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釗維:年輕人適不適合拍紀錄片?

張釗維:年輕人適不適合拍紀錄片?

年輕人拍紀錄片的理由


文|張釗維


(CNEX紀錄片基金會製作總監)

近期,我接觸到兩岸三地的年輕人拍攝紀錄片的活動或作品。他們中有研究生、大學生、中學生,涵蓋「90後」與「00後」。這是網路原住民一代,他們誕生在一個由各種虛擬實境設備環繞的世界裡,如今卻又不約而同地,投入直面真實的紀錄片工作。


與此同時,微信上流傳著資深紀錄片導演張以慶的一篇訪問稿。曾經拍攝《英和白》《幼兒園》的張以慶談到自己的紀錄片生涯與態度,頗有可觀之處。訪問末尾,他談到對現在年輕人熱衷拍紀錄片的看法:「年輕人熱愛拍很好,但是做紀錄片有前提條件,就是應該是有尊嚴的、豐富的積累。那麼多人蜂擁而至,拍的更多是粗糙的、缺乏沉澱和思考的片子,這是很大的問題。現在不少人二十歲出頭一畢業就做紀錄片,我不認為那有多好。當年,我在工廠十年,十年積澱對後來做紀錄片很重要。那時我沒有一天不想離開那裡,但現在回頭看還得感謝那裡。」這段回答,就成了這篇報道的題目,叫做「張以慶:不少人二十歲出頭就做紀錄片,我不認為那有多好」。

張釗維:年輕人適不適合拍紀錄片?


紀錄片《幼兒園》


誠如張導所說,紀錄片工作者需要閱歷,才能透過影片駕馭他人的真實生活。但,年輕人是否就不適合拍紀錄片?又或者,年輕人如果拍紀錄片,該當注意什麼?


不久前,台灣年輕人楊逸帆以七年時間拍攝的教育紀錄片《學習的理由》上了院線。楊逸帆從初中開始拍攝,當時,他就讀的宜蘭人文中學是標榜自主學習、開放自由的非體制學校,且標榜「無學籍」,即畢業後拿的不是政府認可的畢業證書,而是同等學力證明。但學生在升普通高中與大學時,依然必須通過體制設定的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基測)。楊逸帆看到同學平常快樂學習,但為了將來順利進入社會,必須面對基測,又十分糾結辛苦,幾乎忘了原本要來此上學的學習理由。於是他把攝影機對準同學或學長,問他們: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考試?考試有助學習,有助生命追尋嗎?讀書是為了什麼?

張釗維:年輕人適不適合拍紀錄片?


紀錄片《學習的理由》海報


楊逸帆拿起攝影機時才14歲,就開始問這些大哉問,儼然一副小大人模樣,彷彿另一個版本的小孩裝成熟唱流行歌;但另一方面,這也顯示了這個年輕人的純真無邪與直道而行。


影片追蹤了四個人文中學的學生,直到他們讀大學。這期間,有人因為安全感而選擇體制內的道路,有人在大學決定轉系,回到自己原初喜歡的音樂演出專業,有人則享受社團生活,在課業的夾縫中尋找樂趣。

張釗維:年輕人適不適合拍紀錄片?


楊逸帆用DV拍下紀錄片主角立安在考前的埋首苦讀的模樣。


到目前為止,這四個年輕人都在一般大學就讀,但楊逸帆自己依然在體制外。從某個角度說,他其實已經用自己的方式而非大學畢業證書進入社會。《學習的理由》這部紀錄片,有設計精良的官方網站,通過片商發行,並發動社會資源進行巡演與討論,儼然有一種運動的意味在裡頭。與此同時,在影片拍攝剛告一段落的2013年,他還跟兩岸三地朋友共同創辦《青醒》(Awakening)雜誌,鼓吹青年人以行動追求自我。這些,原本都是二三十歲的人才會去做,且也還可能做不好的事。


最明晰的一點是,他在影片中也會現身,被其他人稱為「導演」,而非本名。導演其實是個社會化的專業稱謂,如今被用在十來歲的毛頭小子身上,其實是對我們習慣的社會體制的最大挑戰甚至是挑釁。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年輕人該有的氣勢。

張釗維:年輕人適不適合拍紀錄片?


楊逸帆


那麼,年輕人拍紀錄片的理由是什麼?是挑戰?挑釁?還是因循成年人對紀錄片與導演的定義與想像,山寨而行?


無論如何,我想說的是,紀錄片這個門類,有其本質的形貌。最根本的,是對他人生活的深切觀照,而不僅僅是自我表達。《學習的理由》試圖做到這一點,但或許還不夠,比如,影片中呈現的父母與老師,不管是關心孩子、表示對課程推進的看法或是跟導演討論他的拍片動機,其實就是在扮演眾所皆知的父母與老師的應然角色。我們很難從影片中察覺到他們內心最深刻的關切或糾結,而這可能是時下年輕人因工具的便利而流行自拍所不容易觸及的,他者的內心。


相較於《學習的理由》力求拉開拍攝的時間縱深以回答疑惑,我看到其他一些年輕人的提案,要麼是因循主流既有的套路思維,要麼是為了別出心裁而別出心裁,僅僅追求自我表達、自說自話,這兩者都令人擔心。生活本身充滿套路,但也在多數人不注意的角落裡,充滿創意。紀錄片工作者,無論閱歷豐富與否,能夠在影片中展現出對於自我與他者生活的關切,而不是急著表達自我,才是紀錄片的正道。否則,還有其他更多可以呈現自我表達的文化類型,如小說、劇情片、動畫、搖滾樂,大家何必來蹚紀錄片那片廣大生活的渾水?


刊於《財新周刊》2016年第35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開一間民間流動圖書館,改變更多人的命運
趙越勝:動蕩時代的心魄
他如教父般,君臨足球的天下
啟蒙在當今能起什麼作用?
吳思:大國衰亡定律

TAG:財新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瑜伽不僅僅適合年輕人,也適合中老年人哦!
「四大名著」,適合年輕人讀嗎?
這周新片比較適合我們年輕人觀看
為什麼說道教適合年輕人
適合年輕人的出租房,清新、活躍、讓人進來就感覺到溫馨舒適
75㎡簡美兩居室小家,再合適年輕人不過了!
北歐風格簡潔、現代,以淺色為代表,適合年輕人居住
適合年輕人的時尚復古風格
最適合年輕人戴的機械錶都在這裡了
馮小剛拍了30年沒人敢拍的電影,年輕人真的都不願意看嗎?
適合年輕人的護腰椎動作
適合年輕人居住的現代設計,簡潔又大方,取個媳婦一點問題也沒有
不要以為polo衫是老年人的標緻 其實它更適合年輕人
不著急的年輕人真不簡單!
年輕人為何不念佛?
可樂拿來養花更合適,罐子這個用途,年輕人都離不開
簡單文藝范的裝修,特別適合年輕人,花不了多錢又有逼格
是你嗎?年輕人也健忘的アレアレ綜合症
黃曉明一把年紀還要演偶像劇,多給年輕人機會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