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二十年,日本為何能控制世界微觀經濟的命脈?
| 時局參閱|:在這裡,靜觀世界風雲,讀懂中國時局。
馬雲背後的「男人」——日本首富孫正義
摘自博覽財經專供機構的《中國首席財經》
近些年,「失去的十年」或「失去的二十年」再次成為很多學者評定日本經濟狀態的最多用語,眾多評論也拿日本經濟「衰退」作為衡量中日之間誰強誰弱的依據。
其實,不僅僅是在中國輿論下有著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之說,日本人自己也同樣在大肆渲染日本經濟衰退論。在日本國內從政府到學者也將「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演繹得「淋漓盡致」。
自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後,「日本完蛋了」「日本從此以後將瀟洒地走向衰落」「日本是19世紀的英國」等論調開始取代「日本神話論」「21世紀是日本的世紀」「日本是不可戰勝」等論調。尤其是2001年3月,已經年逾八旬的日本前首相宮澤喜一親自上陣宣稱日本經濟面臨崩潰,正式拉開了「日本經濟崩潰論」的序幕。
然而,就在這種外界甚至自己都在「唱衰」自己的論調下,日本已經悄然控制了世界微觀經濟的命脈。
微觀經濟的王者
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八章開篇的第一句話就是:「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老子用辯證的觀點論述了深知剛強,卻安守柔弱,知雄而不爭雄,守雌而為繁延,甘作天下的溪流。日本遵循著這一古老東方的辨證思想,以其嬗變的手法和「知強守弱」的生存技巧贏得了「安全」,也營造了這一「無威脅的國際生存環境」,開始以另一種方式來建立自己的世界性的生存體系,繼續著其支配世界經濟的「王道」。
顯然,潛藏在暗處,並從「細節」上來控制世界,是日本最好的戰略選擇。日本通過採取向國外大量轉移產業的方式來淡化產品的國籍,以借船出海的方式避免引起他國的注意。日本財團的製造企業紛紛通過在歐洲和美國建廠來擺脫限制,也使日本海外財富迅速膨脹。到2002年末,日本的海外純資產約合16277億美元,相當於法國、德國、義大利對外純債權總額的6倍,與1991年的3831億美元相比,11年間增長了3.25倍。
日本還採取了化整為零的手法,從整體戰略(產品)轉向了局部戰略(零配件)。在成品領域,日本竭力以低調和不事張揚的面貌出現,並主動放棄了許多世界第一的稱號(無論是在製造業、商業還是金融業)。
2007年7月23日出版的《財富》雜誌公布了2007年全球500強全名單,日本企業的排名出現大幅後退,只有豐田汽車公司躋身前十名。此次入選500強的日本企業有67家,大大少於1995年入選的147家、2000年入選的100家和2005年入選的80家。值得思考的是,日本企業2002年後效益大幅提升,為什麼排名卻迅速下降?
日本雖然放棄了表面的張揚,但在暗中卻一點也沒有停止擴張,而是不斷地完善著自己的零配件生產、加工與供應體系,將優勢集中到零配件這一不易為人所覺察的領域,通過向各國的民族品牌提供精美而高質量的零配件來反客為主式地佔領各國的市場。在暗中,日本通過獲取大量的發明與技術專利,在悄然無聲攫取和瓜分世界的財富。2002年美國發明專利最多的10家大公司中,佳能、NEC、日立、松下、索尼和三菱等6家登上該排行榜。
日本千葉商科大學校長加藤寬露骨地說:「美國行動電話配件九成是日本造。換句話說,美國也被日本控制著。應像猶太人那樣進入對方國家,支配那個國家的經濟。所謂『沒有禁區的結構改革』,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在行動電話、數碼相機、攝像機、DVD等領域,日本企業的創新和變革始終都在延續,所有這些創新所需的關鍵部件均來自日本。日本企業在這些創新方面甚至佔據了70%-90%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日本於2002年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上全面啟動了「知識產權戰略」,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進一步加大對世界經濟的盤剝與滲透,全面封殺和堵截高新技術向其他國家企業轉移的各種路徑,來確保日本在高附加價值領域,甚至在基礎的生產製造技術領域對美歐的競爭優勢。在對外投資方面,全面加強包括生產製造技術在內的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日本財團企業對外投資戰略的一個重要特徵。
民族品牌的背後
當世界各國人民在全力地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時,日本人卻用世界各國的民族品牌來包裝日本的零配件。這樣,便出現了一幅讓人們十分震驚的圖畫:雖然從外表上看都是本國民族品牌,但如果從內里看則不難發現大多是日本的零配件。世界各國的工業產品越暢銷,越火紅,對日本零配件的需求與依賴也就越大,日本的廠商就越得益,日本的利潤也就越豐厚。品牌滿足了世界各國的自豪感,而利潤卻讓日本商人暗中狂喜。
舉個最貼近我們的例子,雖然近年來國產智能手機異軍突起,但是很多國產手機廠商以採用索尼手機拍照感測器為賣點。據統計,目前索尼控制著CMOS感光元件市場中35%的份額,是絕對的領導者。
日本在確立了自己對世界各國民族品牌的零配件供應體制的優勢後,開始以保護知識產權的名義加強對世界各國各種產品使用日本專利收取高額費用,以此來加強對世界各國市場的滲透與控制。日本積極搶奪專利,以知識產權為武器進行「經濟入侵」。日本政府專門成立了由首相親自率領的知識產權部,松下、索尼等很多大財團的企業都已加入其中,以達到爭奪世界市場的最終目的。
美國對日本企業的技術依賴十分巨大,例如,英特爾公司的閃速內存是委託夏普等日本企業生產的;摩托羅拉的高性能動態內存條通過其與東芝的大型合作項目的工廠生產;惠普的RIS晶元中很多是由和日立的合作項目生產的;IBM自己生產的最先進印表機的引擎部分多是依賴日立供應。又如,隱形轟炸機機體的防雷達的特殊塗料,就是日本研製的。從戰鬥機到軍艦,美國尖端武器電子裝置中所使用的陶瓷部件,95%是日本製造的。
如果只是簡單地用「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標從宏觀經濟領域考察日本經濟,就會有很大的片面性。日本經濟模式真正的優勢和特點在微觀經濟領域,要用「國民生產總值」(GNP)指標來評價。GNP等於GDP加上本國投在國外的資本和勞務的收入再減去外國投在本國的資本和勞務的收入。對於發達國家而言,一般表現為GNP大於GDP;而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則一般表現為GDP大於GNP。兩者的差異,最終表現為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不均衡下的財富轉移。
「日本第一」並非言過其實。在日本GDP低迷的2000年,日本人均國民收入卻排名世界第一。「人均國民收入」,是指包括了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和日本海外所得的國民總收入(GNI)的人均水平,相當於人均GNP。此時,日本財團在全球的跨國經營活動重點正在向中國轉移,表面看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新的資本,實際上是加強了對中國經濟活動的影響力、滲透力和控制力。日本謹慎而有序地進行著新的經濟制度調整,其實質是不斷強化對全球微觀經濟的控制。
日本國際經濟學家長谷川慶太郎,在日本《呼聲》月刊(2004年5月號)上發表題為《中國的未來取決於日本》的文章說,「只要仔細分析中國的實態,我還是認為,中國的未來掌握在日本和美國手中」。文章寫道,中國經濟發展受制於日本,主要因為兩點:一是日本企業能向中國提供中國產業不可缺少的高質量的產品;二是日本擁有優秀的技術實力和為確保技術優勢而對研究開發的巨大投資。
其實早在東南亞經濟危機之後,日本經濟界(主要指財團)就提出了「中國大活用」、「超製造業」、「國際間垂直分業體制」等構想。「中國大活用」是指實現中日兩國關係產業互補。「超製造業」是指日本脫離製造工業,從事研發和部件製造,組裝在中國進行。「國際間垂直分業體制」則是生產一個產品需要很多的工序,把這些工序垂直地安排到全球產業鏈上。如今,以三井物產等綜合商社為首的日本財團正在將這些構想變為現實。
縱觀當年美日爭霸的實質是後發國家與先進國家的較量,大國崛起也許可以通過和平崛起的方式,但是不通過激烈的競爭,後發國家的崛起是不可能實現的。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伴隨者另一個大國的衰落,先進國家不會允許被後發國家超越。
對一個發展中國國家來說,建立強大的製造業無疑是在創造價值,更重要的是強大的製造業是任何國家崛起的根本,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都經歷了這個過程。金融工具是無法取代實物商品,金融業的發達與製造業的低迷是不可能長期共存的。如果一個國家偏重於靠金融獲取利潤而忽視通過製造業創造價值,那麼這個國家經濟的根基是相當不穩固的。
南京最有影響力的新媒體,關注你我的衣食住行。
世事浮沉,嬉笑怒罵,有觀點有品位的娛樂八卦。
著名情感作家木木個人寫字的地方。




TAG:時局參閱 |
※世界十大著名军刀,国产三棱军刺性能如何?
※如何才能活過世界末日
※他救活一個少年,從此改寫歷史,中國又稱雄世界二百七十年
※戰後日本人一度失去信仰,整個精神世界化作雲煙
※壓力最大的日本人,為什麼壽命世界第一
※世界上最變態的八大沐浴方式:日本人就佔了四種
※世界上最大的心臟,動脈能鑽進一個成年人!
※日本为何又夺世界长寿国?奥秘就在生活中!
※"世界末日"可能會在年底因為第九行星的靠近而發生?
※日本地震之後強大的恢復能力,令世界嘆服!
※堪稱世界最開心的汪,一笑就是十二年,根本停不下來
※日本的一場大地震,是如何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
※三國的世界影響力:日本人為何最崇拜曹操
※潮、騷、怪,日本的重口味時尚為何能走向世界
※已經從地球上消失的世界奇蹟,你還能記起幾個?
※有可能是今年最好玩的繪本,一隻貓帶來的角度與世界觀
※世界史上十大帝國,中國曾統治世界三回,遺憾的是最後盛極而衰!
※百年前的世界各地,印度亮了
※世界上最變態九大沐浴,日本人竟佔5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