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要不要花1000億建大型對撞機,要讓科學專業主義決定

要不要花1000億建大型對撞機,要讓科學專業主義決定

科研有時就得超脫眼前的實用主義考量,儘管成本評估是必然的。大型對撞機討論也是如此:經濟賬要算,但不能只算經濟賬。


文 / 西坡


最近,科學界關於中國該不該建造大型對撞機的爭議進入公眾視野。丘成桐、楊振寧等大師級科學家相繼發聲,普通公眾也通過網路直接參与到了討論中來。

9月4日,「知識分子」公號刊發楊振寧的文章《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從預算無底洞、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等七個方面提出反對意見。5日,王貽芳發表針鋒相對的反駁文章《中國今天應該建造大型對撞機》。王貽芳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超級對撞機項目正是該所提出的。

要不要花1000億建大型對撞機,要讓科學專業主義決定



物理學家楊振寧

與明星離婚、師徒反目這些話題相比,討論對撞機的門檻要高得多。大部分人要從「什麼是對撞機」開始接受科普,但門檻高不等於公眾沒有討論的權利,也不代表普通人發言只是噪音。只不過需要繞開一些常見的辯論誤區,才能進行有效討論。



科學討論最大的誤區和忌諱是思維單一化、絕對化。兩種對立的意見可能都有道理,但把任何一種無限上升都不妥。



大型對撞機耗資巨大,據王貽芳估算,在「兩步走」整個過程中,中國政府出資總額將達到1000億人民幣。這樣大的一筆投資,作為納稅人的公眾起碼有知情權。這就要求科學家在進行專業辯論和爭取頂層支持的同時,兼顧對公眾的科普工作。從這個角度講,目前正進行的大討論是有價值的。

限於專業,公眾主要是傾聽者,但聽也是一門學問。如何通過傾聽立場不同的專業聲音,獲取更全面的信息,進而做出明智判斷,是對現代公民的考驗。


科學討論最大的誤區和忌諱是思維單一化、絕對化。兩種對立的意見可能都有道理,但把任何一種無限上升都不妥。如支持者說,建造大型對撞機是一個大國對人類文明應做的貢獻,不能斤斤計較。這話不假,但為人類文明做貢獻非此一途。這塊領地是不是適合我們「開墾」,值得討論。

要不要花1000億建大型對撞機,要讓科學專業主義決定



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大型強子對撞機

楊振寧說,高能物理學的推進,對人類生活不會產生短中期內的實在好處,「三十年,五十年內不會有」。那對人類文明的這個貢獻留給誰合適呢?即使中國要參與,自己主導建設是不是唯一的選擇,可不可以依靠國際合作?支持者或許需要對此做出解釋。


反對者說,中國還有很多民生問題需要解決,不能砸錢去搞奢侈的科研。計算成本是應該的,但簡單地把民生與科研對立起來,容易成為反智主義者。正如一個人吃飽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飽,一個國家要有長遠發展,必須投資一些短期看不到效益的前瞻性事業,實質上,很多社會進步都是著眼長遠的技術推動的。而比較來看,把錢投給科研也是最不容易虧本的。

要不要花1000億建大型對撞機,要讓科學專業主義決定


目前的世界大型粒子對撞機尺寸對比,中國的 BEPC 正負電子對撞機最小,但未來建立的 CEPC 虛線紅圈區域則最大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研有時就得超脫眼前的實用主義考量,儘管成本評估是必然的。經濟賬要算,但不能只算經濟賬。即便要算,有些潛在收益也別忽略——依據王貽芳的說法,其實大型對撞機可帶動多項技術和產業發展,如精密機械、微波、真空、自動控制、高溫超導材料等。當然,王貽芳雖然提了許多可能性,但推導過程和歷史經驗給的還不夠充分,此外還有機會成本的問題,假如這1000億投到別的科研領域,效果會怎樣?


坦率地說,從目前的討論來看,許多問題都還沒有答案,而精深問題也需要讓科學、專業主義決定。但我只想提醒大家,對撞機的事不像第一眼看上去那麼簡單,但放到公共決策、社會討論層面講,也並非不可理解。


作者系媒體人


- END -


推 薦 閱 讀


我們給


有價值的留言


理直氣壯發稿費


歡迎別出心裁


拒絕一本正經


特別提示:留言如入選新京報A03版「微言大義",請在後台回復您的「真實姓名+銀行卡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都7年過去了,電擊治「網癮」居然還在
多國科學家「無法重複」未必等於韓春雨造假
猜一猜:北師大獲贈的6000件文物會有多少是「贗品」
英國「脫歐」註定一直糾結
希拉里讓老公管經濟,是奇招還是險招?

TAG:新京報評論 |

您可能感興趣

2017年值得關注的四大科學大事
5位大牛科學家給孩子們講科學課,僅限200席
140瘦到89,比整容還狠!科學揭示:泄油減肥要適量,每月不要超過50斤!
2016年最有趣、最重要的科學進展
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總額近270億元
2016年你可能並不知道的16個有趣科學發現
2016,你科學了么?
《科學》雜誌:展望2017年 有四大科學主題值得關注
2016年12個重大科學時刻
國自然科學熱點分析:CRISPR攬金3200萬,最高資助240萬
科學家提出用巨型水泵重新冰凍北極,需要耗資5000億美元
2016,我們默默成長;2017,科學仍是摯愛
2個數字判斷是否缺鈣 科學補鈣記住3大要點
科學家提出:10倍或100倍光速是可以變化的
2016年度十大科學突破
10大科學難題,唯大數據能提供解決方案
《科學》:2017年四大主題值得關注
2016科學十瞥
英國科學家:人活到1000歲可能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