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簡述太平天國「五虎上將」生平及其功績

簡述太平天國「五虎上將」生平及其功績

1、李開芳,廣西鬱林州人,與林鳳祥齊名,壯族。太平天國辛開元年八月,授戊監軍。明年七月,升金一總制,帶右一軍。從西王蕭朝貴攻長沙,連下桂陽、嘉禾、攸縣等地。九月,在長沙擢金官正將軍。十一月克岳州,升殿右二指揮,率勁旅攻克漢陽,升殿右二檢黠。十二月克武昌,升地官正丞相。

太平天國乙榮五年五月初五日(夏曆四月二十七日),李開芳等七人在北京就義。敵人正綁黃懿端上身時,懿端飛腳把敵人踢死兩個,踢傷兩個,把敵人嚇倒。到刑場時,觀眾萬頭攢擁,懿端高聲對觀眾說:「自出天京,所向無敵,清妖不堪一擊,滅亡就在眼前」。當敵人把開芳和懿端用寸磔酷刑凌遲處死時,他們都昂首揚眉,怒目四顧,表示蔑視敵人,英雄不屈的氣概。

2、林鳳祥(1825—1855),男,太平軍將領。廣西桂平人,壯族。一說廣西武緣(今武鳴);一說廣東揭陽人。農民出身。早年因反清吏遭通緝,避走廣西,加入拜上帝會。1851年參加金田起義,驍勇善戰。克永安,授御林軍侍衛;克岳州,升指揮;克漢陽,升檢點。1853年1月率軍首登武昌城,封天官副丞相;3月進攻南京,首破鳳儀門,繼克鎮江、揚州;5月與李開芳、吉文元率軍自揚州北伐,經安徽、河南、山西攻入直隸,擊潰清直隸總督額爾經額部萬餘人,被封靖武侯;10月抵天津近郊楊柳青,震撼清廷。惜進攻受阻,乃屯軍靜海。1854年春因彈糧、寒衣不繼,援軍未至,遂南撤阜城、連鎮,挖壕堅守,奮戰9個月。次年3月連鎮陷落,受傷被俘;4月在北京就義。追封為求王。

3、胡以晃(1816──1856),廣西平南人。太平天國初期著名軍事統帥。地主出身。天國官員中唯一的武秀才(文秀才為何震川)。早年參加拜上帝會。金田團營時,洪秀全、馮雲山秘藏在平南縣花洲山人村其家布置起義,為在附近思旺圩布防的清兵所困,他協助帶領會眾拒守,並派人往桂平金田村告急。旋得援軍擊敗敵人,遂擁洪秀全至金田舉行起義。1851年12月,在永安任春官正丞相。1853年3月,抵南京。5月,奉命率部西征,克安徽和州。6月,過蕪湖,占安慶。10月,取集賢關,繼克桐城、舒城。次年1月,攻佔廬州。因功封護國侯,尋改護天侯。6月,晉封豫王。不久,以六安失守,屢戰受挫,革除王號,隨石達開赴江西作戰。1855年1、2月間,先後在湖口、九江大敗湘軍水師。尋歸,守西梁山。封護天豫。10月,隨石達開出師湖北,旋戰於崇陽、通城一帶,轉入江西,攻克新昌、臨江。次年1月,佔領分宜、袁州、萍鄉,所至有功。不久病死於臨江。

4、黃文金(1832-1864),太平天國將領。廣西博白文地人。早年參加金田起義。1855年鎮守湖口,屢次擊退清軍。1857年清軍大舉來犯,力竭城陷,全師退出湖口。1859年韋俊在池州(貴池)叛變,他與古隆賢、劉官芳、賴文鴻奪回池州。1860年升定南主將。參加再破江南大營之戰,與楊輔清自高淳占溧水,克秣陵關。10月太平軍分5路包圍曾國藩於祁門,他當西路,沿長江南岸趨贛北,12月攻克建德(東至)、鄱陽(江西鄱陽)等地,斷敵糧道。湘軍援祁門,他在戰鬥中負傷。1862年封為堵王。為援救天京,與楊輔清等率軍攻佔寧國,與鮑超部激戰,牽制清軍。次年從皖南入江西反攻湖口,阻止清軍對天京的圍攻,不克,退歸皖南,入浙江守湖州。1864年天京陷落,迎幼天王洪天貴福至湖州,護送赴江西,至寧國病死。

5、羅大綱,原名亞旺,廣東揭陽縣西門外藍田都上陽鄉寨內(今豐順縣湯南鎮種玉上圍/上圍古寨)人。他少懷大志,成年之後,遊俠江湖,"往來茭塘一帶,出沒無常";常劫富濟貧,"獷猛異常"。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嶺南大饑荒,羅大綱以"三合會"首領率饑民暴動。第二年因官兵追捕急,遂與波山艇軍溯西江而上,進入廣西。他參加反清秘密組織"天地會",在永安(今廣西蒙縣)一帶組織信徒,活動於潯、梧、永安、荔浦等地,攻城略邑,突襲清軍。據羅惇《太平天國戰紀》所載,洪秀全起兵粵西,與馮、楊、蕭、韋、石等"六人共誓生死"。"時水寇羅大綱有眾千餘人,掠永安州",曾遇胡以晃。胡以晃勸其"歸秀全"。接著,太平軍派馮雲山對羅大綱進一步做工作,曉以大義,為羅大綱所"悅服"。羅大綱接受太平軍推翻清朝,開創新朝的綱領,"愛其軍律之嚴及其治軍教理",終於服從太平軍集中統一領導的組織原則,於咸豐元年(1851年)初率所部2000多人從桂平江口投入太平軍,被任為左二軍軍帥。

咸豐三年(1853年)10月,為配合太平軍西征,羅大綱和吳如孝督師突出江南、江北兩門聲援。田家鎮一役,武昌同知勞光泰所招潮勇多歸順太平軍,楊秀清"概令羅大綱統帶",並給羅大綱在鎮江有較大自主權。越年3月,羅大綱奉調回南京,與胡以晃進攻和、廬(今安徽和縣、合肥)。4月又奉命代替秦日綱守安慶。11月,接連攻佔安徽建德、東流和江西饒州石門等處。12月10日,羅大綱(時已升任為冬官丞相,功勛加一等)得知田家鎮失守,即自饒州率輕騎由都昌沿陸路趕到九江援助燕王秦日綱的西征軍,在小池口孔壟驛與湘軍水師激戰。由於安慶太平軍趕來增援而大敗清兵,毀其營盤。咸豐五年(1855年)初,曾國藩的湘軍逼近九江,羅大綱率軍與翼王石達開的大軍配合,以誘敵深入,分割聚殲的策略,把湘軍水師引入鄱陽湖。2月11日夜半時分,石達開自九江,羅大綱自小池口共乘輕舟百餘只奇襲湘軍水師,焚燒湘軍戰船百餘艘,俘曾國藩座船。曾國藩乘小舟逃人羅澤南軍營,想投水自殺,為羅澤南所制止。這一役,大滅湘軍氣焰,對西征軍三克武昌,穩定皖贛基地起了積極作用。此後,羅大綱雖曾偶返南京,但基本堅持在皖贛一帶作戰,1855年8月,在蕪湖戰役中受傷,10月撤兵到天京,因傷勢惡化,醫治無效,當月病逝於天京,年僅51歲。死後被洪秀全追封為"奮王"。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騎兵 的精彩文章:

南明遺臣,頸部中箭,仍手刃數十清兵,被俘,絕食七日,引頸就刃
太平天國五虎上將之首,戰功赫赫,卻慘死在酷刑寸磔 之下

TAG:歷史騎兵 |

您可能感興趣

簡述太平天國五虎上將功績及結局
簡述唐朝末年「十三太保」生平及其功績
簡述太平天國五虎大將
簡述五虎上將
簡述宋朝開國功臣
簡述南宋九位帝王生平
簡述蜀漢三老將,至死不忘為國效力
簡述清朝的六大親王,第三位平定了三藩之亂
簡述北宋王朝九位帝王的生平
天皇失勢,武士崛起!簡述日本平安時代
簡述五胡十六國及其命運
簡述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其他人最後是什麼下場?
簡述西晉八司馬,第一位篡魏,最後一個敗光西晉
簡述大秦帝國四位雄才大略的霸主
隋朝第二位皇帝簡述
簡述明初三傑
簡述南明最後的抵抗之夔東十三家
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簡述
簡述歷史上十大痴情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