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平壤歷史上發生兩次戰爭,但結果卻截然不同!

平壤歷史上發生兩次戰爭,但結果卻截然不同!

平壤歷史上發生兩次戰爭,但結果卻截然不同!

明萬曆二十一年 ( 1593 )中國和朝鮮兩國聯軍在平壤圍殲日軍的攻堅戰。萬曆二十年日本太政大臣豐臣秀吉發兵進攻朝鮮,侵佔平壤。明廷應朝鮮國王李昖請求,命李如松為提督,率兵4萬餘援朝。次年一月初六,中、朝聯軍5萬餘人進圍平壤 。

日將小西行長率兵2.4萬餘憑堅據守 。李如松採用三面圍攻,東面設伏的作戰部署攻城。初八拂曉,喬裝朝軍助攻城南門的副將祖承訓部卸裝露明軍衣甲,日軍大驚,急速調兵堵截。主攻城西門的副將楊元、李如柏乘機攻入西門。激戰至中午,三面城破,小西行長率殘部連夜過大同江東逃,沿途又遭聯軍伏兵擊殺。此戰斃日軍萬餘人,迫使日軍退縮東南沿海一隅,從而扭轉了朝鮮戰局。

平壤歷史上發生兩次戰爭,但結果卻截然不同!

平壤之戰以明朝聯軍的全勝告捷, 三都之一光復。 此役日本第一軍團受到重創,黃海道、開城、咸鏡道等地的日軍相繼撤往漢城,朝鮮的半壁河山因為此役的勝利而迅速光復,日軍試圖以朝鮮為跳板進攻大明帝國的戰略設想完全失敗。

而日軍再次踏進 平壤, 已是整整300年後的事了。但這次中國也已經換了朝代,戰爭的結果也截然不同了。甲午戰爭時期中日兩軍在朝鮮進行的規模最大的陸戰,清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兩國正式宣戰前,為加強駐朝兵力,清廷派遣衛汝貴的盛字軍、馬玉昆的毅字軍、左寶貴的奉軍和豐升阿的奉天練軍盛字營及吉林練軍等共32營、1.3萬多人趕赴平壤駐守。

平壤歷史上發生兩次戰爭,但結果卻截然不同!

1894年9月初,日軍開始向平壤推進,參戰部隊共20000餘人,清軍防禦部隊為12000餘人。日軍至15日完成部署,隨即展開進攻,經過一整日激戰,日軍攻克平壤,清軍拋棄輜重倉惶撤退,撤退途中屢遭日軍伏擊,撤退後又沒有可以依託的防禦支撐點,傷亡慘重,並且造成了駐朝鮮清軍全面潰退的局面,至9月24日,清軍全部退回中國境內。9月15日平壤之戰與9月17日的黃海海戰一起,成為中日甲午戰爭的轉折點,自此以後,日軍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並開始在中國境內迅速推進。平壤之戰中,山東費城傑出將領左寶貴面對友軍潰逃、敵軍壓境的境況,毅然殊死抵抗,直至殉國。皇帝由此,贈太子少保銜,予謚忠壯。

平壤歷史上發生兩次戰爭,但結果卻截然不同!

而這次平壤之所以失敗:

一是戰役指導不明確,是攻是守,舉棋不定,未做必要的作戰準備。

二是消極防禦,株守城垣,沒有捕捉戰機,主動打擊日軍,反而處於坐以待斃和被動挨打的地位。

三是敵情不明。沒組織偵察,不了解日軍的情況,僅依靠天津李鴻章的電報通報的情況來指揮作戰,以致沒能準確掌握日軍採取多路遠距離奔襲包圍平壤的作戰行動,當日軍迅速進至平壤附近對平壤形成包圍後,清軍只好倉促應戰。此外,軍隊腐敗、官兵矛盾尖銳也是平壤失守的重要原因之一。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朝鮮半島雖然有可能爆發戰爭,但是幾率不高
再現朝鮮戰爭罕見照,從現實上來講,這場戰爭尚未結束
看完下面這些照片,你才發現戰爭其實並不可怕!
一旦發生戰爭有種人下場最慘,只要被抓就難活,就算活也生不如死
朝鮮戰爭罕見照,平民悲痛欲絕,但戰爭還在繼續
古代歷史上發生過那麼多次戰爭,戰爭結束後是如何處理屍體的呢?
戰爭結束了,災難並沒有遠離,她生來沒有雙手,用腳搞定一切
這些戰爭中的搞笑事件,瞬間讓戰爭變得不再肅穆!
戰爭爆發,最倒霉的就是老百姓,看看朝鮮戰爭中平民如何逃生的
戰爭史上的第一次毒氣戰,用慘不忍睹去形容也不夠格
這才是甲午戰爭前的日本,富不如清朝但民生好,賠款讓他們發達了
結果一邊倒的戰爭,其實開始時關羽並無優勢
未來戰爭中,直升機間的空戰似乎是一個必不可免的趨勢
結果一邊倒的戰爭,其實開始時關羽毫無優勢
看了之後才知道戰爭太可怕!能不戰爭就不戰爭
如果世界上的政客都跟她一樣,可能就沒有戰爭了!
二戰日本發動戰爭是否毫無勝算,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一旦發生戰爭,這群人下場極慘,就算能活下來,也沒好日子過
這些戰爭發生的奇葩原因,個個讓你苦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