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張悅然: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只想按自己的節奏生活

張悅然: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只想按自己的節奏生活










鯨魚馬戲團 - 落雨音樂資源載入中...





- 00:00 / 00:00












文:郭雅君


策劃:十點讀書



01


這是九月的某一天,張悅然正忙著備課。


從2012年開始,她擔任了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講師,開設了短篇小說鑒賞等課程。

現在開學了,每周都要上課。因為不想重複從前講過的內容,她會重新備課。有時候在上課的前一天,她需要熬夜做第二天要用的PPT。每當這個時候,她總感覺自己完全不像老師,反倒像一個開學前趕暑假作業的小學生。

「我從小在大學的家屬院長大,對於大學總是會覺得很親切,有一種歸屬感。因為開設了小說鑒賞方面的課,我必須重讀一些從前讀過的小說,而且把一些碎片似的思考整合起來。可以說,在每次教課之前,都有一個我自己學習的過程。」

她的父親也是大學教師。

幾十年前,還是中文系學生的他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篇小說,《釘子》,故事源自他少年時代目睹的真事。

兩個月後,他收到了雜誌社編輯的來信,說小說的調子太灰,沒法用。他把稿子丟進抽屜里,再也沒看過。之後又投過幾次稿,仍是灰調子,仍無果。畢業後,他留校任教,結婚生子,徹底放棄了小說寫作之路。


他不是那種希望子女去繼承自己事業或者實現自己理想的人,總是放任張悅然自由成長,從未試圖培養和塑造她成為作家。





只是有些東西彷彿是生來就融在血液里的。

張悅然顯然是寫作上的早慧者——

14歲開始發表作品,19歲獲「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21歲出版了第一本小說《葵花走失在1890》。此後三年,她又接連出版了五本作品,和韓寒、郭敬明並稱為「青春文學三駕馬車」。並在2006年榮登「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

那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個黃金時代,被貼上了「80後作家」的標籤,代表著叛逆、反抗、自我。


然而,密集的自我表達與寫作讓她慢慢脫離了生活的本質。在最需要接觸生活的年紀,她或沉浸在自己虛構的世界裡,或回到現實中馬不停蹄地簽售,參加各種宣傳活動。而這對一個寫作者的創造是沒有好處的。


02

寫完《誓鳥》之後,張悅然希望自己能慢下來。

「外界的出版環境,會希望一個作者寫得越快越好,寫得越多越好,但我不想遵循這樣的規則,受到這樣的暗示。我只希望依照自己內心的節奏去寫作。

同時,我開始嘗試做一些別的事。從新加坡讀完大學回到北京,我就開始了職業寫作的生活,從未做過其他工作。寫作會使人一定程度上和社會隔絕,雙腳離開地面。而對於二十齣頭的我來說,這種隔絕是危險的,有可能失去參與感,失去活力。」





她開始做雜誌主編、在大學教書。這些身份就像一扇扇窗戶,可以讓她從新的角度去觀察世界。它們當然會佔據不少寫作的時間,但同時也帶給她很多經驗,使她保持開放的狀態。

在課堂上,她常常因為學生們的一些原創的、獨特的見解而感到驚訝。

有一次,有個學生就某個課上討論的小說談了一些看法,非常獨特。一開始張悅然有點不相信那是他自己想的,回家以後還在網路上搜索,希望找到一些資料,證明他參考了別人的想法。結果她一無所獲。


「我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也為他感到驕傲,同時,還有那麼一點羨慕。我想我在他那個年齡的時候,並不具備這樣的思考能力。」



03


整整十年,她沒有再出版作品,卻從未停止寫作——偶爾寫些短篇,發表在自己主編的雜誌《鯉》上。並醞釀一部長篇小說《繭》,把目光投向更遠的時空,關注宏大的歷史題材,撕掉80後作家身上慣用的標籤。



小說的故事,是根據張悅然父親講述的「釘子的故事」改編的。

張悅然的祖父母都學醫,父親在醫院家屬院長大。13歲時,隔壁樓洞的一個醫生在批鬥中,被人往腦袋裡摁進了一顆釘子,長度超過8厘米。雖不致死,卻成了植物人,失去了語言和行動能力。警察未能找到兇手。


這件事在她的心裡漸漸生根發芽:受害人與兇手的後代現在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會不會相遇,會不會成為朋友,會不會相愛?一個人對另一個人造成的傷害,會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這部小說從七年前就開始動筆。過程中,張悅然遇到了一些困難,最主要的是,她對於《繭》里所探討的歷史和父輩問題的一些思考,在不斷深入。對她而言,這個思考的過程,也許比完成小說更重要。


因此,她沒有急於寫完小說,而是帶著它一起生活了很多年,讓一些從頭腦中新長出來的東西,慢慢來到小說里,更替掉先前比較幼稚和單薄的思考。在這個過程里,她能感覺到,自己一點點變得成熟和寬廣。




快寫到結尾的時候,張悅然停下來了一段時間。好像在等待著什麼,但具體是什麼,她也並不確知。然後有一股充滿希望的力量,從她的心裡生了出來,注入到小說中。像一簇光,照亮了結尾。




與早些年作品中決絕的結局不同,《繭》的結局多了溫暖和寬容,給人留了想像的空間。




我喜歡這個結尾,因為它代表著某種新生的東西,從前的我不具備的東西。不是從黑暗到光明那麼簡單,它意味著含蓄、豐富和複雜,意味著掙脫了固有的思維定式。




今年七月,《繭》出版。不少人說,這是張悅然另一個黃金時期的開始。我問悅然怎麼看這個評價,她答:




寫完《繭》,我確實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好像面前的路變寬了,很多身體里的能量被喚醒了。不過寫作並不會因此變得順利和簡單,恰恰相反,它意味著你需要去面對更多困難,需要去逐個解決。





十點讀書 X 張悅然

Q:這十年,你覺得自己在性格方面有哪些變化?
A:我好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一些鋒芒還在,仍舊不是一個圓融的人。不過,我心底里很珍視這些鋒芒,希望它們能一直都在。如果它們消失了,我和這個世界變得很融洽,失去了摩擦,恐怕寫作對我就失去了意義。


Q:能說說你現在每天的日程安排嗎?生活有規律嗎?
A:我從前會在晚上寫作,寫到很晚。現在漸漸改為上午寫作。如果不用出門,就會斷斷續續寫到下午。大概在凌晨一點左右睡覺。生活還算有規律。

Q:工作之餘喜歡做什麼?
A:閱讀,看電影。

Q:喜歡的顏色?動物?城市?
A:喜歡黑色。喜歡貓。喜歡紐約和布拉格。

Q:對自己的現狀滿意嗎?對未來的生活有什麼期待?
A:對現狀不太滿意。希望能有更安靜的環境來寫作。對於未來的生活,我希望少些牽絆,多些自由。





Q:除了自己的經歷,你通常通過什麼樣的渠道來獲取小說的素材呢?
A:小說的素材,來源於閱讀和與人的交談。事實上,我需要的不是完整的故事,而是能夠激發想像,撬動感情的支點。再好的故事,如果不能打動自己,也是不屬於你的。所以這些支點很重要,它們是故事骨骼的連接點。而故事的血肉,是在寫作的過程中,一點點生長出來的。

Q:寫作的時候,有哪些習慣?
A:我寫作的要求很簡單,需要安靜的環境,還有一杯咖啡。有時候會站起來,在屋子裡走一下,站在窗前發一會兒呆。我很喜歡發獃,天馬行空地想一些不相干的事情,就好像漫遊了一大圈,重新回到眼前的生活里,感覺如同獲得了新生。

Q:平時看哪些類型的書比較多?最近在看哪些書呢?
A:我讀社科、傳記,還有歷史等方面的書。但我讀得最多的還是小說。我希望自己在讀小說的時候,始終能夠保持一種投入和參與的狀態,做一個理想的小說讀者。

Q:說說喜歡的作家?
A:我喜歡納博科夫、福克納、托尼莫里森、安吉拉·卡特等等。

Q:很多人認為,你的小說不是以故事取勝,而是勝在對人物的塑造,尤其是心理的描寫。你研究過心理學嗎?
A:我喜歡讀心理學方面的書,但那只是一種個人興趣。事實上,我並不喜歡講心理分析過多地應用到小說里。因為所有的心理分析,都有既有的路徑,小說里人物的內心活動,不應該是被規劃、計算和測量的。它應該更像是一次漫無目的的遊逛。只有賦予它絕對的自由,才會發現意想不到的風景。

Q:你希望自己是怎樣的作家?
A: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又不斷在改變的作家。

Q:平時和讀者交流多嗎?一般通過什麼樣的形式?
A:交流不是太多。我更喜歡的方式,可能是和大家一起討論某本最近讀過的書。從前在豆瓣的小組裡,經常會做這樣的分享,很多讀者會加入討論,大家聊得很愉快。


Q:八○後作家似乎都熱衷於辦雜誌,比如韓寒的《獨唱團》,笛安的《文藝風賞》,以及你的《鯉》。你覺得《鯉》和其他雜誌不同的地方是什麼?你辦雜誌的初衷是?
A:辦《鯉》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創建一個給年輕寫作者交流和分享的平台。《鯉》帶有鮮明的風格印記,體現了我們幾個主創人員的趣味和審美。它也許有些局限,有些小眾,但那是我們所堅持的文學標準。

Q:採訪笛安時,她說,對她而言,雜誌主編是工作,寫小說才是私生活。對你來說,這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
A:寫小說對我來說,是一種長久的事業。沒有它,我會感覺生活失去了意義。主編雜誌,更多的是因為興趣,也想將自己覺得好的小說推薦給大家。讓大家讀到好的文學,我心裡會有一種滿足感。主編雜誌,促使我讀了更多年輕一代作者的作品,讓我更了解周圍的文學環境。




Q:聽說你特別喜歡占星,為什麼會對這個領域感興趣並深究下去?它對你的寫作有什麼影響?
A:我研究占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在新加坡讀大學的時候。那時候,我買了很多相關的書籍,開始學習占星。不過事實上,我從小就對各種神秘事物充滿興趣。占星有趣的地方在於,隨著你的不斷學習,你對同一個星盤徵象的理解會越來越深,而且你會感覺到很多成塊的知識得到統合。我覺得占星對更好的理解人的性格,行為動機和思維模式很有幫助。而小說所關注的就是人心,所以我覺得或許對寫作也有點幫助。不過我對占星的研究,純粹因為興趣,從來沒有想過它能給寫作帶來什麼補益。

Q:你比較喜歡和哪幾個星座的人交朋友,為什麼?
A:我從來不會先入為主地因為星座而對一個人產生好惡。就像我前面所說的,星座所提供的只是這個人的一個面向。就算這個星座的思維方式,和我的星座和我的很不一樣,也並不妨礙我理解他,欣賞他,和他做朋友。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自己的成熟,欣賞的星座也在發生變化。青少年時代,很多朋友是火象星座(白羊、獅子、射手座),大概是因為他們身上有我所沒有的熱情和活力吧。而現在,身邊多了很多土象星座的朋友(金牛、處女、摩羯),他們勤奮、嚴謹而有責任感,讓我感到很安心。


Q:給十點的讀者推薦一本書,一部電影,一首歌吧。

A:《自由》喬納森.弗蘭岑;《穆赫蘭道》;《9Crimes》。







十點君聯合張悅然共同發起了一項購書活動,主角就是張悅然最新力作《繭》(限量簽名版)此次套裝還包含了十點讀書特別定製的創意筆記本、布藝書衣、帆布袋,全網獨家首發,精心設計,文藝精緻,別具意義。


戳?《她是80後最富才情的女作家,花十年寫一部作品,獲梁文道、余華、馮唐盛讚》即可查看詳情。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進入購買鏈接








???點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十點好物】購買《繭》之套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每天學習一點點,讓你成為更優秀的人
戀愛談到什麼程度就可以結婚了?
原來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畢業後你成了誰?
不會開玩笑就別硬開了

TAG:十點讀書 |

您可能感興趣

搞笑說說:別惹我,否則我會讓你死的很有節奏感
還在發愁你的運球無法過人?還在擔心自己找不到節奏?看看這個
只有你想不到的姿勢,沒有他帶不起的節奏
騷年你們這是一會都不能忍的節奏嗎,請注意點自己的形象啊
就是陳冠希 | 好人壞人我分不清,我跟著我自己的節奏
成為自己生活的旁觀者,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節奏
好人壞人我分不清,我跟著我自己的節奏
如何掌握正確的節奏,讓妹子不知不覺愛上你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要健康就只能這樣做?
對控制者說不,找到自己的節奏
在一成不變的生活里,如何找到自己的節奏
我能說,你這樣去買綠松石,是想吃藥的節奏嗎?
這20隻狗說是讓人分分鐘就想擁有,怎麼我覺得給我都不要的節奏
別催,我喜歡走在自己的節奏里
跑步,讓我用自己的節奏去生活
當生活充滿動感的節奏,我才覺得我在為愛拼搏
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節奏的,不要去干涉
李晨在家既然這樣稱呼范爺,不怕死的節奏!看來這婚是不用結了
快節奏生活中,我能想到最不費力的放鬆方式,就是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