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文 | 衛西諦


看《咖啡公社》,片子本身有些虎頭蛇尾,但依然有機趣。伍迪·艾倫再次祭出東海岸的紐約與西海岸的好萊塢雙城結構,勾勒出兩種人生。紐約在伍迪·艾倫那裡依然充滿生命力和人情味——雖然那永遠是屬於電影的紐約。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咖啡公社》(2016)


我倒是曾經到訪過紐約。只有十天時間。十天時間在紐約就像流水一般,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痕迹。畢竟是紐約,太多地方可去,太多東西可看。如果只有十天,只能浮光掠影一樣,就像看一部伍迪·艾倫近年來的電影。看得表面,但還是好看。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攝於紐約大都會外


在紐約的最後一夜,我在Rego Park附近的電影院看了一場李奧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當時電影即將下片,來自隔壁街區的觀眾們坐了半場。我坐在這些普通的紐約市民當中,看著銀幕上1920年代的紐約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有一種奇妙的不真實感。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了不起的蓋茨比》(2013)


電影里的紐約無比炙熱,砂質的街道塵土飛揚,大廈、橋樑都像是半成品。故事的必經之地是長島與紐約之間的「荒地」,或者說「垃圾場」,「空氣中充斥著灰塵的不毛之地」,一副眼科醫生艾克堡的巨幅廣告牌注視著煤灰與塵世之間發生的一切。


當時紐約所有用煤燒鍋爐的經營者找到這個地方傾倒廢渣,這些煤渣常常掩蓋住鐵軌。這個地方估計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了,更何況人們可以通過地鐵從地下順利地進入曼哈頓。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了不起的蓋茨比》(2013)


散場後,人們三三兩兩消失在皇后區的夜色當中,或者鑽進地道去等最後幾班地鐵。在這樣尋常的紐約生活面前,剛才銀幕上的紐約、上個世紀初瘋長中的紐約倒成了奇觀——而且那些場景其實是在悉尼拍的。


如果你要在銀幕上看到更真實的長島西部(皇后區和布魯克林區),必須去看兩部電影。西德尼·呂美特的《熱天午後》(Dog Day Afternoon,1975),是在這裡上演一出銀行劫案,這部傑出的街頭戲劇,充滿華麗的演技、又有樸實的張力。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熱天午後》(1975)


在這個日常的舞台上,你可以看到那些布魯克林上班一族(銀行職員)的內心與情感。黑人導演斯派克·李則將這裡視為故鄉,他的《為所應為》(Do the Right Thing ,1989)是了解紐約黑人生活最好的視窗。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為所應為》(1989)


我在友人的公寓借住了十天,周圍鄰居大都是猶太人, 感覺是不錯的街區。因為車位租金昂貴,住戶們都停在公寓旁的街上,下班越遲只能停得越遠。紐約每條街每周有不同的掃街時間,一般是兩個小時。在這兩小時內,如果車位上有車立即會被拖走交罰金,所以每周一次「挪車位」競賽是必須的。


當天如果不用車的,前天晚上或一大清早就得把車挪到隔壁街區,挪得遠近憑各自運氣,然後等兩小時後迅速地挪回來。我經歷過一次,原本清靜的整條街突然熱鬧起來,一片挪車的盛景。不知道哪部電影拍出過這麼生動的紐約日常生活的麻煩與喜劇?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攝於大都會的露台


我在十天前的一個傍晚到達紐約的,通過擁堵的林肯隧道進入這個大都會。天色陰沉,當時的紐約剛被一場暴雨沖刷過。很遠就能遙望見帝國大廈,街道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大都市一樣,擁擠而嘈雜,人們開車也已經不像在美國鄉下和其它小鎮里那麼禮讓溫和,在幾個車道里擠來擠去是稀鬆平常的事,喇叭響成一片。


即使現實如此,但開著車穿越曼哈頓,第一次經過第五大道與百老匯,仍然是一件很夢幻的事。無數黑白的和彩色的影像在腦海里被重疊在一起。


第一次見到紐約,就是雨後的紐約,這立即就能讓人想起馬丁·斯科塞斯的《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1976)。在《Time Out》評選的100部最好的「紐約電影」中,這部是第一。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計程車司機》(1976)


久居紐約的攝影師邁克爾·查普曼將閃動著霓虹燈的大街拍得就像被雨水沖刷過後五光十色的夢境。斯科西斯覺得這部電影的感覺就是「夢快醒時」的感覺。如果你是這部電影的粉絲,行駛在雨後紐約的街道,心裡一定會響起伯納德·赫爾曼的配樂,說不出的迷離。


對於大多數外人來說(那些看《慾望都市》和看伍迪·艾倫的外國觀眾來說),紐約就是曼哈頓,和皇后區、布魯克林、布朗克斯、斯塔滕島沒有關係。因為在曼哈頓,幾乎每一寸土地都被電影化過。關於紐約的旅行指南,總是十分之九的版面都留給了曼哈頓。曼哈頓的每一處著名景點,總是讓人想起某部電影神話。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計程車司機》(1976)


一個看多了美國電影的人進入紐約,也許就是進入了一個巨大的片場,比真正的片場還要真實——街上的每一個紐約人都彷彿是扮演他們的臨時演員。


中央車站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中無數嫌疑犯逃亡開始的地方。這個車站有一個美妙的綠色天花板,用金線描出各個星座,內部宏大壯觀,極為氣派。在紐約的老攝影集里,經常有光線透過車站玻璃窗照進來的畫面;而現在,大廳的一端已經變成了巨大的蘋果店。在嘈雜的遊客面前,那樣安靜的光線消失了。


帝國大廈,1933年的金剛(King Kong)——那隻不停舞動雙臂的巨猿——反抗雙翼飛機、成就終極浪漫的地方,在他的眼裡,這座人類都會是一座險惡的叢林。登上86層樓遠眺時,就能看見曼哈頓上城的這片叢林。高樓密集,就像樂高玩具砌成,層層疊疊、密密麻麻,一種幾何製造出的夢幻之美。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金剛》(2005)


經過紐約公共圖書館,就能想起《後天》(2004年)里燒書取暖的地方,美國人把這裡當成人類知識的神殿。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後天》(2004)


到自然歷史博物館裡去,就忍不住要尋找《魷魚和鯨》(2005年)裡面,令少年傑西·艾森伯格兒時夢魘的魷魚吞噬鯨魚的巨大標本。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魷魚和鯨》(2005)


一個《美國往事》(1984年)的影迷,只要走進布魯克林大橋附近,就會被熟悉的回憶感動到不行,少年「麵條」被槍殺的著名場景就在附近,不過那座橋是隔壁不遠的曼哈頓橋,它出現在我們熟悉的海報上。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布魯克林大橋旁的曼哈頓橋隨手拍


而對於一個愛走街串巷,不愛光顧名勝的人來說,感受最深的是走進哥特風格的公寓樓群中間,想起了羅曼·波蘭斯基的現實主義超自然劇《魔鬼聖嬰》(Rosemary"s Baby,1968年),剪了沙宣短髮的米婭·法羅從這裡奪路而逃。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魔鬼聖嬰》(1968)


當然,再也沒有什麼地方,比得上自由女神像可以代表曼哈頓、代表紐約、甚至美國了。只要出現早期歐洲移民或遊客乘船來到美國的電影,都會出現遠洋輪船上的人們在海面上遠遠望見自由女神像的鏡頭。


其中最讓人難忘的是科波拉的《教父》第二集中,渡輪駛入紐約港,小維托·克里昂透過舷窗眺望著自由女神像的樣子,主題曲適時的響了起來,充滿著新生的希望和悠長的嘆息。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教父2》(1974)


當然,如果像我這樣的伍迪·艾倫迷,走到曼哈頓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嗅到他電影里的氣味,哈德遜河邊、不知名的酒吧、后街的消防樓梯、格林威治村、魚市場、公寓樓、舊書店和唱片行。人們把他在1979年拍的黑白片《曼哈頓》稱作「伍迪·艾倫的十四行詩」。他崇拜紐約——大家都這麼認為。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曼哈頓》(1979)


比伍迪·艾倫迷多得多的是奧黛麗·赫本迷,來自歐亞的無數遊客每天都擠在第五大道上的蒂凡尼店堂門口拍照留念。事實上,我進去轉了一圈,發現沒有電影《蒂凡尼的早餐》里給人的印象那麼大。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蒂凡尼的早餐》(1961)


在卡波特的小說中,這間高級珠寶店僅僅代表了一種幻覺——關於金錢、財富的一種象徵,這種象徵高高在上,對生活在紐約單間公寓的無業交際花和窮作家而言,是冷酷無情的。


但是1961年,派拉蒙將小說搬上銀幕時,觀眾發現蒂凡尼成了真正的天堂,按照奧黛麗·赫本扮演的赫利·格萊特利這位女主人公的話來說:「這裡不可能有壞事發生」。也許正因為這樣,人們才對這裡流連忘返。


我只能說,電影不夠誠實,它似乎有一種本性,千方百計要神話那些被吸入鏡頭的事物。「紐約電影」如同照見紐約的魔鏡,即使你走在現場,也很難擺脫魔鏡在最初給你的印象。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蒂凡尼的早餐》(1961)


一位在紐約大學學電影的學生,帶著我們穿過曼哈頓的街道,去乘坐一條纜車路線。途中經過了幾間夜總會,年輕人正像電影里那樣排隊入場,一股熟悉的「美劇風情」迎面而來。那架纜車是公共交通設施,除了紐約人很少有遊客乘坐,從曼哈頓島到東側的羅斯福島。


羅斯福島原先是監獄和精神病院,現在開發成住宅區。纜車線時間不長,但是從曼哈頓的樓群中拔地而起,穿越市區,霓虹燈光閃爍的夜景就在眼前掠過。就在纜車在夜色里漸漸遠離曼哈頓時,我才獲得一種遠眺的視角——原來那就是紐約。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就在纜車的半空中,你能清晰的感受到菲茲傑拉德對紐約的複雜心情。他藉助尼克·卡拉威(《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敘述者)之口這樣寫:


我開始喜歡紐約了,喜歡夜晚那種奔放冒險的情調,喜歡川流不息的男男女女,喜歡車水馬龍讓雙眼應接不暇的感覺。我喜歡走在第五大道上,從人群中挑出風情萬種的女人,想像著幾分鐘之內我便進入他們的生活,而且不為人知,也沒有人反對。


有時候,我會設想自己跟隨她們回到位於隱秘街角的公寓。他們回過頭來沖我一笑,然後走進門裡,消失在溫暖的黑暗中。在都市撩人的暮色里,我有時會感到一種難以派遣的寂寞。在別人身上,我也發現了同樣的情形。那些可憐的年輕職員,在櫥窗前徘徊遊盪,直等到獨自一人去餐廳吃頓晚餐。黃昏里的他們,如此虛度著夜晚和一生中最令人心碎的時光。


當纜車從曼哈頓樓群中穿越。這時,紐約真實的景象才短暫擺脫了電影的魔力——然而,我們的形容是:像電影一樣。



走遍全世界,還是最愛這座城市和它的電影



紐約街頭


本文曾刊於《生活月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一部向強姦犯復仇的黑色喜劇,暫時是全年最佳電影
歷史上想像力最爆棚的一位導演,到了晚年更出神入化
所有偉大的B級片,都有它不可告人的秘密
好萊塢大導自傳大曝潛規則,坦率得令人吃驚
他用了三十八年時間,獻給伍迪艾倫的影迷一份厚禮

TAG:虹膜 |

您可能感興趣

親愛的,我想和你走遍全世界最棒的21座海灘
走遍全球,這個攝影師只為了拍到全世界的「吃瓜群眾」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走遍全世界
世界上那些浪漫之地,一定要和心愛的人一起走遍!
攝影師走遍世界,拍下了那些與子偕老的愛情畫面
美景 | 走遍全世界,還是中國最美!
攝影師走遍全世界,用相機拍下了各地獨一無二的美人
攝影師走遍全球拍世界各地的美女,最後幾位簡直驚為天人
我們和湯普森一起走遍大半個中國,這也許是我經歷過最出色的球星中國行!
走遍世界,我們一起去看最美的「水」!
走遍世界,還是祖國最美!
他帶著女友走遍全球,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留下唯美的牽手照!
走遍了全世界我才發現你的笑容才是最美麗的風景
他走遍美國各地專拍人的臉,只為了尋找最有特點的面孔
是走遍這些全球最火打卡地!
男子酷愛火山,走遍世界只為一睹它的真容
你可能走遍幾十個國家,但生活最閑適的還是這座城
今日最燃!走遍萬水千山,只有這裡是我唯一的最愛
走遍這個世界,看看這世上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