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錢的民國:剛剛建立就要靠著借錢活著
1911年10月10日,一聲爆炸,炸毀了有近300年歷史的滿清王朝。雖然滿清王朝也曾抵抗,但終歸是大廈將傾。原本想靠著袁世凱挽狂瀾於既倒,無奈人心盡失的清王朝已經再沒有存在下去的理由了。當然,這其中有軍事,政治上的原因。而清王朝的失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源於經濟的崩潰。也就是說,清王朝在最需要錢的時候卻沒錢了。
辛亥革命槍聲一起,北方各省的軍隊就紛紛向清政府要錢。每省的官員都想發戰爭財,要錢的不僅僅是袁世凱的北洋軍隊,而幾乎是清王朝能夠管轄到的所有的軍隊。直隸要「拱衛神京」,甘陝強調「控馭西北,屏護中原」,東三省要「鞏固根本」,四川要「西南控馭蠻夷」。地方督撫都想要清政府給錢,可朝廷是真沒錢!
就說晚清這幾十年,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不是割地就是賠款,還要把關稅抵押出去。財政本來就是拆了東牆補西牆,還得靠著向外國人借錢來維持生計。可到了辛亥革命的時候,外國人觀察清政府已經變成了這個樣子,肯定是不會借錢了。而偏偏就是這倒霉的1911年,國內大部分地方又出現了大規模的自然災害。不但稅收收不上來,還得拿出一部分錢來賑濟災民。無奈的隆裕太后,居然把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裡珍藏這的一部分瓷器拍賣掉來緩解政府的財政危機。但這些也無異於杯水車薪。軍費開支的激增,全國性金融恐慌的蔓延,還有賠款和賠款利息的沉重負擔,成為了壓死清政府的最後一顆稻草。清政府就在這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黯然走下了歷史舞台。當然,讓他們感到欣慰的是:皇帝是自己退位的,而且還換來了特別實惠的「優待條件」。
辛亥革命
皇帝走了,大總統來了。雖然稱呼換了,但面臨的問題還是一樣的。民國肇建之初,為了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無論是北方的袁世凱還是南方的孫中山,都承認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條約。也就是說,清政府欠的錢,中華民國會幫著它還。同樣的,隨著中華民國的建立,各省的軍隊都是有增無減。不管是南方的政府還是袁世凱的北洋政府,都被下面要求「加薪」。南北雙方都面臨著巨大的財政危機。這一點,並沒有因為中華民國的建立而得到任何的改變。
袁世凱
面對著巨大的財政危機,袁世凱的選擇是借款。他要向國際列強借一大筆錢來緩解國家的財政危機。這便是民國建立之初袁世凱的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舉動:「善後大借款」。
所謂善後,則是要處理民國肇建之初的遺留問題。首先要保證國家機器,政府各部門的正常運轉,包括日常的政治,軍事開銷。其二,要解散南京臨時政府,裁汰兵員,給予他們妥善的安置。其三,繼續償還清政府欠的錢。最後,還要優待清室。當然還有其他的一系列問題。但僅僅是這四項,就足夠讓人頭疼的了。因此,就連孫中山也不得不在採訪中表示「借款問題異日再開始交涉,蓋在勢所不免,余亦不抱持反對意見,目下財政困難,勢不能不出於借款之一途。」所以在當時,關於借款問題在當時南北雙方,還是達成了一系列的共識。不過隨著事態的發展,借款問題開始變成南北雙方彼此攻訐的借口。
最開始辦理借款事宜的是當時的內閣總理:唐紹儀。在當時的中國,借款問題是被英美德法日俄這六個國家壟斷,被稱為「六國銀行團」。這六國銀行團通過彼此通氣來謀取對華的最大利益。而唐紹儀則繞過了六國銀行團,向比利時的華比銀行進行借款。但這件事情敗露,使得唐紹儀不得不對此道歉並且終止借款的行為。而感覺到羞辱的唐紹儀則乾脆不借錢了,準備和中國的富翁借錢。但是袁世凱還是堅持要進行借款,不得不把唐紹儀換了下來,讓財政總長熊希齡負責談判。而關於借款問題的分歧,也為之後的袁唐關係破裂埋下了伏筆。
唐紹儀
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內,借款問題也是談一段停一段。有時候是因為西方銀行給的條件過於苛刻,有時候是因為中華民國的議會不斷抨擊借款的用項不夠公開而被迫停止借款。因此,政府只是得到了一些小數目的款項。
但進入1913年,借款事宜發生了逆轉。一方面在宋教仁被刺之後,國民黨將矛頭指向的袁世凱,南北雙方難免一戰。因此,袁世凱急需借款來穩定國內的局勢。另一方面,美國新上任的總統威爾遜宣布退出六國銀行團,六國變成了五國。其他五國擔心美國單獨與中華民國談判從而自己撈不到好處,紛紛同意降低了借款的標準。
就在江蘇都督程德全公布宋教仁被刺一案的證據的第二天,即4月26日,財政總支周學熙,國務總理趙秉鈞、外交總長陸徵祥三人與五國銀行團代表會面,並簽訂了善後大借款。
其重要內容包括:
1、 借款總額2500萬英鎊
2、 借款年利息5厘。債券9折出售。八四實收(即中國實際只得到2100萬英鎊)
3、 借款期限定為47年
4、 借款擔保,全部的鹽稅,海關稅的餘額以及直隸、河南、山東、江蘇四省的中央稅
還有其他一些比較苛刻的款項。自此,中華民國的關稅、鹽稅主權都落到了外國人的手中。雖然錢是有了,但是為了這筆錢付出的代價的確太大了。晚清時候帝國主義的陰雲在中華民國的上空依舊沒有散去。
善後借款合同簽署之後,立刻引起了全國各個方面的反應。南北雙方本就因為宋教仁被刺一案劍拔弩張,再加上這一紙借款合同,南北雙方終究是爆發了內戰。也就是「二次革命」。而在參眾兩院,圍繞著借款問題引發的爭執更是熱鬧。國會中國民黨,進步黨對於借款問題產生的嚴重的分歧。國民黨認為借款不符合「臨時約法」,而進步黨則認為政府的借款合法。國民黨,進步黨在參眾兩院借「善後大借款」為由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甚至出現了打架鬥毆的行為。秩序的混亂導致國會無法進行正常的議事活動。
袁世凱對於國民黨的態度也日漸強硬,並致電黎元洪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隨即,黎元洪通電全國表示支持政府,批評國民黨在刺殺宋教仁案和大借款兩件事情上的行為。在5月13日,馮國璋、閻錫山、張鎮芳、周自齊等地方實力派聯名通電,批評國民黨「不惜名譽,不愛國家,饞說橫行,甘為戎首。始以宋案誣政府,繼以借款冀逞陰謀。」輿論開始偏向政府,這使袁世凱身上的壓力稍微輕了些。
國會中,國民黨、進步党進行了磋商。雖然還是有明顯的分歧,但是兩黨人員也故意繞開了借款問題,將主要的精力放在蒙古問題和內閣的改組方面。隨著英國的銀行開始對中華政府進行撥款,借款事宜也成為了既定事實,關於借款的事情也不了了之。而最終的結果,由於兩黨議員意見相左,在國會中沒能夠形成統一的意見,立法對於行政的制衡無效,善後大借款成立。
雖然最終善後大借款得到了成立,但是卻成為了南北雙方內戰的導火索。用孫中山的話講是「政府自知罪大惡極,有負國人委託之重,勢必引起全國公憤,難保祿位,於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與五國銀行團締結二千五百萬磅之大借款,以破壞約法。」
內戰,一觸即發。
黃興
關於善後大借款,我們聽到了太多的負面消息。文章最後,筆者談一個小故事,希望讀者能在這個小故事中得到一些思考。在熊希齡談借款期間,黃興催促熊希齡趕緊給南京撥款,如果錢不到位,南京的軍人恐怕會有兵變的危險。收到電報的熊希齡立即借款給了黃興,拿到借款的黃興非但沒有感到開心,反而批評熊希齡的借款喪權辱國。感到委屈的熊希齡一氣之下把黃興給他的電報公之於眾。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二人在電報中互相攻訐。兩人本是好友同鄉,然而卻因借款問題分道揚鑣。
文/月曉,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


TAG:歷史百家爭鳴 |
※美國將自己的霸權建立在他國人民的身上,往我沒想到卻在伊朗栽了跟頭
※面對剛建立的漢朝,劉邦是怎樣恢復生產的,其中重要措施是奴婢要成為平民?
※張良為什麼要復辟韓國又幫劉邦建立漢?這不是很矛盾嗎?
※建立自信心:有事就說,別悶著
※女孩,你的價值觀是靠什麼建立的?
※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付出上
※古代最牛商幫:幫李淵建立大唐,資助滿清政權,慈禧都要找它借錢
※讓女孩喜歡上你,就要先建立這三個聊天的環節
※武則天為什麼要將自己辛苦建立起來的周朝又還給李治的後代?
※建立自己的框架,讓你更容易得到女性喜愛
※你的價值觀是靠什麼建立的?
※刨宮產的寶寶安全感的建立不是特別好!格外需要爸爸媽媽的懷抱
※再牛的把脈高手,也都建立在這些基礎之上
※推薦 | 女孩,你的價值觀是靠什麼建立的?
※看看二戰是國民黨開始建立時候重要任務,沒他就不行
※想要最穩固的愛情,你需要建立潛意識對接
※建國一百年?文在寅剛講完話就遭民眾打臉:你建立的韓國唄!
※建立信心的最好辦法,就是去做那些讓你頭疼的事
※東漢能建立靠的就是這支軍隊,沒有它大漢早結束,一切都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