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的主要教義之「清靜」

道教的主要教義之「清靜」

道教的主要教義之「清靜」



道教認為人的慾望是產生罪惡和災難的根源,無論是修身養性,還是為政治國都要控制慾望。《道德經》多處講到「欲」,而且都是指私慾和貪慾。

道教的主要教義之「清靜」



第四十六章有「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的名句,並且以「少私寡慾」作為主要的道德規範之一。對治理天下的君王來說,主張「我無欲而民自朴」《南華真經·天地》中所稱「古之畜天下者,無欲而天下足」,這是這個道理。


早期道教繼承並發展了道家的寡慾觀。《老子想爾注》中稱,「道常無欲,樂清靜」、「王者也當法之」,如此方能「令天地常正」。同時,對於世俗之人來說,也應遵循「道之所說無私,少欲於世俗耳。」

道教的主要教義之「清靜」



《清靜經》將「清靜」視為進入「真道」的得道境界,而有欲就是清靜的對立物。《清靜經》中「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意在將除欲和清靜聯繫在一起。該書中所說的欲指六欲。六欲即六根,六根是佛教原理,指「眼、耳、鼻、舌、身、意」。


元代道士侯善淵描寫「六欲不生」的狀態是:「眼觀無色,神不邪視。耳聽無音,聲色不聞。鼻息沖和,不容香臭。舌餐無味,不甘酸甜。身守無相,不著有漏。意抱天真,不迷外境。」還提出要達到這種境界,有道之士要「以道制欲,不以欲制道。以道制欲,所以清心,所以靜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行天下網 的精彩文章:

百世玉律
自古有志事竟成
秋天早上喝什麼粥最養人
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
什麼是修鍊中的「采陰補陽」?

TAG:道行天下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教義之清凈
道教的主要教義之「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