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皇失勢,武士崛起!簡述日本平安時代

天皇失勢,武士崛起!簡述日本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是指桓武天皇遷都(784年)至武士源賴朝在鎌倉開設鎌倉幕府(1192年)之間的408年。之所以它被稱為平安時代,不僅僅是平安朝定都於平安京,而是因為平安時代與之前的奈良時代以及之後的鎌倉時代有著極大的不同。事實上,在明治維新以前,平安京都算是日本的首都,當然首都不一定得是政治中心。縱觀來看,平安時代經由了律令制的復興,再到攝關政治的興起,院政制度的出現,最終武士階層開始邁上舞台,成為日本的主角。

天皇失勢,武士崛起!簡述日本平安時代

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之後,大力發展能夠穩定天皇統治的律令制,並嚴格遵守著律令條文。同時,他也修改了一些已經不適應當下社會的條文,甚至廢除它們。然而,在桓武天皇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接連出現了數名幼年即位的天皇。年幼的天皇自然是不能夠親政的,這就使得朝廷之中出現了一個在律令制中不曾出現過的官職——攝政。攝政一職,多由外戚藤原家世代擔任。攝政在天皇年幼時,輔助天皇處理政務,天皇長大之後,攝政則改任關白。關白與攝政,其實就是換湯不換藥,二者的作用相差不多,同時關白也不是律令制內規定的官職。

天皇失勢,武士崛起!簡述日本平安時代

除了攝政與關白之外,類似管理司法類事務的「檢非違使」這樣的「令外官」也是層出不窮。檢非違使的職能與律令制中的許多官職相重,並最終取代了他們,成為朝廷中的常設官職,這無疑是律令制衰弱的表現。

天皇失勢,武士崛起!簡述日本平安時代

天皇母系勢力的攝關政治的出現,使得天皇在朝廷中的權勢越來越小,同時也引起了天皇父系勢力的不滿。於是,白河天皇於應德三年(1086年)退位,成為了上皇,開啟了院廳政治的時代。院廳政治中的「院」,即是指退位之後的治天之君上皇,而在院政時代,由院廳頒發的「院宣」的權力則遠遠大於天皇頒下的「詔敕」。

天皇失勢,武士崛起!簡述日本平安時代

因此,雖然院廳政治的出現,是為了與攝關政治相抗衡,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院廳政治更是遠離了天皇親政這一條路,反而加速了律令制國家的瓦解,讓天皇在朝廷之中,更加沒有發言權。掌握實權的院廳,將天皇從「絕對權威」的位子上扯下,利用自己是天皇父輩的身份挑戰律令制,最終將原本應該嚴格執行律令制的國家政治,變成了帶有私人性質的「家族政治」。

天皇失勢,武士崛起!簡述日本平安時代

在中央政權發生變化的同時,原先盛行的「班田收授法」也在進入平安時代不久之後就漸漸走向了衰弱。班田制,即是由國家制定嚴格的戶籍制度,按照人口將土地班給百姓耕種,在百姓死後,班下的田地則交還給國家。在班田制的制度下,土地是屬於國有的,不能夠私下買賣。然而到了平安時代,私人之間的土地兼并時有出現,再加上地主們自己開墾出了新田,使得國家變得「無田可班」,逐漸停止實行了班田制。從弘仁元年(810年)到延喜二年(902年),一共只實行了四次班田。班田制的衰弱,同時也是律令制崩潰的體現。

天皇失勢,武士崛起!簡述日本平安時代

班田制停止之後,許多農民得不到田地,只能自己去開墾新田,或者投到私有田地的地主門下服務,這就使得封建地主階級,逐漸走上了舞台,莊園制也逐漸興起。

值得一提的是,莊園制之中的庄民所有的土地被稱為「田堵」,庄民從莊園主處取得田堵的耕種權,同時也向莊園主繳納年貢以及提供雜役。田堵的所有者被稱為「名」,因此,「名」所有的土地也被稱為「名田」,「名」也被稱為「名主」。擁有少數名田的被稱為「小名主」,而擁有大量名田的則被稱為「大名主」,這就是後來室町時代「守護大名」、「戰國大名」的由來。

本文經指紋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 ?長按左邊字母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簡述太平天國五虎大將
簡述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其他人最後是什麼下場?
簡述太平天國五虎上將功績及結局
簡述太平天國「五虎上將」生平及其功績
隋朝第二位皇帝簡述
皇帝檔案西周篇:從周文王到周幽王,十二位帝王簡述
本質上就是地主大院?簡述日本戰國時代城池與要塞的發展
簡述南宋九位帝王生平
簡述西晉八司馬,第一位篡魏,最後一個敗光西晉
簡述北宋王朝九位帝王的生平
吉喜收藏簡述日本繪畫風格的源起
簡述明朝初年朱元璋策劃的四大慘案
簡述唐朝末年「十三太保」生平及其功績
簡述歷史上十大痴情皇帝
圖片簡述古代廁所:何時分男女?慈禧的馬桶什麼樣?
簡述清朝的六大親王,第三位平定了三藩之亂
王者榮耀老夫子:文能為師,武能上王者,簡述一個能文能武的傳奇
簡述五虎上將
明代「四王琴」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