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關於拜師、入道這點事
這兩天#郭德綱清理門戶#事件可謂鬧的是沸沸揚揚,曹雲金的長篇大論連番炮轟郭德綱的幾宗大罪,也是看的眾人瞠目結舌,憑藉「笑傲江湖」等綜藝節目,一路身價高漲的郭德綱,原來還有如此不堪和不為人知的一面,不論事實真假,可是累壞了吃瓜群眾們,不斷的吐槽,事實到底發展成什麼樣子,我們拭目以待吧。就這件事情,延伸到了一個現象,就是「收徒弟」。各行各業,關於收徒弟都有各自的規矩,相聲界有相聲界的規矩,道教有道教的規矩,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道教關於拜師、入道的這點事。
何為道教?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宗仰黃老思想,以道家,神仙家的修鍊理論及方法為中心,用老子「道德」的思想告誡世人,教化眾生,並追求宇宙和諧和天下太平,教導人們通過修道積德行善達到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的我國地地道道的本土宗教。道教的宗旨是「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何為師父?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道教的延續是傳承,也就是師徒,師父傳徒弟,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循環不息。現今道教主要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大派,全真主要以修鍊為主,正一多以符籙為主,那些以為道教拜師就去學法術的人,收起你的愚昧無知吧。很多人都說什麼是道教啊,完全沒概念,其實道教離我們並不遙遠,只是我們沒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花千骨》趙麗穎最萌小道姑)
比如去年非常火的電視連續劇《花千骨》,裡面蜀山就是地地道道的道教道場,還有裡面一些法術等等,裡面講述的也都是道教師徒的故事。現在熱映的《誅仙之青雲志》也是地地道道的道教文化。所以,道教不比其他宗教讓我們看著「另類」、「突出」,我們看道教就像看自己的家人,所以才會視如不見,就好比,人常常人對自己最親的人發火,而對外人和藹可親。因為其他宗教不同於中國的文化,所以看到他們的時候,才會特別的顯眼。
提到道教的拜師收徒,是有既定程序的。師父先引導弟子入門,煉其心,觀其行,看其材,度其善。並擇黃道吉日通過上表,傳度,祭祖,冠巾,皈依三寶,師徒傳承儀式才完成,再授其道法。弟子拜師後要受戒,在祖師前制約自己,學習修行,學習道法。在道門三皈依中就有「自皈依師,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的發願。在道門傳承里是要依據經法相傳的各有經典傳世。如果只是依靠一些外道附體所得的治病感應的能力而不是依據先賢祖師們留下的經論來作為修行的依據跟證明,是沒有慈悲智慧之心度眾生也證不了道的,不入正道的民間術士即便有神像顯靈有菩薩降祝也只是出馬旁門而已,歸不了正統也證不了大道。
關於道教拜師,需注意以下幾點:
1、擺正心態。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不要最後自己修行不夠,就責備師父的能力不夠。
2、了解責任和義務。拜師後要根據師父的教導修行,不可自作主張。
3、「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有太多了,要學會從生活中向師父學習,不要凡事都指望師父手把手的教,一言一字的告訴。
4、拜師後要常常和師父溝通,有些人拜師後基本一年才見一次師父,甚至都沒見過,對於這種人,根本談不上真正的修行,也許拜師只是一個心裡的慰藉。
5、拜師後覺得師父的道行不夠,輾轉拜其他人為師,心智不堅定之人,就算拜太上老君為師,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6、拜師只尋名師,認為拜了名師自己就像出國留學回來的「海歸」,度了一層金子,殊不知,「名師易得,明師難求」的深刻。
當你準備拜師之前,請先明確的自己的想法,考量自己是否有內心正確的信念,隨師父走入玄門之內?是否進行成熟的思想選擇對比,更加應該考察所拜師父的人品及所學與實際?!重要的是自己真正認識到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為弘揚道教而決定拜師嗎?
拜師與收徒,雙方就要擔負起師父與徒弟間的責任跟義務,做師父的不僅要傳道,解惑,授業。而且要關心徒弟品行,生活,事業有責任去引導寬慰。無論是對於拜師收徒的哪一方都要自重、慎重、倚重我們自己的信仰之心!
福生無量。
(文章為道山不老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
親情鏈接:微信公共平台「大孤山玄都宮」 第一時間了解道教新聞諮詢、相關道教活動、道教知識、加入我們從這一刻開始,期待您的訂閱!





TAG:道山不老 |
※由佛教入道教的薛道光真人
※請問道長入道前和入道後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道在目前:初入道門的居士如何修道?
※我為什麼要去信仰道教,為什麼要入道
※薛道光為什麼由佛入道
※《老子》的修道方法之入道初門
※三分鐘讓您了解道教,入道必讀!
※登山訪友誤入道觀,老道長兩言道破天機
※衍慈法師:什麼才是入道的基礎
※由技入道與道在器中——道在你的興趣愛好與生活工作中
※皈依、入道、修道一切從上香開始
※附錄:《頓悟入道要門論》淺釋
※皈依、入道、修道一切從上香開始!
※禪坐入道的真機秘訣
※鄒越奇:由技入道的中式點心之路
※國風回合之巔 光宇《問道》新版入道評測
※五代隱士多入道,大師得道各領風騷
※上善為根——勿忘入道初衷
※培植善根 入道有份:兩位天師跨越時空的師徒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