爾街日報》的一個編輯也寫過一個小文章,給我們介紹怎麼寫非虛構的報道,他說到你要花的時間。你可能覺得需要三天研究一個問題,但是最好是還有四五天,因為最好的東西是你覺得研究已經結束了之後才發現的。大部分人覺得一個問題我已經研究好了,我成功了,就回家了,但是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有自己的偏見,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去研究一個問題就是按照這些偏見或者看法。研究之後我們的腦子比較開放一點,沒有需要成功的壓力,還是可以在一個地方轉一轉,多採訪幾個人,然後你就會發現我的看法錯了,或者有更有意思的東西。我覺得有這種空間是很重要的,你不能把每一個研究項目變成一種軍事戰略的活動,我有幾天,我去這邊,拿到我所需要的材料回家,像一個軍隊。


我覺得《紐約客》或者別的雜誌有點像一個獨裁國家,大領導人說了算,其他人都要想,他喜歡什麼,他喜不喜歡這樣的文章,所以它是非常麻煩的雜誌。如果他喜歡你的題目,如果他說你可以去寫,大概自由是也比較大的。比如說我寫了一篇關於華德福學校的文章,一種新的教育方法,他也覺得這個題目有意思,所以我就可以去寫,也花了一個多月到一些城市去採訪學校、家長、孩子。但是《紐約客》的編輯也有他的要求寫法,他的style,你必須按照他們喜歡的寫法寫文章,要不然就沒法被登,你的文章他們就不要了,所以可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不是很自由。


如果你看一期《紐約客》,大概有三篇比較長的文章,這三篇中大概有一篇或者兩篇是他們自己的人寫的,大部分時候也有一兩個是外來人寫的,這些人大多是寫書的,或者是學者,他們有自己的經濟來源,比如說你把自己寫的書的一章給《紐約客》,他們會把這個改一下然後登出來,所以投資不是《紐約客》投的,是你寫書,或者你是一個學者,是一個什麼大學的教授,有自己的工資,很多是這樣子的。或者有不少的人有一個有錢的家庭,或者是嫁了一個有錢的人。《紐約客》自己的記者大部分是不會寫很長的文章、投入很多錢的,大部分是採訪有名的人,很有效果的文章,比如說去採訪莫言,跟著他一個禮拜,你就可以到他的老家去,大概一個月之內就能把這個任務結束了。

大部分《紐約客》的記者必須每年寫三萬字,平均一篇文章是五千字,每年要寫六篇文章,所以大部分情況下必須每兩個月寫一篇文章,加上也有假期或者別的狀況,可能平均下來沒有兩個月。在這種情況下你沒有很長的時間來做調查。我覺得《紐約客》是本非常厲害的雜誌,但也恰恰因為這種厲害,他們也可以不那麼尊重作者。(文/武婧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 的精彩文章:

林賽·羅韓罵前未婚夫是窮鬼,反而被打臉
「能打」和「有種」能不能讓女生喜歡?
一个道德幽灵和她的无爱婚姻
斯蒂芬·金:我最擔心特朗普當總統,不讀書使人們思辨能力變差了
我是一隻妖孽,我想修鍊成金剛

TAG:界面 |

您可能感興趣

論實力還是看名氣?紐約的大佬們是時候做個決定了
紐約時報眼中,老杜和特朗普得了同樣的病,「而且不輕」
紐約街拍 姑娘穿著時尚個個都很有錢
難得時尚:湯麗柏琦VS蔻馳,紐約時裝周時裝秀,你更愛哪個?
在剛過去的紐約時裝周,都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看點?
你與紐約的時尚精們,只有一塊手錶的距離
這些美好的地方,只有生活在紐約的人才知道
紐約時裝周潮人們穿的美翻炫彩亮色,真的是每一件都想有個同款
紐約也還是那個紐約
紐約時報:服用維他命並不能讓你睡的更好
紐約時報說,大清朝竟有三個人還知道有東西比生命寶貴,他們是誰
紐約一個妹子,不用畫筆,只用她的手指就畫出了一個童話世界
紐約地鐵說,只要包里塞得下,就可以帶狗,於是主人們都很拼
菲律賓的首都,被稱為「亞洲的紐約」,你覺得夠資格嗎?
郭碧婷:紐約時裝周,給你不一樣的精彩
光緒年間一個紐約人買了個玉器筆筒,它的魔力究竟有多大?您想得到嗎?
紐約遠不是《老友記》中的那樣簡單,天堂是它,地獄也是它
或許真是天註定!費納決在紐約的首演又被這個男人攪黃了……
橫掃紐約的大胃王,竟然是這樣一個顏值爆表的日本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