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道德經》處世七原則:心善淵,言善信

《道德經》處世七原則:心善淵,言善信


《道德經》處世七原則:心善淵,言善信



「居善地」

說白一點,就是呆在自己該呆的地方。那哪裡是自己應該呆的地方呢?這很難一概而論的,關鍵是要看自己的才能,個性等等,才決定你合適不合適你在某個地方的,如果你沒清醒認識到自我,站錯了地方,說不準地位不保,而且還有危險。當然,如果一個才能平平的貪官能如魚得水般佔據高位的話,這個政府離倒台大概已經不遠了。



《道德經》處世七原則:心善淵,言善信



「心善淵」

也就是心要深潭一樣清澈平靜,不易受外界環境的干擾與影響。在物質社會的今天,要如何避免受到不良習氣的污染,受到社會的驚擾呢?這就需要你通過學習,或感悟,或自我修鍊,要把自己的心像磐石一樣穩固,不易受外界情況所影響。



《道德經》處世七原則:心善淵,言善信



「與善仁」


也就是說,與人交往,要心存友善。對強者要尊重,對弱者要理解與嘉許。許多人對強者能保持足夠尊敬,對弱者卻心有輕視;或者對弱者表示親近,對強者卻心存排斥。這不是真正的「仁」。有一句話說得好,「你以怎麼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以怎麼樣的態度對待你」。如果你對強者,對弱者都能待之以仁,就可得眾之力,無所不成。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是比比皆是的。


《道德經》處世七原則:心善淵,言善信



「言善信」


就是說話要講信用。這個道理很簡單的,大家都了解,說得也比較多,不必要多的解釋了。



《道德經》處世七原則:心善淵,言善信


「正善治」


就是忠於職守,用業績說話。古今中外,無論什麼事物都有可能過時,無論什麼理念都有可能被更新,就是用業績說話這一條永遠不會過時。如果用業績說話都不靈了,不按自然法則去處理事務,不要說這家公司或這個團體該倒閉了,就是政府而言,也該到了垂危的地步的。所以這一點上,我們不必存任何僥倖心理的。



《道德經》處世七原則:心善淵,言善信


「事善能」


也就是說做力所能及的事。將它理解為有辦事才能也未嘗不可。但才能有大小,是相對事情難易程度而言的。蘇東坡曾說:「挾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有些事情不是我們想不想做的問題,確實力有不逮,也沒辦法。但有些事情我們能做,而且做了有益,也可能不去做。勉強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或者放棄做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符合「事善能」的自然法則。



《道德經》處世七原則:心善淵,言善信



「動善時」


也就是合理把握時機。這是一個說說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什麼時機做起來才合適?這完全取決於個人的眼光和閱歷。有的人能在適當的時候做恰當的事情,有的人卻讓事情發生在錯誤的時間和地點。如果我們的眼光與閱歷不夠,如何做到「動善時」呢?可以向有經驗的人請教是一個好的方法。除此之外,抱著與人為善的想法去做,一般錯不了。如果你做的事情對他人有利的,總是合宜的。


圖片來源於作者【羽_Rachel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馬未都:現今人倫之混亂,令人堪憂
曾國藩一生信奉的十大處世哲學
讓孩子在情緒里學會愛
大智者謙和,大善者寬容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解讀丨《忍經》中的處世之道
《道德經》十句話:洞徹處世之道,一生做個明白人
原來《道德經》還隱藏著這些處世智慧?
《忍經》中的處世之道
從《道德經》中看為人處世的七個原則
《菜根譚》:以平凡之心 悟處世之道
《菜根譚》:以平凡之心,悟處世之道
原來《道德經》中還隱藏著這些處世智慧?
道德經的處世哲學: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易經》處世觀之地與風
王陽明五大處世之道:欲修身,先養心
處世奇文《圍爐夜話》,句句經典!
道家處世之道
古為今用丨道家處世之道
《圍爐夜話》:處世奇書,句句經典
中國奇書教你處世之道
古為今用 道家處世之道
中庸處世之道,也是身心健康養生之道
處世之道,做事之理——《韓非子》精選20句