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仁義的風險:一言不合就砍頭

仁義的風險:一言不合就砍頭

姜子牙一路向東,去接受他的封地的時候,並不著急。


殷商帝國已經被徹底打敗了。現在是去接收勝利成果,慢悠悠一路晃過去就行了,考察一路上的風土人情,吃點各地風味小吃。封地就在那裡,又不會自己長腿跑了。



仁義的風險:一言不合就砍頭


半道,姜子牙迎面遇到了一個人。這個被稱為「逆旅之人」的人叫什麼名字,歷史上沒有記錄。推測一下:這個人應該來自齊地,也應該很清楚當地情況。他知道天下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變了天了。他還知道正悠哉悠哉往東去的這個老頭是誰,要去幹什麼。同時,也很清楚這個老頭到了齊地之後,需要面對的是什麼。


因此,這個人應該有個明確的目的,一路向西就是迎接姜子牙,提醒姜子牙要做好準備,齊地正在醞釀一場抵抗運動,等待他們的是敵人的包圍圈。如果沒有其他的更明確的目的,這個人應該是「雷鋒」。


他給姜子牙的信號是這樣說的:「我聽說時機這東西很難得到,失去卻很容易。我看你老哥睡這麼踏實,肯定不是去接受封國啦。」

姜子牙多聰明啊。一聽就明白了,這是在提醒我夜長夢多,抓在手裡的才是鳥啊。


姜子牙覺也不睡了,帶著人連夜往營丘趕。剛到營丘,當地的抵抗力量就過去爭地盤了,這是一次對新來的殖民勢力有計劃有組織的抵抗。還好,姜子牙先到了一步,早就做好了干仗的準備,因此也不算倉促迎戰。


通過武力征服和惠民政策的落實,新來的殖民勢力很快還是掌握了齊地的實際控制權。對於有政治經驗和管理手段的統治者來說,這不是什麼難事。


齊地的反對勢力被清剿了。在一段時間之內,用什麼樣的一種理念來執政,成為上層領導核心討論的關鍵性問題。


有一次討論是在姜子牙和一個叫營盪的人之間進行的。營盪是齊國的司寇,職位不低,屬於管理層核心成員了。按說,說話應該很有水平,也應該很有份量。

文獻上沒記錄有沒有爭論和討論,只有簡單的一問一答。這也是因為,在核心價值觀念的表述上,從一開始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姜子牙問營盪該以什麼樣的核心理念執政。營盪給了兩個字:


「仁、義。」


姜子牙一聽,靠譜啊。他自己也是這麼想的。既然都是這麼想的,就很有必要深入交流一下,找點認同。於是,姜子牙不動聲色地繼續追問:


「你說的仁義是個什麼鬼?」

營盪給了一個簡單的解釋:


「仁就是愛人,義就是敬老。」


有那麼點兒意思。姜子牙又問:


「舉個例子唄。」

倒霉就倒霉在這兩個例子上。同一個概念,解讀起來往往有很大不同。營盪說:


「愛人呢,就是有兒子也不靠他養老;尊老呢,老婆年紀比較大,做老公的也要拜她。」


姜子牙聽到這裡,臉都黑了:


「我打算是靠仁義治理齊國,你這是要拿仁義搞亂齊國啊。拉出去砍了吧。」


這個故事記在《春秋繁露》,也就是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大作里。這樣去看就很容易理解了。儒家的主張,理解怎麼可能這麼簡單,長幼尊卑的關係涉及權利和義務、男女性別倫理等一系列複雜的考量,哪像營盪說得那麼簡單。


至於姜子牙怎麼想,只能去猜。領導怒了,但是沒解釋原因,後果比較嚴重,營盪被砍了腦袋,到死估計也沒弄明白,領導的仁義和他的仁義有什麼根本區別。


姜子牙所說的「仁義」是不是董仲舒解釋的「仁義」呢?霸、王之道,都可以用仁義去解釋,董仲舒和姜子牙本來也不是一路人,借個場景說個故事而已。


不過,領導的心思真心不好猜啊。


如果真有這麼個故事,營盪死的夠冤的。領導的馬屁不好拍,誰能想到對於基本概念的理解,兩個人之間的差異會那麼大呢?我的仁義,未必就是你的仁義。點到為止吧,其餘的呢?呵呵也就行了吧。


這算不算一種和諧溝通的技巧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麼點兒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聰明人的主意:徐子的目的要搞誰?
不是錢不錢的問題,關鍵是面子
臨終指示這種有逼格的權利遊戲

TAG:那麼點兒歷史觀 |

您可能感興趣

一言不合就劈叉
一言不合就毒舌
黑洞不是永恆的:一言不合連自己都吞噬?
一言不合就開砸。
爆笑萌寵:一言不合就吐舌頭
這對汪和喵,一言不合就秀恩愛!
一言不合就家暴 丈夫的拳頭揮向我
一言不合就爆粗口的生肖
一言不合就趴下,真是夠懶的!
暴脾氣,一言不合就動怒的星座
一言不合就怎樣?
做事衝動,一言不合就拉黑的星座
一言不合就爆炸,你敢要?
一言不合就要萌你一臉血!
一言不合就唱歌
一言不合就靜坐
一言不合暴力到底的生肖
一言不合就逗比,這就是漫威
漂亮老婆真粗暴,一言不合就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